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发酵酸法提取水花生叶蛋白的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发酵酸法提取水花生叶蛋白的工艺条件。在上清液中加0.5%的蔗糖或使母酸用量与上清液用量比例保持在1:1以上发酵,经24小时上清液PH值可接近4.0,达到叶蛋白沉淀剂要求。将发酵酸加入榨汁液,混合后PH值在4.08左右叶蛋白沉淀效果最好,沉淀物N可占纯蛋白N的96.84%-98.25%。  相似文献   

2.
叶蛋白是将绿色植物叶子经磨碎、压榨。打浆沉淀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它在饲料。食品、医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叶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资源,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一、叶蛋白的组成成分、性质及来源叶蛋白主要包括叶绿体蛋白、细胞质蛋白和线粒体蛋白等。叶绿体蛋白和线粒体蛋白存在于经粉碎、压榨分离出来的绿色沉淀物中,一般很难溶于水,属于大分子蛋白,加热首先呈絮凝沉淀分离出来,这类蛋白质还包括核蛋白、细胞壁蛋白等。细胞质蛋白存在于离心分离的上清液中,可溶于水。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沉淀,这类蛋白还包…  相似文献   

3.
白三叶叶蛋白提取及纯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材料探讨了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和纯化方法。对白三叶叶蛋白提取中加热时间、温度、pH值、料液比、酸的种类等单因素以及纯化试剂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参数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90 ℃,pH值 4.0,料液比1∶2,沉淀的酸为硝酸。对加热时间、加热温度、pH值和料液比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因素为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时间9 min,温度80 ℃,pH值4.0,料液比1∶2。对叶蛋白纯化结果表明,纯化剂对叶蛋白纯度的影响依次为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水,但各种纯化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酸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叶蛋白的提取方法通常是将紫花苜蓿的鲜嫩叶片经破碎压榨后,再通过加热、加酸碱等方法从汁液中分离出蛋白。本实验通过80℃下、不同种类酸在不同pH值下对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提取率、提取效果的分析比较,得出如下结论:pH值为3时,苜蓿叶蛋白提取产量最高,醋酸较盐酸提取效果好。酸对蛋白质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碱提酸沉法和盐提酸沉法对蜂王浆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碱提酸沉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抽提pH 10,料液比1:4,抽提温度35℃,抽提时问2 h,沉淀时间1 h,沉淀温度50℃,蛋白质提取率75.17%;盐提酸沉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蛋白质等电点pH 4.0)为:抽提pH7.0,离子强度0.65,液料比1:8,抽提温度25℃,抽提时间2 h,沉淀时间1 h,沉淀温度5℃,蛋白质提取率83.62%.采用盐提酸沉法提取的蛋白质产量高,但纯度低于碱提酸沉法.  相似文献   

6.
草坪草屑叶蛋白质提取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直接加热法、酸提法、酸化加热法、碱提法和碱化加热法,提取草坪草屑叶蛋白的比较试验,探索草坪草屑资源利用的方法.结果表明,酸化加热法和直接加热法提取率较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加热法与酸提法、碱提法和碱化加热法有极显著性差异.直接加热法和酸化加热法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直接加热法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容易过滤.由此可见.直接加热法是提取草坪草屑叶蛋白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柠条叶蛋白的提取及残渣生产发酵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枝叶中富含蛋白质和木质纤维素,为了提高柠条的利用率,采用碱法提取柠条叶蛋白,对柠条叶蛋白浓缩物的营养价值及提取蛋白后产生的残渣生产发酵饲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条叶蛋白浓缩物(简称LPC)得率达15.4%,LPC蛋白含量达31.5%,含有多种氨基酸(色氨酸未进行测定),其中蛋氨酸和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化学评分达58.6%,高于小麦(40%)和玉米(43%);另外,提取柠条叶蛋白后产生的残渣可直接用于生产发酵饲料,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料水比1:1.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得到的发酵饲料没有发生霉变,呈亮黄色,质地良好,具有酸香味,pH值4.06,按V-Score评分体系对其评分,达到70.65%,是一种良好的动物饲料。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污泥的增值利用,采用加热酸水解法,以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材料,从中提取细胞蛋白,对干燥的蛋白质沉淀物进行营养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沉淀物蛋白质纯度较高,可检测到7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测定时被破坏)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且含量很高;沉淀物中重金属含量非常少,符合GB 13078-2001和NY 929-2005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从营养性和安全性两方面考虑,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蛋白质提取分离后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行.  相似文献   

9.
水花生、苋莱、豇豆等三种植物是南方农村常用的青绿饲料,也是制取叶蛋白饲料的重要原料.测定这三种植物叶蛋白等电点,对提高叶蛋白的沉淀率和沉淀物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水花生(Altenanthernphiloxexoids Griseb 苋科)、苋菜(A.tricolor 苋科)、豇豆(Vigna sinensis L.Savi 豆科).取其嫩叶剪碎,加1.5倍蒸馏水用高速捣碎机打浆,纱布榨汁,在室温下2000g离心10分钟,得纯化汁液供测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料水比对发酵棉籽粕黑曲霉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最大酸溶蛋白含量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7.9℃、发酵时间为92.8 h、料液比为1∶0.82,最大酸溶蛋白质含量为11.97%,此时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试验首先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豆粕固态发酵过程中影响蛋白酶产率的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变温发酵温度转变的最佳条件。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对蛋白酶活力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通过优化,豆粕发酵时蛋白酶产生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基质层厚度1.75 cm、含水量44%及发酵时间44 h,此条件发酵豆粕中蛋白酶活力可达907.94 IU/g。由此确定变温发酵在44 h后提高发酵温度至40℃,再继续发酵28 h,对比变温发酵与恒温发酵样品中蛋白含量与酸溶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变温发酵可以减少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但可以产生更多的低分子肽类物质,发酵72 h后其酸溶蛋白含量可达19.75%,其含量比恒温发酵提高6.45%。  相似文献   

