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杂油5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H64A,恢复系为V24-22.淮杂油5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抗倒,抗(耐)病,熟期适中.在2003~2006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94.9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7.98%.在2006~2007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84.5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9.72%.介绍了淮杂油油5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六安市裕安区油菜主推品种.[方法]引进并组织了部分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步筛选了徽油杂1号、秦油10号、绵新油78、德新油88、德旺油5号、德润油8号等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结论]结果为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常杂油2号(G212A×S15)为湖南省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两系法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2010年进入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3月通过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常杂油2号(审定编号:湘审油20110061。该品种具备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2009年开始生产试验和高产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合湘中地区种植的双低油菜品种,2011~2012年引进了5个油菜品种在娄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地油1号、湘杂油763、湘杂油5号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可在湘中地区示范推广;湘杂油591、沣油792产量较低,宜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湘杂油5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湘杂油5号系利用温敏核不育系组配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在各级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本文介绍了湘杂油5号的选育过程、在各级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探讨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地区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柴达木地区对5个油菜新品种进行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杂5号、青杂2号、华协1号的丰产性佳,生育期适宜,抗病性较强,在柴达木地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油菜在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700万hmT2左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12个省(市)和北方的甘肃、青海、内蒙3省(区)。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总产达30万t以上,为第一大油料作物。目前生产上仍以青杂2号、陇油5号、青油14等为主,由于生育期晚,很难适应本省生态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加强早熟、优质油菜的选育研究,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油菜根肿病病原主要生理小种和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Williams法对采自国内油菜主产区的19个油菜根肿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我国甘蓝型油菜根肿病病原至少存在2号、4号和13号等3个生理小种类型,其中4号小种存在的范围最广泛.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云南省玉溪等4县(市),四川省绵阳等5县(市)共16个采样点的根肿病病原为4号生理小种;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2个采集地点为13号生理小种;仅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镇的病原为2号生理小种.分别在枝江、黄山根肿病重发病区对52个油菜品种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赣两优三号、蓉油9号、浙双6号、华油杂12号、中油5628、扬油8号、宁油12号、浙油28、中双10号、沣油520等10个油菜品种在枝江对4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成油杂6号、德68-12、滁杂优3号3个杂交种在黄山对13号生理小种表现出抗病.它们可作为当地根肿病病区主栽品种及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审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核杂油8号的特征特性,指出德核杂油8号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及品质优的特性,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并从育苗、栽培、管理及收获等方面对其保优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油菜品种的分子鉴别在油菜分子育种和种质资源管理中有重要意义。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双低油菜品种或杂种(湘油15号、湘油11号、湘农油571、杂695、杂814)进行品种鉴定,建立了适合油菜的RAPD反应体系:30μL反应体系中含50 ng模板,40 pmol/L引物,150μmol/L dNTP,1.5 UTaq DNA Polymerase,2.5 mmol/L Mg2+,35.5℃的退火温度。找到了可快速鉴别5个油菜品种或杂种的两条随机引物(S151和S369),为这几个油菜品种的分子鉴别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