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型西瓜"拿比特"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西瓜"拿比特"系日本育成,我市于1998年引入,1998~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分别为50、200、1500和6000亩,2002年已成为我市小型西瓜生产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同类西瓜面积的60%以上."拿比特"西瓜在我市春季作大棚早熟栽培,亩产1500~2000kg.夏秋季大棚遮雨栽培亩产1000~1500kg.其中2001年嘉兴市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春季种植"拿比特"面积12亩,亩产高达3800kg,亩产值超8000元;秋季种植面积6亩,亩产为1600kg,亩产值超3000元.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我镇进一步扩大种植"寒优湘晴",2001年种植面积为8811.46亩,2002年再扩大种植面积达14356亩."寒优湘晴"米质优、产量潜力大,为此我们进行了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金峰"葡萄是金华婺东葡萄良种场从"藤稔"芽变中选育的优质欧美杂交种,1999年平湖市双龙葡萄园艺场引进试种,经3年种植,"金峰"葡萄以其丰产性、抗逆性强及果品质优在同时种植的5个欧美杂交品种中脱颖而出.2001年种植面积为20亩,2002年作为主栽品种面积扩大到85亩,主要采用避雨和大棚促成栽培两种模式.2002年平均亩产量为1250kg,亩产值达13000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秀水110"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中熟晚粳品种.经三年种植,表现适应性广、单双季兼用、抗病抗倒、株型理想、生长清秀、高产稳产和米质优良等特点,2001年通过省品审委审定,全市种植面积达2.33万亩,占单季晚稻面积21.6%,2002年预计面积可达6万亩.  相似文献   

5.
"稳粮增效"种植模式1999年被列入杭州市丰收计划,2000年推广面积达2.2万亩,平均亩净收入达1800元.  相似文献   

6.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863"课题组育成的两系法亚种间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即"超级稻".地处浙西丘陵地区的衢州市,引进试种已有四年.2000年全市作单季晚稻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以上,一般亩产550~600kg.预计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综合我市各地的高产经验,亩产600kg以上的栽培技术,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嘉早312"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中熟优质早籼品种.我市经两年种植,表现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稳产高产、米质优等特点.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1.2万亩,2002年预计可达5万余亩.  相似文献   

8.
"龙太子"属小型红肉西瓜,1997年从江苏正大种子有限公司引入,因其小型、优质成为西瓜中的精品.1997年嘉兴市种子公司通过试验,"龙太子"品种作夏秋季栽培,采用避雨半遮光栽培技术,在高温气候条件下,具有结果率高、抗病强、品质优、耐贮运等特点.经1999~2000年示范,已成为我市夏秋季西瓜主栽品种.2000年全市种植面积在2500亩以上,占夏秋季西瓜面积50%以上.其中嘉兴市秀城区步云乡种植面积500亩以上,该乡花园村蒋子根农户种植1.3亩夏秋季西瓜,亩产1750kg,果品市场批发价每kg1.8~2.0元,亩产值达3538元,亩净收入3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两优培九"氮钾肥施用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优培九"是常山县近年引进的新品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深受群众欢迎.2001年全县推广面积达3万多亩.该品种是两系超级杂交稻,据报道其施肥技术水平比一般杂交稻高.为正确掌握"两优培九"的需肥规律,夺得优质高产稳产,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沪油15"保优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入湖州地区,其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和双高(高出油率、高产量)的品种特性,深受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种植面积19万亩,2002年达到25万亩,2002年冬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占油菜总面积的40%,成为湖州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育种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我市在1999年引种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0年示范面积扩大到0.2万亩,2001年示范推广面积达5.5万亩,2002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70%左右,成为我市双低油菜主栽品种.现就1999~2001年"沪油15"引种示范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80年代,姜堰镇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坚持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为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特色化发展思路,经多年摸索总结,确立了番茄/丝瓜、大白菜(萝卜)的种植模式,并通过多年努力,选育出以早熟、高产而闻名省内外的"五叶香"丝瓜为主栽的地方品种,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全镇"五叶香"丝瓜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总产量1500万kg,产品占领了大江南北市场,香进了千家万户.但近几年来丝瓜的种植、销售越来越不尽人意,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下降,市场竞争优势渐渐衰弱,近三年来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40000亩、2000年的2800亩、2001年的2000亩下降到2002年仅1200亩,总产量下滑至40万kg,对外销售数量也微乎甚微.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是我省玉米上的重要害虫, 200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为 1706万亩( 1亩 =1/15公顷,下同),其中玉米螟发生面积达 54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 31.65%.一些地方大面积平均被害株率为 10%~ 20%,个别田块高达 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农户收入. 2003年广元市植保站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引进了"生物导弹 "防治玉米螟的生防新技术,通过在该市剑阁、苍溪等地试验表明,防效较好,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因此, 2004年四川省植保站在中江、简阳等 12个玉米主产县(市、区)应用该技术进行了防治玉米螟示范推广,以丰富玉米 IPM技术,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4.
"登海1号"是山东莱州农科院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我市于1998年引进试种,经两年试验,2000年在全市推广种植,2001年推广面积达3.5万亩.  相似文献   

15.
"浙双72"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双72"系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宁油七号"与"马努"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已通过品种审定.平湖市1995年冬种引进,经4年品比、3年大田对比试验,于1998年冬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获得种植户一致好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示范面积2.29万亩,2000年扩大到9.1万亩,2001年全市达11.5万亩,已成为我市油菜主栽品种,也是目前生产上唯一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6.
"泗优418"是徐淮地区农科所与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合作,以"泗稻8号"与"C418"配组,于1995年育成的迟熟中粳杂交组合.我市1999年进行品试,产量名列前茅.为探索杂交粳稻"泗优418"的利用价值,今年我市在八圩、东兴、新桥等镇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面积200亩,实收亩产577.13kg.  相似文献   

17.
"秀水110"(原名"丙98-110")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嘉59天杂/丙95-13",于1998年定型.1999年开始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并应用于生产,由于表现突出,推广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浙江省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上海市约80.0万亩.上海市、浙江省分别于2000、2001年通过品种审定,并成为当前重点推广的优质品种之一.近两年我们对该品种的生育特性、高产潜力与配套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  相似文献   

18.
"史力丰"油菜是江苏省育成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抗病、高产、优质于一体的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油菜新品种审定,其高产水平位居全国油菜品种榜首;我县2002年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平均亩产228kg,比面上其它品种亩增83kg,增产增效十分显著.为了大力发展冬季高效农业,全面推广种植"史力丰"油菜,在其保优栽培过程中必须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受连年干旱和花生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阜新县的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截至2008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已达到80万亩.为提高花生产量,探索花生增产途径,近两年,除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外,我们还在实践中总结和推广了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即:"AnM"栽培技术.其主要作用在于抗旱和促进果针下扎,提高结果数量和质量,达到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目的.试验结果证明:"AnM"栽培技术比普通栽培方法平均每株结果数增加24.1%,双果增加2.7个,单果增加2.3个,瘪果减少3个,结果范围扩大3厘米,使花生亩增产15%以上.   ……  相似文献   

20.
"秦优10号"是由咸阳市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半冬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2006年通过国审(编号:国审油2006003).2006年9月我站引进示范,示范种植面积170 亩,平均单产276.5kg,比"秦优7号"增产14.7%,示范点最高单产341.5kg.现将示范种植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