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鳖综合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改变我县农业单一种植结构,增加稻田经济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3-2014年我县在27口6.73公顷连片稻田开展稻鳖综合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1.试验稻田试验稻田为连片单季稻田,面积6.73公顷,每口稻田面积2.6~5.7亩,共27口稻田。对照稻田2.13公顷,9口稻田。试验地点位于光泽县寨里镇小寺洲村,稻田底质为壤土,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当地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7月3日-2004年10月9日福建省光泽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试验条件 1.试验稻田 选择6丘总面积为10亩的连片单季稻田为试验稻田,编号,每丘稻田面积为560m~2-1533m~2。试验稻田的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排灌方便。试验地点交通便利,环境幽静,车辆行人少。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笔者在安徽省滁州市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试验,养殖示范点面积累计233 hm~2,每667 m~2产量达到320 kg,泥鳅平均规格12 g/尾。现将泥鳅商品鳅稻田生态养殖的试验总结如下。1稻田基本条件1.1稻田、水稻品种选择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两个村稻田面积525hm~2,宜鱼稻田280 hm~2。辖区内的王家、高家、方坝、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为促进渔业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福建省光泽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华桥乡增坊村光泽县安财生态农林场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5号"池塘主养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1口,长方形,水面0.68公顷,池深2.5米,池埂坚固无渗漏,池底平坦,淤泥5~10厘米,池底为壤土。  相似文献   

5.
高文轩 《水产养殖》2022,(8):40-41+52
<正>为解决种稻与养鱼用地矛盾,保障稳粮增收,促进渔业产业扶贫和水产品稳产保供,助力乡村振兴,于2021年在顺昌县建西镇开展山垅稻田养鱼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示范试验。现将试验过程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位于建西镇慈太村稻田养鱼生态综合种养示范点,占地面积6.67万m2,田块呈长方形,单块田面积1 300~3 300 m2。该示范点距离顺昌城关约25 km,交通便利。水源为山溪水,水量充足,水体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好,为稻田养鱼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当地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7月3日~2004年10月9日福建省光泽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蛙-稻生态种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试验条件1.1稻田选择试验地点地处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环境幽静、车辆行人少,试验稻田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周围环境无污染。稻田连片面积103×667m2,共33丘,其中单早稻田67×667m2、烟后稻36×  相似文献   

8.
王玉梅 《科学养鱼》2004,(10):25-25
2003年,笔者在如皋皋南镇钱长村进行稻田养蟹试验,取得了较高经济效益,现将我们的做法和经验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稻田选择 所选稻田为中稻田,面积7亩,该田块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模式化稻田养鱼是当今渔业发展中的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是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挖掘水田生产潜力,使农村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我市地处山区,全市稻田总面积1620hm2,其中可利用养鱼面积1000hm2。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辟山区农民致富门路,1994~1996年3年我们在3个乡10个村进行模式化稻田养鱼推广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地点选择根据水源条件,交通情况,以及村民对养鱼认识程度,选择在本市黔城乡桃源、兰花、板桥、柳溪村,横岩乡鸬子、横岩、苍蒲村,桂花园乡川山、楠木四、均冲村,共3乡10…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以来在湾沚区畜牧水产管理服务中心支持下,在陶辛镇倪家村稻虾种养示范基地连续两年实施了小龙虾苗转塘繁育试验示范。现将该试验技术总结如下。一、田间改造工程选择水源充足稻田210亩,其中改造虾苗繁育池65亩,单池面积20~25亩,共3口;沿稻田四周开挖环形虾沟,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夏季土池养殖欧鳗的利用率,减轻鳗鱼残饵和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并为鳗鱼提供良好的遮荫场所,净化鳗池的水质,我们进行欧鳗土池养殖中培养水葫芦兼养草鱼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点为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涪头村土池养鳗场。  1.池塘条件: 1#、 2#、 3#三口土池,面积分别为 3.37亩、 3.42亩和 1.75亩,共计 8.54亩,水深 1.5米。池的形状: 1#池多边形、 2#池长方形、 3#池 7字型,每口池各设一台 0.7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放灌水方便,池塘底坚硬、淤泥少,堤坝坚实牢固。  2.培养…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探索我市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的路子,我们今年在黄骅市搞了2hm~2南美白对虾半咸水精养高产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的情况总结如下:1 场地条件 试验地点:黄骅市羊二庄乡刘洪博村,试验池一个,面积2hm~2,水深1.5m。配3kw叶  相似文献   

