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晴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213-217
农村电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推动农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简要梳理了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及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字乡村相关政策,重点关注政策中农村电商发展问题。结合相关政策和实践,发现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规模正逐步扩大,农村电商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数字化转型。但辽宁省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物流体系不完善、农民电商参与度低、农产品品牌塑造不到位、缺乏创新的电商发展模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农村电商优秀发展案例,为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提出应用智慧物流、构建电商发展联合体、打造农产品品牌、创新电商发展模式等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农业物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辽宁省的农业物流企业虽然众多,但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业务局限于国内。如何深化改革辽宁省的农村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是辽宁省农村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化市场,提升国际物流竞争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焦瑞  余晓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02-13204
介绍了我国农村物流季节性、分散性、多样性的特点,发展农村物流具有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农产品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物流起步晚,发展较快,物流总量大,农村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信息化发展迅速;但尚存在不少问题,如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对策: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培育农村物流市场主体;大力培养现代农村物流人才;提高农村物流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村物流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及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发展农村物流必须认清我国农村物流的现状,如何在设施落后、需求水平低、物流人才缺乏的条件下发展农村物流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第三方物流进入农村市场、积极开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物流在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日趋明显,如何促进山东农村物流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山东农村物流发展所面临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农村物流经营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山东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推广和普及,使得"互联网+"贯穿我们的生活,农村物流也有了相应新的特征。以传统农村物流特征去发展农村物流,有碍于农村物流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的特征后,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特征,旨在为建设并完善农村物流和建设现代化农村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周晓燕  赵建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79-10080,10083
从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条件入手,分析了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相关举措,以期为推动农村邮政物流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辽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辽宁省农村信息化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地域和经济等方面的特征以及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模式推进信息化,结合小城镇建设等发展战略加快辽宁省农村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影响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有许多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农村物流发展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灾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农村城市化程度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教育发展及政府相关政策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物流,必须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壮大,农村村民对物流的需求也就不断增加。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通过布局农村物流来发展农村电商,吸引农民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进而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因此,发展农村物流是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性措施。首先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相关模式,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物流配送模型,有利于加强农村物流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国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5-27,48
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是制约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是由构成人力资源的单个劳动力素质决定的,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一般由身体素质、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构成。该文从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这3个指标综合考察辽宁省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对农村劳动力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准确地把握辽宁省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整体情况及在全国的排位,力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以此推动辽宁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解读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指出了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孙喜娇  许东 《农学学报》2014,4(11):114-117
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提出给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则给休闲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辽宁省休闲农业资源丰富,但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目前都存在利用模式比较单一、产品品位不够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如何把政策和市场需求相融合,充分开发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是辽宁省遇到的重要问题。笔者从全新的资源观的角度分析了辽宁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的4 种模式,并以三农博览园为例提出了产品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乡村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为例,对乡村旅游者的需求认知、资料搜集、购买决策和购买后行为等一系列消费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指出了旅游者行为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内在互动关系,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唐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52-19753,19756
为对我国31个省区的农村居民经济状况进行排序和聚类,借助MATLAB软件,对反映各省区农村居民经济状况的一些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的依次为:甘肃、贵州、西藏、新疆、云南。这31个省区农村居民经济状况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大致同步但不完全一致。农村居民经济状况的提升,有赖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当统筹把握和全面协调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整个国家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对辽宁省农村雷灾状况、农村防雷工作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农村地区雷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该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以辽宁省鲅鱼圈区为例,在研究鲅鱼圈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并结合其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经验,为鲅鱼圈区未来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果作为辽宁营口的支柱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辽宁营口水果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提升营口地区水果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绥中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奕含  王贝贝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79-381,383
农村土地流转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发展,但现实中土地流转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以辽宁省绥中县土地流转为例,通过分析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成因,从中找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以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提出的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和农村迎来了许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中认养农业 的兴起对于现在农业转型来看是一个比较好探索。文章首先解释了认养农业的含义和现状,接着基 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认养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发展认养农业的地方进行了效益分析,可为我国其他 地区发展这种新型农业认养模式提供些许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