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李小食心虫,群众叫“杏蛆”。它以幼虫蛀食杏、李、桃等核果类果实。第一代为害杏、李幼果,造成果实早期脱落;第二代为害膨大期果实,使果实内虫粪充塞不能食用。该虫在雁北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为害加重。因此,防治李小食心虫是保证李、杏丰收的关键之一。李小食心虫在雁北一年发生2—3代,以二代老熟幼虫在表土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  相似文献   

2.
李小食心虫是李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自1989年我区大面积引种李以后 ,该虫在我地为害严重。据观察 ,李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树下 1~6cm土层中 ,以及石块、树皮缝隙内结茧越冬 ,4月中旬开始陆续破茧出土 ,4月下旬老熟幼虫出现 ,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幼果 ,6月下旬是为害高峰期。李类在生长季节对大部分农药过敏 ,易产生药害 ,用药局限性较大 ,只能选用甲胺磷和敌杀死等农药 ,且浓度不能过大 ,加之生产中虫情“火候”难以把握好 ,往往防治效果不好。根据李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和李树特点 ,防治上必须以消灭越冬幼虫和狠抓树下防…  相似文献   

3.
李小食心虫是李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自1989年我区大面积引种李以后,该虫在我地为害严重.据观察,李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树下1~6cm土层中,以及石块、树皮缝隙内结茧越冬,4月中旬开始陆续破茧出土,4月下旬老熟幼虫出现,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幼果,6月下旬是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徐明举  吴秋  刘中昌 《广西园艺》2010,21(3):29-29,31
李果实芳香浓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近年来在山区发展较多,但由于李实峰、李小食心虫、桃蛀螟等食心虫的蛀食危害,常造成大量虫果、落果,严重影响了产量及品质。做好李园李实蜂、李小食心虫、桃蛀螟3种主要食心虫的防治,优质果率可达95%以上,能够明显提高李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2019、2020年李园李小食心虫的发生情况,研究分析不同年份虫情高峰期,分析日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对幼虫出土时间及发生数量的影响,提出寒地果树李小食心虫早期预防的关键时期为卵和幼虫期;生长季利用李小食心虫信息素预测其成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李杏资源圃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圃内食心虫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李杏资源圃食心虫发生种类有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4种,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后期蛾量高峰与低谷难以准确界定,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李小食心虫一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桃小食心虫一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桃蛀螟全年只诱到3头成虫,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李混栽园和苹果单植园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了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有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3种;混栽园优势种群为李小食心虫,苹果园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雄成虫一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一年有4个发生高峰期,苹果蠹蛾雄成虫一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李小食心虫是为害李树的主要害虫,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或绝收。  防治李小食心虫,掌握蛹羽化为成虫的时间是防治的关键。因其成虫体积小,飞翔活跃,活动时间多集中在16~20时,不细心则不象食叶类害虫易被发现,我们曾用性诱剂加糖醋液诱捕也几乎无效。经过多年摸索,采用如?..  相似文献   

9.
春露地鲜食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乌鲁木齐北郊地区通过对9个番茄品种的物候期、果实商品性、丰产性等性状进行品比试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番茄品种.结果表明:在综合性状上,最好的是“萨琳娜”,其次是“国佳”,均表现丰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硬度适中、果色红、较耐运输贮藏等特点,适宜做乌鲁木齐地区露地主栽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杏李果实芳香浓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但由于李实峰、李小食心虫、桃蛀螟等食心虫的蛀食危害,常造成大量虫果、落果,严重影响了产量及品质。做好杏李园李实蜂、李小食心虫、桃蛀螟3种主要食心虫的防治,优质果率可在95%以上,能够明显提高杏李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梨小食心虫为试材,利用含性信息素的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雄蛾发生进行监测,同时对田间折梢率、蛀果率进行调查并记录当地有关气象数据,调查分析梨小食心虫雄蛾在大连地区的放生规律、幼虫的危害特点以及与梨小发生与气温和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共发生5代;梨小食心虫各世代中,越冬代重点为害桃梢,第1代为害桃梢和果实,第2代主要为害早中熟品种及桃梢,第3代主要为害晚熟品种,少数为害桃梢;温度、降水量对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前言李小食心虫是为害李树果实最严重的害虫,同时为害杏。其为害程度能使李果丰产欠收,甚至丰产无收。据我站在海伦县兴安、五行两个果园的调查历年李果被害率竟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无法食用,成了“虫子粪包”,人们有趣的说这是“红糖馅”的李子,有的地方曾出现过拔树毁园的事情。因而,李小食心虫是李树栽培的大敌。遵照科学研究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面对生产现实,我站自一九七三年开展了对李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调查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薛华 《果农之友》2009,(9):32-32
果树食心虫是一些蛀人果实内危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有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蛀螟和棉铃虫等。  相似文献   

14.
果树食心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彦 《果农之友》2002,(4):30-32
果树食心虫是一些蛀入果实内为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有梨小食心虫、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蛀螟和棉铃虫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甘肃省武威市3种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甘肃省武威地区果园中1年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不同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消长动态有一定差异,梨园中除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最高外,其余几代均低于李园和杏园;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为李园杏园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要掌握成虫发生高峰期这个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正> 李开花期如遇晴天适温的好天气,有利于结实,加强花后的各项管理,则丰收有望。1 要杀好虫防好病:蚜虫危害最普遍,易造成落果,可用 3 000倍敌杀死或 1000倍敌敌畏药液喷施;李小食心虫是蛀食李果的主要害虫,蛀果后引起大量落果,可在4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以7a生“123”苹果为试材,梨小、李小、桃小、苹小食心虫为诱芯,研究了吉林地区“123”苹果的主要蛀果害虫及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的氧化乐果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对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梨小、李小是危害“123”苹果的2种主要蛀果害虫.梨小食心虫有3次羽化高峰,其中以第1、3羽化高峰期较长,第2个高峰期峰值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李小食心虫第1、3羽化高峰期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笫2个高峰期峰值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药剂防治以地上部喷施2.5%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同期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农药防治李小食心虫田间药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防治李小食心虫在我区的发生和危害,于2005年~2007年连续3年进行田间药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对李小食心虫有良好的防效,而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药后3d、10d、17d、24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42.7%、97.0%、96.5%、88.9%.与其余3种药剂的防效相比持效期长,防治效果理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春露地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乌鲁木齐北郊地区对15个辣椒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丰产性等方面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穗猪大肠具有早熟性:植物学性状表现较好的是丰椒二号、甘椒八号、精选猪大肠、长荣辣椒,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商品性状较好的是丰椒二号、新抗三号、精选猪大肠、陇椒五号,果实颜色为绿色,果肉较厚,辣味适中,商品性好:在丰产性上较好的是丰椒二号和精选猪大肠,产量较高。从综合性状上考虑,丰椒二号和精选猪大肠适宜作乌鲁木齐地区露地主栽品种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变化,本文系统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为害不同成熟期梨品种的蛀果率。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在3月底出现高峰;第一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底,第二代6月中下旬,第三代7月底8月初,第四代9月初。早熟品种翠冠梨果实被害率最低,蛀果率在1.20%以下;中熟品种圆黄被害率居中,蛀果率1.67%~4.50%;晚熟品种金水1号被害率最高,蛀果率4.33%~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