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杂4号不同因素处理组合对其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杂4号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施硼量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测得单产最高组合,为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指导优质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紫色甘薯品种伟祥1号优化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色甘薯品种伟祥1号进行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4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种植密度,其次是施钾量和施氮量。在实际生产中,综合考虑产量、成本及生态因素,建议采用组合A2B2C1D2较适宜,即每667 m2种植3 500株、施氮10 kg、施磷3.5 kg、施钾15 kg。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宁夏南部山区温室冬茬茄子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式,为宁夏南部山区设施农业蔬菜规范以及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宁夏南部山区日光温室冬茬茄子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灌水量、施N量、旋K量进行了数学模拟。从移栽到开花灌水量为总灌水量的1/8;从开花到门茄形成灌水量为总灌水量1/8,以后为3/4;N肥与K肥1/4用作底肥,3/4追肥,P肥一次性做基肥。[结果]3因素对冬茬茄子产量作用效果明显,水分和钾素对茄子产量总体表现为负效应,氮素表现为正效应,3因素对茄子产量主效应影响大小顺序为钾素氮素水分;单因素效果表明当灌水量为小于8520m3/hm2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增加,当灌水量为8520m3/hm2时,产量最高,为159253.5kg/hm2,之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下降;当施N量小于900kg/hm2时,随着施N量的增加,茄子产量显著增加,当施N量为900kg/hm2时,产量最高,为158782.5kg/hm2,之后随着施N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下降;当施K量小于712kg/hm2时,随着施K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增加,当施K量为712kg/hm2时,产量最高,为160195.5kg/hm2,之后随着施K量的增加,茄子产量显著下降。[结论]南部山区日光温室冬茬茄子产量大于151105.5kg/hm2时,3因素的推荐指标为灌水量7500~8000m3/hm2,施N量900~950kg/hm2,施K量850~900kg/hm2。  相似文献   

4.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中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中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氮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中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的播期为5月1日、大田栽插秧苗密度为60万苗/hm2、施氮量为121.6kg/hm2、水分为10cm水层。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鄂麦195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速湖北省宜城市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探索优质中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鄂麦195在宜城市的产量表现,开展了鄂麦195基本苗和施氮量二因素正交栽培试验,以研究鄂麦195最佳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条件下,当基本苗为255×10~4株/hm~2、总施氮量为165 kg/hm~2时,鄂麦195在宜城市产量最高,为最佳密肥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钾量和施锌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索马铃薯需肥规律,保障马铃薯高产优质,以‘新大坪’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量为主处理,施锌量为副处理,研究不同钾肥和锌肥处理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增施钾肥和锌肥,可改善其结薯量、薯块质量、大薯率等性状,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其商品价值。不同施钾量和施锌量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钾肥和锌肥的交互效应不显著。综合比较,在施钾量180 kg/hm~2+施锌量9.0 kg/hm~2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施钾量90kg/hm~2+施锌量9.0 kg/hm~2的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7.
良种要有良法,为了确保能充分发挥新品种优良特性,加快推广步伐,在推广利用中提供科学依据,对秋薯"龙薯3号"进行了栽插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及氮肥施用法四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组合3(A1B3C3D3)即每666.7m2插植3000株、施氮12 kg、施钾18 kg,氮肥施法采用前多后少为最优组合,小区平均产量最高达68.4 kg;其次为组合7(A3B1C2D2)即每666.7m2插植4000株、施氮8kg、施钾18kg,氮肥施法采用等量分施,小区平均产量达65.2 kg.施钾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氮肥施用法的影响最小.同时,就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2年在建阳市莒口镇莒口村进行了CB-1的施硼量与施镁量互助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烟株在生育进程及大田生育期上差别不大,农艺性状表现较优的有处理B2M2、B3M2、B3M3,产值效益较高的处理有B2M1、B2M2、B3M3。综合分析,施硼量和施镁量配合较优的处理为B2M2(施硼7.5 kg/hm2,施氢氧化镁75 kg/hm2),B3M2(施硼15 kg/hm2,施氢氧化镁75 kg/hm2),B3M3(施硼15 kg/hm2,施氢氧化镁15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随施氮量和施磷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有机肥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受钾肥用量的影响.交互效应表现为,施磷量与有机肥用量、施氮量与施磷量间的相互作用会促使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灌水量与施钾量和有机肥量、施氮量与施钾量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耦合效应表现为,除不施有机肥时随灌水量增加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外,对于其它任何有机肥及钾肥施用水平,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灌水量高于中水平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着钾肥与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不论施磷量与施钾量如何变化,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施氮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降低氮肥用量同时提高磷肥用量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而提高施钾量仅在施氮量高于中水平时能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减小有机肥用量能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
刘红梅  庞凤梅  赖欣  杨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19-7122,7249
[目的]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出发,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于2006~2007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再设4个有机无机肥料组合,研究不同施氮量与不同配施方式下基肥、追肥施用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单施有机肥或单施无机肥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够降低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基肥、追肥施肥后土壤的累计氨挥发量在5.354~8.916 kg/hm2,氨挥发损失率在1.824%~6.119%,追肥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占累计氨挥发损失总量的97%以上。[结论]麦田土壤的氨挥发损失主要来自于追肥。  相似文献   

