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斑长翅卷蛾性信息素测报与诱捕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长翅卷蛾是我国北方果园的重要害虫。研究了利用性信息素在桃园与苹果园对第一代夏型黄斑长翅卷蛾的预测预报及诱捕作用,结果表明,在桃园和苹果园其诱捕数量与田间成虫羽化规律及雄虫的羽化动态表现一致,在桃园和苹果园诱捕量与雄虫羽化数相关系数分别达0.968和0.982。测报结果还表明,黄斑卷叶蛾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桃园比苹果园早,因此利用性信息素测报与防治黄斑长翅卷蛾在果园的无公害治理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杨干透翅蛾是互助县危害杨树主干的一种主要害虫,通过对四旁、林网杨树挂放释放该害虫的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引诱防治,从而对杨干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监测预报方面应用价值极高,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其杀虫效果、防治成本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斑长翅卷叶蛾是我国北方果园中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确定了其性信息素腺体位于雌虫腹部8—9节节间膜;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了雄虫触角对1—5FE性信息素浓度有明显反应;大型风洞行为研究表明5FE可诱导的定向行为反应与3头活雌蛾基本一致,1FE抽提物与5FE诱导效果在低级反应中有显著差异,在高级反应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白杨透翅蛾一生只交尾一次,成虫性成熟后,雌蛾释放性信息素招引雄蛾来交尾。因此有可能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来防治该种害虫,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是高效力的,200μg的剂量有效范围可达1万平方米,在长达半年内都能招引雄蛾。现在我国已能用人工方法合成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每个诱捕器只花几角钱。所以,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成虫和监察虫情都是最方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苹果蛀果蛾: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小食心虫族、小卷蛾属,主要为害苹果、梨、李、杏等果树,是此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虫在我省东部地区均有发生. 一、苹果蠢蛾的识别 1、成虫的鉴别特征 体长8mm,翅展19-20mm,全体灰褐色而带紫色光泽,雌蛾色淡,雄蛾色深.臀角处的翅斑色最深,为深褐色,有3条青铜色条纹,翅基部颜色为褐色,此褐色部分的外缘突出略呈三角形.雄蛾前翅反面中区有1大黑斑,后翅正面中部有1深褐色的长毛刺,仅有1根翅缰.雌蛾前翅反面无黑斑,正面无长毛刺,有4根翅缰.  相似文献   

6.
杨干透翅蛾性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危害杨树主干的透翅蛾是杨干透翅蛾Sesia siningensis(Hsu)。经室内EAG测试,林间诱蛾和活雌蛾腺体提取及化学分析,证明顺3,顺13—十八碳二烯醇是其性信息素。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在山西、甘肃等省连续4年大面积应用,证明可用来检测成虫羽化期和发生量、分布范围,并可降低雌蛾交配率28.1%~98.5%,平均降低42.8%~47.6%;连续3年诱蛾后,虫口密度降低38.2%。  相似文献   

7.
舟蛾科昆虫是许多树种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由于性信息素的特异性强、使用简便等优点,利用性信息素对舟蛾科害虫进行综合治理是重要途径。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出7种舟蛾科昆虫的性信息素,成分主要有顺-7-十二碳烯醇,顺-13-11-炔基-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3-十六碳烯-11-炔基乙醛,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醇乙酸酯,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醛和顺11,顺13-十六碳二烯醇等。从舟蛾科昆虫的求偶行为、性信息素成分的提取、化学结构鉴定及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舟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8.
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的林间诱捕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在中宁县部分地区对为害不同杨树的白杨透翅蛾进行性信息素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该信息素对白杨透翅蛾雄性具有很强的趋性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9.
