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考察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白光和蓝光(400~480 nm)照射(12 h/d)以及黑暗条件培养黄芩毛状根,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考察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含量均有影响;白光和蓝光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无明显差别,且白光抑制黄芩苷的积累;黑暗条件下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和黄芩苷含量均高于蓝光与白光条件培养的毛状根。[结论]黑暗更适合黄芩毛状根生长与黄芩苷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1.2556感染黄芩获得毛状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c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黄芩毛状根生长的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接种量)进行分析,优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毛状根在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4.95 d、温度27.4℃、摇床转速123.69 r/min、接种量0.500 g;在此条件下,黄芩毛状根的生长量为(fm)9.271 28 g/瓶。[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及温度对新疆紫草毛状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毛状根理化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培养基、接种量及温度对新疆紫草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结果](1)毛状根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相对生长率及增殖倍数均表现接种量0.1 g较大.BS5固体培养基的相对生长率及增殖倍数达最高,分别为1 790;和18.90倍.(2)毛状根在B5培养基中培养33 d时鲜重达峰值,毛状根的继代时间不宜超过33 d.(3)26℃条件下毛状根的干重达最高,是接种量的19.2倍.高温处理毛状根的时间越长其受抑制程度越大.[结论]培养基、温度及接种量对毛状根的生长均有影响.研究为采用固体培养法长期保存新疆紫草毛状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在甘蓝、花椰菜、抱子甘蓝和油菜的下胚轴切段上进行遗传转化。在这些植物基因型中,花椰菜的转化培养获得了最高的根诱导频率,而甘蓝的转化培养得到了最高的转化频率。同菌株LBA9365和LBA8490相比,发根土壤杆菌LBA9402诱导的根数较多。沿着下胚轴依次截取切段进行转化培养,结果发现从子叶下切段到根系上面的切段,其根诱导频率呈阶梯状上升趋势。在切段上的单根转移培养之前,截取下胚轴切段(此切段仍保留有所有的根)上1~2mm长的顶端部分,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大大提高了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5.
理化条件对新疆紫草毛状根培养及紫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新疆紫草毛状根为试验材料,采用二阶段培养法,分别考察了NH4NO3、培养基、转速、温度、蔗糖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及培养方式、酸水解酪蛋白对毛状根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状根在MS无铵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较MS快了近1倍,第15天时毛状根的生长量达峰值,增殖8倍;在SH无铵培养基、转速为(120±5)r/min、温度为(25±1)℃时毛状根增殖倍数最大,为9.34倍。蔗糖质量浓度对毛状根的生长增殖影响不大;液体培养方式的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含量(1.05%)远远高于固体培养(0.33%),是后者的3倍;添加0.5g/L的酸水解酪蛋白的其紫草素及衍生物含量为1.29%,较对照(1.17%)增加了10.3%。本研究为今后利用新疆紫草毛状根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中国大豆品种中黄13、黑豆44和黑豆51的子叶为外植体材料,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菌株诱导3个大豆品种产生毛状根,通过β-葡聚糖苷酶(GUS)染色进行转化效率检测。结果表明:在25℃、12h/d黑暗培养条件下,黑豆44上诱导的毛状根数量最多,显著多于中黄13和黑豆51;黑豆44诱导的毛状根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中黄13,但与黑豆51没有显著差异;光照或黑暗培养对中黄13产生毛状根的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黑豆44和黑豆51在黑暗培养条件下子叶产生的毛状根数明显高于光照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毛状根数;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能侵染3个大豆品种的毛状根,其中对黑豆51的侵染效率显著高于黑豆44和中黄13,侵染位点主要位于根系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在大石花菜切段悬浮培养的基础上,为进下不改善石花菜切段育苗技术,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辐照度对切段苗种培育的影响,包括切段的再生,再生芽生长,铺匐体的形成与生长,培育初期可选择较低辐照度,适宜的条件是辐照度40μEm^-2s^-1和20.0℃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青蒿植物的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L.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分别用发根农杆菌Ri1601、ATCC15834感染青蒿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叶片、叶柄等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比较不同因素对毛状根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毛状根的有效方法被建立,借此为青蒿大规模遗传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齐香君  刘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23-8824,8842
[目的]为药用成分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来源提供新途径。[方法]考察了R1601菌株对苦参不同外植体在不同浓度乙酰丁香酮和侵染时间影响下苦参毛状根的诱导率;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组分和浓度对苦参毛状根继代生长的影响。[结果]以苦参幼芽为外植体,在R1601菌液中添加100μmol/L乙酰丁香酮,侵染20 min,(25±1)℃,MS共培养基上暗培养2 d,苦参毛状根的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28.6%,存活率46.7%;苦参毛状根在改良的继代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结论]苦参毛状根的最佳诱导条件:以生长1周的苦参幼芽为外植体,R1601为菌株,添加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侵染20 min,(25±1)℃暗处诱导。  相似文献   

10.
以甘蓝下胚轴为材料,研究根癌农杆菌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感染、共培养各阶段中处理时间对出愈率和抗性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处理时间对甘蓝的出愈率和转化效率有明显的影响,甘蓝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感染、共培养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36h、5min、48h。  相似文献   

