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鲜华  邹志荣  赵雪 《农机化研究》2015,(2):146-150,154
研究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的性能、辣椒果实生长、辣椒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对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延安市安塞县越冬种植辣椒的9m、10m、11.5m这3种跨度山地日光温室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地温波动幅度、后墙均温等参数进行监测,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性能影响,同时监测了不同跨度山地日光温室中辣椒果实生长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10m跨度山地日光温室的平均气温以及典型天气气温最高,空气湿度最小,光照强度最好,平均土壤温度最佳且波动幅度较小,后墙均温最高,果实生长情况最理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由此证明,10m跨度日光温室是适宜安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温室类型。  相似文献   

2.
为达到蓝莓提前上市、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本团队将南方蓝莓移至环境可控型智能温室中试验生产,探索研究出南方蓝莓智能温室促早熟生产控制技术。首先从蓝莓物候期、品种特点、土壤pH、水肥灌溉方式、小气候环境区间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的调研与总结,明确了无土栽培蓝莓全周期管理要点和环境调控范围;接着基于Venlo型温室对蓝莓生产做布局,并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蓝莓植物工厂化生产控制系统,串联硬件层、软件层和云端,实现现场端环境检测调控、数据云存储与远程控制等技术;在温室环境多因子协调控制模型基础上,针对蓝莓生长环境特点,探索研究了一套蓝莓温室多因子协调控制算法,用于环境调控。试验温室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东南部。经实际验证,整体调控系统效果显著,并于2021年5月初采收了第一波果实,使南方品种蓝莓提早近一个月进入果实采摘期。其中相比未蓄冷的蓝莓植株,蓄冷后的“明星”“绿宝石”“蓝美1号”“海岸”单株产量分别增加51.5%、85.5%、43.8%和94.7%,单果重量分别增加10.9%、7.2%、2.6%和5.3%。试验证明采用多因子协调控制算法进行调控能够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南方温室蓝莓植物工厂化促早熟生产管理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3.
针对蓝莓种植环境光照调节耗力和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蓝莓种植环境的自适应光照系统。该系统包括下位机和上位机两部分,下位机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BH1750光照传感器检测光照强度,其检测范围能达到1~65 535 Lx,根据外界环境的光自适应地改变输出,并以PID算法调整输出PWM信号,从而驱动大功率LED照明器实现补光;上位机是运行在Labview平台中开发的监测软件,可实时显示光照强度值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曲线描绘。试验证明,系统能满足长时间低功耗运行的要求,并对蓝莓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可为其他作物的动态补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瓜原产热带南非。生长过程中喜欢高温、干燥和充足的光照,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发育期(坐果节位雌花开花到果实退毛)在25—30℃的适温条件下需4-6天,这段时间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否则将引起化瓜。西瓜坐果不良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5.
以黄土高原离石区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日光温室群的越冬期跟踪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越冬期温室地温以及灌溉水进棚温度的变化特性,研究了越冬期内灌溉水需升温期、无需升温期的划分和需升温期内灌溉水最低可灌温度。借助CFD模型,计算了越冬期各时期灌溉水升温所需的时间,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日光温室升温灌溉管理技术。结果表明:(1)河流地面灌溉水无需升温可直接灌溉,时期为11月整月,需升温的时期为12月中旬到次年3月中旬,其余时间段全天部分时间可直接灌溉。(2)需升温期间,可灌溉的最低温度为7.5~10.8℃。(3)需升温期间,灌溉水升温所需的时间变化为5~51 h。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包括灌溉制度、灌溉水需升温期的划分、最低灌溉水温、升温时间以及灌溉时间内的升温灌溉管理技术。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冻土区越冬期温室大棚的灌溉水温管理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技术支撑,可丰富灌溉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冬季日光温室弱光环境下,以番茄"金鹏1号"为试材,采用带有机械遥控升降系统的SON—TArgo,发光效率达130lm/W的植物生长钠灯对番茄植株进行不同光源配置高度及时间的补光处理,研究升降式系统补光对弱光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可升降式补光系统实现对光照强度的机械调节,补光处理促进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7.
