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龙武生 《蔬菜》2005,(1):47-47
甘蔗笋、玉米笋、荞麦芽、南瓜苗、马齿苋等,多属于速生蔬菜,生长周期短,生物效率高,加之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若能抓住以下几种蔬菜的消费特点,开发生产投入市场,必定会获得颇丰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笋的滋味     
肖青来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2):F0003-F0003
踩着毛茸茸的笋壳,闻着浓浓的笋香,才意识到早已踏进"家家厨()录新筠"的笋乡了. 早春二月,甘霖遍洒大地,正是江南山野出笋最旺、剥笋最热的时节,也是笋味最美的时节.  相似文献   

3.
潼关酱笋是陕西省潼关县地方特产,是陕西省名优食品之一。生产酱笋的原料是铁杆笋,生产铁杆笋需要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头年10月栽培,次年6月收获,生长期达8个月之久,生产出的铁杆笋挺直坚实,个大皮薄,粗壮肉嫩、清脆可口,上下粗细均匀。  相似文献   

4.
西辽河平原引种芦笋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笋主产区频繁的涝灾和严重的病害是造成我国芦笋生长能力波动大、笋农收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而芦笋的北移种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005年由美国加州芦笋种子公司引进3个芦笋品种在西辽河平原试种.结果表明:单株采笋支数和采笋重量均以阿特拉斯最高,格兰德最低,阿波罗居中;定植当年的茎数、第1分枝高度均与翌年单株采笋重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定植当年的株重与采笋支数、采笋重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三级笋、等外笋的比例高是影响芦笋高效栽培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空心笋的形成与采笋期气温、地温、土壤含水量及冬季地温、肥料、品种、笋龄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芦笋品种、株龄不同,空心程度也不同:株龄小的空心多于株龄大的,采笋期间的气温、地温愈低,冬季幼芽处,地温温差波动愈大,空心笋愈多。采笋后期在气温、地温较高情况下,表层土壤含水量意低,一空心笋愈多。采取冬季培土、采笋前期少浇水、覆盖地膜、提高地温,采笋后期多浇水,保持土壤适宜含水量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空心数量及占总重量的比值。  相似文献   

