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线鱼科属铀形目、六线鱼亚目,包括六线鱼属和斑头鱼属,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诸海及我国黄、渤海区,我国共有大泷六线鱼、长线六线鱼、叉线六线鱼和斑头鱼4种。六线鱼科鱼类具有外形美观、肉质鲜嫩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游钓及养殖的主要品种。目前,六线鱼科鱼类进行人工繁殖的仅见于大泷六线鱼,其肉质细嫩,经济价值较高,除供我国市场外,还可以出口。该鱼目前已成为北方海水养殖鱼类之一。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其人工繁殖进行研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研究,但目前大泷六线鱼的人工育苗技术仍在逐步完善中。  相似文献   

2.
张弼  张齐  蒲红宇 《水产养殖》2023,(12):65-67+78
<正>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俗称黄鱼,属鲉形目(Scorpaeniformes),六线鱼科(Hexagrammidate),六线鱼属(Hexagrammos),为冷温性近海底层岩礁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北部的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远东诸海,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大泷六线鱼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属上等鱼品,经济价值较高,有“北方石斑”的美誉,为开展近海网箱养殖和增殖放流的优势鱼类品种。由于其苗种繁育生产难度较大,养殖规模受限,目前市售的商品鱼多数为海捕野生群体,少量养殖产品的苗种供应,大多来源于野生幼鱼的捕捞。  相似文献   

3.
4种岩礁性鱼类视网膜感光细胞和最小分辨角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超  王亮  覃乐政  张秀梅 《水产学报》2014,38(3):400-409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性成熟个体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和最小分辨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的排列方式为4个双锥细胞围绕一个单锥细胞构成正方形或者菱形镶嵌结构,铠平鲉和花斑平鲉的双锥细胞排列成行,单锥细胞随机分布于4个双锥细胞之间;分析认为,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排列方式更复杂,单锥细胞与双锥细胞的比值(SC/DC)更高,推测其具有更好的色觉。(2)铠平鲉和花斑平鲉视柱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比值(R/C)大于7∶1,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R/C小于3∶1;推测铠平鲉和花斑平鲉更适合在夜间活动,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属白天活动的鱼类。(3)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密度最高处分别位于视网膜的腹-颞(V-T)区、腹区(V)、腹-颞(V-T)区和背-颞区(D-T),与各自的生活习性和摄食行为相适应。(4)4种岩礁性鱼类的成熟个体中,铠平鲉的最小分辨角最大,其次为花斑平鲉和大泷六线鱼,斑头六线鱼的最小分辨角最小。分析认为,即使是同样栖息于礁区的鱼类,其视觉特征也存在差异,这或许可以为岩礁区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大型海藻和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诱集作用,依据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和大型海藻调查结果,以海黍子、孔石莼、带形蜈蚣藻、石花菜和小珊瑚藻5种优势藻类,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2种优势鱼类以及人工鱼礁模型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实验水槽观察了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在海藻和模型礁中的行为反应和分布。结果显示,水槽中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时,实验鱼密集出现在水槽边缘区(A9),分布率分别为75.71%±7.79%和73.63%±4.41%。放入模型礁和海藻丛后,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出现短暂的排斥反应,然后迅速聚集其中;2种鱼对带形蜈蚣藻的响应时间最短[(12.75~21.00)s],对模型礁的响应时间最长[(66.50~151.25)s];带形蜈蚣藻聚集许氏平鲉用时最短[(151.50±8.14)s],海黍子聚集大泷六线鱼用时最短[(56.00±2.53)s];大泷六线鱼对模型礁的聚集时间为(216.25±5.59)s,远低于许氏平鲉(1343.50±5.38)s;2种鱼在模型礁中的停留时间远长于海藻丛,且大泷六线鱼的停留时间(211.85±7.96)s长于许氏平鲉(199.75±16.82)s。