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河北省蛋种鸡禽白血病(AL)、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和鸡传染性贫血(CIA)的感染情况,采集河北省5个地区的7个种鸡场的种蛋997枚以及血清487份,采用ELISA的方法进行ALV p27抗原、REV和CIAV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ALV p27抗原的场阳性率为85.71%(6/7),个体阳性率为2.71%(27/997);REV抗体场阳性率为100%(7/7),个体阳性率为11.29%(55/487);CIAV抗体场阳性率为100%(7/7),个体阳性率为100%(487/487)。其中海兰灰ALV p27抗原的阳性率最高,为6.04%,依次为坝上长尾鸡为4.31%,北京油鸡3.33%,太行鸡2.07%,而海兰褐和巴布考克B380未检测出ALV p27抗原。海兰褐REV抗体的阳性率最高,为29.27%,依次为巴布考克B380为14.75%,太行鸡为4.6%,坝上长尾鸡阳性率4.31%,海兰灰为2%,北京油鸡未检测出REV抗体。CIAV抗体不同品种的检出率都是100%。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场和品种间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禽白血病(AL)净化效果,本试验于2019—2021年自云南省5个地区采集12种地方品种鸡的血清和血浆样本共3 321份,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抗体和ALV p27抗原阳性率,分析云南省部分地方品种鸡ALV的感染情况;于2020—2022年对南涧乌骨鸡进行连续3个世代的AL净化并评估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2种地方品种鸡均存在ALV感染,ALV-J抗体群体平均阳性率为44.82%(765/1 707),ALV p27抗原群体平均阳性率为14.06%(227/1 614);在不同地方品种鸡群中,公鸡群体阳性率30.52%(405/1 327)高于母鸡群体阳性率29.44%(587/1 994),散养户ALV-J抗体群体阳性率47.72%(325/681)高于种鸡场ALV-J抗体群体阳性率42.88%(440/1 026)。南涧乌骨鸡种鸡经过3个世代净化,与1世代ALV p27抗原阳性率[精液58.33%(658/1 128)、蛋清33.71%(360/1 068)、40周龄公鸡血浆22...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3):114-116
为了解河北进口种鸡群禽白血病病毒(ALV)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感染情况,对实验室留存的2011—2013年间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的15批进口种鸡的血清样品450份,通过ELISA方法进行ALV-A、B亚群和REV的抗体检测。结果共有8批28份样品为ALV-A、B亚群抗体阳性,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53.3%和6.2%;未检出REV抗体阳性样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进口种鸡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抗体阳性个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安徽省部分禽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 virus,ALV)感染情况,2017—2019年,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安徽省59个禽场的3 275份血清和2 100份蛋清进行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检测,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三间分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6%、7.66%和5.90%;从不同养殖规模看,大型场的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的场阳性率分别为73.91%、73.91%和62.52%,均高于中型场和小型场;从不同场点类型来看,祖代场的ALV-J抗体和p27抗原的个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1.52%和6.01%,商品代场的ALV-A/B抗体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从不同养殖品种看,黄羽肉鸡ALV-J抗体个体阳性率(26.24%)、鸭ALV-A/B抗体个体阳性率(12.31%)均高于其他禽种。结果表明,安徽省禽白血病流行较为严重,尤其是大型场、祖代场以及肉鸡和鸭的ALV感染风险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禽场和禽群的禽白血病监测,持续推进禽白血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江苏安徽地区禽白血病病毒(ALV)流行情况,本研究以自制的p27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商品化p27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江苏安徽地区5个品系父母代种鸡及其中的3个子代鸡群进行了禽白血病的检测。结果发现,受调查的5个鸡群均有鸡只呈现p27抗体阳性和抗原阳性,其中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5.44%,抗原个体阳性率为24.93%,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鸡只很少。其中,部分鸡群的p27抗体阳性率高达49.77%。因净化措施的实施,与父母代鸡群比较、3个检测的子代鸡群p27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另外,还发现,公鸡整体抗体阳性率高于母鸡。这些结果提示江苏安徽地区种鸡鸡群不仅存在ALV感染,而且高水平的抗体证明水平感染较严重。结论,加强生物安全和加快ALV净化是当今种鸡群疾病控制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50枚种蛋中卵白P27抗原与ALV(ALV-J、ALV-A)抗体的ELISA检测实现了对该海兰褐蛋鸡群的ALV感染状态调查。收集该鸡群的50枚鸡蛋,分别采用针对P27抗原与ALV-J、ALV-AB抗体的ELISA试验盒,取鸡蛋卵白直接检测p27抗原,取卵黄测ALV-J、ALV-AB抗体。结果显示,50枚鸡蛋卵白中p27抗原阳性率达到10%(10/50),ALV-J、ALV-A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6/50)、20%(10/50)。本研究表明,该蛋鸡群存在外源性ALV感染。  相似文献   

7.
