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核桃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集约经营历史山核桃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演变规律,为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临安市分别采集并分析了经营历史为5,10,15,20a的山核桃林土壤样品,并与天然混交林(0a)进行比较。[结果]天然混交林改造为山核桃纯林并经集约经营后,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MBC/MBN,MBC/SOC均表现出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经过10a经营后降到最低水平,与0a相比,0—10cm土层MBC,MBN和MBC/SOC分别降低了52.1%,32.0%和31.0%。经营10a的林地土壤MBC/MBN显著低于前期经营林地,而MBN/TN在经营过程中的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山核桃集约经营后,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及需磷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不同质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根据Langmuir方程式求出不同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影响磷吸附的土壤理化性质主要为粘粒含量、碳酸盐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以Freundhich方程式X=acb中的c值为每克土中含P0.2μg时而计算出的X量可做为施磷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油用亚麻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油用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于2012—2013年以灌溉量为主处理(W1:2 700 m3·hm-2;W2:3 300 m3·hm-2),施氮量为副处理[纯氮量分别为N0:0 kg·hm-2(CK);N1:37.5 kg·hm-2(低氮);N2:112.5 kg·hm-2(中氮);N3:225 kg·hm-2(高氮)],研究灌溉量和施氮量对与油用亚麻抗倒性能相关的形态学特性、茎秆强度、抗倒伏指数及茎秆化学组分含量、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溉量的增加,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下降,株高增加,重心上移,茎粗、茎壁厚度降低,地上部干重增加,根干重减少,根冠比下降,同时茎秆中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下降;随施氮量的增加,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先升高后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茎粗、茎壁厚度、根干重和根冠比先增后减,地上部干重增加,茎秆中各化学组分含量及产量也先增加后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抗倒伏指数与茎秆强度、茎粗、茎壁厚度、根干重、根冠比、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与株高、重心高度、地上部干重呈负相关关系。低灌水处理(W1)的茎秆强度、抗倒伏指数和产量分别比高灌水处理(W2)高30.55%、41.06%和0.53%,过多灌水不利于油用亚麻茎秆抗倒伏性能和产量的提高;中氮处理(N2)的茎秆强度分别比不施氮(CK)和高氮(N3)处理高36.8%和3.95%,产量分别高15.9%和0.8%,可见油用亚麻的栽培中施氮量不能过高或过低。因此,生产上采用适宜的灌溉量和施氮量是防止油用亚麻倒伏、获得高产、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在本试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灌溉量2 700 m3·hm-2和纯施氮量11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施磷对玉米吸磷量、产量和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给玉米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低磷土壤(Olsen-P 4.9 mg·kg-1)上,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施磷0(T0)、50 kg(P2O5)·hm-2(T1)、100 kg(P2O5)·hm-2(T2)、200 kg(P2O5)·hm-2(T3)、1 000 kg(P2O5)·hm-2(T4)对两个玉米品种"鲁单9002" (LD9002)、"先玉335"(XY335)的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根际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玉米品种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都表现为T12O5)·hm-2的T3处理非根际土转化为根际土土壤磷的量最大, 同时玉米生物量、产量、磷转移量也达到最高, 而施磷1 000 kg(P2O5)·hm-2处理玉米生物量、产量与中磷水平相比没有显著增加, 但植株吸磷量较高。XY335的花后磷转移量小于LD9002。相关分析表明, LD9002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茎、叶吸磷量之间显著相关, 以播种后79 d与茎、叶磷浓度、吸磷量、生物量、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而XY335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茎、叶磷浓度之间显著相关, 在播种后47 d期间与茎、叶磷浓度、吸磷量、生物量、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因此, 在低磷土壤上, LD9002和XY335分别在播种后79 d和47 d时是植株对磷的敏感期, 可以通过测试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来反映土壤的供磷状况; LD9002在79 d时最大吸磷量需要的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4.95 mg·kg-1、32.99 mg·kg-1, XY335品种在47 d时最大吸磷量需要的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1.24 mg·kg-1、35.35 mg·kg-1; 施磷量1 000 kg(P2O5)·hm-2处理两品种玉米产量、生物量、磷积累量与施磷量100~200 kg(P2O5)·hm-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冬小麦夏谷氮磷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磷素利用率,从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溶磷能力强的菌株B1-A,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B1-A的不同接种量(1%,3%,5%)在两种难溶性磷酸盐(FePO4,AlPO4)培养液的溶磷量和pH随时间动态变化表明溶磷量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B1-A的溶磷量与接种量、培养时间、磷矿粉浓度有关,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1-A在接种量为3%~5%、培养时间168 h、云南磷矿粉浓度为3 g L-1、江西磷矿粉浓度为5 g L-1时溶磷效果较好。