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1—2012年,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和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大规格蟹种培育及商品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其中项目中"微生物菌的应用对河蟹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课题试验研究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灌南县新安镇尹湖村、镇中村,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虾蟹生态养殖基地。1.2塘口条件蟹种培育池塘选择虾蟹生态养殖基地内6、7、8、9号4个蟹种培育池塘,面积分别为5×667m2  相似文献   

2.
2011-2012年,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和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大规格蟹种培育及商品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其中项目中"微生物菌的应用对河蟹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课题试验研究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生产潜能、规避单一养殖河蟹的风险,各地都开展了蟹池多品种混养模式的摸索和研究。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承担省水产三新工程"多品种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为探索河蟹搭配不同规格沙塘鳢的养殖效果,于2014年在项目实施区兴化市科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分别进行了蟹池套养体长2厘米和3厘米两种不同规格沙塘鳢养殖模式的比较试验。一、条件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基地有6口池,每口7亩,编为1#、2#、3#、4#、5#、6#池。1#、2#、3#池采用河蟹与规格为2厘米###  相似文献   

4.
孙亚伟  吕军 《河南水产》2003,(3):15-15,10
2003年平顶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为配套大水面围栏养蟹,推广蟹种池塘培育技术,在叶县孤石滩水库开展池塘培育大规格蟹种试验,试验面积1.3亩,投放规格14万只/公斤的蟹苗3万只,自5月25日投放至10月31日捕捞,共生产蟹种49公斤,平均规格11.11克/只,达到了池塘培育大规格蟹种配套大水面围栏养殖的目的。1池塘条件试验地点选在叶县孤石滩水库渔场,池塘面积1.3亩,池塘水深1.5米,沙壤底,微漏水,水质偏瘦,池塘内无水草,水源充沛,为水库自流水,水质清新无污染。2池塘的前期准备2.1防逃设施的建设首先在池塘四周铺设防逃塑料薄膜,高0.30m,下部埋入土中0.2…  相似文献   

5.
正河蟹养殖业是当涂县水产业主导优势产业,近年来大亲本河蟹养殖成为主流。当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2016年开始,一直在探索大亲本河蟹养殖技术,并与当涂县水产科技示范户合作,在河蟹良种良法创新养殖技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许多养殖经验和成果。现将2020年的大亲本河蟹高效养殖试验示范模式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1.试验地点当涂县水产科技示范户龙后军的河蟹养殖基地。2.试验池塘情况主养塘16亩,大规格蟹种培育池塘15亩。主养塘为平底塘,大缓坡,池深1.8米,池中间有一中间埂,中间埂两边与主塘埂边有10米的通道,呈东西向,两头通道各架设1.5千瓦四叶水车式增氧机1台。大规格蟹种培育池塘深1.5米,四周环沟型蟹塘,池底架3.0千瓦微孔增氧机。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蟹是我国河蟹养殖的重要方式,河南省民权县近年来在推动民权河蟹产业持续发展和技术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多方面技术集成,形成了一套池塘规模化循环水生态养蟹技术,实现蟹种培育667 m2均产量200 kg,大规格蟹种比例达87%,667 m2均效益12 000元,成蟹养殖亩均产量105 kg/667 m2,规格蟹比例(雌150  相似文献   

7.
灌南县“大规格蟹种培育及商品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项目实施进展非常顺利,各项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到有计划、按步骤、高标准、严要求实施。目前400余亩蟹苗长势喜人,规格整齐,体色一致,活力较强,已达到6期幼蟹。3000余亩成蟹生长速度较快,池塘水草生长旺盛,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在上海崇明地区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技术,在崇明西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塘开展种草生态养殖成蟹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5亩(15亩=1 hm2,下同),放养规格为100只/kg的中华绒螯蟹蟹种500只/亩,试验期间池塘整体水草覆盖率约为70%。试验结果:养殖成蟹871.95kg,亩产58.13 kg,其中雄蟹平均壳长64.23 mm,壳宽72.03 mm,体质量194.07 g,个体200 g以上的比例为40.0%;雌蟹平均壳长60.46 mm,壳宽67.51 mm,体质量140.88 g,个体150 g以上的比例为36.7%。结果表明,采用种草生态养蟹模式,可以在崇明地区养成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2010起,上海市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市农委下达的上海中华绒螫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之“上海内陆地区池塘大规格成蟹生态养成模式与技术研究”课题,依托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在松江浦南地区建立了大规格生态养成综合试验站。经过三年的试验和探索,形成了“稀放蟹种、池塘种草、底部增氧、颗粒饲料和鲜活饵料相结合、养殖全程不使用渔药”的河蟹生态养成“松江模式”。连续三年,综合站养殖的“三泖”牌黄浦江大闸蟹荣获“丰收杯”和“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  相似文献   