树木对蛀干害虫的抗性序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21种阔叶树和54个杨树品种对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青杨楔天牛、杨干透翅蛾和白杨透翅蛾的抗性,得出树木对害虫的相对抗性观点。提出要辩证地运用树木抗虫序列的研究资料进行防治,才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槐小卷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林间活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间试验是鉴定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林间活性试验不仅证明小卷蛾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活性组分具有很强的诱蛾活性,而且证明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的次要活性组分对两个主要活性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斑长翅卷叶蛾性信息素腺体呈背囊状,由半环状体和囊状体两部分组成。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二者之间有一凹陷沟,且两部分的超微结构很不相同。环状体表面有许多较大波折,且无乳状突起;囊状体是起伏不平的复杂的折皱,有大小不一的乳状突起布满这些折皱。因此,囊状体是性腺体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迷向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澳大利亚BioGlobal公司产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产梨小食心虫迷向诱芯在陕西省梅县桃园进行了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迷向丝和迷向诱芯对梨小食心虫均有明显的迷向和防治效果。迷向处理96 d后,各处理的迷向率都在90%以上,防效均在64%以上,且迷向丝和迷向诱芯不同处理间迷向和防效均无显著差异。据此建议生产上使用255条.hm-2迷向丝或450只.hm-2迷向诱芯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监测和防治是害虫综合治理重要措施之一.金针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食性杂,危害隐蔽,成虫期是其唯一暴露的时期,利用叩甲性信息素是金针虫种群动态监测和防治的重要手段.该文对叩甲科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中国在叩甲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厚发  杨学彪  许银莲  王永  赵刚  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2-10434
[目的]探讨诱捕器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方法]调查并分析了斜纹夜蛾性诱剂、化学药剂和空白对照处理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结果]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蛾量呈明显的高峰期和峰次。性诱剂防控区比空白对照区的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0.5%;比常规药剂控制区的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1%,降低成本35.6%。[结论]斜纹夜蛾性诱剂对烤烟斜纹夜蛾有较强的诱测和防控作用,可作为监测和防控斜纹夜蛾的有效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昆虫性信息素人工合成与微胶囊制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信息素人工合成主要方法包括Witting反应、炔化物路线和Grignard试剂偶联法等。微胶囊是药物缓释的一种重要剂型,在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的缓释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昆虫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方法,综述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归纳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的优点及限制因素,并对其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8月,利用性诱剂对临沧市临翔区蔬菜小菜蛾进行了监测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监测与测报灯监测相比,性诱剂监测更为灵敏,诱捕效果更好。小菜蛾发生高峰期在3月中下旬。性诱剂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可达60%~7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控制效果愈加显著(P<0.05)。利用性诱剂可持续、有效地控制田间小菜蛾种群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具有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性诱剂在小菜蛾的监测及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极佳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陌夜蛾(Trachea atriplicis)作为一种重要食叶害虫,近年来,由于其数量以及危害程度的不断增加,已对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的农林业造成重大危害,尤其是对荞麦等作物的产量构成严重威胁。目的 以陌夜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为母体结构,合成6种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性信息素类似物,为陌夜蛾的综合治理开辟一种新型环境友好的防治策略。方法 选用性信息素组分的前体顺-11-十六碳烯-1-醇(Z11-16:OH)为原料,在缚酸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酸酐或酰氯发生反应,通过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后,合成性信息素类似物共6种。包括极性基团为氨基甲酸酯的性信息素类似物M3、M4,极性基团末端引入不饱和键的性信息素类似物M5、M6,以及卤素原子修饰的性信息素类似物M7、M8。通过触角电生理试验(EAG)测定不同剂量性信息素类似物直接刺激下的EAG响应值,并于北京市延庆区进行田间试验对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生物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EAG试验表明,类似物M1、M2、M6、M7和M8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陌夜蛾雄蛾触角对类似物M7的响应最为强烈,在100 μg剂量下响应值达2.36 mV,是同剂量条件下Z11-16:Ac响应值的77.9%。而M3—M5在10—1 000 μg剂量下,与性信息素组分Z11-16:Ac的相对响应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M5的EAG响应整体活性表现较差,最高相对响应值仅为性信息素组分的21.2%。田间试验表明,类似物M1和M5在添加剂量为1 μg时,平均诱捕量分别为38.00和35.67头/诱捕器/15 d,与性信息素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类似物M7在添加剂量为100 μg时,平均诱捕量为29.67头/诱捕器/15 d,显著高于性信息素对照;类似物M4具有潜在的抑制活性,随着其添加剂量的增加,平均诱捕量逐渐减少,当添加剂量为1 000 μg时,平均诱捕量仅有3.33头/诱捕器/15 d。 结论经过EAG试验和田间试验验证,类似物M1、M5和M7具有显著的增效活性,可以用作性信息素的增效剂,类似物M4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可以用作性信息素的抑制剂。研究结果可为使用性信息素类似物绿色防控陌夜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组分,阐述了性信息素的感受与调控机制和应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斜纹夜蛾技术,分析了影响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因素,并展望了斜纹夜蛾性信息素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7年在陕西省蒲城县梨园用3种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迷向丝和中捷性诱芯对梨小食心虫有很好的迷向效果,且方法简单,持效期长,无公害。在不喷化学农药条件下迷向处理37 d后,25根/667 m2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达97.19%,防效为81.61%;200枚/667 m2中捷性诱芯的迷向率为93.46%,防效为73.72%;由此可见,迷向丝和中捷性诱芯可推广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