海藻丛和模型礁对2种岩礁性幼鱼的诱集效果明显,实验区幼鱼的分布率由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前的0.91%~8.78%上升到4.21%~31.42%;高密度带形蜈蚣藻和海黍子的诱集效果最好,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聚集率分别达到30.42%±1.14%和31.42%±1.74%,而低密度小珊瑚藻的诱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在辽宁海域增殖放流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根据春季(2020 年 5 月)、夏季(2019 年 6 月、7 月和 2020 年 8 月)和秋季(2019 年 9 月和 2020 年 10 月)共计 6 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 研究了辽宁海域大泷六线鱼的资源丰度及生物学特征变化, 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了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泷六线鱼资源丰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高于春季, 资源丰度在不同站位的差异较大, 空间异质性较高。大泷六线鱼的体长、体重在 5 月至 10 月均表现为逐月增大, 肥满度也表现为夏季较春、秋季高, 且体长、体重和肥满度均具有月份间的显著差异。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表明大泷六线鱼具有对岩礁底、砂底这两种底质生境类型和较低水温的偏好性, 黄海北部海域的资源丰度高于辽东湾海域。GAM 模型显示水深、盐度、水温、底质类型、月份和年份是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丰度分布的因素, 大泷六线鱼的资源丰度与水深在 55 m 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资源丰度高值区分布在底层盐度低于 31.5 和底层水温区间为 12~22.5 ℃的环境条件下, GAM 的分析结果与大泷六线鱼的生态习性相符。本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初步建议具有较多岩礁、砂底质生境类型和较低水温的黄海北部海域可作为辽宁海域大泷六线鱼的适宜放流区域, 水温升高至 12 ℃以上的 5—6 月可作为适宜放流时间, 选择以上放流地点和时间, 可对放流群体的成活率及品质提供较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前三岛海域底层鱼类群落采样调查共渔获鱼类6目15科22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等属于常年性岩礁鱼类,是该区域鱼类群落的优势种。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鲹科和鲭科种类为季节性洄游鱼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时空分布主要受底层水温和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影响。斑头鱼、五带高鳍鰕虎鱼(Pterogobius zacalles)、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铠平鲉(Sebastes hubbsi)、鲐(Scomber japonicus)和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资源量与底层水温密切正相关;大头鳕和大泷六线鱼资源量与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关系最为密切,且大头鳕仅分布在低温季节具有较高溶解氧的深水区;许氏平鲉和星康吉鳗分布区域广泛。基于稳定氮同位素法确定了鱼类营养级,常年性岩礁鱼类位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属于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鱼类;花鲈和大头鳕处于最高营养级(4.0),是顶级捕食者。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石雀滩海洋牧场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铠平鲉(Sebastes hubbsi)、厚头平鲉(Sebastes pachycephalus)等岩礁鱼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20年地笼网采捕的渔获量数据,采用元素分析法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统计并预测了岩礁鱼类现存生物量的碳储量(以下简称岩礁鱼类碳储量)。结果显示,岩礁鱼类干样碳含量分布范围为42.95%~50.19%,平均值为(46.11±2.34)%;鲜样碳含量分布范围为11.05%~13.25%,平均值为12.30%。2017年春季、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和2020年冬季鱼礁区岩礁鱼类碳储量分别为293.46、104.49、119.40和48.48 t,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对照区分别为21.64、59.07、6.73和0 t,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验证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8%,较GM(1,1)模型预测精度提升了12%。经预测,鱼礁区岩礁鱼类碳储量呈下降趋势,2021年春季、2022年冬季、2023年春季和2024年冬季分别为64.84 、49.84、25.28和19.43 t。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岩礁鱼类碳汇潜力提供依据,为建立渔业碳汇基础上的海洋牧场岩礁鱼类资源开发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许氏平鲉是近岸底层海水鱼类,常栖息于水质清澈的岩礁区。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鄂霍茨克海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和东海,为常见食用鱼类,也是近海增殖和人工养殖对象。其苗种来源广、抗病力较强、耐低温、生长速度快,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近海重要的网箱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9.