6.
‘都江堰方竹’是由刺黑竹(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Yi)资源经人工引种、筛选、培育成的早笋型栽培新品种。秆较高,挺拔优美,具紫褐色纵条纹,地下茎复轴型,枝叶相对浓密。发笋较早,笋期较长,达120 d,有二次发笋现象。笋形尖削,近锥形。笋肉细腻,质地脆嫩,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甘蔗的需肥规律、甘蔗最佳施肥配方、测土配方施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甘蔗专用复合肥的研究,并提出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云南甘蔗种业发展概况与现状,分析了云南甘蔗种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云南甘蔗种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甘蔗育种、健康种苗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技术、蔗田覆盖技术、甘蔗间套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还涉及了甘蔗栽培管理研究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制糖企业甘蔗原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甘蔗高效管理集成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论述了在GIS技术支持下,借助Internet技术,电信业务平台采用JSP,Visual Basic6.0技术进行甘蔗高效管理集成系统的设计。系统从遥感产品制作与蔗区档案建立、甘蔗生产管理、成熟优化、砍运调度、过磅结算、农贷管理、短信服务、网站建设等8个方面对甘蔗原料管理的功能进行了设计,对制糖企业甘蔗原料管理各阶段的单项技术进行了集成,形成了集甘蔗原料多项管理功能为一体对甘蔗进行全流程综合、全面、高效管理的计算机集成系统,为制糖企业、科技人员、蔗农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甘蔗原料管理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浓度的6-BA对果蔗进行了茎尖分生组织的诱导和幼芽增殖试验研究,利用不同状态的培养基对增殖芽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当6-BA浓度为4-5mg/L时,比较适宜于果蔗茎尖分生组织的诱导。在幼芽增殖前期.6-BA的浓度采用2-3mg/L;在将进入生根阶段时,6-BA的浓度采用0.5-1.5mg/L,有利于获得粗壮的幼苗。果蔗幼芽在增殖阶段。适宜采用液体培养基,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2.
以2年生‘红灯’(Prunus avium L.‘Hongdeng’)/东北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 Kom.)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短截程度对13C和15N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梢生长期,短截处理修剪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系分配,极重度短截处理使叶片和新梢中13C分配率分别减少了29.15%和7.3%,粗根和细根中13C分配率增加了46.65%和48.43%。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截处理的叶片和新梢的13C分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多年生枝干的13C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根系的13C分配率以中短截最低,极重度短截最高。各处理15N利用率从高到底依次为中度短截对照极重度短截,在新梢停长期差别最大,3个处理15N利用率分别为6.91%、5.54%和3.60%;多年生枝干15N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短截处理叶片和新梢的15N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研究、探讨了采用碳法制糖废异滤泥改土或直接铺放蔗地代土种植甘蔗等作物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前景。结果表明:施用碳法滤泥投入少,产值高,省肥省工,见效快,实现碳酸法制糖企业固体废异物资源化利用,有效地解决制糖工业排放的滤泥污染问题.为制糖工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迈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苹果砧木生长及吸收利用硝态氮和铵态氮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 micromalus Makino)、楸子[M.  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 baccata Borkh.)实生苗为试材,采用15NH4NO3和NH415NO3分别标记的方法,研究5种砧木的生长特性及其对NH4NO3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幼苗生物量顺序为楸子 > 平邑甜茶 > 八棱海棠 > 新疆野苹果 > 东北山荆子;根系总表面积、总根长、根尖数均以楸子最大,东北山荆子最小。5种砧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利用率顺序为楸子 > 新疆野苹果 > 平邑甜茶 > 八棱海棠 > 东北山荆子,5种砧木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均高于铵态氮利用率,并且硝态氮利用率与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5种砧木植株各器官从硝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Ndff)均高于从铵态氮中吸收分配到的;标记硝态氮时,楸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平邑甜茶最低;标记铵态氮时,东北山荆子叶、茎和根的Ndff均最高,新疆野苹果叶、楸子茎、平邑甜茶根最低。标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器官中的分配均为叶 > 根 > 茎。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宜州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52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37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1.15%,15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宜州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区RSD发生状况,为宜州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研究了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旱地蔗园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叶不同还田模式的甘蔗产量差异不显著,蔗叶全覆盖还田与蔗叶隔行覆盖还田处理的总苗数较焚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有效茎与焚烧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蔗叶全覆盖还田与蔗叶隔行覆盖还田对宿根蔗垄上前期与后期的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不同蔗叶还田模式对甘蔗行间的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陈倩  门永阁  周乐  魏绍冲  姜远茂 《园艺学报》2013,40(10):1976-1982
 以1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盆栽土壤中沸石施用量对幼苗生长及15N–尿素利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的株高、总鲜样质量及对15N–尿素的利用率在生长前期均以低用量沸石处理(沸石0.6和1.2 g · kg-1)最高,但随着生长期的推移,随沸石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生长后期植株的株高、总鲜样质量和15N利用率均以最高用量处理(沸石2.4 g · kg-1)最高,分别为29.78 cm、29.64 g和17.91%,显著高于对照(23.28 cm、22.52 g和8.81%),但4个沸石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整个生长过程中,植株地上部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部分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高于地下部。在生长前期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dff同样以低用量沸石处理(沸石0.6和1.2 g · kg-1)最高,而到生长后期二者均以沸石2.4 g · kg-1处理最高,分别为19.04%和8.34%,显著高于对照(16.27%和5.83%)。施用沸石可以减少土壤氮素的损失,并且沸石用量越高效果越显著。施用沸石后显著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及对15N的吸收利用,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损失,以沸石2.4 g · kg-1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两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及15N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了低氮(50 kg ? hm-2)和中氮(100 kg ? hm-2)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牧草(白三叶、黑麦草和鼠茅草)对苹果幼树生长及15N–尿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梢停长期,与单作苹果相比,种植牧草后苹果植株生物量、吸氮量及15N肥料利用率显著降低,这在低氮处理下尤为明显;而到秋梢停长期,与单作苹果相比,种植牧草后苹果植株生物量、吸氮量、15N肥料利用率及根系活力显著提高。至秋梢停长期,0 ~ 20 cm土层15N丰度及总氮含量为种植白三叶 > 种植鼠茅草 > 种植黑麦草 > 单作苹果,而在20 ~ 40 cm及40 ~ 60 cm土层15N丰度及总氮含量为单作苹果 > 种植黑麦草 > 种植鼠茅草 > 种植白三叶,表明种植白三叶、黑麦草和鼠茅草降低了氮素的淋溶损失,有利于氮肥的保持,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苹果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耿马县1984—2006年甘蔗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蔗生长发育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发芽期积温和日照时数与发育天数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次是降水量,平均气温的升高则对成熟后的茎鲜重有一定的负影响。发芽—茎伸长期气温升高缩短了发育天数,并降低了茎高,积温对发育天数有较强的正效应。茎伸长—茎成熟期积温和日照对发育天数的正影响较大,而随着降水量的下降,茎高和茎鲜重均下降。整个生育期积温和日照对甘蔗发育的正作用较大,而气温的负作用较大。在气候暖干化加剧的背景下,应提高甘蔗栽培和管理水平,加强抗性品种的选育工作和抗旱保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