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就追氮和收获期对3个青莜麦品种的产量和秸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追氮可显著提高青莜麦产量和秸秆的蛋白质含量。沙地追氮69 kg/hm2时增产显著,青莜麦干重产量达6 023.4 kg/hm2,滩地青莜麦的产量最高,干重产量达9 013.4 kg/hm2;追氮69 kg/hm2,沙地青莜麦秸秆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为12.09%和7.45%,比对照提高了6.81和3.61个百分点;追氮量在69 kg/hm2水平上,每增加69 kg/hm2,青莜麦秸秆中粗蛋白质和真蛋白的增幅均显著下降。乳熟早期收获的青莜麦产量最高,品16的干重产量达10 916.7kg/hm2,9348的干重产量达10 700.0 kg/hm2;乳熟早期收获,粗蛋白向真蛋白的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莜麦坚黑穗病(Ustilagokolleri)是莜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康保县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生比较严重,由于推广温汤浸种和赛力散拌种,病害基本得到控制,自赛力散禁用后,该病又逐渐回升。70年代末期,试验筛选出高效农药多菌灵拌种,由于长期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药性,80年代末期,莜麦坚黑穗病再度暴发。从90年代初开始试验、推广拌种双、福美双等农药拌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在康保县植保站观测圃内进行。莜麦品种为“品五”。接种用莜麦坚黑穗病菌,采集于上年的田间…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子带菌、气候条件适宜,品种不抗病、施药管理不对路等原因,荆门市1998年中稻白叶枯病重发生。在治理上,采取加强测报,搞好化学防治,把好种子关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年对豫北安阳市玉米黑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总结出该病具有发生因品种而异、区域逐年扩大、危害多集中于雌穗、程度逐年加重、局部受害严重的特点;分析其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主要有田间菌源量大、外来菌源传播扩散、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玉米品种抗病性较差、相关法律法规未阻止病害随种子传播等多方面;提出了以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为主,以药剂处理种子和茎叶喷雾等化学防治为辅,同时搞好技术服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夏威夷商品苗圃自然感染玉米退绿斑驳病毒 MCMV 的玉米病株上收获种子,在内布拉斯加州测定 MCMV.用播种后14天的幼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症状学和机械传播观察,由三家种子公司提供的25批长出的42000株玉米中,有27株发病,从而证实了MCMV 可通过种子传毒.本文还分析了与种子传毒有关的几个因子。  相似文献   

6.
甘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DA平板检测法分别对来自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等10个地区的甘草种子进行带菌检测。结果表明,甘草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是曲霉属、青霉属和根霉属,其中来自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和新疆阿勒泰甘草种子镰刀菌的分离频率达到11.1%和1.9%;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是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和交链孢属。来自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和翁都特旗两个地区的甘草种子镰刀菌的带菌率分别达到5.6%和14.2%,其他来源的种子都未检测到镰刀菌属真菌。同时检测了来自于10个不同地区硬实种子的带菌情况,结果显示只有3个地区的硬实种子带菌,带菌率是0~2.5%。福美双、口恶霉灵、甲霜灵、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和嘧菌酯几种药剂对甘草种子带菌消毒处理具有良好效果,种衣剂咯菌腈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甘芳 《植物医生》2001,14(6):27-28
温棚栽培芹菜 ,常受斑枯病、叶斑病、菌核病和软腐病等病害的危害 ,影响芹菜生长 ,降低产量和品质。对芹菜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实行轮作实行2~3年轮作 ,可减少病原物的积累 ,减轻病情的发生。二、搞好种子处理用48℃的温水浸泡种子30min,可有效杀死附着于种子上的斑枯病和叶斑病病菌。浸种时应不断搅动使之均匀受热 ,到时将种子捞出用清水淘洗 ,晾干后播种。如果种子里夹有菌核 ,可用10%的盐水漂除 ,随后用水清洗 ,以减少种子带菌。值得注意的是 ,温汤浸种对芹菜种子发芽率稍有影响 ,因此 ,播量应增…  相似文献   

8.