对自国外直接进口的蛋用型海兰褐祖代鸡群的禽白血病感染状态进行了持续观察,并与国内3个不同发病状况的海兰褐父母代鸡群的种蛋p27检出率、抗体阳性率、投诉情况进行了比较.将国外直接进口的蛋用型海兰褐祖代鸡群3个配套系240只1日龄鸡在SPF环境中饲养,在不同日龄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群特异性p27抗原、采集血清检测ALV-AB及J特异性抗体和采集血浆分离外源性ALV,并在鸡群开产后收集种蛋,检测蛋清p27抗原和父母代鸡群胎粪p27抗原.同时对来自天津、山东的不同投诉情况的3个父母代鸡场种蛋p27抗原或ALV-AB及J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进口祖代鸡ALV-AB及J特异性抗体在68、150日龄检测均为阴性;分别在12、26、68、150日龄采血浆在DF1细胞分离病毒均为阴性;收集的250枚种蛋蛋清和孵化的父母代鸡群胎粪p27抗原检测均为阴性.而其他国内3个父母代鸡场的种蛋p27检出率最高达12%.结果表明,该海兰褐祖代鸡群无外源性禽白血病的感染,不同鸡群的种蛋p27检出率与病毒分离率 及发病情况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可以作为开展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种鸡场净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禽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对四川省83个鸡场245份临床组织样本中网状内皮增殖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REV和ALV的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59.0%、71.0%、86.7%和50.8%,80日龄以下病鸡群REV和ALV的阳性率分别为95.9%和85.9%,REV和ALV的二重感染率为22.9%,表明四川省鸡群中RE和AL普遍存在,是鸡群病因复杂多样,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采用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APS)对部分确诊病例进行治疗和对污染场新引进鸡群进行预防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RE和AL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HR土鸡中存在的不同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共感染的情况,本实验分别采集46只HR土公鸡的泄殖腔棉拭子和455枚鸡蛋卵白样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p27抗原;并采用相应的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卵黄中J亚型ALV(ALV-J)和AB亚型ALV(ALV-AB)抗体。结果表明:HR土公鸡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中p27检出阳性率为87%(40/46),卵白检出率为74.7%(340/455);而卵黄中ALV-J和ALV-A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30)和80%(24/30)。无菌采集初步筛选p27抗原检测为阳性的5只HR土公鸡的抗凝血接种CEF,采用抗ALV-J和ALV-A的单克隆抗体进行IFA检测,结果显示5份样品中ALV-A和ALV-J的阳性率均为100%(5/5)。同时选取HR土鸡分离株HR332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HR332存在ALV-J(HR332J)和ALV-A(HR332A)。其中,HR332J与11株ALV-J国内外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2.4%~97.9%;HR332A与ALV-A参考株RSA-A、MQNCSU的同源性分别为90.1%和89.7%,与国内分离株SDAU09E2的同源性为99.0%。本研究显示,地方品种HR土鸡存在不同亚型ALV共感染,同时ALV-A和ALV-J共感染同一个鸡的现象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0.
