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文正 《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0):107-110
将陕西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较,运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软件,对2012年陕西及有关省区城乡协调水平进行了定量测算。发现陕西城乡协调水平在全国排第20名,在西部地区排第2名。进而根据各个主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结合主因子的权重与载荷,对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获得了相关结论。为指导陕西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区域评价与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铖  夏春萍  蔡轶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8):1529-1536
[目的]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差异进行分析,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方法]以基础设施、应用与效益水平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布局进行归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因子,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测算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超效率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信息化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差异性.[结果]构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涵盖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应用和农业信息化效益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平均得分分别为0.516、-0.107和-0.402;不同地区各省(区、市)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东部地区中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得分1.251,西部地区中内蒙古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低,综合得分-0.686.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效益得出,上海市农业信息化综合得分0.495,但投入冗余最多,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建议]调整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拓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户信息化意识,推动农业生产、信息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对深化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具有积极意义。以四川省的99家果蔬类合作社为例,从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分配制度共5个维度构建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理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样本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普遍不高,超过一半的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综合得分都处于全部样本的平均值之下。具体维度上,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生产经营服务、分配制度规范化的得分依次降低。分组类比发现,成立时间较早、社员规模较大、理事长为非村干部和年营业额较高的合作社规范化评价综合得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3年广东省农业发展数据,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4个主因子分别是农业投入规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出效益,比较各个地区农业4个主因子得分排名,得出广东省各地区在这4方面出现较大差异,说明农业现代化内部发展不平衡;同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及综合排名得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又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珠三角地区最强,粤东、粤西相当,处于中游水平,粤北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5.
农民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现实状况,以山东省49家农民合作社调研数据为例证,从组织效益、社员效益、社会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绩效4个层面21项具体指标构建农民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的主成分,分析体现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利用合作社经营效益、产品认证、社会进步、社员权益和品牌影响力的评分值加权计算绩效综合评分值,并对调研合作社进行评级,评估优级、良级、中级、低级绩效合作社的特征与成因。提出加强政策扶持能力、提高合作社农业技术水平、培养农技推广人员、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社员参与合作社建设的主动性、强化创新发展能力,从而提升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以获得满意的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6.
苏超  程晓倩 《湖北农业科学》2016,(11):2964-2967
依据农村基础设施生产型、生活型、服务型、生态环境型4个类别的划分,选用34个具体指标,构建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最后根据得分结果提出了中国西部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民合作形式,对于提升农业规模化发展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机合作社需要采取一定的经营和管理策略,保证合作社平稳发展,否则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之中的作用将不能充分凸显出来。该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健全农机合作社组织规范、积极培养农机合作社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加快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等提升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构建了反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18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状,进一步归纳了影响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三大主因子:经济总量主因子、经济发展活力主因子和社会发展水平主因子。根据三大主因子,计算出了河南省109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最后,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差异分析,据此提出了优化当前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失衡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农机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深化农机合作社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过程思维的评价理论,构建"流程逻辑"指标体系,以四川省12家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4个维度,采用物元评价模型分析农机合作社发展绩效,并探索农机合作社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物元评价模型可知,12家农机合作社中优秀等级1家、良好等级5家、一般等级4家、较差等级2家,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合作社之间差异较明显.在不同维度指标中,过程维度和产出维度的绩效等级较低,而效益维度和投入维度较高;虽然单从效益维度分析发现农机合作社的绩效水平较高,但综合其他维度分析,表现出组织管理存在缺陷、产出较低、对政府存在高度的资金依赖和政策依赖及农户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农机合作社的融资渠道,减少农机合作社对政府的资金依赖;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引导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分支,地域特色突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针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选取了经济、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类等44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132个县(市)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综合得分排名,对比各县(市)竞争力强弱,并进一步估测各地级市的平均发展水平,以促进生态文明与县域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