菌株B1-A对磷酸三钙、磷酸铝、磷酸铁、磷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分别为418.7、942.3、242.2、177.4 mg L-1,有望为开发高效红壤微生物磷肥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节水灌溉与氮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该试验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2个灌溉模式(常规灌溉与控制灌溉)与3个水平施氮量(90、180和270 kg/hm2))对稻基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比值、土壤微生物熵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显著提高稻基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熵,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比值。在该试验条件下,以控制灌溉模式下施氮量180 kg/hm2可获得最优的生物环境,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达到3.02×10-2 mg/g、0.93 mL/g、5.70 mg/g、10.08 mL/g、237.58 mg/kg、52.60 m/kg。该研究对认识稻基农田水氮耦合关系、指导江淮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稻优质节水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极易引起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路域生态环境恢复受到广泛重视。公路绿化建设是改善路域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环节,绿化生态效益发挥决定于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我国,公路绿化存在重景观、轻生态功能的倾向,难以最大限度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产能力。很多学者强调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公路绿化用地,合理配置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成本。因此,运用新型绿化指标衡量公路绿化生态效益、考量企业绿化绩效,对于指导公路绿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笔者尝试将绿量概念引入到公路绿化建设中,详细阐述了绿量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微生物通过矿化和固持营养而显著影响土壤肥力。以湖北宜昌点军区三种植被类型(柏树、橘树、菜地)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植被覆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都是柏树地显著大于柑橘地和菜地,而菜地和柑橘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磷(MBP)的大小顺序为菜地柏树地橘树地。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氮互相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土壤全磷与土壤微生物量磷之间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这意味着土壤微生物量可以作为土壤肥力变化的指标。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MBC/MBN之间都无显著性差异,而土壤MBC/MBP和MBN/MBP的变化顺序是橘树地柏树地菜地。MBC/MBP和MBN/MBP与MBP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而微生物碳氮与MBC/MBN,MBN/MBP和MBC/MBP之间都无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土壤MBC/MBP和MBN/MBP的变化主要与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关中地区塿土溅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关中地区坡耕地上坡度对溅蚀量以及溅蚀距离的影响,深入探究不同坡度对单位面积溅蚀量影响的潜在机理。以陕西关中地区塿土为研究对象,选用5个具有不同坡度(0°,5°,10°,15°,20°)的装土槽进行单位面积土坡的模拟。使用针头式模拟降雨机进行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溅蚀收集装置对模拟降雨结束后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距离范围的溅蚀量进行收集。结果表明:在0~20°坡度范围内,溅蚀总分散量,溅蚀净搬运量以及向下坡溅蚀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呈现出不同的上升趋势。向上坡溅蚀量在0~15°范围内呈减少趋势,在15~20°范围内呈增加趋势。溅蚀距离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深入探究溅蚀的潜在机理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施磷肥对红小豆吸磷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潮土区不同施P肥量对红小豆含P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9mg/kg条件下P肥对红小豆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施纯P 68.8kg/hm2时产量最高。红小豆全生育期含P量呈单峰曲线,花后10 d左右达最大。结荚鼓粒期及成熟期含P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5和0.7863。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含P量始花前为4.0mg/g,始花期至花后20 d为4.4~4.8mg/g,花后20 d后为3.9~3.5mg/g。产量(Y)与吸P量(x)间的关系为二次曲线,其决定系数为0.9823,施P量与吸P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644。