苏皖地区规模化鸡场禽白血病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苏皖地区禽白血病(AL)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研究参考国际AL净化方案,针对该病在苏皖地区的流行特点,选择代号为DYAH91和DYJS31的两个规模化地方品系鸡群开展了禽白血病净化初步研究。经过一个世代的净化更替,DYAH91鸡群p27抗原阳性率由14.4%下降到8.1%,p27抗体阳性率由3.4%下降到1.0%,A/B亚群抗体阳性率由5.7%下降到2.2%,病毒分离阳性率由3.1%下降到0.45%;DYJS31鸡群,p27抗原阳性率由40.7%下降到2.8%,p27抗体阳性率由18.7%下降到3.3%,A/B亚群抗体阳性率由10.2%下降到1.4%,J亚群抗体由1.7%下降到1.4%,病毒分离阳性率由4.1%下降为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净化程序的实施,鸡群ALV阳性率显著下降,净化方案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择山东某地方品种祖代种公鸡的177份血液样品和177份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为试验材料,应用ELISA、病毒分离、PCR等方法对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0.34%(36/177)、26.55%(47/177);病毒分离率为1.70%(3/177),血液样品PCR方法检出J亚群ALV(ALV-J)阳性率为0.56%(1/17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为ALV-J,但该血液样品的病毒分离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检测血液样品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禽白血病净化所需的病毒分离结果的可能缺漏。在此基础上,优化并进一步拓展对其他亚群ALV的PCR方法检测,可作为禽白血病经典净化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加快我国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和ALV P2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反应条件,建立2种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可同时扩增REV的467 bp和ALV的67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5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技术能检出10 pg的ALV和10 pg的REV模板。用双重PCR技术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及ALV ELISA对245份疫苗株检测,进行同步比较,结果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对这2种外源病毒的同时检测,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择某品种鸡的快羽系与慢羽系为试验群体,利用ELISA技术检测鸡蛋和胎粪中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试验结果显示:慢羽系鸡蛋中ALV p27抗原阳性率高于快羽系;检测重复鸡蛋数分别为1、2、3枚时,阳性鸡检出比例分别为2.5%、5.0%和6.0%,随着检测鸡蛋数的增加,检出阳性鸡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检测的准确性也逐渐增加;对慢羽系种蛋3个批次检测时,3批都检出阳性鸡的比例为7.5%,2批检出率为21.4%,1批检出率为39.3%,31.8%的慢羽系在3批中都呈阴性。雏鸡胎粪检测结果显示:慢羽系个体阳性率(5.2%)高于快羽系(1.45%),慢羽系家系后代阳性率(32.0%)高于快羽系(10.9%);当1个家系某批次中检出阳性雏鸡数≥3只时,93.4%的家系会在多批纯繁中都会检出阳性雏鸡。本试验证明了ALV感染鸡只的排毒呈现明显的间歇性,需要多次反复检测才能达到种群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河南省禽白血病(AL)感染情况,采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对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系)、不同代次的12个祖代禽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共计360份血清样品和300份蛋清样品,分别进行了ALV-J、ALVAB血清抗体和P27抗原的个体阳性率、场群阳性率、ALV-J、ALV-AB血清抗体及P27抗原共感染数据分析。结果表明:ALV-J、ALV-AB血清抗体和P27抗原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4.72%、7.22%和15.00%,其中祖代禽场分别为15.83%、8.33%和14.17%,父母代禽场分别为16.67%、2.22%和20%,商品代禽场分别为12.67%、10.67%和13.33%,场群阳性率分别为75%、58.33%和58.33%,ALV-J、ALV-AB血清抗体和P27抗原共感染鸡场3个,共感染场群阳性率为30%,6个品种(系)中仅有爱拔益加ALV-J、ALV-AB抗体和P27抗原均为0。不同区域鸡群ALV感染普遍存在、各个品种(系)感染的亚群及其阳性率各不相同,调查结果将为河南省开展禽白血病防控、净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状况,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河南地区9个种鸡场,采集了5个河南地方品种1 450只开产母鸡的泄殖腔拭子、血清和蛋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3种样品中的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和血清中的禽白血病病毒A/B亚型、J亚型抗体。结果:河南地方品种鸡群总体ALV p27抗原阳性率为泄殖腔拭子22. 62%、血清26. 83%、蛋清12. 90%;鸡群总体血清ALV-A/B亚型、J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 76%和19. 52%。5个品种鸡群的血清ALV p27阳性率依次为河南斗鸡84. 48%、淅川乌骨鸡53. 78%、固始鸡19. 81%、三黄鸡17. 22%、卢氏鸡16. 67%,但同品种不同场区间差异较大。表明河南省地方品种鸡群存在不同程度的ALV感染,且可能存在ALV-A/B亚型和ALV-J亚型的同时感染。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8):109-112