温棚栽植是北方地区栽植的主要方法,文章研究在日光温室棚内安装沼气灯,提高棚内光照和温度,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综合因素对温室油桃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提出了科学依据,为日光温室安装沼气照明灯提供了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随珠"草莓为试材,通过对地面栽培和高架基质栽培草莓生长进行连续观测记录,对比不同栽培方式下气象条件对草莓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日光温室大棚草莓种植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草莓种植期间温度维持在22℃~28℃最佳[草莓生长对温度不宜过高(大于28℃)],温度过高对草莓生长有抑制作用;光照影响草莓的着色和品质,冬日光照寡淡,多雾霾天,必要时可采取人工补光增加光照;相对湿度过大(大于90%)容易诱发草莓灰霉病等病害,生长期湿度过高应及时采取人工通风等手段降低棚内湿度;地面栽培方式的果实品质、产量均高于高架栽培方式,本实验中高架采用盆式栽培槽对根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加气滴灌对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内种植的3 a生蓝莓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滴灌模式下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采用加气滴灌可以提高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最大荧光产量(Fm),且不同加气频率对叶片最大荧光 Fm值具有显著影响(Plt;0.05);与常规滴灌相比,在试验处理初期,加气滴灌对应的植株叶片 PSⅡ反应中心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增幅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明显;加气滴灌有利于提高蓝莓叶片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同时提高了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且加气频率不同,叶片PSⅡ电子传递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加气处理对蓝莓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较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根系活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气处理可以改善蓝莓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霍婷 《河北农机》2023,(9):112-114
桃树的种植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在目前的桃子市场上,有着多种不同的桃子品种,且这些品种有着不同的生长周期和不同的成熟期,因此,在进行桃树种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为了使桃树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相符合,还需要将日光温室桃栽培技术应用于桃树种植中。日光温室桃树栽培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桃树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相符合度。本文对日光温室桃树栽培与整形修剪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蓝莓种植环境中传统人工调光方式耗时、费力且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控恒流技术的温室大棚光照调节器。该调节器主要由STM32核心模块、光照强度信息采集模块、恒流源电路模块和LED光源模组等4部分组成,利用处理器内部ADC采集电流强度数据,通过光照传感器检测光强信息,以数字PID算法实现光源输出亮度的恒定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调节器运行稳定,整定后的控制参数KP最优值为0.7,调节器电流强度检测相对误差最大为3.96%。该设计方案可为实现最终的蓝莓光照按需供给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冬季反季节生产中光照时长与温度普遍无法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本文基于作物生长对温度与光照的需求,以维持温室温度平稳的光平衡点、夜间最低温预测模型、经验揭盖被时间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以作物低温限制点、光补偿点、光平衡点与经验揭盖被时间为约束的揭被决策方法,以及以夜间最低温预测模型、作物低温限制点、光补偿点与经验揭盖被时间为约束的盖被决策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了卷帘机决策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卷帘机揭盖被决策方法及控制系统能有效减少43%的低温发生率,与经验揭盖被相比,试验温室日光照时长平均延长1.25h,试验期间累计增加光照时间75.16h,辐热积增加61.41MJ/m2,有效积温增加22.28℃,有效提升了温室热量积累;试验温室番茄植株矮、茎粗大,表现更为健壮,叶长与叶宽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温室,对试验期间影响较大的第1穗果产量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温室产量提升30.74%,且第1次收获时间提前,证明了本文卷帘机揭盖被决策方法与控制系统能促进作物生长,有效增加番茄的物质积累,为日光温室卷帘机揭盖被决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沙棘新梢生长节律与果实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沙棘新梢生长节律与果实发育关系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新梢生长和果实生长发育各自的客观 规律,以及树木生长和果实发育间的关系,为沙棘集约化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果实识别是视觉检测技术重要的环节,其识别精度易受复杂的生长环境及果实状态的影响。以大棚环境下单个、一簇、光照、阴影、遮挡、重叠6种复杂生长状态下的番茄果实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网络模型与迁移学习相结合的番茄果实识别方法。首先利用ImageNet数据集与VGG网络模型前端16卷积层进行模型参数预训练,将训练的模型参数初始化改进模型的权值以代替原始的初始化操作,然后使用番茄数据集在VGG19的卷积层与YOLOV4的主干网络相结合的新模型中进行训练,获得最优权重实现对复杂环境下的番茄果实进行检测。