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椒样薄荷精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美国椒样薄荷紫茎种为材料,研究播期、栽培密度、氮磷肥用量、氮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收获期等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栽培密度、氮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收获期对精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其品质的影响与栽培密度密切相关,在密度较低时对精油品质影响不明显,在密度较高时对精油品质有一定影响,适量控氮可以提高精油品质,过量施氮会降低精油品质;播期和磷肥用量对精油产量有明显影响,对其品质影响不明显。【结论】椒样薄荷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指标为:播期霜降至立冬;密度17.55万~22.05万株/hm2;施纯氮172.5~217.5 kg/hm2、五氧化二磷118.5~150 kg/hm2,氮肥分次施入,苗肥、分枝肥和刹车肥用量的比例为3∶3∶4,氮肥刹车肥于收获前45 d施入;收获期为主茎10%~30%的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2.
椒样薄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椒样薄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措施(播期、密度、氮磷钾用量、最佳收获期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椒样薄荷精油高产(≥80kg/hm^2)优质的农艺措施优化方案为:播期10月23日-11月7日(即霜降至立冬),密度18.2-27.0万苗/hm^2,施肥量纯氮142.9-180.0kg/hm^2、P2O593.3-139.2kg/hm^2,最佳收获期为主茎10%左右的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3.
以2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不同收获期试验,通过测定玉米不同收获期子粒含水率与破碎率关系,确定不同玉米品种机械粒收的适宜收获时期。研究表明,S1(9月30日)和S2(10月6日)收获期子粒含水率与子粒破碎率呈显著正相关(r=0.889、r=902);S3(10月13日)和S4(10月20日)分别呈中强相关和弱相关(r=0.691和r=0.399)。S1正常收获期推后7天、14天和21天,田间站杆脱水可分别争取到77.09℃、140.09℃和215.69℃的积温,用其热量可使子粒含水量分别下降12.74%、25.80%和40.56%;子粒破碎量分别下降38.70%、85.37%和99.12%。以各处理子粒含水率和破碎率平均值为指标和GBT21962—2008国家标准规定综合分析:S1正常收获期宜机械机收品种为0%,S2收获期为75%,S3收获期为100%,S4收获期玉米品种宜于机械粒收、烘干和储藏一体化作业。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收获期对宿根蔗产量、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早在 10月份收获 ,宿根甘蔗的产量较 11月、12月及翌年 1月增产 9.1% - 18.1% ,蔗糖分提高了 0 .12 % - 1.2 %。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研究生物菌肥等量替代15%氮磷钾复合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00%复合肥)相比,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潮土增产4.72%,莱西砂姜黑土增产1.92%),增加了玉米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增产9.69%,莱西增产25.83%),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莱西小麦收获期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增加12.49%,有效磷含量增加12.93%,玉米收获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增加23.31%;胶州小麦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6.38%,玉米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3.93%。因此,小麦、玉米生产可以采用适宜生物菌肥等量替代氮磷钾复合肥,这利于实现作物抗逆丰产、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6.
薄荷,别名苏薄荷,香薄荷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供药用,有散风热、清头目、理气解郁、止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头疼目赤、咽喉肿痛、无汗、风疹、皮肤瘙痒、荨麻疹、口舌生疹和瘰疬等症。用其加工的薄荷油、薄荷脑,不仅是医药、食品、香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品种。脱毒薄荷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培育的薄荷新品种。它抗病力强,长势旺,产量高。一般可增产15%~30%,是目前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品种。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生长习性薄荷喜暖温湿润、阳光充足环境。花蕾期阳光充足,对提高薄荷油产量有重…  相似文献   

7.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引黄灌区大田条件下,对当前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产量水平较高(900~1200kg/667m^2)的4个玉米高产品种的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各有其不同的适宜收获期。正大12号和永玉3号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20日左右;沈单16号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25日左右;先玉335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15日左右;以最高产量(粒重达最大值时的产量)的收获期计算(最适宜收获期),正大12号早收一天将会因粒重的降低而减产1.14%;沈单16早收一天将会减产0.87%;先玉335早收一天将会减产1.48%;永玉3号早收一天将会减产0.81%。不适宜的收获期导致玉米减产7%~9%,而适宜的收获期可使引黄灌区玉米单产增加30~40kg,总产增加5400~72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8.
收获期籽粒含水量是决定玉米能否实现机械收获的重要性状。要选育适合机收的低收获期含水量玉米杂交种,首先需明确玉米收获期含水量的遗传规律。本研究选用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高的自交系5003和含水量低的自交系PH6WC为亲本,配制PH6WC×5003的F_1、F_2、B_1、B_2四个世代群体,利用便携式籽粒水分测定仪对亲本和4个世代的所有单株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是由两对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中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微效基因中存在加性和显性效应,均以显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在F_2、B_1、B_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8.60%、59.32%、51.61%,远高于多基因的(6.44%、24.41%、33.81%),说明控制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遗传基础以主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9.
对6个迷你型甘薯分6~7期收获,研究收获期对其丰产性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主茎长度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而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同;单株鲜薯产量也随收获期的推迟而增加,河南16在81d收获比71 d产量增长最快,达251.4%,浙薯132与浙薯75分别达87.3%至46.3%;浙紫薯60602与渝紫2632个紫薯品种在91 d以后产量增长较大,增幅为64.9%~90.4%;浙薯75在各个收获期单株产量最高,商品薯产量也居最高。  相似文献   