为掌握祖代种鸡场主要疫病流行状况,提供制定种鸡疫病净化政策的科学依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祖代以上(含曾祖代、原种)种鸡场开展了禽流感、禽白血病和鸡白痢等疫病的监测。通过明确监测病种、监测范围、监测数量和监测方法,经过持续5年的监测,摸清了我国祖代以上种鸡场禽流感和垂直传播疫病的感染情况,推动种鸡场开展禽流感和垂直传播疫病的监测净化。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祖代种鸡场禽流感抗体免疫合格率在95%以上。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和ALV-J亚群抗体的个体阳性率在2%以下,ALV-A/B亚群抗体除2013和2014年较高之外,其他年份个体阳性率在2%左右。部分祖代种鸡场实现了禽白血病的净化,获得了净化示范场的认证。祖代蛋种鸡场鸡白痢抗体阳性率2011—2014年逐年下降,并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低于1%),但2015年有升高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祖代种鸡场疫病净化状况持续跟踪,深入了解种鸡场疫病净化的动力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种源净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彻底消灭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2016年期间对京红和京粉两个蛋鸡品种原种鸡群的6个配套系开展了全面检测和净化,蛋清、胎粪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ALV p27抗原检测及血浆病毒分离率数据表明,在实施净化前,部分配套系在蛋清、胎粪的ALV p27抗原检测及血浆病毒分离三项指标上都出现一定的阳性率,但随着净化的实施,这三项指标的阳性率迅速下降,并在最近5年稳定保持在零检出。在此期间,泄殖腔棉拭子p27阳性率仅从12.1%缓慢下降,维持在3.5%~5.4%。在其他三项指标已连续多年维持在零检出时,泄殖腔棉拭子p27的检测阳性率极大可能为假阳性。比较不同采样人员、采样部位、样品处理方法对ALV p27抗原检测的影响表明,不同人员采集的泄殖腔棉拭子样品p27抗原阳性检出率不稳定;不同部位采集的棉拭子样品p27抗原检出率不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p27抗原阳性率比阴道棉拭子样品高31%;样品的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p27抗原的检出率随样品稀释液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冻融样品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冻融样品的阳性率。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泄殖腔棉拭子ALV p27抗原检测不适合作为禽白血病净化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水平传播情况,选取0日龄60只抗原阴性鸡和20只抗原阳性鸡混合饲养,接触7 d、15 d、25 d、35 d、45 d、55 d、65 d、75 d、90 d后检测阴性鸡的泄殖腔ALV-p27和血清ALV-J抗体,并于65 d采集阴性鸡血浆接种DF-1细胞进行外源性ALV和J亚群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阴性鸡与阳性鸡混合饲养15 d,泄殖腔中开始检测到ALV-p27抗原,65 d阳性率最高达50.00%;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到细胞培养液中外源性ALV阳性率分别为60.00%和56.67%;RT-PCR和IFA方法检测到细胞培养液中ALV-J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63.33%;65 d阴性鸡血清中ALV-J抗体阳性率达63.33%。表明阴性鸡与阳性鸡直接接触混合饲养,通过水平传播被感染外源性ALV-J的几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沈阳地区不同品系鸡群禽白血病(AL)流行情况,于2015年7月份—2016年6月份采集了沈阳市5个县(区)28家规模化鸡场72个不同品种、不同代次、不同日龄鸡群的泄殖腔棉拭子1 896份、翅静脉血液4 656份,对采集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和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沈阳地区不同品种鸡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亚群感染,平均阳性率为3.39%,p27抗原阳性率平均为5.70%;且肉鸡品种的J亚群抗体阳性率(4.50%)高于蛋鸡品种(2.05%),肉鸡品种的p27抗原阳性率(7.37%)高于蛋鸡品种(3.10%);产蛋初期的鸡群p27抗原阳性率(9.97%)和J亚群抗体阳性率(5.56%)高于其他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明禽白血病病毒(ALV)在地方鸡种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的垂直传播特性。以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为素材,43周龄时进行血液与精液ALV病毒分离检测,结合系谱追溯筛选个体组建两个大试验组:阳性惠阳胡须鸡♂×阴性汶上芦花鸡♀;阴性汶上芦花鸡♂×阳性惠阳胡须鸡♀。后代群体隔离饲养,进行1日龄胎粪p27抗原、42日龄泄殖腔拭子p27抗原和病毒分离检测,并对ALV分离检测阳性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确定ALV的亚型。结果表明,阳性公鸡后代胎粪p27抗原、泄殖腔拭子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阳性母鸡后代(P0.05),阳性公、母鸡后代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8.54%和0%;阳性公、母鸡S/P值高低与其后代的p27抗原阳性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胎粪和棉拭子p27抗原的假阳性率较高,且与病毒分离相比,胎粪p27抗原检测的漏检率为15%;序列分析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病毒分离检测阳性个体均为ALV-J。公鸡在地方鸡种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ALV垂直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禽白血病净化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公鸡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