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莱州湾海水入侵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是中国最早发现海水入侵现象的沿海地区之一,由于地下水大量超采,造成较大范围的海水入侵,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多年资料的分析,较系统地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原因,并提出了诸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防止海水入侵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水入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运移发生海水入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水入侵现状,并就其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其造成的危害,并针对该区域海水入侵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城市,其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水养殖业是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青岛市海水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包括加快海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突出渔业科技创新、注重海域环境的改善等内容,以期推进青岛市经济发展、优化结构调整、完善渔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晶莹  韦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87-4189
通过在莱州湾各设区市开展海水入侵选点和监测,在莱州湾沿海共布设了11条监测断面,65个监测井,自2007年7月1日开始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分析。经过一年多的监测分析,可以看出莱州湾海水入侵已经非常严重,入侵程度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西南方向的海水入侵程度最严重。严重入侵区氯度最高达62670mg/L,矿化度最高达到6.4g/L;除离海岸线较远的监测断面属轻度土壤盐渍化外,其他监测断面均为重度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5.
灰色预测是建立从过去引申到将来的灰色预测模型(Grey Prediction Model),从而确定所研究系统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青岛市1998-2007年海水养殖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利用灰色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对该市传统海水养殖产量变化作预测。预测结果表明,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都显示了青岛市海水养殖产量在未来5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通过对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的模拟精度验证和模拟预测结果的比较,发现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精度较高,Verhulst模型更适合对该市未来几年的海水养殖产量进行预测。该研究结果可为青岛市合理保护和利用海水养殖资源、制定海水养殖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雷炎  梁松雪  陈涛  张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84-4386
大小凌河扇地总面积1 200 km2。近年来,由于降雨量偏少,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导致大小凌河扇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采集补充失衡,低于海平面的面积不断扩大,形成面积达60 km2的地下水下降漏斗。经观测,海水已经开始入侵大小凌河扇地,且日趋严重。目前海水入侵威胁较重的面积达560 km2,占扇地面积的47%。通过模型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淡水丘体能否稳定存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渗流的情况下淡水丘体是存在的,其形状受渗透系数、地下水位、渠道内水位的影响。说明利用淡水丘体防止海水入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是极度缺水城市。城市的硬覆盖使得降雨难以渗透地下,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同时地下水又过度开采,引起海水入侵陆域。针对大连市地方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特点等状况的雨水资源收集、储留、渗透利用等综合措施,对增加及涵养地下水资源,对防止海水入侵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小凌河扇地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是锦州、葫芦岛、盘锦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口的快速增加,扇地内地下水超采出现采补失衡并引发海水入侵现象。本文提出解决对策的工程治理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成果,对保护大小凌河扇地地下水源、防止海水入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德友  张会 《农业与技术》2007,27(2):115-117
近年来,锦州市地下水源受工农业生产污水排放、大小凌河地表水污水灌溉、农业施用化肥等的人为因素影响;由于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出现取水漏斗,沿海某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海水入侵正污染着饮用水水源地。使本来就有限的地下水资源越来越短缺。锦州市要在合理利用、配置水源地和防止海水入侵的同时,增加中水回用,将是解决我市地下水短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在深圳湾的入侵路线及其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入侵深圳湾沿岸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野外调查及室内年龄结构的分析,对薇甘菊的自然状况、生境特点、入侵路线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深圳湾的蔓延过程.发现深圳湾沿岸薇甘菊的入侵,是由于中华民俗村的建设,从外地带来的薇甘菊种源,通过中华民俗村逸散到深圳湾.深圳湾地区的拦海造田使海水退...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土地利用演化驱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首先,以青岛市1986、2000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以谷歌地图为参考,对3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提取出了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其次,利用数学模型对1986~2006年青岛市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再次,结合同期青岛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影响青岛市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计算得出青岛市社会经济驱动力指数,指出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的驱动力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青岛市水域、林地、建筑用地和耕地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得到了影响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社会经济因子。最后,运用Markov模型预测了2012~2030年青岛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及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华  王志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03-16706
[目的]分析青岛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并对其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青岛市历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和青岛市统计年鉴为依据,选取1996~2008年青岛市空气污染物排放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和经济数据,探究青岛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并对其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随着人均GDP的增长,1996~2008年青岛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EKC曲线呈倒U型;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的EKC曲线呈近似倒N型;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也呈下降趋势,其EKC曲线也呈倒N型。近13年来,青岛市区空气中SO2、颗粒物和NO2污染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颗粒物污染程度下降明显。自2001年来,可吸入颗粒物取代SO2成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空气污染类型开始由煤烟型向煤烟与机动车复合型转变。青岛市政府部门对工业废气治理项目的大力推进是青岛市环境大气污染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青岛市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产品是青岛市第三大出口产品,仅次于机电和纺织类商品,其出口总额居山东省首位。文章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青岛市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特点,指出了影响青岛市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如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贸易保护、人民币升值压力、企业出口成本提高等,并提出提高青岛市出口农产品质量的主要措施,如加强农产品出口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和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从业能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青岛市农委将《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列入2013~2015年青岛市立法论证和调研计划。调研组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立法调研工作,认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政府规章的出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苛刻的评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青岛市农产品出口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青岛市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从国际和地区角度阐释了青岛农产品出口受阻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郎小霞  张斌  郎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58-15259,15311
从崂山区的现状出发,指出当前该区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生态的角度对乡土特色和产业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其次从发掘特色引导发展、多种模式加强发展、多个角度保护特色3个方面给予具体的论述,以期对该区的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7.
对青岛市水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制约其增长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通过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创新、水域生态安全技术创新、水产品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完善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等第三产业,实现青岛市水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用ARIMA、双对数函数、虚拟变量等经济计量模型测算了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消费需求增加和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执行力度对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青岛市的耕地数量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来10年,青岛市人口将以每年近0.65%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年净增4.65万人,到2015年将达到774.34万人,为解决新增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需增加耕地1751.09hm^2;过去20年青岛市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耕地减少0.63万hm^2,到2005年减少至48.43万hm^2,2010年将减少到38.37万hm^2;小康型消费水平要求2010年耕地的最低保有量为48.60万hm^2,到2015年为50.12万hm^2,富裕型消费水平要求到2010年耕地的最低保有量为54.00万hm^2,到2015年为55.69万hm^2;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的耕地安全形势并不理想。针对影响耕地数量安全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