10.
福美双在棉花和土壤中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美双用于棉花拌种防治苗期病害 ,在棉花植株中降解较快 ,在土壤中半衰期为 2 5~ 3 6天 ,施药后 14~ 2 1天 ,降解 90 %。每 10 0kg棉种用福美双 16 0g和 2 40g(有效成分 )拌种 ,收获期土壤、棉叶、棉籽中均未检出福美双。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药用植物薄荷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种过一年薄荷[Mentha haplocalyx var.piperascens (Malinv.)C. Y. Wu, et al.]的茬田土壤,人工接种棉花枯萎菌培养物,或接种病土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薄荷茬土可抑制土壤棉花枯萎病菌,在对照发病率为67.8-81.7%的情况下,防病效果达49.6-64.9%。薄荷草粉碎物以土重0.5-1.0%的用量及薄荷油以0.025-0.05%的用量处理严重感染棉花枯萎病菌的土壤,防治枯萎病的效果为43.9-74.3%。2000-10000ppm薄荷油稀释液熏蒸处理PDA平面上培养的枯萎病菌孢子,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500-1000ppm的含量仍可抑制约40-60%的孢子萌发。500-10000ppm的薄荷油稀释液,在48小时内,均可将生长茂盛的枯萎菌落几乎完全熏蒸致死。本研究为薄荷 - 棉花轮作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些依据,展示了利用薄荷制剂防治该病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薄荷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方法]以大孔树脂固载Ce4+为催化剂,甲酸、乙酸和薄荷醇为原料合成甲酸薄荷酯和乙酸薄荷酯,采用正交试验优化2种薄荷酯的合成工艺。[结果]醇酸摩尔比为1.0∶(1.4~1.6),反应温度为125~135℃,反应时间为4~8h,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2%时,乙酸薄荷酯的产率较高;醇酸摩尔比为1.0∶1.6,反应温度为120℃左右,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2%时,甲酸薄荷酯的产率最高。2种薄荷酯的最佳合成工艺为:醇酸摩尔比1.0∶1.6,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5%~2.0%,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分别为120和135℃。[结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酸薄荷酯和乙酸薄荷酯的产率分别达到72.6%和60.0%。  相似文献   

13.
连续周年耕作对砂姜黑土农田蓄水保墒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筛选利于改善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蓄水保墒效果及提高作物产量的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耕作方式。【方法】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夏玉米季-冬小麦季周年耕作方式处理:免耕-旋耕(对照)、免耕-深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免耕-免耕,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及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免耕-深耕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收获期15—25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20—35 cm土层土壤容重,深松-免耕和深松-旋耕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收获期15—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20—25 cm土层土壤容重,而免耕-免耕处理显著增大夏玉米收获期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冬小麦收获期5—20 cm土层土壤容重。免耕-深耕、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收获期0—40 cm土壤贮水量,而深松-旋耕和免耕-免耕处理却降低冬小麦收获期0—40 cm土壤贮水量。与对照免耕-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免耕处理提高夏玉米-冬小麦整个周年内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免耕-免耕处理提高作物收获期40—160 cm土壤含水量,而深松-旋耕处理在冬小麦收获期则降低40—16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7.67%和10.21%,免耕-深耕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而夏玉米产量降低,最终周年籽粒产量降低0.44%,免耕-免耕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降低2.19%。【结论】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作物籽粒产量,其中深松-免耕处理能够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产量及经济效益增加效果较优,可作为相对较适宜的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NBS、PMSF、IAc、BrAc、SUAN、TNBS、PCMB、DTT以及金属离子和相关试剂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性修饰蔗糖酶.结果表明:0.5mmol/L的PMSF使酶活性丧失95%,10/μmol/L的NBS使酶活性丧失93%0.5mmol/LNPCMB使酶活性降至12%,酶修饰呈一级反应,推测Trp、Ser的残基可能是薄荷叶片蔗糖酶的活啦必需基团,而His、Lys的残基不在薄荷蔗糖酶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钾(CMC-K)对农田土壤水温环境、土壤养分吸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宁夏引黄灌区为研究对象,饲草燕麦为供试作物CMC-K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CMC-K喷施量0 kg/hm2(CK)、50 kg/hm2(T1)、100 kg/hm2(T2)、200 kg/hm2(T3)和300 kg/hm2(T4)共5个处理,研究其对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不同处理中土壤含水量、温度、电导率、容重和土壤养分等,分析CMC-K对饲草燕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分析CMC-K施用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和饲草燕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CMC-K的喷施量增大而增加,在作物拔节期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39.78%~116.80%;CMC-K可以为作物生育期贡献积温48.4~114.4 ℃,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喷施CMC-K有助于土壤养分保持,在0~10 cm土层能够提高全钾和速效钾含量28.31%~63.07%和34.72~95.45%,在10~20 cm土层可以提高全钾和速效钾含量12.30%~75.05%和25.65%~125.37%,对有效磷具有固持作用,同时对水解性氮影响明显,可以将水解性氮聚集在上层土壤;对饲草燕麦产量影响显著,提高18.80%~54.11%;CMC-K喷施量与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以及燕麦产量表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7、0.982、0.676和0.983。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CMC-K喷施量为200 kg/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温度,影响土壤养分,有助于提升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固持水解性氮,减少养分的淋溶,考虑其经济效益,推荐施用量为100 kg/hm2。  相似文献   

