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肥对春小麦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2年春小麦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水肥对其产量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水肥对春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和交互效应,在试验范围内平均水分主效应〉平均肥力主效应,春小麦水肥效应函数为一报酬递减函数,生产中存在不同水分年型下有其施肥的上限,当地最高产量为4670.0kg/hm^2,尽管水肥都具有增产效果,但水分增产力随含水量提高而降低,肥料的增加而提高,肥力的增产作用随水分的提高而提高,肥料的增加而减小,水  相似文献   

2.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水氮互作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水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灌水处理下,旗叶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2)同一施氮水平下,W1(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和W3(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0~14 d无显著差异;开花21 d后,W3处理显著高于W1和W2处理.(3)在N0(不施氮)和N1(180 kg/hm2)水平下,W1和W2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W3处理,在N2(240 kg/hm2)水平下则反之;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产效率为W0相似文献   

3.
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施肥对玉米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实测资料,定量研究大型喷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3个水平)和肥力(3个水平)处理对玉米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玉米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期耗水量在25.63~182.74 mm之间变化,变幅较大。相同肥力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总体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同水分处理下,玉米耗水量、产量随肥力的增加而增加;对比分析发现,产量对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施肥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与玉米产量之间呈现良好的抛物线关系(R2=0.829),耗水量为4 673 m3·hm~(-2)时产量Y值最大,为11 151 kg·hm~(-2)。在同等灌水和施肥条件下,处理SF-9比SF-10(CK)增产8.4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5.0%,其它处理增产7.89%~54.51%,喷灌条件下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充足底墒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进行了适当晚播(10月15日播)与超晚播条件下的小麦肥料试验。主要结果为:(1)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超晚播减产严重,主要是单位面积总粒数下降太多,通过适当提高穗密度难以补偿;(2)高施磷条件下(施磷二铵450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开花前的耗水量没有增加,而灌浆期的耗水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3)控制花前无效生长,降低花前耗水,优化开花后的群体结构,提高灌浆期的灌浆强度是降低总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荞麦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试验观测甜荞西农9976和苦荞西农9920两种不同基因型荞麦开花至成熟期闻主茎叶片衰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荞麦叶片衰老进程存在着明显差异.与甜荞西农9976相比,苦荞西农9920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小,SOD、CAT活性下降缓慢,MDA含量增加幅度小,叶片功能期长,衰老慢,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生产实践中,有效控制或延缓荞麦开花节叶片的衰老进程,延长叶片功能期,对提高荞麦产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空心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水肥充足、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较为有利。空心菜蔓叶迅速生长,需肥量大,耐肥力强。肥水充足,可获优质高产,但留种地要控制肥水,否则易徒长不开花。空心菜的基础肥以土杂肥、粪肥为主,每667m2用量600cm~800cm时开始追肥,用10%  相似文献   

7.
使用地面平行观测资料,就甘肃陇东黄土高原作物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进行初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缩短,返青期与成熟期提前;各发育阶段对增温的响应差异明显,增温使营养生长阶段的返青~起身~拔节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开花及成熟日期提前,乳熟日期和开花~成熟期间的总日数无明显变化,但增温使开花~乳熟有延长趋势,使乳熟~成熟有缩短趋势.产量随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和≥0℃、≥5℃、≥10℃及≥15℃积温的增加而增加,随≥20℃积温的增加而减少,表明乳熟期的高温天气对冬小麦产量有逼熟减产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膜下滴灌棉花年际需水量、水分生产率、作物系数、生长动态等变化,连续3年开展了灌溉试验,研究棉花耗水规律及气象因素对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总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各处理(处理T1、T2、T3、T4分别为300、375、450、525 m~3·hm~(-2))耗水量差异显著,耗水量在343~625 mm之间;不同年份气象要素中气温对棉花生育阶段需水量影响最大;棉花皮棉产量与全生育期灌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水分生产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其值范围0.65~0.34 kg·m~(-3);不同时期棉花作物系数大小表现为:开花~吐絮现蕾~开花吐絮~收花出苗~现蕾播种~出苗,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呈现单峰值变化,峰值出现在开花~吐絮期;生育期内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均呈先增后减,最后保持平稳的趋势。不同处理棉花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与灌水量呈正比关系,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加,全生育期内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峰值出现在花铃期,叶绿素峰值出现在蕾期。  相似文献   

9.
坡地施肥水平对谷子根系生长和生产力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黄土区坡耕地土壤较瘠薄条件下,提高肥力水平可促进谷子根系生长,使根系加粗,根数和根量增加,扩大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改变植株的水分状况,明显降低谷子冠气温差ΔT,使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增加,群体生产力水平提高。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是提高坡地谷子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湖北植保》2011,(2):14-14
施用有机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土壤肥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中已发现,过多的施用有机肥已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不仅造成了土壤盐分累积增加,而且对土壤容重、有机质、团聚体和微生物等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须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水肥配合对玉米产量和肥料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在杨陵中等肥力的红油土上,以玉米为指示物作进行了水肥配合试验,探讨提高旱作产量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试验表明,施肥有明显地调水作用,灌水也有显著地调肥作用,灌水量少时,水肥的交互作用随着肥料用量增高而增高;灌水量高则有相反趋势,灌水提高了当季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却降低了后作产量及肥产效果,但从总体来看,灌水提高产量,增加肥效的作用依然突出,不管灌水与否,当季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均随用量增高而降低,而两  相似文献   

