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梭菌病是由梭菌引起羊的传染病,临床常见有腐梭菌引起的羊快疫,C型魏化梭菌引起猝狙、D型魏氏梭菌引起肠毒血症、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羊黑疫、B型魏氏梭菌引起羔羊痢疾,由于防制不当,羊只死亡,造成很大损失,需科学防制,减少损失。1流行病学绵、山羊都可发生,营养好、健壮的羊多发,营养不良瘦弱的羊发病较少。喂精料,尤其是喂玉米等高能量料的羊多发。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发病较多。羊快疫多发于6~18月龄羊,羊猝狙以1~2岁绵羊多发,肠毒血2~12月龄羊多发,羊黑疫2~4岁羊多发。羔羊痢疾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2~3日龄…  相似文献   

2.
羊快疫是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发病羊的营养多在中等以上,年龄多在6~18个月之间,一般经消化道感染。羊猝狙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发病较多,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3.
正羊黑疫又被称为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毒血症,特征为羊体内肝脏坏死。病死羊其皮下血管充血,从而导致表皮发黑,故而称为黑疫。该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呈地方流行性,绵羊和山羊均能感染该病。发病羊多为营养良好的肥胖羊只,1岁以上羊只感染发病,以2~4岁的绵羊最易感染。山羊也可感染发病,羔羊和1岁羊通常不感染。1病原学(1)本病的病原体为诺维梭菌,该菌种分为A、B、  相似文献   

4.
羊黑疫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本病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1病原诺维氏梭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为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本菌严格厌氧,可以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根据本菌产生的外毒素,通常分为A,B,C3型。A型菌主要产生α,γ,ε,δ等4种外毒素;B型菌主要产生α,β、η、ζ、θ5种外毒素;C型菌不产生外毒素,一般认为无病原学意义。2诊断要点2.1流行特点本菌能使1岁以上的绵羊发病,以2~4岁、营养好的绵羊多发,山羊也可患病,牛偶可感染。实验动…  相似文献   

5.
羊黑疫主要是由于感染B型诺维氏梭菌而引起的一种致死性较高的疾病。该病通常发生于春夏季节并滋生有大量肝片吸虫的潮湿低洼地区,往往呈地方流行性。绵羊和山羊都可感染发病,营养良好的肥胖羊易发,且超过1岁羊的发病率较高。易感性最高的是2~4岁绵羊,而羔羊和1岁羊基本不会发病。羊感染发病后会导致肝脏发生实质性损伤,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07,(2):22-22
<正>绵羊痒病由朊病毒引起。通常发生于2~4岁的羊,以3岁多的羊发病率最高。该病可经口感染,也可因体表伤口被含朊病毒的胎盘或体液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7.
<正>1流行特点羊支原体性肺炎又称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包括山羊丝状支原体和绵羊肺炎支原体2种。其中,绵羊肺炎支原体既可感染绵羊又可感染山羊。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早春枯草季节多发,阴雨连绵,寒冷潮湿成为发病诱因。本病接触传染性极强,羊群一旦有一头发病,就会传染其他羊,每天3~5只陆续发病,急性病例可在发病后2~3d内出现死亡,慢性病例或急性  相似文献   

8.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口疮,是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接触性和急性传染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特别是哺乳羔羊易群发,成年羊发病较少。临床上分唇型、蹄型、外阴型和混合型传染脓疱。以口腔黏膜、乳房、蹄部、外阴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笔者近几年,收治1 000余只发病羊只,主要是唇型,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病死率不到2%。现报告如下。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4~6月份青草初发阶段,感染有早有晚,以3~6月龄羔羊多发,成年羊多散发,绵羊较山羊发病多,绵羊中卡拉库尔羊较军垦细毛羊多发,羔…  相似文献   

9.
无形体病旧称边虫病,是由无形体(又称乏质体、无浆体)引起的反刍动物以高热、贫血、黄疸和渐进性消瘦为特征的传染病。1流行特点羊无形体病通常感染牛、羊、鹿等反刍兽,病畜及带菌者均为主病的传染源。传染媒介主要为蝉,传播方式为成虫蝉通过间歇性吸血而传播无形体。另外,多种吸血昆虫和牛虻、厩蝇和蚊子等也能传播。在自然条件下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山羊。羔羊一般不发病,绵羊虽可遭到无形体的感染,但红细胞感染很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每年9月开始发  相似文献   

