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鳖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渔业生产空间资源不足、单纯作物种植效益低下、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对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推进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笔者从2016年开始关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了稻田养鳖、稻田养小龙虾技术研究。现将稻鳖综合种养的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安徽无为市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现稻渔种养面积发展到17.26万亩,稻渔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得”,进一步提高了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无为水产绿色高效发展。本试验在无为市陈斐家庭农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选择了2块田,共50亩,开展水稻—小龙虾—鳜鱼种养试验,水稻为“桃优香占”、小龙虾为克氏原螯虾、鳜鱼为翘嘴鳜,尝试利用多余的小龙虾苗作为鳜鱼适口饵料,提高稻田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正>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方面的效果,水稻与小龙虾轮作(即种植一季水稻再养殖一季小龙虾)是目前较好的模式。笔者在基层从事稻渔综合种养推广工作时,对遇到的一些问题采取了解决方法,现将稻田养虾注意事项归纳整理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掌握相关政策2017年9月30日国家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SC/T1135.1-2017)发布,明确了稻渔综合种养在水稻最低产量、水产养殖沟坑面积占比、渔药、饲料、农药、化肥使用、稻渔工程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指标要求。其基本要求是水稻产量不能低于有机稻的产量(即粮食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在绿色兴农、以渔促稻等方针的引导下,各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方式,使稻渔综合种养效益进一步提升,笔者于2018—2019年度在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马鞍山综合试验站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结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先进实用的种养模式,进行了“水稻+小龙虾+青虾”养殖技术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6月中旬,粤北山区,山如眉黛,禾苗青翠。在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中冲富民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正在向中造稻田投放鱼苗,一尾尾荷包型的禾花鱼"石鲤"鱼苗游入波光潋滟的稻田里,开启快乐的稻田生活。近年来,在发展绿色渔业、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像乳源这样的粤北山区,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稻渔种养产业扶贫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生态致富路。  相似文献   

6.
正东台市渔业技术指导站2017年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在东台市五烈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开挖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00亩,开展稻田小龙虾轮作、共生综合种养试验,实现小龙虾亩产94.2千克,水稻亩产374.44千克。与传统稻麦种植对比利润提高10倍,投入与产出比1∶2.05,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8年示范推广稻渔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殖小龙虾轮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高效的新型农作模式,具有稳粮增效、生态安全等特点,符合当前产业发展导向,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稻田养小龙虾轮作模式是目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水稻种植前的田块闲置时间养殖一茬小龙虾,与共作模式相比,轮作不用开挖环沟,不影响种稻面积和产量,具有投入低、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正>小龙虾稻田养殖,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开展水稻种植业生产,又开展小龙虾养殖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近年来农业农业部大力推广的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形式。该模式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通过对稻田进行必要的工程改造,营造水稻栽培期间小龙虾同时生长繁育的基本条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随着我国小龙虾消费热潮的不断高涨,小龙虾价格逐年走高,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稻田已成为小龙虾市场供应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9.
孙成 《水产养殖》2022,(8):50-52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绿色健康养殖模式的重要代表,近几年安徽省和蚌埠市相继出台支持稻渔综合种养的相关政策,印发推进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怀远县也积极宣传和落实相关精神,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4 000 hm2,主要为稻虾模式。怀远县也是甲鱼大县,甲鱼年产量近1万t,主要为温室养殖、池塘养殖和混养模式。为探索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2019年6月,在怀远县兰桥镇开展首个稻鳖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点,取得较好的效益,为下一步推广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对安徽省常见稻渔种养产业化模式进行了系统介绍,稻虾种养原生态模式解决"小龙虾五月瘟"病害问题,稻虾种养369模式控制留田小龙虾密度,平板式稻田养虾模式预防土壤可能发生的潜育化,稻虾鳖模式可使老稻田和新开挖的稻田一样小龙虾密度可控,稻鳖蛙综合种养模式鳖蛙可全方位捕食害虫,稻鳅综合种养泥鳅服务水稻生产。2019年~2020年,安徽省累计推广稻渔种养产业化主要模式687.02万亩,实现总产值311.15亿元,利润174.24亿元。  相似文献   

11.
<正>江山市吉亮家庭农场是浙江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江山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近年来,吉亮家庭农场积极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升级,经过不断探索创新,种养基地2021年开展了一种新型稻—小龙虾轮作生产模式:利用稻田冬闲期(每年11月至翌年5月)养殖一季小龙虾,6月捕捞小龙虾后再种一季水稻,11月水稻收割后稻田缓慢灌水养殖小龙虾,实现种稻、养虾两不误,将稻田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为高效生态种养相结合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中的定义,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2006年起,安徽开始实施小龙虾进稻田工程,大力发展稻虾轮作和稻虾共作。2016年以来,安徽小龙虾养殖可谓是发展迅猛,全省稻虾综合种养面积成倍速式增长(图1),  相似文献   

13.
湖北荆州市和潜江市稻虾综合种养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传统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这种立体式种养结合的模式已经延续千年,在此种养模式下既能稳定稻田生态、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8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了3000万亩以上,现已发展为稻田养虾、养蟹、养鱼、养鳖等17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其中小龙虾养殖已被推至水产行业的最高点。湖北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土资源优越、气候适宜,特别是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发展优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水稻是湖北的主要作物,面积和总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湖北又是水产大省,淡水水产品产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促进稻田种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并充分释放潜在效益,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双水双绿"理念,作为产业发展升级的模式和目标。华中农大成立了"双水双绿"研究院,建立"双水双绿"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稻虾综合种养的养殖模式,湖北省便是调研首选之地。近期科学养鱼杂志社调研了湖北省荆州市和潜江市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最真实的一线养殖方法和养殖效益数据,从而更好地促进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为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现代技术模式之一,具有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优点。兴安盟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和品牌认证,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兴安盟大米"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兴安盟有组织的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单纯以获取鱼产量为主,效益较低。本世  相似文献   

15.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陆基玻璃钢设施养鱼+稻渔共作是将“玻璃钢设施养鱼”和“稻渔综合种养”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水产品养殖+水稻种植的综合种养模式。其中,“玻璃钢设施养鱼”是指在稻田边建设玻璃钢材质养鱼设施,将名优鱼高密度集中圈养,实现高产高效养殖;养殖尾水进入稻田进行净化,再通过稻田排水口进入排水沟,消毒、杀菌后用水泵抽入玻璃钢养殖设施,完成循环水生态养殖过程。“稻渔共作”是指稻田中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18.
正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减少水稻病害和杂草,发挥稻田湿地养殖效能,形成全天候、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济共生的生态体系,于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崇明区开展了综合“稻虾轮作”与“稻鱼种养结合”的“一稻多渔”(水稻-瓯江彩鲤-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新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一稻多渔”模式的稻田平均产值为150 112.5元/hm2,与传统的“稻虾轮作”或“稻鱼种养结合”相比较,分别提高了26.84%和159.60%。试验说明,“一稻多渔”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0.
鳖虾鱼稻生态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技术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传统的虾稻连作技术和稻田养鳖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鳖、虾(小龙虾)、鱼、稻在同一稻田生态系统内共生互利,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新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