12.
水肥调控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施肥灌水,实现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的优质高产,就3个施肥水平(高肥、中肥、低肥)和4个灌水水平(丰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对“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对葡萄纵横径和单粒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水肥互作效应对果型指数呈显著水平,可溶性固形物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可滴定酸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的施肥和适度的缺水可增加花色苷含量,提高糖酸比,葡萄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水分的亏缺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中肥(N 、P 、K 分别为161.92、53.97 kg?hm -2和44.98 kg?hm -2 )和中度胁迫(55%~60%田间持水量)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密度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生长和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1S为材料,采用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生长和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播种密度的增加,不育系终花期和成熟期延长,株高的增长减缓,工艺长度增加,单株果数减少;单株开花数量明显减少,但是开花前期花数占总花数的比例显著增加;但不同密度对不育系的花粉育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密度来调整不育系的花期和单株开花数等性状,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花期过长或气候不稳定引起育性不稳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山区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阿尔泰山地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及分布变化规律,研究认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的易氧化有机碳逐渐减少,其氧化稳定系数,即Kos值逐渐增大,具有一定的垂直地带性;虽然土壤有机碳总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有效肥力却逐渐减少,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土壤有机质逐渐以累积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灌溉对冬小麦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角度研究了灌溉高产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底墒水充足时,雌雄蕊分化前期灌水,有利于开花前的物质积累;在籽粒形成期,随干旱程度的加剧,籽粒形成对花前贮存物质的调运量增加,开花前植株越繁茂并且花后水分亏缺越严重,物质的转运量越高。  相似文献   

16.
高钾肥力土壤增施钾肥对马铃薯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肥料养分管理和高效利用,于2011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选择高钾肥力土壤布置大田试验,在等氮磷用量基础上,研究了施钾水平(0,120,240,360,480 K2O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商品率、产量和产值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商品率、产量以K120和K240较高,但纯收入以K120最高;马铃薯块茎淀粉、总糖、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和总糖含量以K240最高,而还原糖、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以K120最高,说明在高钾肥力土壤上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最高产量施钾量与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62.06 kg·hm-2和126.44 kg·hm-2。  相似文献   

17.
“青华矮6号”对稻白叶枯病的抵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1984两年在河南新乡七里营从不同虫量、不同世代、棉花不同肥力水平三个方面,采用同步人工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明确了下面几点:1.据田间定期调查统计,每头二代幼虫约危害10~13个蕾,0.5~0.6个顶尖,每头三代幼虫约危害8~9个蕾,0.3朵花,2.5~2.9个铃。被害蕾全部脱落,被害顶尖不能继续生长,被害部以下长出疯条,蕾铃数大减。部分被害铃霉烂甚至脱落,另一部分仅蛀食部位受损。2.二代棉铃虫危害期棉株受害后有足够的时间补足失去的棉蕾。在一定受害程度内不引起减产,轻度受害甚至增产。受害超过限度,因补偿棉蕾数不足,秋桃比例增加而减产。三代棉铃虫危害期棉株的补偿能力已大为下降,减产比二代棉铃虫引起的严重。3.二代棉铃虫为害期,不同肥力水平的棉花对幼虫危害的忍受力有显著差异。肥力水平高的补偿能力强,减产少或不减产。反之,肥力水平差的棉田受害后减产重。4.由虫量(自然对数)损失率回归线间的协方差分析表明:两年重复试验之间无显著差异;二代三个肥力水平之间 a 值差异显著、b 值差异不显著;二代低产及三代三个肥力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得到下面三个回归方程:(?)=-14.59565+4.21216lnx±2.5(?)=-9.82564+4.21216lnx±2.5(?)=-13.56878+7.04571lnx±3.7y_1、y_2、y_3分别代表高产二代、中产二代、三代(包括低产二代)的损失率,x 为百株虫量。由此得出高产地二代防治指标是36头/百株;中产地二代防治指标是12头/百株;三代及低产二代下方治指标是8头/百株。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肥力土壤磷素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固定累积问题,采用化学浸提方法,探讨低分子有机酸对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磷素的活化作用,提高磷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低肥力和中肥力土壤,相同浓度下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表现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对于高肥力土壤,相同浓度下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为柠檬酸>草酸>苹果酸.低浓度对有机骏对土壤磷的活化有抑制作...  相似文献   

19.
持绿型小麦叶片衰老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4个小麦品种对其开花后绿叶面积、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持绿型小麦的绿叶面积显著高于非持绿型小麦,且生育后期下降缓慢;生育后期持绿型小麦叶片色素含量降低缓慢;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小麦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与非持绿型小麦比较,持绿型小麦MDA上升缓慢且维持较低水平;生育后期持绿型小麦叶片的Fv/Fm、Fv/Fo、qP、PSⅡ、ETR明显高于非持绿型小麦,而qN明显低于非持绿型小麦;持绿型小麦产量较高,收获指数大。总之,持绿型小麦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缓慢,光合功能维持时间长,光合产物积累多,具有较好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青海大通县长宁地区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硫肥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随着氮、磷、钾、硫施用量的增加,苜蓿产量先增后减.施用量的最优组合为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675 kg/hm2,加拿大钾肥225 kg/hm2,硫磺粉15 kg/hm2.在低氮时,苜蓿产量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高氮情况下,产量随磷肥用量先增后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在低磷的情况下.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情况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磷、钾配合,在一个因素固定后,另一因素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苜蓿产量先增后减.在低磷条件下,增加硫肥的施肥量,苜蓿产量先增后减,在高磷条件下,增加硫肥施肥量的苜蓿产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