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鮨、鲷鱼类种类繁多,国内外记载适宜于咸淡水池塘养殖的品种有鮨科中的尖吻鲈(Lares calcarifer)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ons),鲷科中的黄鳍鲷(Sparus latus)、灰鳍鲷(S.berda)和平鲷(Rbabdosargusus surba)。尖吻鲈是亚洲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2.
黄鳍鲷在广东俗称黄脚立、立鱼,珠海、阳江、湛江及广州番禺等地区均有养殖,且规模逐渐扩大。 目前正值秋冬换季,是黄鳍鲷指环虫病暴发的高峰期。笔者根据近年来诊治鱼病的经验,将黄鳍鲷指环虫病的防治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淡水池塘黄鳍鲷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进春 《河北渔业》2010,(5):17-17,26
黄鳍鲷又名黄脚立、黄加拉、赤翅,属鲈形目、鲈亚目、鲷科、鳍鲷属,肉质佳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黄鳍鲷适应力强,在河口区半咸水域均有分布,为杂食性鱼类,生长快。近年来,我县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通过不断探索鱼虾混养新技术来摆脱困境,2009年4月至9月,黄鳍鲷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取得成功,效益显著,现将技术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小丑鱼是对鲈形目(Perciformes),雀鲷科(Pomacentridae),海葵鱼亚科(Amphiprioninae)鱼类的俗称,属于热带珊瑚礁鱼类。已知的野生小丑鱼共有28种,其中透红小丑鱼(Premnas Biaculeatus)属于棘颊雀鲷属(Premnas),其余均来自双锯鱼属(Amphiprion)~([1])。小丑鱼以其鲜艳的色彩、漂亮的花  相似文献   

5.
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鳍鲷的扁平上皮细胞表面观以不规则的六边形为主,或类似菱形的四边形,细胞间界限清楚,而尼罗罗非鱼鳃丝细胞表面的微嵴以形成密集指纹状回路,隆起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扁平上皮细胞间排列凹凸不平,形成深沟或凹坑,成为细胞间明确的界线.黄鳍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和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基本上没有观察到氯细胞,粘液细胞很少.黄鳍鲷鳃小片的厚度比尼罗罗非鱼鳃小片的厚.  相似文献   

6.
<正>在广东番禺海鸥岛,提起养黄鳍鲷,大家首推的就是石楼海鸥水产养殖基地。大家推荐的理由有三:产量高,病害少,出品的黄鳍鲷肉质细嫩。到底该基地有什么养殖秘诀,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实地探访了海鸥岛石楼海鸥水产养殖基地。"我们养黄鳍鲷成功的关键是‘黄鳍鲷+金鼓鱼+鲳鱼+鲈鱼+鳙鱼'这五种鱼的混养模式。"养殖场负责人郑先生一语道破黄鳍鲷高产的奥秘。郑先生表示,他们从事黄鳍鲷养殖已经有三十年历史,既纯养过,也混  相似文献   

7.
黄鳍鲷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黄鳍鲷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人工繁育和养殖等技术,为合理利用黄鳍鲷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鳍鲷俗称“黄翅”,是一种浅海近岸底层鲷科鱼类。常结群随潮流缓慢洄游于礁石之间,觅食小虾、沙蚕和藻类等。因性贪食,常为钓翁之香饵所诱。黄鳍鲷个体虽小,一般常见的500克以下,但体色艳丽,肉味鲜美炙口,被视为仪次于石斑鱼的名贵经济鱼类,是许多钓鱼爱好者强烈追求的垂钓对象。但如何垂钓黄鳍鲷,使其钓之有获,并不是一般钓者所能轻易办到的。笔者根据多年钓鱼实践,谈谈几点巧钓黄鳍鲷的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龙溪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龙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参加的“黄鳍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获得成功,最  相似文献   

10.
黄鳍鲷的胚胎和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鳍鯛Sparus latus Houttuyn在分类学上属鲷科Sparidae,分布于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尼和我国。为广温,广盐的杂食性鱼类,是我国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关于黄鳍鲷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发育的研究,国内至今尚未见正式报道。日本学者水户(1963)曾对自然海区黄鳍鲷卵子的特征和早期发育有过简述,原田(1970)及赤畸等(1982)观察了人工繁殖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形态变化,但与我们的观察结果有一些差异。本文通过对黄鳍鲷的人工繁殖试验工作,详细观察了该鱼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作为进一步研究其早期生态的  相似文献   

11.
用RAPD技术探讨5种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慧荣 《水产学报》2006,30(4):469-474
用RAPD技术对鲷科鱼类的黑鲷、真鲷、二长棘鲷、平鲷和黄鳍鲷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 bp之间。5种鲷均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根据MEGA2.1软件的UPGMA和NJ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同属鲷属的黄鳍鲷和黑 鲷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二长棘鲷和真鲷,平鲷与二长棘鲷和真鲷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黄鳍鲷和黑鲷较远,黑鲷和二长棘鲷的亲缘关系最远。两种聚类的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与借助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进行的传统系统分析具有一致性。在4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最大值达到0.8916。多数的遗传距离指数在0.50~0.85之间。通过分析,认为RAPD技术对分析属级间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舟山海域有部分分布,该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畅销,是网箱养殖推广和海洋增殖放流的本地优良品种。为了解决黄鳍鲷苗种的供应问题,浙江省舟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联  相似文献   

