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合鉴别蓝莓品种的DNA条形码,用于蓝莓不同品种的区分及遗传分化研究。【方法】以40个蓝莓品种108份样品总DNA为模板,对8个条形码片段(rpo B、psb A-trnH、ycf5、rbc L、rpo C、mat K、ITS、ITS2)进行扩增与测序,分析扩增效率及测序成功率、遗传距离、barcoding gap,并对遗传距离计算结果进行Wilcoxon检验,利用NJ树法对各蓝莓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8个DNA条形码中,ITS与ycf5在所有蓝莓样本中均无扩增产物。除mat K序列扩增成功率(96. 30%)、测序成功率(99. 04%)相对较低外,其他5个条形码扩增与测序成功率均为100%。蓝莓的rpo B序列完全一致,为高度保守序列。各条形码的变异位点数依次为:ITS2(11个)mat K(4个)rbc L(3个)psb A-trnH(2个)rpo C(1个)rpo B(0个)。各蓝莓品种的品种内、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介于0. 000 16~0. 002 58之间,且品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品种内。Barcoding gap分析结果显示,各条形码均未形成明显的间隔区,但从分布情况看,ITS2、psb A-trnH、mat K 3个条形码有偏向两端分布的趋势,尤其是ITS2。Wilcoxon检验显示,ITS2、psb A-trnH品种间变异较大,psb A-trnH品种内的变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sb A-trnH和rpo C可将蓝莓品种分为2个类群,rbc L和mat K将蓝莓划分为3个类群,ITS2将蓝莓分为4个类群。利用条形码组合可提高蓝莓品种鉴定率,其中ITS2+mat K+rpo C+rbc L鉴定成功率最高,为20%。【结论】ITS2对蓝莓品种的鉴定结果优于其他条形码,条形码组合ITS2+mat K+rpo C+rbc L将40个蓝莓品种分为14组,能够将山东省主要的蓝莓栽培品种如伯克利、阳光蓝、北陆等品种区分开来,较适于蓝莓的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浦竹仔红秆变异个体基因组DNA的提取、rDNA ITS片段的扩增、回收及测序,分析了其rDNA 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竹种与Genbank中记录的浦竹仔ITS全长序列相似度为99%,与同属的中华大节竹、酸竹属的酸竹、少穗竹属的少穗竹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距离为0.007和0.010。RNA二级结构模拟分析显示,各参试竹种之间5.8s RNA变异极微小,主要的遗传变异均集中在ITS1-ITS2非编码序列中。由此可以推论该竹种产花色苷性状并非种属差异导致,为样本收集地环境因子诱发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3.
PCR扩增福木假尾孢菌的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581bp,相似性分析发现其与假尾孢属不同种之间的ITS序列相似度极高。进一步对相似度高的不同种、属菌的ITS序列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发现,试验菌株仅与同源性为100%的未知种名的假尾孢菌聚为一类。比较不同种的ITS碱基序列,结果表明,试验菌株与其它种之间的差异碱基分布于ITS1和ITS2区域,说明ITS能够体现假尾孢属的种间变异。  相似文献   

4.
该文报道了9个紫薇品种在沭阳的引种试验情况。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苗高、地径和分枝数等生长性状以及生物学、物候学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9个品种的开花时间、谢花时间和花期相差极大,花期在86—143 d之间,玫瑰红1号的花期最长,鄂薇1号的花期最短。9个品种花的颜色、叶片颜色以及苗干颜色等形态特征也具有明显差异,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较好地进行品种区分。9个品种的花器、花期、枝叶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等性状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观赏特点,均适于在沭阳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单瓣黄刺玫为材料,对不同植株的花期及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株之间的花期与有关形态性状相差不大,但与重瓣黄刺玫相比较,花期提早5 d,且花色鲜艳;株间种实性状存在差异,1号树的果实每果含有的平均种子数量和种子的宽与长均大于或多于2号树,种子的千粒重分别为23.4 g和19.1 g,1号树的重量为2号树的122.5%,两者差异较大。差异是遗传基础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几种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r ITS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L-trnF的序列,初步研究分布于广东省的野牡丹属的6个物种,即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野牡丹(M.candidum)、多花野牡丹(M.affine)、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地稔(M.dodecandrum)、毛稔(M.sanguineum)和1个原产印度的印度野牡丹(M.malabathri-cum)及其白花变种(M.malabathricum var.alba)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展毛野牡丹、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和毛稔这5个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nr ITS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L-trnF序列,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印度野牡丹在nr ITS序列上与前5个物种序列相同,但在叶绿体trnL-trnF序列上具有1个碱基的差异,表明它与这些物种之间存在非常近缘的关系。地稔与其他几个物种无论在nr ITS序列还是在叶绿体trnL-trnF序列上都差异甚大。  相似文献   

7.
ITS序列在桉树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3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广林巨尾桉5号(GLGU-5)、广林巨尾桉9号(GLGU-9)、广林尾叶桉4号(GLU-4)以及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材料进行位点差异性分析。并根据ITS序列变异特点对3个优良无性系与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优良无性系的ITS扩增片段比巨尾桉、尾叶桉实生苗长38~45 bp,因此,无性系与尾叶桉、巨尾桉实生苗之间ITS序列的长度差异,可以作为区分无性系与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之间的依据;(2)无性系之间存在ITS碱基位点差异,这些位点差异可以作为无性系之间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长阳、郧县等地10余万亩野生木瓜为试材,采取群众荐优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野生木瓜群体中发掘、收集、选择出56株预选单株,连续3年对其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复核鉴评,确定表现优异且产量稳定的20株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在长阳、鹤峰、武汉等地开展无性系比较试验与品比试验,在对花期性状、生长性状及丰产抗逆性等的观测比较基础上,筛选出2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类型,即"鄂木瓜1号"和"鄂木瓜2号"。  相似文献   