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包衣种子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能兼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安全而高效的种子处理药剂,采用室内生测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毒力,评价了其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了温室接菌盆栽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和氟菌唑对花生冠腐病菌的毒力差异较大,EC_(50)分别为0.05、6.56、0.52和1.43 mg/L;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毒力均较高,EC_(50)分别为0.49、0.31、0.44和0.37 mg/L。氟菌唑2 g(a.i.)/kg种子包衣后,花生出苗率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茎叶鲜重均降低,出苗时间延迟1~2 d;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及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所有剂量处理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无影响。苯醚甲环唑0.5、1、2 g(a.i.)/kg种子,氟啶胺0.4、0.8、1.6 g(a.i.)/kg种子,咯菌腈0.1、0.2、0.4 g(a.i.)/kg种子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温室接菌盆栽防效均在80.19%以上。苯醚甲环唑1、2 g(a.i.)/kg种子和咯菌腈0.4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高,均在75.30%以上,且对荚果的增产率为5.60%~11.10%。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包衣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可有效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具有开发为兼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不同成熟度的老芒麦 ( Elymus sibiricus)和诺丹冰草 ( Agropyron deserto-rum cv.nordan)种子含水量、百粒重和萌发力进行了测定 ,以了解种子成熟度与种子质量的关系 ,为生产中确定收获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两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力分别在花后 1 0天和1 5天左右开始具有 ,并随着发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到生理成熟期达到最大。种子的休眠程度与发育程度有关 ,老芒麦种子的休眠程度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冰草种子在蜡熟期时休眠程度明显加深 ,随后又减弱。根据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种子重量以及萌发力变化 ,确定冰草种子的适宜收获时期为水分含量在 1 8% - 2 0 %左右时 ;老芒麦种子的适宜收获时期为水分含量在 40 % - 45 %之间  相似文献   

10.
种子处理对西瓜苗期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和枯萎病的有效种子处理剂,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选择了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种杀菌剂对西瓜种子进行处理。分析了处理种子的活力和幼苗的生长特性;以及在人工接种3种病原菌的胁迫下不同处理种子在基质中的出苗率和发病情况。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种子的活力和幼苗的生长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3.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降低了每株幼苗的鲜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则提高了幼苗的整齐度。接种西瓜立枯病菌和猝倒病菌的种子出苗率降低,接种西瓜枯萎病菌的种子出苗率没有明显变化;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对西瓜立枯病的防效最佳,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浸种对西瓜猝倒病有一定的防效,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没有特别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
陈崇森 《植物医生》2002,15(5):12-13
我们站是专为南繁作物检疫服务的。 1984年正式成立 ,当时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三亚植检站” ,海南建省后 ,1991年交给海南省管 ,改名为现在的名称。主要任务是负责南繁基地的调运检疫签证 ,协助南繁基地 3市县 (三亚市、乐东县、陵水县 )搞好南繁作物的产地检疫 ,指导南繁育种单位搞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是指导和协助育种单位搞好检疫对象的预防工作。在植物检疫工作中 ,存在植检把关和服务的辩证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把关是为了服务 ,服务也是为把关。比如把种子收获前的预防检疫对象发生的各项服务工作做好了 ,使…  相似文献   

12.
安康市小麦条锈病严重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市为陕西省小麦条锈病易发区。200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明显加重。分析原因,主要是主栽品种抗锈性差,气候条件适宜和菌源量大等。总结提出了搞好品种布局,开展三唑酮拌种和种子包衣,压缩常发区小麦面积,适当推迟播期,加强监测,抓好拔节至抽穗期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氟虫腈、毒死蜱、吡虫啉和辛硫磷在花生中残留的分析方法,4种杀虫剂的仪器效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33~0.87μg/kg,定量限(LOQ)为1.12~2.91μg/kg。田间采用农药登记的推荐剂量处理花生种子用于防治花生蛴螬,收获后测定花生样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量,结果表明:毒死蜱30%微囊悬浮剂(CS)种子处理收获花生时的毒死蜱残留量为0.002 1mg/kg,辛硫磷30%微囊悬浮剂(CS)处理收获时花生中辛硫磷残留量为0.003 1mg/kg,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ZF)种子处理的收获时花生中吡虫啉残留量为0.001 4mg/kg,氟虫腈·毒死蜱18%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CF)种子处理收获花生时检测到氟虫腈和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0.001 8和0.001 1mg/kg。采用4种药剂种子处理,这4种杀虫剂在花生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其最大残留限量值,说明所收获的花生食品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表明在花生播种期施用这4种药剂种子处理防治花生蛴螬是一种安全的农药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5种进境林木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采用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种子表面粘附真菌及内部寄藏真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在供试的5个样品上共分离得到18属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枝孢属、镰孢属、加氏菌属、小丛壳属、毛壳菌属、拟茎点霉属、根霉属、附球菌属、节菱孢属、弯孢属、德氏霉属、拟盘多毛孢属、木霉属、散囊菌属、青霉属、毛霉属及曲霉属.种子表面附带真菌以曲霉菌和根霉菌分离频率最高;链格孢菌、镰孢菌、毛壳菌是种子寄藏真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5.