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量类型水稻基因型干物质积累与磷素吸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份中稻和29份晚稻亲本材料为供试材料,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将供试材料按产量分为高、 中、 低产三个类型,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产量类型、 不同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生产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 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中稻和晚稻最高产量分别是最低产量的3.24和2.15倍; 晚稻高产类型产量较中稻高12.69%,但磷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2)中稻高产类型磷积累量在分蘖拔节期最大,晚稻高产类型在拔节抽穗期最大; 中稻和晚稻高产类型干物质量均在分蘖拔节期最小,拔节抽穗期最大,出现前小、 中强、 后高的现象。3)中稻干物质量和磷积累量均在分蘖拔节期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分别为42.38%和58.09%; 晚稻磷积累量在抽穗成熟期对产量贡献率最大,为39.35%,干物质量在此阶段也较高,为16.16%。因此,营养生长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磷的吸收对中稻产量影响较大,而对晚稻产量影响较大的是在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提高低肥力土壤肥力,以石麦15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低肥力红壤和潮土上不同碳氮比有机肥组合对小麦生物量和部分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效果更好,其中秸秆、猪粪与化肥配合使用对提高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作用最为明显,显著高于其它肥料组合.随着有机肥碳氮比的提高,提高小麦产量与改善土壤养分的作用逐渐变小.在潮土上,碳氮比为12.5:1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组合在提高小麦生物量方面,分别比碳氮比为25:1、40:1的肥料处理平均高24.2%、29.7%,在红壤上则分别为19.8%、21.2%,并且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脲酶活性、微生物量等地力方面的效果也比碳氮比为25:1和40:1的处理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SS统计软件研究了1994年~1998年遂宁组母质侵蚀资料,结果表明:母质侵蚀平均侵蚀模数为1 607.8 t/km2.a,平均侵蚀厚度为23.73 mm。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发现,降雨量是影响径流量的主要因子,产生径流的临界降雨量指标是13.908 mm;降雨量是影响入渗量的主要因子;在裸露母质侵蚀区,径流量、降雨量对侵蚀量的影响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水稻土内农药六六六残留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989-1991年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吸钾规律的影响。结果指出,过量施氮,降低拔节期以后的植株含钾和返青以后各生育阶段的植株吸钾量,增加百公斤籽粒吸钾量,降低土壤钾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黄土坡耕地不同地表糙度下坡面填洼与入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平整坡作为对照,采用等高条播、人工锄耕和等高犁耕3种耕作措施产生不同的地表糙度,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地表最大填洼量和实际填洼量的特征、入渗量的影响因素、填洼量与入渗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糙度大小为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最大填洼量、实际填洼量和入渗量随着地表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入渗量也随着最大填洼量和实际填洼量的增大而增大,且与最大填洼量和实际填洼量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实际填洼量对入渗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最大填洼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黄河中游三个站点近50a的气象资料,研究了(A)ngstr(o)m-Prescott系数不同取值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gstrm-Prescott系数as和bs分别相差56%和93%时,引起的ET0差异月值在0.6%~26.2%,年值在173.1~197.4mm(18.2%~21.9%).ngstrm-Prescott系数不同取值对ET0的影响程度随地点而变化,即随海拔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对ET0的影响程度相应增大.因此在高海拔和高辐射地区,应对ngstrm-Prescott系数进行校正.尽管FAO56 PM推荐的(A)ngstr(o)m-Prescott系数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但依据本文结果尚不能确定其在中国能否直接使用.随着辐射数据的不断积累,有必要对这些系数进一步研究、验证和校正.  相似文献   

19.
烧荒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烧荒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烧荒对土壤无机氮有强烈的影响。火烧后,土壤NH4-N明显增加,第7天烧荒地比未烧荒地高出106.92%;之后又迅速降低;土壤NO3-N含量也有类似变化,烧荒导致氮素的大量流失。土壤微生物量碳也明显减少,第7天烧荒地比未烧荒地低317.153mg/kg,第32天低270.143mg/kg;之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恢复较快,在100天时,烧荒地比未烧荒地高出106.187mg/kg,从长期来看,烧荒对土壤微生物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土坡地降雨溅蚀量与下渗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室内外人工降雨径流击溅仇侵蚀试验资料,分析了定雨强作用下溅蚀量(As)与下渗量(F)的关系,提出了F-As关系计算模型,同时指出溅蚀量存在的临界值,当帝际溅蚀量大于临界值时,下渗量F与溅蚀量As呈线性正比关系,当实际溅蚀量小于临界值时,F与As呈非经性反比关系,该文所得结果将为揭示水土流失系统土壤表面水土质量交换规律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