9.
以慈竹、龙竹和紫竹3个竹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竹子的新鲜叶片中的rDNA的ITS序列进行聚合酶PCR扩增,以及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检测出目的片段ITS总长分别为慈竹390 bp、龙竹384 bp、紫竹380 bp。3种不同属的竹种之间的ITS序列有差异。同时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系统(NCBI)上选取同属竹种ITS...  相似文献   

10.
对9份不同种源三叶木通样本的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同时分析遗传距离并构建NJ树。结果表明,参试的9份三叶木通样本的ITS区序列全长均为653bp,其中ITSl序列长度为269bp,ITS2序列长度为221bp;整个ITS序列区共有7个(1.07%)变异位点,其中ITS1、5.8S和ITS2的变异位点分别为4、0和3个,这些变异位点可作为三叶木通不同种源鉴别的信息位点;各序列间的遗传分化距离为0.002~0.008,聚类结果 9个样本构成2个分支,并显示出三叶木通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球茎、种子苗两种不同类型白及苗种植后的物候进行了定株观测,并调查了两种类型种苗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结果表明:两种繁殖类型的白及植株出芽、展叶期基本一致,球茎和种子苗植株出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期持续时间差异不大,而黄枯期差异较大.不同种苗类型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白及产量有显著影响.采用球茎种植的白及产量显著高于种子...  相似文献   

12.
红花檵木品种分类系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立红花  相似文献   

13.
白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白及品种考证,品种来源及资源状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组织培养,药理,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白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选取处于花期的荨麻叶龙头草30株,对其根、茎、叶及花等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期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根茎叶花,变异系数分别表现为19.38%、17.20%、31.34%;花生物量分配变异系数相对较大,说明其调节生殖分配能力较强。植株高度与各器官生物量呈正相关性,但不显著;根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叶及花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均呈负相关,但花器官生物量分配不显著。花期各器官物质分配规律是:由营养器官(根)、支持器官(茎)、光合器官(叶)向生殖器官(花)转移,在林分郁闭后,其茎直接转换成茎状根,为下一年繁殖做好准备。说明其具有自我调节各器官生产力分配能力,对外界有较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对从国外引种的朱顶红品种的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回归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朱顶红的花期(y)和叶长(x)呈显著相关(R=0.512*)(P〈0.05),其回归方程为y=10.907-0.057x;花期与株高、叶宽、茎粗、花朵直径均没有显著性相关(P〉0.05);花朵直径与株高、叶宽、茎粗也均没有显著性相关(P〉0.05);根据生物学指标把20个朱顶红品种聚成3大类,并根据各类特点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多效唑、B9和PBO对蝴蝶兰花箭高度都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效果越明显,多效唑和PBO使始花期提前,B9使始花期延迟,对开花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长春市引种的庭院树文冠果为材料,对其开花与结实生物学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在2011~2014年的气候条件下,自然花期均在5月份,群体花期为18.2 d,盛花期8.3 d,单朵小花花期为8~10 d;3~4月气温是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观测总小花数量为2 527枚,其中;两性花为542枚,雄花为1 985枚,两性花平均所占比例为21.4%。株间果实与种子产量、出种率有显著差异,但种子重量差异不大,变动于976~1 049 g之间。本研究发现,花瓣内侧基部除具紫红色斑点外,有些花朵还具有黄绿色斑点;顶生花序并非完全分化两性花,而侧生花序也可以分化两性花。  相似文献   

18.
柠檬桉、皱果桉、托里桉作为伞房花属树种,在我国已经成功引种,在木材生产、园林观赏等领域不同程度应用,作为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树种,对其观赏性状的特点缺乏深入分析.本文根据园林景观植物的观赏要求,从整体树形、树皮、花色、花期、叶形、叶色、枝干特点入手,结合生态特性,探讨这3个树种的观赏价值及其应用形式,以为这些树种能在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园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对防治白及苗期锈病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林业科技》2015,(5):30-31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防治白及苗期锈病效果最佳的药剂。选用硫制剂敌锈纳、20%粉锈宁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作为防治药剂,设置4个处理,1个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均可不同程度的控制白及苗期锈病的发生,以硫制剂敌锈纳喷施防治白及苗期锈病效果最佳,其平均保存率达78.3%。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长柄扁桃花器官特异种质选择进程并与榆叶梅花进行区分,对位于蒙陕交界处327份野生长柄扁桃种质资源的花器官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长柄扁桃的花器官表型变异类型较丰富,其中花瓣宽的变异最大,其变异系数为0.25。按照花的高度可分为6个类型,以中等(11.95~13.59 mm)为主,占总数的34%;花冠径分为6个类型,以较宽(22.66~25.99 mm)为主,占36%;花瓣长可分5个类型,以较长(10.44~12.06 mm)类为主,占37%;花瓣宽分5个类型,以中等(7.29~8.85 mm)为主,占总数的30%;雄蕊数量分5个类型,以较少(20~24个)为主,占总数的48%;雄蕊长度分为6个类型,以较长(9.25~10.88 mm)为主,占总数的26%;雌蕊长度分6个类型,以中等(8.55~9.63 mm)为主,占总数的21%;长柄扁桃的花色可分为4类,分别是白色、浅粉色、粉色和粉红色,其中以粉红色为多,占81.5%。长柄扁桃以单生的单瓣粉红花为主,可据此与榆叶梅的重瓣粉红花1~2朵复生为主要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