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为贯彻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2016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和《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并对整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三大粮食作物耕整地、  相似文献   

2.
<正>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现有耕地860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市,著名的"江淮粮仓"。为有效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农机局认真贯彻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以推进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增强农机服务能力,使粮食生产机械化从关键环节向各个环节转变,从产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有限,科学技术进步无限。"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粮食丰收不仅要依靠土地,而且还要依靠科技。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我国13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不断创新的农业技术来保障。要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诸暨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粮食生产是重头戏,素有"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之美誉。近年来,诸暨市围绕稳粮增粮,以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策扶持、科学布局、规范提升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三中心"(包括水稻育秧、粮食烘干、农机维修服务),提升粮食生产农机综合服务能力,有效破解水稻机械化育秧、粮食烘干及农机维修"三难",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干燥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中最重要的一环。粮食干燥机械化可协助农民将辛苦半年种植的粮食立即抢新鲜、低温快速干燥。不但解决粮食霉变、产生黄曲毒素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照顾全国人民的健康,让大家都可以吃到新鲜、洁白、卫生、健康  相似文献   

6.
数字     
<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我国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相似文献   

7.
观点·声音     
李克强: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据2021年12月26日新华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妥全主体责任,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要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强田间管理,全力确保夏粮丰收。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农业部、江西省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为工作主线,以提高耕地地力为基本要求,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调动农民增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的重要工作。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是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通过实施粮食适度规模补贴政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等多项要求的重要项目。两项补贴得到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9.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技术基础,在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一家一户的水稻育插秧到合作社工厂化集中育秧和机械插秧,插秧不用弯腰;从人力背负简易的机械田间植保到智能化的无人机高效植保,治虫不用下田;从马路打场晒粮到烘干车间的粮食机械干燥储存销售,粮食不用晾晒。这些变化得益于监利县着力补"短板"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积极作为。近年来,监利县以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和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是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至关重要。年初以来,吉林省蛟河市切实加强对春耕生产领导,通过入户调查、走访,详细了解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全市春耕生产情况和动态。1.加强粮食生产蛟河市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  相似文献   

12.
在粮食连年增产的高起点上,继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攻关,形成高产高效模式。应用区域化、技术操作标准化、全程生产机械化,这是现代农业发展中实现粮食增产潜力变现的灵丹妙方;更是农业增产增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龙安 《湖北农机化》2009,(1):48-48,50
农机论坛 粮食干燥是粮食生产的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它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粮食干燥技术主要有人工干燥和机械烘干2种形式。人工干燥操作简单,应用较为普遍;机械烘干投资高、品质好,适用于以粮食加工为主的集体和企业。和县农机部门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快速推广机械化烘干技术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正>粮食干燥是粮食生产的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它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粮食干燥技术主要有人工干燥和机械烘干两种形式。人工干燥操作简单,应用较为普遍;机械烘干投资高、品质好,适用于以粮食加工为主的集体和企业。和县农机部门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快速推广机械化烘干技术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正为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联合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靖边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靖边县春耕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陕西省靖边县开展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不足10%,是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在政府补贴刺激下,粮食烘干机市场年均增速在50%以上,成为农机行业重要增长点。但也暴露出行业标准缺乏、准入门槛过低导致的鱼龙混杂现象,急需提质增效,改善行业生态。在日前于河南郑州召开的2017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上,粮食烘干机产品吸引着参观者流连驻足。在去年全国农机行业增速大幅下跌的形势下,粮食烘干产业逆势增长,全年粮  相似文献   

17.
盐城市强化组织推进,压实工作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开展"生态大粮仓、盐城好大米""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等行动,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落实国家“藏粮于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利用1998—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加权值每提升1%,本地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约0.579%;第二,从不同农机类型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大中型农机实现,影响系数为0.252;第三,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机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于不同经纬度之间,在水稻跨区作业省份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为0.027。因此,提出通过进一步优化农机跨区作业机型、改进粮食品种、提升田间管理技术等方式扩大不同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收获时间差,为农机跨区作业创造条件,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必须守住三条底线。一是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不能形成调减粮食生产的普遍预期和共振效应。要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在年度间可以有波动,但产能必须保持稳定并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临洮县将农机化推广工作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临洮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产量为主攻方向,同时加大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机具的推广应用,深挖机械化节本增效潜能,大力引进示范推广当地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逐步增加农机化作业面积,扎实有效的实施了多项农机化技术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