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綦江区皱皮木瓜现有病虫23种,为害树根、枝干、树叶和果实。目前已造成严重为害的有炭疽病、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蚜、黄刺蛾、梨冠网蝽、棕色鳃金龟等,它们在同一地点的复合为害,影响木瓜的生长,造成木瓜减产。  相似文献   

2.
皱皮木瓜园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清江流域的长阳县是著名的皱皮木瓜药材产区,现有面积已超过 1 300 hm2,产量 125万 kg,产值 2 000万元。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栽培方式的改变,皱皮木瓜病虫害综合防治上升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解决本县皱皮木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我站对占全县 80%产量和面积的榔坪镇木瓜病虫害进行了普查,明确了制约皱皮木瓜生产的病虫害主要发生种类,确定了主要防治对象,落实了综合防治措施。 1皱皮木瓜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普查发现,桃小食心虫为本县普遍发生的木瓜果实害虫,发生面为 100%,虫果率 62%,严重的达到 90%,经济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新疆和田县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为害和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以期确定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防治时间, 同时在桃园和核桃园设立监测点, 通过对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发生动态监测以及在核桃园内产卵情况和蛀果率调查, 明确了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核桃园间的转移规律。研究发现梨小食心虫在和田县桃园1年发生5代, 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开始出现, 各代高峰期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 以第1代和第2代发生为害严重, 具有世代重叠现象。梨小食心虫在核桃园1年发生2代, 成虫产卵于核桃果实和叶片, 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于6月下旬开始从桃园向核桃园转移, 8月下旬又从核桃园转移至桃园, 具有明显的寄主转移规律。7月初为核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4.
健康和虫害菜豆对二斑叶螨、西花蓟马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取食的菜豆对后取食昆虫的影响,研究了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分别取食健康和虫(螨)害菜豆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生命表,比较生命参数的异同。二斑叶螨取食健康菜豆和西花蓟马2龄若虫为害菜豆时未成熟期没有明显区别,但各螨态的存活率在健康菜豆上较高;取食健康菜豆时,雌成螨寿命为24.56 d,内禀增长率为0.2640,均高于取食西花蓟马为害菜豆。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取食两种菜豆时也没有明显的区别,但二斑叶螨为害菜豆使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下降;西花蓟马雌成虫平均寿命和单雌日产卵量在健康菜豆上分别为33.35 d和4.02粒,显著高于螨害菜豆,在健康菜豆上净增殖率也较高,为40.4264。研究表明,西花蓟马或二斑叶螨为害后的叶片对后取食害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对其存活率和繁殖均产生不利影响,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取食诱导菜豆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5.
发现茶黄蓟马为害何首乌。在野外条件下,调查了茶黄蓟马为害何首乌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茶黄蓟马的防治方法,指导何首乌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2014—2016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浦东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虫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4—5代,4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越冬代和第1~4代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7月中旬是该虫全年为害高峰期,蛀梢率达18.50%~36.40%,蛀果率达9%~23%。  相似文献   

7.
梨大食心虫在延边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初龄幼虫在芽内作白色薄茧越冬。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破茧而出,为害刚萌动的花芽。据1960年4月18日,1961年4月16日观察前五天日平均气温达12.2—13.5℃,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苹果梨”花序分离、花丝伸出时,是梨大食心虫为害花芽的盛期。6月上旬,幼果直径达1.6厘米左右时,幼虫即钻入幼果为害。7月上旬开始化蛹(前五天平均气溫为21.8℃),蛹期11—20天,平均15天。7月中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卵期9天。7月下旬到8月上旬,初孵幼虫开始为害梨芽,8月上、中旬为害最盛。9月  相似文献   

8.
海南豇豆蓟马发生为害调查及蓝板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调查了海南豇豆蓟马的种类和发生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为害海南豇豆的主要有豆大蓟马和花蓟马两种。其中,豆大蓟马可在豇豆整个生育期为害,而花蓟马仅在豇豆花期为害。豇豆开花后,两种蓟马的发生为害情况与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以及防治水平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以豆大蓟马为害为主。同时,还对蓟马在豇豆上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了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9.
棉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en)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赣中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发生较多,6月下旬以后,密度逐渐下降。但近两年来,在市测报点(丰城市荣塘棉种场)发现到7月下旬至8月下旬,虫口密度突增,虫株率达到100%。早发棉田为害最重,百株虫数达到3—4万头;中发棉田百株虫口达1.5—2万头;迟发棉田百株虫数达0.3—0.5万头。在此期间,棉蓟马严重为害棉花叶、蕾和花,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10.
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年来昆明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各年度发生的大高峰期有差异,2012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为越冬代、第一代;2013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在第二、三代,这与当时的温度、降水量有很大关系。昆明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第一代主要为害桃树新梢,新植桃园幼虫更趋向在低龄桃树为害,幼虫蛀梢的高峰期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后15~30d;第二、三代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后两代主要为害果实。经饲养观察,桃园梨小食心虫性比[♀/(♀+♂)]为0.57~0.64,幼虫被天敌寄生率为26.9%,幼虫蛀果率为1.25%~5%。  相似文献   

11.
李登友 《植物保护》1989,15(4):43-44
大豆食心虫为害情况,既是当年发生情况的重要标志,也是下一年发生趋势预测的主要依据。过去该虫为害情况调查,一般都是统计虫食率即粒害率,剥查麻烦,费工费时。作者等利用调查荚害率、株害率代替虫食率调查,提高了效率,既不降低数据的准确性,也不影响历史资料的可比性。完全可以代替常规调查法。现介绍如下: 1.荚害率调查法:选代表性地块,每地5点或随机拔取大  相似文献   