两种岩礁鱼类的食物竞争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日本鼓虾(Alpheus jaonicu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3种饵料生物,设置了8种饵料组合方式,包括不同种类的饵料生物以及不同投喂量.在室内对混养的2种岩礁鱼类-许氏平鲉(&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进行食物竞争实验.根据摄食量、胃含物中饵料的出现频率和质量分数比等参数,研究许氏平铀和大泷六线鱼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竞争能力以及对不同饵料组合方式的响应.结果显示,许氏平鲉最大日摄食量(以湿重计)为(142.5±26.4)g·kg-1·d-1,大泷六线鱼最大日摄食量为(104.8±1.7)g·kg-1·d-1,二者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玉筋鱼、日本鼓虾、细螯虾.许氏平鲉竞争能力强于大泷六线鱼,表现为对喜食饵料摄食量较大,喜食饵料在胃含物中的出现频率与质量分数比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均显著影响这2种岩礁鱼类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0.
人工鱼礁区的增殖鱼类资源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春季采用地笼网分别对山东省西港小石岛、牟平养马岛、威海寻山和日照前三岛附近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的鱼类种类数比对照区增加了1.8倍,平均数量和平均质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3.5倍和1.9倍.人工鱼礁区的主要优势种为岩礁性鱼类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人工鱼礁区鱼类资源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大于对照区相应生态指数数值.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增加鱼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及鱼类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纪东平  卞晓东  宋娜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14,38(9):1399-1409
为研究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生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482尾大泷六线鱼,对其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发现,大泷六线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有10个类群,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多毛类、虾类、海藻类、蟹类和口足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还摄食蟹类和多毛类,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冬季摄食多毛类的比例最高;体长80 mm的大泷六线鱼喜食虾类和端足类,体长80~119 mm个体喜食多毛类、口虾蛄幼体和虾类等,而体长119 mm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蟹类。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80 mm个体摄食强度最高,随体长增加摄食强度逐渐下降,体长180 mm以上的个体又随体长、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通过DNA条形码对大泷六线鱼的6个饵料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其中,4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种,1个样品鉴定到属,1个样品鉴定到科。  相似文献   

12.
六线鱼属鱼类繁殖行为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六线鱼(Hexagrammos)是北太平洋沿岸海域特有种类,从西部的中国东海,东部的加利福尼亚到南部的白令海峡所覆盖的太平洋沿岸海域均有分布[1-3]。六线鱼属有6个种,分别为斑头六线鱼(H.agrammus)、叉线六线鱼(H.octogrammus)、大泷六线鱼(H.otakii)、十线六线鱼(H.decagrammus)、白斑六线鱼(H.stelleri)和长线六线鱼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笼网与流刺网对山海关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春秋两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的重要经济品种为许氏平鮋、大泷六线鱼、矛尾刺鰕虎鱼,春季礁区内许氏平鮋、大泷六线鱼、矛尾刺鰕虎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分别是对照区的8.12倍、3.29倍和1.96倍,秋季礁区内是对照区的3.04倍、3.96倍和1.59倍。礁区内的尾均体质量普遍比对照区要大,春季礁区内的许氏平鮋较对照区高出60.92%,大泷六线鱼高出5.83%,矛尾刺鰕虎鱼高出33.33%,秋季礁区内的许氏平鮋较对照区高36.72%,黑鲷高出36.72%,大泷六线鱼高出5.27%。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重要经济资源已得到有效养护,增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多层结构鲆鲽鱼类沉式抗风浪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抗风浪网箱养殖品种主要有: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军曹鱼、六线鱼等。这些鱼类在传统网箱中也可养殖,且近年来的产量在不断增加,价格出现低迷走势。而作为北方沿海地区主要的海水鱼类养殖品种鲆鲽鱼类,  相似文献   

15.