16.
小麦穗发芽抗性与选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在小麦收获期,对124份材料进行了种子发芽和穗发芽抗性比较,筛选出抗性差异显著的材料196份;2006年在小麦生理成熟期,抗穗发芽鉴定了179个品种及上一年筛选的全部材料.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差异十分显著.不同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和穗发芽率在收获期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0%~100%和18%~100%;在生理成熟期的分布范围均为0%~100%,其中两者均在10%以下的抗性品种占4%.红粒品种整体上的抗性高于白粒品种,但也存在白粒抗性品种.同一品种个体间的抗性差异较大,表明通过筛选可以获得抗穗发芽资源.种子休眠是抗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品种穗部特征对穗发芽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新疆制种基地糯玉米种子的适宜收获期,给高活力糯玉米种子生产提供依据,选用糯玉米杂交种京科糯2000、京紫糯218,甜加糯类型玉米杂交种京科糯928为试验材料,研究新疆制种基地糯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度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后不同收获期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生长势、干物质积累、抗冷性等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授粉后20~55d的不同收获期,3个品种种子各指标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京科糯2000在授粉后40~50d收获、京科糯928在授粉后45d收获、京紫糯218在授粉后50d收获时,种子活力指标和生长指标值均达最大,抗冷性最强,为最适收获期;品种之间,最适收获期的发芽率为京科糯928(98.67%)京科糯2000(94%)京紫糯218(92.33%),3个品种的抗冷性强弱表现为京科糯928京科糯2000京紫糯218。  相似文献   

18.
玉米收获期含水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以10份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熟期相近、收获期含水量差异较大的优良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方法,对玉米收获期含水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0份玉米自交系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4份自交系表现为负效应,其中吉16、444的负效应较大,在降低玉米收获期含水量的新品种选育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6份自交系表现为正效应,Mo17、B73、81162的效应值较大,在降低玉米收获期含水量的新品种选育中应谨慎使用;90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东5414×81162、B73×东754、东5414×吉16、3189×吉16、B73×Mo17负效应较大;玉米收获期含水量正反交效应间差异极显著,表明玉米籽粒收获期含水量存在母本效应.遗传参数估计表明,玉米收获期含水量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别达到81.24 %和72.68 %,在后代的遗传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可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提高滨海盐渍化农田农业生产力的集约化种植方案,从2015年开始在山东省垦利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综合考虑施肥量、施肥时期、种植密度、土壤改良剂等措施,试验设置农户习惯(farmer’s practice,FP)、土壤改良(improved soil management,ISM)、作物调控(improved crops management,ICM)和土壤作物综合调控(integrated soil crop management,ISCM)4个处理,追踪小麦关键生育期的群体动态变化,分析小麦、玉米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调查小麦、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比较作物生产净收益、收获期0—20 cm土层的土壤脱钠率和钠吸附比。结果表明,相较于FP处理,ISM显著增加了小麦和玉米收获期穗数,最终产量分别提高25.2%和10.0%,净收入提高7.8%。此外,ISM处理土壤脱钠率达78.6%;ICM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和玉米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相较FP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7.8%和10.7%,净收入增加19.3%;ISCM处理获得试验条件下小麦、玉米最大产量,分别为11...  相似文献   

20.
施用磷肥对马铃薯品种合作88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铃薯品种合作 88施磷肥的对比试验 ,验证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本试验中 ,每公顷施用磷肥 6 0 0kg的处理 ,开花结薯期及收获期提前 ,平均单产达到了 4 2 7t/hm2 ,极显著超过了不施磷肥的对照组 ,增产达 19 7% ,且大薯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