12.
云南花卉上的常见蓟马及检疫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以来,云南省重点发展花卉产业,1994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为400hm^2,产切花2.1万枝,到2003年种植面积猛增到10600hm^2,产切花30亿枝,不到10年的时间产量增加了15倍,花卉总产值达42.1亿元,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但是,花卉携带病、虫而带来的检疫问题影响着花卉出口,最常见的虫害是多种蓟马。如2004年8月31日,泰国农业部通报国家质检总局,在中国产康乃馨上检出西花蓟马、烟蓟马、施氏蓟马等3种蓟马;2004年10月19日俄罗斯也通报中国产花卉上检出西花蓟马。因此,针对蓟马,我们对全省花卉展开调查。并提出检疫和除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酸枣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蕾  沈宝成 《植物保护》1992,18(2):15-17
在陕西乾县枣子沟,桃小食心虫为害酸枣果率40%以上。为害酸枣的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均比苹果桃小食心虫小,一年发生1代。其越冬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田间发生期也比同纬度的苹果桃小食心虫晚20天左右。卵主要产在酸枣梗洼和叶背,幼虫对酸枣的为害期短而集中。酸枣桃小食心虫幼虫有4种寄生蜂,总寄生率高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山楂是我国独特的栽培果树,其经济价值较高,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树种。但山楂的生长,要遇受多种病虫的为害,尤其是食心虫,使山楂的损失在15~20%,严重年份可达70~80%,品质和产量都受到影响。为控制食心虫的为害,在1986~1990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现总结如下:一、食心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为害葡萄的主要蓟马种类与发生规律,为今后葡萄生产中防治该虫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广西桂林、柳州、罗城和南宁等主要葡萄种植区代表点,于2013-2014年对葡萄上蓟马发生种类和规律进行了连续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广西葡萄上共有7种蓟马,隶属于锯尾亚目(Terebrantia)蓟马科(Thripidae)2属6种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属1种。其中在桂林,柳州和南宁鲜食葡萄上优势种为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Morgan)]和杜鹃蓟马(Thrips andrewsi Bagnall),罗城毛葡萄上为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在这7种蓟马中,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在葡萄嫩梢叶上终年可见,其他种类蓟马仅在葡萄花期为害,花期过后很难见到。葡萄上蓟马种类和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为今后该类害虫研究和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和桃树新梢受害情况,有效减轻果实受害,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连续多年对桃园梨小食心虫开展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苏南地区1年发生5代,成虫始见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在4月上中旬,第1代至第4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其中第3代、第4代成虫诱虫量较高;种群年度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桃树新梢受第1~2代幼虫为害,以第1代为重。据此,确定防控策略为“压前控后”,减少前期为害,实现对梨小食心虫的有效控制,保障桃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瓜蓟马在梧州发生的主要种类有棕榈蓟马(Thrinsnal mi Karng)、蓟马(T·flavas schardk),黄蓟马(T·flavidalas (Bagnall)等,总称瓜蓟马。在梧州年发生十七代左右,世代重叠,第一代是从3月上旬开始,为害冬、节瓜的主害代是二至七代,为害期从4月上旬至5月中旬。冬瓜受害后,顶芽萎缩,生长受抑,幼果伤疤状流汁,茸毛变黑,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南疆新兴特色水果杏李上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的发生规律和迷向防治效果,于2021—2022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杏李园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评估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阿克苏杏李园1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在4月上中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在7月上旬,第3代羽化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存在世代重叠现象。2022年农户常规防治区内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为2.46%,性信息素迷向防治区内蛀果率为0.06%; 2021年和2022年使用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蛀梢减退率为98.13%和88.65%,2022年的蛀果减退率为98.40%;对不同世代梨小食心虫的雄成虫迷向率在2021年为92.87%~100.00%,雌、雄成虫虫口减退率在2022年为58.75%~81.37%。表明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控制南疆杏李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9.
宜昌县分乡镇 1 993~ 1 994年自福建省引进优良李树品种柰李 ,全镇定植千余亩。自 1 996年开始挂果后 ,梨小食心虫对柰李果实为害相当严重 ,其蛀果率一般为 50 % ,高者达 95%以上 ,严重制约了柰李在我镇乃至全县的健康发展。为此 ,笔者1 998~ 2 0 0 0年对梨小食心虫在柰李上为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现报道如下。1 为害梨小食心虫以成虫在柰李果面上产卵 ,卵孵化为幼虫后在果皮下潜食果肉 ,蛀道迂回清晰可见。蛀入孔处流出胶汁细线状。尔后 ,幼虫深入蛀食果肉 ,仅剩下果核及果皮 ,内充满虫粪 ,形成大量落果。老熟幼虫在果皮下咬…  相似文献   

20.
<正>桃小食心虫Garposina sasakii又名桃蛀果蛾,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可为害苹果、桃、花红、梨、李、杏等。2012年以来,全县富士苹果普遍遭受为害,2013年9月下旬调查,蛀果率高的达56%,一般蛀果率18%~44%,果实品质严重下降,失去食用价值,给长顺县苹果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经过两年来的调查和性引诱监测,初步掌握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规律,2014年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将蛀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