11.
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春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73-4474
[目的]探索氮肥在免耕早稻水稻的合理应用。[方法]以皖稻143为供试品种,小区试验,塑盘旱育,氮肥施用量设5个处理(0、135、180、225、270 kg/hm2),研究了施氮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早稻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早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3 601.80~4 869.15 kg/hm2,提高131.71%~177.29%。产量和效益均能获得较好的施氮用量处理是180 kg/hm2,其中基施90 kg/hm2,促蘖肥施45 kg/hm2,保花肥45 kg/hm2。早稻增施氮肥可延长生育期,每增施3 kg氮素可延长1 d生育期。[结论]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氮肥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均极显著;施氮量300~375kg/hm^2与0~225kg/hm^2的处理间病株率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施氮量375kg/hm^2的处理最高,平均为15.19%和13.21,不施氮的处理最低,平均为7.04%和4.62.菌核病危害造成减产,施氮量0~375 kg/hm^2的处理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56%~18.29%;施氮量、病株率、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适宜施氮(纯N)量为150~225 kg/hm^2,菌核病危害较轻,能获得高产3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施钾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的研究说明:(1)土壤有效钾含量低于80ppm,施钾可以有效地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主要表现在植株增高、叶龄提前,初生根和次生根数增多;单株茎数、干重和叶面积系数增加,施钾时期越早效应越大;施钾量则有一定范围,越过一定范围效应降低。(2)施钾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钾时期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施钾量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施钾量的增加产量呈增长趋势,超过一定范围则呈缩减趋势,施钾时期以底施效应最大,施钾量以每亩4.8Kg(K_(20))最为经济。(3)施钾可以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主要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而且随施用时期后延,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递增趋势。扬花期施钾,对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效果显著。在底施和拔节期施的情况下,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递增,扬花期施钾量以每亩4.8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氮肥的不同用期和不同的用量研究表明,小麦成熟时的表现可分为早衰、正常和贪青三种熟相。药隔期前亩施氮肥(硫酸铵,下同)超过70公斤,表现前期群体过旺,后期容易倒伏,形成贪青熟相,其光合成特点为糖氮比值低,灌浆强度低,千粒重日增量小,成熟不正常,产量下降;自药隔期开始施氮肥,即使超过100公斤/亩,也未出现贪青和倒伏,表现正常落黄熟相,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日增量大,产量高;始终不施氮肥的处理,特别是在土壤肥力差的情况下,均表现群体小,生长量不足,灌浆结束早,后期早衰,产量低。在高产麦田采用依靠土壤基础肥力保穗数,药隔期重施肥水促穗重的施肥体系,利于小麦正常落黄,穗足穗重、高产不倒。  相似文献   

15.
绿肥茬水稻化肥减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为绿肥,降低化学氮肥用量,对水稻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产量800.4 kg/666.7 m2的蚕豆作为绿肥时,化学氮使用量减少15%,即从常规的18.0 kg/666.7 m2减至15.3 kg/666.7 m2,水稻产量仍可达到585.56 kg/666.7 m2,比常规施肥增收51.65元人民币/666.7 m2,增幅为4.85%。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1985~1987年寒地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施肥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量过高产量下降;水稻株高、有效分蘖、空秕率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在适宜施肥水平,水稻茎秆直立无倒伏,在高肥水平茎秆有倾斜。增加氮肥比例,水稻株高和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增加磷肥比例,空秕率降低,千粒重提高;降低钾肥比例,有效穗数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不同施N量的情况下,对穗实粒数影响最大,其次为亩有效穗,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小。低N肥区低产原因为穗实粒数少,中N肥区获取高产量原因为每穗实粒比低N肥和高N肥区多。本文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不同施N量植株的生长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肥量、栽培定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洋葱鳞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因素的是钾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对产量具有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氮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经综合平衡法分析后,得出最优的栽培措施是A2B2C3D1。采用此栽培措施,洋葱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张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99-11101
[目的]通过不同配比的氮磷钾施肥处理,探讨马铃薯植株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柴达木地区马铃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马铃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点后,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密切相关,其相关密切程度高于叶绿素含量与块茎产量、光合速率与块茎产量的相关程度。[结论]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时的最优施肥量组合为:N239.2kg/hm2、P2O5240.0kg/hm2、K2O119.6kg/hm2。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最高时的施肥量最优组合为:N239.2kg/hm2、P2O5191.3kg/hm2、K2O119.6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