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油菜的冻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油菜栽培油菜冻害的实地调查,结合当前油菜生产现状,阐述了油菜冻害的类型症状及冻害分级方法,分析了油菜冻害发生原因,提出了油菜冻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油菜冻害后减产情况及冻害减灾措施,通过冻害调查、田间测产、数据分析,研究了油菜冻害减产情况、油菜产量各构成因素减幅、油菜冻害指数与减产幅度间的关系,以及油菜冻害后不同水肥、地利条件下产量恢复情况。结果表明:油菜为无限生长型,冻害不太严重时,能够很大程度恢复生长,弥补损失,冻害严重时,弥补作用减弱;通过追肥、灌溉等肥水措施,能够有效促使油菜冻害后恢复生长,降低冻害损失。  相似文献   

3.
高素菊 《吉林农业》2002,(11):19-19
冻害是油菜越冬正常生长的主要障碍,油菜倘若发生冻害,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导致拔根死苗,造成严重减产。 油菜冻害一般分为湿型和干型两种。油菜苗在越冬期间,如果阴雨天多,气温在0℃以下,遇上冰雪天气而受冻害的油菜,叫湿型冻  相似文献   

4.
冻害是造成油菜减产的重要因素,防御冻害是双低油菜秋发栽培夺取高产的关键。要确保双低油菜安全越冬,除选用抗寒性强、高产、稳产的中晚熟品种外,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双低油菜自身的抗寒能力,防御冻害,显得尤为重要。河南社旗县农技中心指导农民防治油菜冻害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近年来罗平油菜生长期间冻害的频繁发生对油菜生产造成的严重程度及补救措施。[方法]利用2013年度冬播油菜生长期间遇到的3次冻害,分析了10个品种(组合)抗冻害能力以及油菜冻害的补救措施。[结果]不同品种(组合)的油菜,冻害后割薹处理与未割薹处理相比较,其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千粒重没有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冻害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最大,经割薹处理后其产量性状均可恢复到一定水平,与单株产量都呈一定的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解决油菜冻害恢复产量提供技术措施以及油菜抗冻害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8年贵州持续凝冻对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选育抗冻性强的优质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等3种类型油菜的冻害情况,并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分别对3种油菜冻害后的花粉活力作了研究。[结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都是三级冻害的植株最多,冻害率分别达到41.6%和35.0%,但白菜型油菜四级冻害植株率大于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以二级冻害植株为主,冻害率达到41.3%。甘蓝型花粉中具有活力的花粉数最高,81%的花粉具有活力;芥菜型次之,有活力花粉数为78%;白菜型最低,有活力花粉数为61%。[结论]3种类型油菜的抗冻性表现为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留坝山区油菜冬季冻害表现症状的基础上,提出油菜冻害预防方法,以为山区油菜安全过冬提供一些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寒山区油菜栽培与灾害防御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油菜栽培技术、冻害防御和发生冻害后恢复三方面介绍了高寒山区油菜栽培要点,以为高寒山区油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油菜、小麦是马鞍山市主要粮油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油菜生长期一般是在10月上中旬至来年5月中旬,小麦生长期一般是在10月下旬至来年6月上旬。12月至1月是本地全年气温最冷的时期,经常出现极端最低气温,油菜、小麦此时正处于苗期,容易遭受低温冻害。笔者对马鞍山市油菜、小麦冻害发生原因,补救措施,实现油菜、小麦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了分析。1发生原因油菜苗期主要是叶片冻害和根部冻害,当田间气温降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一种不耐冻的越冬作物,当出现0℃以下气温,特别是连续出现-5℃以下气温,油菜便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冻害,其中以叶片受害最为明显,尤其是中早熟品种,叶片冻害最重.因此,及早采取措施防御油菜冻害是确保油菜增产的重要工作.笔者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油菜受低温影响的内因和外因,总结出了以下的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油菜冻害的类型1油菜的湿型和干型冻害油菜越冬期一般从12月份至第2年2月份,共90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如阴雨天较多,气温在9℃以下,甚至0℃以下,油菜极易被冻坏,这是湿型冻害。如果这段时间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菜栽培技术的发展,油菜冻害防御的新技术也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其中包括覆膜栽培防冻、控旺防冻、治病防冻等技术. 1.覆膜栽培防冻油 菜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明显.实践证明,油菜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通过保温、增温(一般使土壤温度升高2.7~4.5℃)防治冻害的发生,而且还能保水、保肥,提高油菜自身的抗寒能力.如1998年我县武桥乡西桥村1000亩连片油菜大面积冻死,而地膜覆盖油菜却获得了157.3千克的好收成.地膜覆盖冻害率比露地栽培(冻害率为63.7%)低57.3%,能有效地预防冻害.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江西油菜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油菜产业高效发展,以油菜单产与冬春季日最低气温(站日数)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了江西油菜产量与低温冻害的关系模型,诊断揭示了油菜低温冻害发生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前冬日最低气温≤-3℃、后冬日最低气温<0℃的低温,均会影响油菜产量的形成,且后冬更为显著.后冬日最低气温≤-3℃的站日数,与油菜气象产量负相关的显著水平,远高于前冬日最低气温≤-5℃(含≤-7℃)站日数,这表明油菜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对低温冻害更加敏感,受到的影响更不可逆.(2)一方面,江西油菜低温冻害发生的站日数,年代际变化和年线性变化均呈递减趋势,且出现持续的减少突变,表明该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低温冻害风险总体降低;另一方面,当地油菜低温冻害时间分布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且在未来10 a可能进入风险上升的周期,由此可知,尽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但冻害风险仍具有突发、重发等可能,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4.
油菜作物都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由于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每年越冬期间油菜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寒流侵袭.针对油菜不同冻害类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预防或减轻冻害的发生,确保油菜安全越冬,提高油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江西油菜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油菜产业高效发展,以油菜单产与冬春季日最低气温(站日数)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了江西油菜产量与低温冻害的关系模型,诊断揭示了油菜低温冻害发生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前冬日最低气温≤-3℃、后冬日最低气温<0℃的低温,均会影响油菜产量的形成,且后冬更为显著。后冬日最低气温≤-3℃的站日数,与油菜气象产量负相关的显著水平,远高于前冬日最低气温≤-5℃(含≤-7℃)站日数,这表明油菜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对低温冻害更加敏感,受到的影响更不可逆。(2)一方面,江西油菜低温冻害发生的站日数,年代际变化和年线性变化均呈递减趋势,且出现持续的减少突变,表明该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低温冻害风险总体降低;另一方面,当地油菜低温冻害时间分布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且在未来10 a可能进入风险上升的周期,由此可知,尽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但冻害风险仍具有突发、重发等可能,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6.
谭荫初 《农技服务》1996,(10):18-19
<正> 油菜冬前最忌僵苗和冻害。一旦发生僵苗和冻害,轻者影响油菜的早生快发,严重时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防治油菜僵苗冻苗需要早抓。 (一)僵苗及其防治措施 1、油菜僵苗 一般多发生在稻田油菜。由于油菜移栽后,稻田土壤  相似文献   