10.
绵羊痘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1 997年 7月 ,我市暴发了绵羊痘病。由于及时诊断 ,采取有力的防制措施 ,现已基本控制。1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迅猛 ,流行快 ,波及面广 ,一般绵羊都可感染。本病的发生是从外地购入绵羊混入羊群而引起发病。据调查 1 80 0只羊 ,其中发病 1 0 0 0余只 ,发病率达 5 6 %左右 ,有 2 0余只羔羊死亡。2 临床症状  痘疹多发生于皮肤的无毛部或被毛稀少的部位。母羊乳房和阴唇的粘膜上 ,痘疹最初呈圆形红斑状 ,经过一天左右痘疹迅速形成直径为 3~ 5mm的硬固红色结节 ,凸出于皮肤面 ,用手按压则…  相似文献   

11.
正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1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秋季,只危害绵羊和山羊,不同性别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本病,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并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易感,但发病较少,多呈散发。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病毒主要经皮肤或黏膜创口引起感染。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故本病可在羊群中为害多年。2症状和病变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7 d,临诊上可分为唇  相似文献   

12.
<正>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又名类疫)是严重危害羊群的两种急性传染病,它们分别是由腐败梭菌、D型魏氏梭菌感染羊只引起的,均以羊只突然发病进而死亡为主要特征。1流行特点两种病主要是经过消化道感染,一般在春初至秋末多发,以6个月到2岁的绵羊最易感染。羊快疫病多流行于低洼地、潮湿地,羊在剪毛、感冒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均会促使本病发生。羊肠毒血症则以肥胖的羊发病较多,在羊群中呈散发状态。  相似文献   

13.
正1流行特点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腐败梭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羊的消化道内,当羊抵抗力下降、发生应激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诱发羊快疫。腐败梭菌常以芽孢的形式存在土壤、沼泽、低洼的池塘中,当其污染饲草、饮水时可引起羊发病。本病绵羊最易感染,一般6~24个月羊多发,其无明显的季节性,以散发为主。该病发病  相似文献   

14.
绵羊痒病由朊病毒引起,通常发生于2-4岁的羊,以3岁多的羊发病率最高。该病可经口感染,也可因体表伤口被含朊病毒的胎盘或体液感染而发病。 1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很长,自然感染为1-5年,所以1岁以下的羊极少出现临床症状。病羊表现为神经症状,初期兴奋性增强,易惊,共济失调,头颈或腹肋部肌肉发生频细震颤。  相似文献   

15.
1 发病原因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特别是夏季,呈散发流行,病羊和带病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了带病毒羊或接触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相似文献   

16.
1羊快疫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绵羊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病程极短,皱胃黏膜发生出血性炎症,多发生于绵羊。1.1流行特点常发生于秋、冬和早春,当气候极变,阴雨连绵最是易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约为10%~20%,死亡率为90%。以6~18月龄的多发,病羊的营养状况多在中等以下。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7.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青年绵羊,尤其是2岁以内的羊.羊采食了被污染的草或饮水,经消化道感染,有的羊平时体内也存在这种菌而不发病,但在外界阴雨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应激下,机体的抵抗力减弱,使腐败梭菌大量繁殖而发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死亡、胃出血和坏死为特征,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很快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8.
山羊痘是由一种病毒所引起的山羊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皮肤上发生丘瘆、脓疱。1发病季节和易感性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炎夏与严冬较少发病。但不论任何季节发病后,如防治不彻底,可一年四季流行。各种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尤以羔羊的易感性为高。在自然情况下,绵羊对本病有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绵羊痘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由呼吸道感染。一旦羊群发病,1~2周内往往蔓延全群羊只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0.
绵羊痘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由呼吸道感染.一旦羊群发病,1~2周内往往蔓延全群羊只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