最后,将改进模型与Faster RCNN、YOLOv4-Tiny、YOLOv4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6种复杂环境下番茄果实平均检测精度值mAP达到89.07%、92.82%、92.48%、93.39%、93.20%、93.11%,在成熟、半成熟、未成熟3种不同成熟度下的F1分数值为84%、77%、85%,其识别精度优于比较模型。本文方法实现了在6种复杂环境下有效地番茄果实检测识别,为番茄果实的智能采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加气滴灌对日光温室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加气滴灌对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内种植的3 a生蓝莓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滴灌模式下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采用加气滴灌可以提高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最大荧光产量(F_m),且不同加气频率对叶片最大荧光F_m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常规滴灌相比,在试验处理初期,加气滴灌对应的植株叶片PSⅡ反应中心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增幅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明显;加气滴灌有利于提高蓝莓叶片PSⅡ光能捕获效率(F_v′/F_m′),同时提高了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且加气频率不同,叶片PSⅡ电子传递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加气处理对蓝莓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较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根系活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气处理可以改善蓝莓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蓝莓机械损伤试验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万能试验机对蓝莓进行压缩试验,测得试验力与时间曲线。运用赫芝理论下的物料弹性压缩方程,计算出蓝莓果实横向与纵向压缩的压缩弹性模量分别为0.21MPa和0.18MPa,即较小的力就可以使蓝莓产生变形。以蓝莓直径、加载速度、距平台高度为因素,蓝莓的破裂力为试验指标,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蓝莓直径的大小对破坏力有一定的影响,并得出了机械损伤下的蓝莓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蓝莓直径越大,蓝莓损伤需要的破坏力越大;加载速度越快,蓝莓越容易损伤;蓝莓距平台高度对蓝莓损伤没有影响。该研究可为蓝莓采摘及收获机械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一直存在灌水量大,水分浪费严重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该试验以津育5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就交替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亏缺灌溉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灌溉水去向、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效果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植株蒸腾速率也略有下降,而植株光合作用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使同化产物有利于向果实分配,产量与对照持平,果实商品性和营养品质也有所提高。交替隔沟灌溉可节水37%~48%,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7%~82%。此法简便易行,控漏减蒸效果明显,节水显著,在目前日光温室生产条件下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室内的光照环境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主要研究了不同天气条件下华东地区连栋塑料温室中光照分布的日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云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光照分布均匀只是相对的;而晴天情况下,温室内的整体光照条件比较好,但光照分布相对不均匀,且透光率比多云天气低.实验结果为温室光环境模型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光环境调节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日照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茶树属宜温喜湿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30℃。因此冬暖式日光温室的环境条件完全可满足其生长需要。日照市近几年大力推广冬暖式日光温室茶叶生产技术,利用日光温室在冬季进行茶叶生产,不仅延长了茶树的生产时间,提高全年产量,而且通过向市场提供新鲜绿茶,获得反季节利润,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效益。下面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介绍有关冬暖式日光温室茶叶生产技术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YOLO v5的夜间温室番茄果实快速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日光温室夜间环境下采摘机器人正常工作以及番茄快速识别,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的夜间番茄果实的识别方法。采集夜间环境下番茄图像2 000幅作为训练样本,通过建立一种基于交并比的CIOU目标位置损失函数,对原损失函数进行改进,根据计算函数anchor生成自适应锚定框,确定最佳锚定框尺寸,构建改进型YOLO v5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 v5网络模型对夜间环境下番茄绿色果实识别精度、红色果实识别精度、综合平均识别精度分别为96.2%、97.6%和96.8%,对比CNN卷积网络模型及YOLO v5模型,提高了被遮挡特征物与暗光下特征物的识别精度,改善了模型鲁棒性。将改进YOLO v5网络模型通过编译将训练结果写入安卓系统制作快速检测应用软件,验证了模型对夜间环境下番茄果实识别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可为番茄实时检测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