17.
春季晚霜使油菜叶片、蕾、花、薹都受冻。冻害轻重与极端最低温度、低温持续时间、低温后气温回升快慢和油菜生育时期等因素有关。遭受晚霜冻害的油菜,失水后发生青枯,光合强度减弱,呼吸强度增加,贪青迟熟。对遭受晚霜冻害的油菜,可以采取割冻薹、追速效氮肥、药肥素混喷和推迟收获等措施补救。预防油菜晚霜冻害,除了覆盖、熏烟和灌水等物理方法外,主要通过选择适宜品种、合理肥料运筹和化学调控等措施,使油菜冬壮、春发、稳长,提高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19年油菜生育期内逐日气象资料、油菜产量和低温冻害数据,确定由最低气温构成的低温冻害天气指数指标,分析减产率和天气指数的关系,建立天气指数模型,使用燃烧定价法厘定了天气指数保险的纯保费率,并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触发条件下的差异保费率、赔付标准,设计油菜低温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合同.低温冻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依托于相关国标、文献和实际情况,指标客观、操作方便,设计思路可为相似区域油菜低温冻害天气指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秋播作物,自身具有一定的抵御严寒的能力,但由于越冬期间冷空气侵袭、播栽期偏晚、施肥管理措施应用不当等原因,往往引起冻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针对冻害类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强化栽培管理,对预防或减轻冻害的发生,确保油菜安全越冬,提高油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油菜该如何防寒防冻呢?  相似文献   

20.
<正> 这些年由于暖冬冷春现象或严寒冬季时有发生,加强油菜冬春田间管理,抓好“六防”,是实现油菜高产的重要保证。1.防止冻害 冻害对油菜生长影响很大,油菜越冬阶段气温偏低,生长缓慢,地下部分较地上部分生长快,主根充实膨大,支根纵深发展,体内糖分高达5%~10%,此时极易产生冻害,常伴有早薹早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