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和钩虾(Gammarus sp.)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全年均大量摄食虾类,夏季还摄食一定量的蟹类,秋季摄食多毛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较高。随着体长的增长,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甲壳类逐渐转变为体型较大的虾类和鱼类。大泷六线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空胃率最高,冬季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体长是影响大泷六线鱼摄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底层水温、叶绿素a和pH。  相似文献   

16.
王为璋 《科学养鱼》2003,(11):30-31
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俗称黄鱼。在我国黄、渤海及东海皆可见到,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海产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为冷温性、近海定栖鱼类,适应性、抗病力较强,在我国北方沿海可自然越冬,亦可与其它鱼混养。现将六线鱼与河豚、真鲷网箱混养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工厂化养鱼车间内使用沿海地下低恒温海水进行大泷六线鱼养殖试验,以了解大泷六线鱼生长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养殖,大泷六线鱼的总重量由放养时的388 kg增加到742 kg,平均成活率为92.8%,个体增重1.06倍;在不同密度下的瞬时生长率变动在0.0075~0.0115.除遗传因素外,养殖期间的水温及地下海水的水质也会对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筏式贻贝养殖生境鱼类资源养护功能,于2020年9-12月对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生境(分表层区和底层区)及周边岩礁生境的鱼类进行了多网目组合刺网采样。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并结合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鱼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在2种生境中共采集鱼类55 种,隶属于10目34科47属,其中贻贝养殖生境采集到37种(底层和表层分别为29和20种);岩礁生境共采集到40种。在鱼类组成上,中国花鲈和鲻是贻贝养殖生境表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而黄姑鱼和褐菖鲉是贻贝养殖生境底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褐菖鲉同时也是岩礁生境的典型优势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贻贝养殖生境的总体鱼类多样性要高于岩礁生境,但尚不显著。多元分析显示,各月份2种生境中的鱼类群落格局均可分为3种类型,虽与养殖表层区、养殖底层区和岩礁区并非严格一致,但各群落间差异依然显著。研究表明,大规模筏式养殖设施的存在吸引了众多中上层鱼类及底层鱼类,也为岩礁生境优势鱼类提供了额外的栖息环境,发挥了近似于浮鱼礁系统的资源养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岛礁海域海洋牧场目标种的选择和人工生境构建模式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斜带髭鲷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民杰 《海洋渔业》1998,20(4):167-169
<正>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鲈科,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我国沿海均产,为近海中下层鱼类,多在岩礁或泥底海区生活,以小鱼虾为食。由于生长速度快、肉质佳、体色较为鲜艳,是适合于海水增养殖的优良品种,而且市场销路好,价格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人工鱼礁区单片刺网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选择性, 于 2021 年 10 月在荣成北部人工鱼礁区使用 4 种网目尺寸(40 mm、50 mm、60 mm、70 mm)的单片刺网进行选择性实验。在 SELECT 模型的架构下, 使用 Normal、Lognormal、Gamma、Bi-normal 模型进行选择性拟合, 根据赤池信息指数(AIC)和模型残差(MD)选择最佳拟合模型。结果表明: Lognormal 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其 AIC 值和 MD 值均为最低值。根据 Lognormal 模型, 不同网目尺寸许氏平鲉的模型拟合长度分别为 114.23 mm、142.79 mm、 171.35 mm、199.90 mm; 大泷六线鱼的模型拟合长度分别为 129.67 mm、162.09 mm、194.51 mm、226.92 mm。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体长与最大剖面周长的线性关系分别为: G=0.2877L+0.7463(R2 =0.6722), G=0.2468L– 3.8531(R2 =0.6851)。选取 150 mm 作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理论成熟体长(MBL)进行分析, 结合幼鱼留存比例, 发现网目尺寸为 60 mm 和 70 mm 的刺网能够保护人工鱼礁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幼鱼资源。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