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种场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技术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东 《北方蚕业》2008,29(2):59-59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严重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微粒子病主要通过蚕种传染,如果蚕种微粒子病率高,特别是母种原种感染微粒子病较重的,繁育出的普通种微粒子病率也高,大蚕大量发病,常常造成丝茧减产。母种每年都有微粒子检出率超过1%的蚕种场,原种一般检出率也在1%~3%,丝茧生产中一般年份发病率为30%~70%,最高年份达90%,减产20%~30%,给柞蚕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3.
在蚕业生产中,桑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不可放松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还关系到全区的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历史上就有因微粒子病暴发、蔓延而使蚕业毁于一旦的惨重教训!我们要引以为诫!因此,全区各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必须把“防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养蚕量的增加和多批次养蚕的推广,微粒子病大有发展蔓延之趋势,特别是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山高树多,野外昆虫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在原蚕区蚕种生产中,不但给微粒子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同时易发生僵病。通过几年来对石泉蚕种场生产成绩的分析来看,有时僵病带来的损失甚至大于微粒子病的危害。因此,在从事原蚕区蚕种生产工作中,不但要重点抓好防微,也要搞好防僵。  相似文献   

5.
廖先谋 《广西蚕业》2003,40(3):40-43
在河池市蚕业指导站的组织下,于2003年6月26日在宜州市盐业大酒店召开了桑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学术研论会。河池市蚕种场、宜州市蚕种站、环江县蚕种站的领导、技术干部、技术工人骨干等43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潘志新、罗梅兰、毛洪斌三位领导和专家到会亲临指导。针对2003年我市蚕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2003年下半年全市蚕种生产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措施。12003年上半年我市蚕种生产微粒子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1.1思想麻痹,放松管理1.1.1认为桑蚕微粒子病毒在已采取的消毒防病措施下,桑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可能性很…  相似文献   

6.
刘蓉 《四川蚕业》2014,(2):34-34
<正>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而言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06年起我场微粒子病又开始抬头,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便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治微粒子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病率大幅度下降。为此,现将我场近几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成伟 《江苏蚕业》2005,27(1):36-38
<正>1江苏蚕种经营模式的回顾蚕业生产在我省具有悠久的历史。二十世纪初,由于战乱和当时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蚕种管理十分乏力,"土种"充斥市场、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蚕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1954年江苏省成立了省蚕种公司,全省蚕种实行"统购统销",对家蚕微粒子病实行集中检验,取缔"土种",推广一代杂交种,蚕种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蚕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曾给我场的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我场全体职工高度重视,自1993以来,我场坚持不懈地开展了长期性的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即微粒子原虫寄生而引起的蚕病。此病对蚕业生产和蚕种生产威胁很大。目前预防微粒子病主要方法仍是“微粒子病显微镜检查”。实践证明“镜检”对家蚕傲粒子病防治,尤其是杜绝胚种传染,是一项很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陆根明 《广西蚕业》2002,39(3):32-33
家蚕微粒子病因具胚胎传染的特性 ,而成为我们重点防治对象。近几年来微粒子病在我省从无到有 ,从有到多 ,直接危害生产 ,给蚕桑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严重威胁蚕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人在近 2 0年的蚕种生产工作中 ,多次遭遇微粒子病的危害 ,有几次生产的蚕种因“微”毒超标而全部淘汰 ,损失之惨 ,教训之深 ,还记忆犹新。本文就作者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作了回顾和总结。以便读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裨益。1 对微粒子病的认识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已久、分布很广的传染性蚕病。我们在 80年代初 ,刚参加工作时 ,对微粒子病只是理论上的一些…  相似文献   

12.
<正> 各省、市、区农业(林业、农牧渔业)厅(局),计划单列市农牧局、四川、江苏、广东、山东省丝绸公司: 近几年来,由于蚕种需求增长过快,一些地方蚕种生产能力不足,靠扩大原蚕区增加蚕种,忽视了家蚕微粒子病的预防工作,致使微粒子病暴发和蔓延,给蚕种和蚕茧生产带来较大损失。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尽快到得控制和扭转,将会给我国蚕茧生产带来严  相似文献   

13.
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是蚕桑生产稳定高产的基础,也是蚕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一项技术强,生产环节多,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故在蚕种生产中,加强防微措施的落实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现将我所多年来在蚕种生产过程中的防微工作及提的措施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广西蚕业》1995,32(2):36-37
蚕种(桑蚕种)生产是特殊的生产资料生产。是蚕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蚕种生产质量,严格控制桑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防止销售伪劣蚕种坑害蚕农,完成我地区蚕业生产任务。根据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农农发[1994]42号、自治区农业厅农经字[1989]03号文及1995年6月召开的全区蚕种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本办法经行署同意.1995年8月18日已通知本地区各县(市)人民政政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桑叶全程消毒是防除微粒子病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为害严重的蚕病,它给我省蚕种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微粒子病,把微粒子病的为害控制到最低限度,是蚕种生产的当务之急。根据微粒子病传染途径,近年来在防止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防止胚种传染方面,加强了补正检查、催  相似文献   

16.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冰生 《广西蚕业》2002,39(2):32-33
1 预防“病从口入”是防微工作的关键之一桑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蚕种生产过程中 ,要彻底杜绝微粒子病的发生难度很大 ,尤其是一旦桑叶被微粒子病毒污染 ,蚕室消毒工作做得再好 ,也难免不发生因微粒子病超毒 ,造成部分或整批蚕种被淘汰的质量事故。因此 ,在防微工作中只强调蚕室、蚕具和饲养环境的消毒防病 ,是不够的。还应当重视桑叶的清洁消毒 ,杜绝“病从口入”,才能确保蚕种的生产安全。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 ,饲养量的不断扩大 ,蚕区的病原菌积累也是越来越多 ,部分蚕户把未经充分堆沤腐熟的蚕沙直接施用到桑园 ,造…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世界蚕病检疫的对象,多年来严重威胁着蚕种场和蚕业生产的发展,给蚕业生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开展,中西部蚕桑面临着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由于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微粒子病的危害带来可乘之机,为防患于未然,现从家蚕微粒子病的传  相似文献   

18.
1 本届学组工作小结六年来,本届学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国家蚕微粒子病大流行、严重危害蚕种生产严峻形势下,围绕广东蚕种生产微粒子病防治这个主题开展学组活动,作了下列几项工作。 1.1组织学组成员到产区调研,为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出谋献策学组紧密协助省蚕业主管部门,根据我省各蚕种生产单位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多次组织学组成员到微粒子病发生比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技术自巴斯德博士创立母蛾镜检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在镜检时往往因检测技术的高低而发生误差,致使无病蚕种误焚,或有病蚕种发放,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尤以近年来,生产中发生多种新型微孢子原虫,用现行光镜的检验技术,更难以鉴别。为了准确识别不同种的微孢子原虫,以避免蚕业上重大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20.
罗勤 《北方蚕业》2007,28(1):55-56
前些年,绝大部分蚕农都是谈“微”色变,因为微粒子孢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家都认识到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一种毁灭性蚕病,一旦暴发了,对蚕种与茧丝绸生产将会带来巨大危害。所以对于一个专业从事养蚕制种的种场来说,除了要严格执行良种繁育操作细则、加强桑园田间管理等方面外,还必须将防微措施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场在防微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