10.
我站承担了“优质高产蟹种仿生态培育技术”项目,展开养殖试验,并将其作为我地区调整池塘养殖结构、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重要举措。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方法1.池塘准备选择良种基地220亩养殖面积,将原有的大池根据蟹种培育的特点和要求改造成2~5亩不等的小池65口。在池埂  相似文献   

11.
正池塘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也是渔业增收增效的目标。"长江1号"河蟹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养成规格大等特点,与普通河蟹相比优势明显。2015年常熟市支塘镇八字桥村养殖户梅洪根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育苗基地购进"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2016年放养自育蟹种进行成蟹养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普通养殖池塘内开展了三疣梭子蟹苗种自行繁育、大规格蟹种培育一体化试验,突破了土池育苗面积比较小、普通池塘不能大规模育苗的瓶颈,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圆背角无齿蚌在河蟹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蟹成蟹养殖后期使用人工繁殖培育的圆背角无齿蚌进行对比投喂试验, 探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试验设计了两种养殖方式, 一种为圆背角无齿蚌与成蟹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1#池 ), 另一种为专投成蟹配合饲料 ( 2#池 )。结果表明: 1#池出池平均规格 ( 171. 8±34. 9 ) g, 2#池出池平均规格(145 .8±31 .4) g, 规格上差异显著 (P<0 .05); 1#池的H2S呈下降趋势而 2#池的H2S含量却显著升高, 1#池的氨氮也有所降低; 1#池亩效益 3020元, 2#池亩效益仅 1670元。圆背角无齿蚌是河蟹健康养殖的优良天然饵料, 用圆背角无齿蚌取代螺蛳、苹果螺、冰冻鱼、鲜血、大豆、小麦等饲料原料, 减少专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 这样既可降低生产成本, 增大河蟹规格, 增加经济效益, 又可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原来试养草鱼、加州鲈、丁等食用鱼成功的基础上,选择锦鲤开展郑州"168"池塘底排污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适宜锦鲤生态养殖。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条件原有1个土质池塘,净养殖面积2 300米~2,用于将锦鲤水花培育成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15.
河蟹是我国传统的水产珍品 ,在近年来的水产养殖结构调整中 ,河蟹养殖发展很快。但由于养殖历史较短、技术路线还不够完善等原因 ,目前国内池塘养蟹的亩产一般仅 35kg左右 ,而且个体规格偏小 ,商品蟹的个体平均只有 60~ 80 g ,超过 1 2 5 g的大规格商品蟹的比例不足 30 % ,严重影响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从 1 999年1 0月至 2 0 0 1年 5月开展了池塘种草养蟹技术研究 ,采取了从改善池塘养蟹生态环境入手 ,进一步调整种草及管理措施 ,改进投饲方式等技术路线 ,经过二年的试验 ,产量、产值、经济效益达到了预期的结果。现将试验情…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养殖户对大规格母本河蟹大眼幼体的需求不断上升,常熟市特种水产苗种基地作为全市的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优质扣蟹高效培育技术,形成了一套亩均效益超万元的高效扣蟹养殖模式,现总结如下。一、养殖池塘条件基地位于常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270亩,西靠张家港河,南邻望虞河,2014年按照标准化池塘改造建设成养殖示范、苗种培育、水质净化和设施养殖四个区域并建设循环水养殖,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利用蟹种池进行大规格成蟹养殖,因池塘浅、存塘蟹种规格差异大、密度控制难、养殖生产迟和水草难以种植等原因,其结果往往是河蟹发病率高、出地规格小、经济效益低、经常亏本等。为搞好生产,经过实践总结,现将蟹种池养殖大规格河蟹技术介绍如下:一、暂养池的准备蟹种捕捞出售时,选择1~2个边角塘作为暂养池,面积约为蟹种地的15%,在将蟹种出售后清除池底淤泥。外塘池埂如果过低则必须加高到1.2m以上。在暂养池四周围上塑料薄膜或钙塑板,防止蟹种池在进行幼蟹捕捞时发生河蟹逃逸。将池水加注到蟹种培育时的水位线以上,2天后待穴居的小蟹洞口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河蟹幼蟹培育成蟹种及稻田商品蟹养殖技术,我站于2003年进行了幼蟹培育及成蟹养殖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蟹种培育(一)试验材料1郾池塘的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冬闲田,面积为20亩。2郾池塘工程建设在稻田四周开挖蟹沟,开挖泥土主要  相似文献   

20.
大规格河蟹种是养殖大规格河蟹的必要条件.在河蟹养殖向"稀大高"模式发展过程中,市场对大规格河蟹种需求旺盛.2008年我们承担"大规格优质蟹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2年探索,形成了如下大规格河蟹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