13.
黄鳍鲷(Sparus latus),广东俗称黄脚[鱼立]、黄丝[鱼立]、[鱼立]鱼、福建俗称黄翅,台湾俗称乌鯮、赤鳍仔。 黄鳍鲷为广东省优质鲷科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口感极佳,向来被港、澳、穗、深等地市场视为高值的海鲜品种。幼苗经过驯化后可放养于淡水,是海淡水养殖的优质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鳍鲷淡水驯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梅 《淡水渔业》2003,33(2):38-39
将黄鳍鲷从盐度为 30‰的海水驯化到盐度为 0的淡水中 ,驯化时间为 1 6天。盐度为 30‰—1 0‰— 5‰— 2 5‰— 0。黄鳍鲷驯食后吃商品饲料  相似文献   

15.
(二)黄鳍鲷的池养1.最佳载鱼量 作者把饲养存活率、日间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作为评价单位水体最佳放养密度的指标,从而推导出池养黄鳍鲷的最佳载鱼量,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6.
吴小易 《水产学报》2007,31(4):463-471
本研究用来评价黄鳍鲷幼鱼对饲料中葡萄糖、麦芽糖、糊精、玉米淀粉和预糊化玉米淀粉的利用。本试验饲料为6种等氮(粗蛋白:45%,干重)等脂(粗脂肪:9%,干重)的半纯化饲料,其中对照组糖源为纤维素。每种饲料设3个平行。试验鱼初始体重为(3.57±0.13)g(平均值±均差)。试验鱼饲养在含18个水族箱的循环系统中。水温保持在(27±1)℃。试验周期为8周。本试验用来评价黄鳍鲷幼鱼对饲料中不同糖源利用的指标为生长指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肝脏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试验结果表明,黄鳍鲷幼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肠系膜脂肪体比、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肝脂肪合成有关酶活性和全鱼、肌肉、肝脏组成均受到饲料中不同糖源的显著影响。预糊化玉米淀粉和麦芽糖组比其它糖源组显著具有更好的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黄鳍鲷幼鱼生长和体增重与饲料中糖源的复杂性没有相关性。饲喂预糊化淀粉和对照饲料鱼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比其它组高。饲料中糖的添加增加了黄鳍鲷幼鱼的肝体比,但对照组肝体比与糊精组,玉米淀粉组没有显著性差异。预糊化玉米淀粉组肠系膜脂肪体比比其它饲料组要高。结论:基于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饲料中添加25%预糊化玉米淀粉和麦芽糖可以提高黄鳍鲷幼鱼的生长。另外,玉米淀粉预糊化显著提高了黄鳍鲷对玉米淀粉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黄鳍鲷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黄鳍鲷 Sparus latus Houttuyn,广东俗称“黄脚(鱼立)”、“黄丝(鱼立)”、“黄墙”等,是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该种鱼具有适应力强、杂食性等优点,是网箱及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1981~1984年,我们在深圳市盐田本所海水养殖试验基地对黄鳍鲷进行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连续四年获得成功,分别孵出仔鱼20.2万、27.5万、92.6万和24.4万尾。  相似文献   

18.
正斑节对虾是目前我国南方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黄鳍鲷是海南、广东、福建等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鱼类,黄鳍鲷不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食性杂、生长快、适应力强、经济价值高,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海水鱼类养殖品种。近年来由于养殖水环境不良,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以及死亡率高而困扰着一些养殖户。为寻找养殖新途径,一些养殖户开始尝试斑节对虾与黄鳍鲷混养。这里介绍该混养方法,旨在给养殖户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鳍鲷,俗名黄脚立,是一种浅海近岸、广温广盐、暖水性底层经济鱼类.人工养殖时,在半咸水的环境中生长最佳.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凭借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优势和积极稳定的地方扶持政策,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黄鳍鲷养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采用Sephacryl S-400凝胶过滤柱层析和电洗脱等纯化方法,首次从黄鳍鲷骨骼肌中分离纯化到伴肌动蛋白,并制备了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经Protein A-Seph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高纯度免疫球蛋白G(IgG).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斑点印迹(Dot-Blot)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等方法对纯化的伴肌动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进行分析鉴定,并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下伴肌动蛋白的变化情况.SDS-PAGE结果显示本研究从黄鳍鲷骨骼肌中分离纯化了高纯度伴肌动蛋白;Dot-Blot检测结果显示兔抗黄鳍鲷伴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为5×104;Western-blot检测表明兔抗黄鳍鲷伴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能与肌原纤维蛋白中的伴肌动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它蛋白不发生免疫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