13.
东宁县东宁镇水产站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兴农富农的新路子。根据所辖村屯水稻种植面积大,但未进行稻田养鱼的情况,适时引入新法稻田养鱼技术项目,通过深入调查,在全镇选择了3户科技意识强的农户进行试验示范工作。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示范的目的、条件:1、试验示范的目的:探讨新法稻田养鱼的最大经济效益;通过典型引路,辐射全区,尽快形成生产力。2、试验面积:60亩。3、试验地点:大城子村(1户)、夹信子村(1户)、一街村(1户)。二、放养模式:1、新法稻田养鱼不同于工程化稻田养鱼:不开挖任何田间工程,投入少,成本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地点及条件。本试验地点选择在葫芦岛市连山区高桥开发区甜水村(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基地)。该处靠近泉水水源,水质优良无污染,交通方便。试验采用的养殖池是温室塑料大棚中的两个水泥池,每个面积为9米^2,深度0.5米。  相似文献   

15.
所谓永久性稻鱼工程是指在适宜养鱼的稻田,设计建造工程化(永久性)养鱼池和田埂,使其成为稳定的工程化稻田养殖新模式。为了摸索一套适合我省实际的稻鱼工程技术,以便在全省推广此项新技术,我们于1995—1997年在于都县的贡江、银坑镇和马安乡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稻鱼工程试验示范,并取得了稻、鱼双丰收。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以备参考。1 试验地点概况三个试验乡镇虽有稻田养鱼习惯,但没搞过稻鱼工程。为此,在这三个乡镇各选了一个水源条件较好、田块相对比较集中、群众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验。试验面积为贡江镇的石鼓村1…  相似文献   

16.
<正> 唐山市的稻田养蟹发展很快,1996年稻田养蟹面积达2000hm~2,其中有1333hm~2用于培育扣蟹。由于技术管理措施得当,养殖效益显著,1333hm~2稻田均产扣蟹35kg/0.067hm~2,高产典型均产超过 50kg/0.067hm~2。由于市场价格较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效益为 2700元/0.067hm~2,收入高的平均效益超过5000元/0.067hm~2。  相似文献   

17.
<正>四川省成都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18.0万hm~2,其中有宜渔稻田3.33万hm~2以上,成都历来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起步较早,曾经是渔业重要的生产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受技术、观念等影响,成都市稻田养鱼发展一直相对平缓甚至滞后,2014年全市有稻田养殖面积仅354.0 hm~2,2016年发展到了3 713.3 hm~2,全市实现稻田综合种养增收1.4亿元,目前主要养殖模式有"稻-鳖-虾"、"稻-虾"、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我们在芜湖县六郎镇石人村开展蟹池套养青虾试验,经过不断探索,取得了较高产量,经济效益也很好,目前已推广到4800多亩。现将2011年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与改造养殖池塘选择在石人村水源比较方便的养殖区。虾蟹混养的池塘改造以满足河蟹生长需要为主。选择试验塘2口,面积分别为2.1亩、1.8亩。池塘由低洼稻田改造而成,四周沟渠宽4米,有效蓄水深度1.2米。塘埂四周用高45厘米水泥薄板围拦,水泥板入土深15厘米,向池里呈70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整淡水养殖品种,增加淡水养殖经济效益,1999年6~9月,我们在任丘市李广村渔场,一口面积为0.1hm~2的池塘中利用白洋淀纯淡水进行基围虾养殖取得成功,获得了每0.067hm~2产虾80kg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为高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2001年4月,福建省龙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7.9亩(其中稻田面积6.5亩,挖沟养虾面积1.4亩)稻田中放养南美白对虾,总产稻谷2100kg,平均亩产稻谷323.1kg,产南美白对虾206kg。平均亩产量26.1kg。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稻田条件:本次试验选择在水质不受污染,地势相对低洼的东园镇田厝村九龙江岸内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