西瓜种传镰刀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从京欣一号和新京欣一号西瓜种子的种壳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检测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尖孢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镰刀菌属特异性引物和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并验证后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GenBank进行BLAST分析,分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表明西瓜种子种壳携带的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此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用种传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浮液处理西瓜种子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发酵条件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感染西瓜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甜)瓜果斑病是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侵染瓜类作物引起的典型细菌病害,种子带菌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播方式,防止种子感染是病害预防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分析了西瓜种子不同发酵条件对种子感染病菌的影响。研究通过人工接种西瓜发酵液,设置发酵温度为20℃和30℃,检测在不同发酵时间下发酵液pH、A.citrulli菌量、种子外部带菌量、种子内部带菌率,以及出苗发病率,系统地分析比较发酵条件对西瓜嗜酸菌侵染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开始发酵到发酵24h,发酵液中A.citrulli菌量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1011cfu/mL,随后逐渐减少;发酵24h的种子外部带菌量最高,达到4×109 cfu/mL;发酵过程中A.citrulli可侵染种皮内部(10%)及种仁(1%);发酵温度对种子感染A.citrulli及幼苗发病率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发酵液菌量与pH相关性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发酵温度并不能够减少A.citrulli菌的种子感染,减少发酵时间才是减少病菌增殖感染种子的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7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敏感菌株Fusarium asiaticum和F.graminearum的鉴定、所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及多菌灵抗性菌株检出时序性的分析,初步推测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群体在中国麦区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江淮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3省和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或敏感菌株优势群体均是F.asiaticum,而黄淮流域的山东、河南2省及河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菌株优势群体为F.graminearum,抗性菌株优势群体则为F.asiaticum。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抗多菌灵菌株F.asiaticum产生毒素的化学型为3-AcDON和NIV,并以3-AcDON为主。江苏省连续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长达20多年后才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而近年来检测到田间抗性菌株的山东、河南2省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的历史较短,且为偶尔使用,药剂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推测山东和河南麦区出现的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可能是通过种子调运及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等方式从抗药性发生较早的江淮麦区流入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吡唑醚菌酯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tritici及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的室内抑制活性;通过种子发芽盒试验,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不同药种比包衣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菌土混合法,测定了5%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小麦纹枯病的盆栽防效;同时测定了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及赤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纹枯病菌、根腐病菌、全蚀病菌和赤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404、5.862、0.193和1.372 mg/L。25℃条件下,5%吡唑醚菌酯FS不同药种比对济麦22鲜重及干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下,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显示出一定的促进作用。5%吡唑醚菌酯FS苗后20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在74%以上,药种比1∶50时防效达99.02%;5%吡唑醚菌酯SC按3000 mL/hm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8种进口花卉种子共计14个批次的种子样品进行了种子奇藏真菌的检测、纯化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样品均带菌,共检测出进口花卉种子寄藏真菌13属24种,链格孢菌、枝孢菌、镰孢菌、毛壳菌是这些进口花卉种子寄藏真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作物间坡面径流和泥沙流失量特征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作物种类对坡面径流和泥沙流失的影响,对坡耕地玉米、莜麦和土豆三种作物小区在7~9月侵蚀性降雨期的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7~9月侵蚀性降雨单场降雨量在25.76~40.25mm之间,均值为31.49mm,属大雨。作物种类对坡面径流量影响显著,表现为莜麦地>土豆地>玉米地,均值分别为:41.45L、37.48L和30.84L。三种作物小区泥沙流失量与降雨量和径流量间成正向线性关系,但相关系数和斜率均存在差异。随着径流量的增加,玉米小区泥沙流失量增加最慢,莜麦小区居中,土豆小区最快。三种作物小区径流含沙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土豆小区>莜麦小区>玉米小区,均值分别为150.22g/L、121.47g/L和52.36g/L。作物种类对坡耕地坡面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径流含沙率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均有影响,但玉米比莜麦和土豆具有更强的调蓄径流和保护泥沙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