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肝癌切除手术后应用单纯碘油栓塞疗法的效果。方法80例大肝癌切除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术后4周,A组肝动脉注入超乳化碘油5 mL,B组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肝动脉注入超乳化碘油5 mL、卡铂100 mg、丝裂霉素C10 mg和氟尿嘧啶500 mg)。结果A组患者单纯碘油栓塞后未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B组栓塞化疗后有19例出现肝功能异常,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住院时间(3.0±1.5)d,B组(8.5±3.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a内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肝癌切除术后采用单纯碘油栓塞疗法,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短,近期效果与肝动脉栓塞化疗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A组和 B组。其中 A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护理,B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 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白细胞介素 8(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 ,以寻求合理调控手术应激的麻醉处理方法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肺叶切除术患者 5 4例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标准均为Ⅰ~Ⅱ级 ,可排除内分泌系统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及长期应用激素史 ],随机分为A、B、C3组 ,每组 18例。A组采用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硬膜外麻醉 ,C组在B组基础上保留硬膜外管至术后 72h ,用Graseby 930 0患者自控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治疗。各组分别于麻醉前、开胸后 30min、术毕即刻、术后 2 4h、术后 72h各时间点采静脉血 5mL ,用酶标法测定血浆IL 8、TNF α水平。结果 :各组术前、开胸后 30minIL 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A组术毕时开始明显升高 ,至术后 72h达到高峰 ;B组升高的幅度虽低于A组 ,但仍明显高于C组 ;C组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 ;TNF α在各组及各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有效降低血浆IL 8水平 ,尤其联合PCEA能将血浆IL 8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TNF α在肺叶切除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完全经腹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因肾盂癌或输尿管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及随访资料,其中38例患者行经腹腹腔镜下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A组),手术采用4孔改良体位,先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中上段切除,然后变换操作通道,镜头转向盆腔行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套状切除;40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患侧肾+输尿管切除+开放膀胱袖套状切除术(B组),先采用三孔法后腹腔镜下切除肾脏及大部分输尿管,再换取平卧位,于患侧下腹部取斜切口行膀胱袖套状切除。患者术后均予以膀胱灌注或全身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尿路上皮癌。A组手术时间(125.3±45.4)min、手术失血量(70.5±56.6)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1±1.6)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2±1.8)d、术后住院时间(6.9±1.9)d; B组手术时间(160.4±67.5)min、手术失血量(112.3±84.9)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7±1.3)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5±1.1)d、术后住院时间(7.3±1.7)。A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6~48月,随访期间,A组1例患者出现膀胱内复发,B组2例患者出现膀胱内复发。结论改良体位完全经腹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控瘤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7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LC组(n=35)和MC组(n=32),L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MC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MC组相比,LC组手术时间及费用均明显增加(P<0.05),而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则明显降低(P<0.05);LC组1例中转开腹,MC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均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 MC和LC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LC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胆囊逆行切除术患者43例为A组,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45例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总结临床经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逆行切除术可有效减少炎症水肿严重、与周边组织粘连较重及胆囊颈部嵌顿结石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减少术后胆总管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FTS组及常规组各50例,FTS组患者给予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2、6、24 h 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FTS组术后进食时间、拔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F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MP)冲击疗法和地塞米松 (DEM)常规疗法治疗儿童急性重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儿童急性重型病毒性脑炎 6 0例随机分为 MP组和 DEM组 ,每组 30例 ,MP组用大剂量 MP冲击法 (第1~ 3天 2 0 mg/ kg·d,第 4~ 6天为 15 mg/ kg· d,第 7~ 9天用 10 mg/ kg·d,静脉给药 ;第 9天后改用强的松口服维持 ) ,DEM组用地塞米松 (0 .1~ 0 .3mg/ kg· d静脉给药 )。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的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比较 ,MP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的时程明显缩短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MP组平均住院天数也较 DEM组缩短 (P<0 .0 5 ) ;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 MP冲击疗法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优于 DEM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MPCNL)与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分别采用MPCNL和URL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MPCNL组患者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5.24%,100.00%)高于URL组(79.37%,88.89%),MPCNL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高于URL组,MPCNL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22.22%)高于URL组(3.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L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是结石清除率低,MPCNL结石清除率高,但是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较多,费用高,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宜采用MPCNL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区组随机法分为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组(A组)30例与常规腹腔镜辅助直肠内拖出术组(B组)30例,连续监测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术前(T_0)及术后4(T_1)、8(T_2)、12(T_3)、24h(T_4)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FLACC镇痛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早期并发症情况,评定术后排便功能。结果A组患儿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盆腔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尿潴留等早期并发症。B组患儿T_1、T_2、T_3、T_4时点MAP、HR和镇痛评分均高于T_0,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相比各时段排便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排便功能随着术后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手术3个月后各组患儿肛门直肠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辅助HD根治术比较,单纯经肛门腹腔镜辅助HD根治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应激反应小,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儿的创伤和痛苦,患儿术后康复快、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照观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方法:将I、II期乳腺癌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简称A组,n=30)和改良根治术组(简称B组,n=32)。A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B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等。结果: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放射反应及并发症。方法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分割照射治疗,2Gy/次,1次/d,5次/周,大野照射至40Gy后缩野照射临床肿瘤区,总剂量DT60-70Gy。实验组前4周放疗方案同对照组,4周后改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Gy/次,1次/d,5次/周,肿瘤剂量30Gy/10次。比较两组的疗效、放射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疗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2144,P<0.01);实验组生存率(1 a2、a)和局部控制率(1 a2、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放射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也不增加患者的放射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按照入院手术序列进行分组,观察组15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数据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00%(12/1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12±2.1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2.12±2.58)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15),对照组为40.00%(6/1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后,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常规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常规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前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结论: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及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LAVH及30例TAH手术病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LAVH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TAH组[(80.4±30.9)mLvs(2...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自愿终止妊娠的孕42—77d孕妇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麻醉用异丙酚1mg/kg加氯胺酮0.5mg/kg,B组麻醉用异丙酚2.5mg/kg,于40--60s内静注诱导,术中视患者反应分次追加异丙酚20--30mg。结果:两组麻醉优秀率(A组98%,B组8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诱导后2min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下降,心率(HR)、呼吸(RR)减慢(P<0.01);与诱导前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干扰小,麻醉苏醒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术前ASAⅠ~Ⅱ级行择期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均术前10 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阿托品0.3 mg,术中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阻滞效果均满意。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A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B组手术结束后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记录2组术前、术中及术后1、2、4、8、12 h血压、疼痛程度(VAS评分法)、术后不良反应,术后1、2、4、8、12 h抽取静脉血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液中P物质及NO含量。结果 A组与B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液中P物质及NO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各时点VAS值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A、B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元显著性(P0.05);A、B组术前、术中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前、术中与术后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术后各时点血压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可以明显减轻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稳定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围术期疼痛相关因子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病变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和经腹部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选取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TVH组与TAH组,TVH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TAH组经腹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TVH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TAH组短,且术后出血量亦显著低于TAH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点,临床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A组)、瑞格列奈加二甲双胍(B组)及单用二甲双胍(C组)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2mg/d、1.5mg/d、750mg/d,服药后4周、8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和指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序明显大于C组(P<0.01),但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肌苷、血尿酸及24h尿微量白蛋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早期应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半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1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 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 (20 mg组)与40mg/d (40 mg组),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调脂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