12.
紫云英叶蛋白沉淀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叶蛋白沉淀是叶蛋白提取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传统的加热方法,沉淀生成快,团聚程度大,易于过滤和干燥,但耗能较多,而且有的营养成分因加热被破坏。近年来,国外报道采用絮凝剂和沉淀剂,例如盐酸,含钙、锌、铁、铝、铅等金属盐类,高分子聚合物等,沉淀效果差别较大。其中有几种高分子絮凝剂效果很好,并在叶蛋白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贮藏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功能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为原料,采用酸碱法沉淀叶蛋白凝聚物。冷冻干燥后,分析叶蛋白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得到的苜蓿叶蛋白分别在常温、4℃、-20℃、-40℃条件下储藏,在2周、4周、8周、12周时取样,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叶蛋白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远高于日常食品,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苜蓿叶蛋白中含有丰富的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低温对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保存率保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乳酸发酵液沉淀叶蛋白的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研究叶蛋白沉淀方法的试验(见本刊1992年7期)中,我们曾经提出利用沉淀叶蛋白后的清液,经乳酸发酵使之达到一定的酸度,再作为叶蛋白的沉淀剂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摸索,现已形成一条叶蛋白沉淀的新工艺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批量生产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新工艺蛋白质沉淀效率高,设备简易,成本较低,适于农村不同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一、乳酸发酵液沉淀叶蛋白的工艺流程我们研究的用乳酸发酵液作沉淀剂的叶蛋白生产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和优化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叶蛋白提取的工艺环节,并提高叶蛋白提取率及提取物纯度等参数指标,本研究选择长江下游农区广泛种植的金花菜为原料,通过设置较为合理科学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加热时间、pH以及提取剂(酸)种类进行叶蛋白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试验最佳参数分别为料液比1∶3、提取温度70℃、加热时间15 min、pH 4、提取剂(酸)为盐酸。基于清洁安全生产角度,选择了单因素试验中提取指标同样较高的柠檬酸作为提取剂,设置了料液比、pH及提取温度的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pH、提取温度、料液比。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pH 4.1、提取温度72℃,相应的叶蛋白提取率为49.63%,提取物纯度为56.87%。本研究优化的技术工艺及相关参数指标可为农区豆科草类植物多元化利用及叶蛋白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乳清浓缩蛋白改善脱脂发酵乳饮料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乳清浓缩蛋白WPC80对脱脂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脱脂发酵乳饮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乳清浓缩蛋白,通过粒径分析、离心分析以及稳定性扫描等分析手段对发酵乳饮料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当乳清浓缩蛋白添加量为30%时,发酵乳饮料的平均粒径最小、离心沉淀率最小;稳定性扫描结果表明:乳清浓缩蛋白添加量为30%时,产生沉淀的趋势明显小于全部脱脂乳粉制作的发酵乳饮料.  相似文献   

17.
<正> 牧草可用机械榨压和浸提把它分成汁液和压后剩余物两部分。汁液可以通过蒸汽加热至90℃而沉淀出叶蛋白精饲料。叶蛋白精饲料含有60%高生物学价值的蛋白质。它可以用作猪和家禽日粮中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将叶蛋白精饲料饲喂单胃家畜而把剩余物饲喂反当家畜可以使牧草获得更有效的利用。牧草加工的剩余物可以立即饲喂反当动物,也可以在稍后作青贮利用。关于压榨后的牧草剩余物饲喂奶牛的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直接加热法、酸提法、酸化加热法、碱提法和碱化加热法,提取草坪草屑叶蛋白的比较试验,探索草坪草屑资源利用的方法。结果表明,酸化加热法和直接加热法提取率较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加热法与酸提法、碱提法和碱化加热法有极显著性差异。直接加热法和酸化加热法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直接加热法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容易过滤。由此可见,直接加热法是提取草坪草屑叶蛋白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温度对胆汁胆红素沉淀和胆汁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能明显促进胆红素和黏蛋白的沉淀 ( p<0 .0 1 ) ,温度在 5 5℃时生成的沉淀物最多。温度升高后胆汁中的胆红素和 Ca2 + 的含量明显下降 ( p<0 .0 1 ) ,但胆酸、Mg2 +、黏蛋白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 p>0 .0 5 )。当温度达到 60℃时 ,胆汁沉淀物重量及胆汁成分的变化不显著 ( P>0 .0 5 )。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光叶紫花苕新鲜汁液及其与牛奶混合液在4℃保存时的颜色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结果显示光叶紫花苕汁液的颜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4℃条件下保存48h,颜色未见明显变化65℃处理30min或沸水浴处理1min后,汁液出现大量蛋白沉淀,加入25%的蔗糖可减少沉淀的产生;奶中加入20%的汁液再进行同样的热处理,则未见有明显的沉淀现象,表明混合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实验还对光叶紫花苕新鲜汁液蛋白组成及奶中加入汁液后的蛋白含量变化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