11.
采用3×3双因子设计,研究发根农杆菌菌株和烟草品种对烟草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菌株在不同烟草品种上均诱导出毛状根,经PCR技术检测,确定了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不同烟草品种和发根农杆菌菌株均显著影响毛状根的诱导率;Sumxun毛状根平均诱导率最高,达到了53.4%,其适宜菌株为A4和ATCC15834;K326为34.2%,其适宜菌株为R1000;云烟85为25.6%,其适宜菌株为ATCC15834。  相似文献   

12.
发根农杆菌A4菌株诱导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产生发根,诱导率31.6%,转化发根可在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快速生长,且具有分枝性强、丛生、无向地性等特点。通过对液体培养条件的选择,发现人参发根在1/2MS液体培养基上(25℃、110r/min摇床上暗培养)获得最大生长速率,经14d培养,人参发根鲜重增加了7.97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根中人参皂甙含量发现,发根系R9923中人参单体皂甙Rb1含量达到10.38mg/g,超过栽培六年生人参根中Rb1含量(6.45mg/g)。用高压纸电泳方法在人参发根中检测到农杆碱及甘露碱的存在。Southern点杂交证明:本研究获得的人参发根确已被A4菌株Ri质粒的T-DNA所转化,并被整合到人参发根DNA上。  相似文献   

13.
致癌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致根土壤农杆菌A.rhizogenes都具有将其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从而对植物细胞进行遗传转化的能力,在植物遗传工程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用这两个不同种的土壤农杆菌,用两种不同的复合侵染方法,对马铃薯块茎切块的细胞进行复合转化的研究结果。一步侵染法是将这两个不同种的细菌悬浮液混合以后,接种于马薯块茎切块上;两步侵染法是先用致根土壤农杆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切块,得到转化的毛根并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无菌毛根一年以后,再将毛根切段用致癌土壤农杆菌接种。对转化细胞特殊标记物质Opine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两种侵染方法都可以得到复合转化的马铃薯细胞和组织。但是,一步法比两步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这种复合转化现象对于在植物遗传工程的研究中,一次转移多个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明  潘颀  王芳  张璞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62-2068
[目的]研究毛状根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子,为新疆紫草毛状根生产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H液体培养法,分别考察硝酸钾、酸水解酪蛋白、磷酸二氢铵对毛状根生长的影响.[结果]硝酸钾浓度为3.0 g/L时增殖倍数达6.32倍;在硝酸钾为3.0 g/L、磷酸二氢铵为0.3 g/L时毛状根增殖倍数达10.37倍;当酸水解酪蛋白为0.5 g/L、硝酸钾为3.0 g/L、磷酸二氢铵0.3 g/L三者配合使用时,毛状根增殖倍数平均达12.62倍;培养液pH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对毛状根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生长末期pH下降幅度为0.41 ~1.85;起始pH高时,末期pH降低的幅度大,起始pH低时末期降低的幅度小.起始pH偏酸有利于毛状根生长;在pH5.8、培养容积为250 mL时,毛状根增殖倍数达15.47倍.[结论]硝酸钾是影响新疆紫草毛状根生长增殖的必要条件,酸水解酪蛋白、硝酸钾、磷酸二氢铵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2×3×3三因子设计,研究番茄种子萌发时间、发根农杆菌菌株和侵染菌液浓度对番茄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各种因子的组合均能诱导出毛状根,用PCR技术检测诱导出的毛状根,证实了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细胞基因组中。结果表明,番茄种子萌发时间、发根农杆菌菌株和侵染菌液浓度对毛状根诱导率有显著影响,且各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番茄子叶萌发8~12 d、侵染菌液浓度为OD6000.4~0.6的发根农杆菌ATCC15834,诱导毛状根发生率最高,可达58.8%,是获得番茄毛状根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6.
Ri质粒转化烟草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Ri质粒转化烟草形成发状根的效率,受发根农杆菌种类、浓度、生理状态及烟草品种、叶片发育时期、叶片在菌液中浸泡时间、共培养时间、基本培养基及pH值、乙酰丁香酮不同加入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稀释5倍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TCC15834菌株,感染Sumxun无菌苗幼嫩叶圆片5min,在pH值5,8的MS培养基上共培养2d,可达最大转化效率93.1%  相似文献   

17.
铃铛子(Anisodus luridus)是西藏特有的托品烷生物碱药源植物.利用农杆菌C58C1(pRiA4)侵染铃铛子不同器官考察发根诱导频率,并考察了7种培养基(1/2MS,MS,1/2B5,White,WPM,B5和N6)对发根生物量和托品烷生物碱质量分数的影响.真叶和茎段的发根诱导频率分别为53.33%和60.00%,子叶不能诱导出发根.PCR表明rolB和rolC基因已整合到发根的基因组中.B5培养基最适于铃铛子发根生物量和托品烷生物碱积累,发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达到6.9±0.94g/瓶和0.44±0.06g/瓶;发根中莨菪碱质量分数为3.49±0.13mg/g.B5和1/2B5培养基中发根的东莨菪碱质量分数高于其他的培养基,分别为1.37±0.06mg/g和1.43±0.22mg/g,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5培养基中发根总生物碱产量也是最高的,为2.1±0.29mg/瓶.研究结果为利用发根规模化生产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