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正>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属于气单胞菌属的一种细菌,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杀鲑气单胞菌能够使虹鳟患上疖疮病,给当地的虹鳟养殖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近些年来发现,杀鲑气单胞菌还可以和常见的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发鱼类的混合感染。云南省昆明市寻甸某虹鳟养殖场虹鳟幼鱼从2018年6月初开始发病,取患病虹鳟分离病原菌并鉴定,同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指导养殖户用药,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鲀几种常见病原菌防治药物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预防和治疗暗纹东方鲀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细菌性病害,从各地养殖的患病暗纹东方鲀的肝脏、脾脏等部位及腹水中分离出10株不同种属的病原微生物,分别属于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脆弱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霍乱弧菌、海鱼弧菌、副溶血弧菌、梅氏弧菌、肺炎克雷伯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并对致病菌进行防治药物的筛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和氟嗪酸等对暗纹东方中存在的病原菌具有普遍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治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3株不同宿主来源的维氏气单胞菌对37种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养殖中常用的5种抗菌药物对3株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3株维氏气单胞菌JDM2020、CPA2020和GJL2...  相似文献   

4.
对淡水养殖的中国花鲈“溃烂病”进行了病因分析和病原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溃烂病”由病原菌和养殖水环境的恶化共同引起,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在所检测的21种药物中,该菌除对头孢他啶耐药外,其他均敏感。  相似文献   

5.
自环洞庭湖区精养鱼池患病草鱼肠道中分离获得4种病原菌,进行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和在线比对,并对草鱼进行回归感染。随后进行4种病原菌的药敏特征、溶血活性试验,并利用PCR方法检测了6种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分别为温和气单胞菌、异常嗜糖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和格氏乳球菌;4种病原菌回归感染草鱼,均能使草鱼患病致死,自死亡的草鱼体内均能分离得到相应感染的病原菌;4种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在脱纤维绵羊血血平板上检测到了温和气单胞菌、异常嗜糖气单胞菌AaB007的溶血活性;PCR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携带多种毒力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环洞庭湖区草鱼精养鱼池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7年4月,四川省西昌某养殖场养殖的长丝裂腹鱼暴发一种以体表、内脏器官出血及角膜浑浊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探究此次疫病的病因,自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XP170412,在脑心浸液琼脂上28℃培养48h,形成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的圆形菌落,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了其病原性;通过表型特征特性测定、16S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LXP170412为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LXP170412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敏感,对头孢拉定、新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恩诺沙星、青霉素、罗红霉素等耐药。试验证实,温和气单胞菌为此次流行病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国青蛙膨气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膨气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嗜水气单胞菌与假单胞菌属细菌是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庆大霉素,氯霉素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中草药黄连,黄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环境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鱼类人工养殖已经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在银鲫养殖中,细菌性疾病已成为常见疾病,其发生概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银鲫的经济效益.银鲫养殖中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荧光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等.鱼菌清主要的成分为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球菌均有效,包括铜绿...  相似文献   

9.
正为有效防治青虾病害,我们于2017—2019年对江苏省青虾主要养殖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引起青虾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为有效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对青虾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  相似文献   

10.
本对中山市养殖中华鳖暴发的以体表产生白膜病症的一种疫病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自然感染症状明显的中华鳖内脏器官中分离所得的菌株,经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参考实验菌菌落、菌体特征,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科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种(简称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并且,用多种常用鱼病防治药物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实验,以期筛选出对该病原菌较敏感的药物用于指导生产上防治疫病。  相似文献   

11.
尾鳍是金鱼主要观赏性状之一,但在生产中金鱼烂尾病是个多发的慢性疾病,若不能准确诊断治疗,对金鱼养殖危害极大.本文通过对金鱼烂尾病病菌的分离纯化、人工感染和药敏试验,寻找到金鱼烂尾的致病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正确的治疗、预防方法.金鱼因由温和气单胞菌引发的烂尾病的报道在国内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地区鱼源气单胞菌不同种类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深对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中不同种类气单胞菌流行特征的认识,选取2009年至2014年间我国南方地区70口池塘患病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鳜鱼、斑点叉尾和乌鳢等15种鱼类体内分离的14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保守基因gyr B和rpo D的序列测序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143株气单胞菌中有维氏气单胞菌80株,嗜水气单胞菌40株,简氏气单胞菌9株,舒氏气单胞菌10株和水生气单胞菌4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具有较高的种类多样性,其中维氏气单胞菌(80/143,56%)的出现比例最高,该菌主要感染草鱼、鲢鱼和鳜鱼等;嗜水气单胞菌次之(40/143,28%),其主要感染鳙鱼、团头鲂和斑点叉尾等;简氏气单胞菌(9/143,6%)亦常常在感染的草鱼、鳙鱼、广东鲂和锦鲤等鱼类中检出;目前,舒氏气单胞菌(10/143,7%)的感染宿主则较为单一,仅在患病乌鳢中分离得到该病原;水生气单胞菌(4/143,3%)目前仅在患病美国红鱼中发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主要是由维氏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并且常出现这两种菌的复合感染。本研究将为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疾病预防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养殖鲟鱼暴发病病原菌分离及药敏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濒死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心、肝、肾、脾等组织中分离到细菌性病原20株,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分别包括致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6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c)5株、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5株、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16种常见药物的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株均对多粘菌素B、妥布青霉素等6种药物较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仅有部分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敏感度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养殖鲟细菌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细菌继发性感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箱养殖草鱼腐皮白身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广西南宁江河网箱养殖草鱼新出现的腐皮白身病进行了分析 ,确定为细菌性病原 ,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人工感染试验。得出两株病原菌 ,经过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初步确定草鱼腐皮白身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 (Aeromonassoria)合并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草鱼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养殖生产中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方法,从广东省清远市某水产养殖场濒死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20160426,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草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 87×105cfu/g,且该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等药物高度敏感,在草鱼养殖生产中可选择这些药物防治该疾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乌鳢、鳊鱼、草鱼体内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探讨了这几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药物防治方法。自乌鳢、鳊鱼、草鱼的肝、脾、肾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对其进行培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试验表明,三个分离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进而通过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盐酸环丙沙星对三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硫酸新霉素次之,红霉素和甲砜霉素抑菌效果不明显。对于这三种鱼类发病情况,我们建议可用硫酸新霉素治疗,也要根据水产用药的相关规定合理用药,还应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科学投饵,做好鱼塘、鱼种的消毒以及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气单胞菌是一类主要分布于淡水水体的细菌,可见于河流、湖泊、池塘等多种水域,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日益增多,其危害程度也大大强于以往。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暴发了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当时称鱼类暴发病,危害鲫、鲢、鳊、鳙、鲤多种养殖鱼类,给我国淡水养殖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引起上海青浦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黄腿病的病原菌,提供养殖户防控该病的有效药物,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黄腿病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组织中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了病原菌株,采用API ID32GN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纸片扩散法分析病原菌株的药敏特性。结果表明,从病虾的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QPX1),经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此外,菌株QPX1对阿莫西林、多粘菌素B、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吡哌酸、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链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奈替米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本研究证实豚鼠气单胞菌是南美白对虾黄腿病的病原菌,生产上可选用新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常规水产用抗生素作为该病的防控用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中华鳖红底板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菌体DNAGC mol%的测定以及毒性试验等,确定了致病菌为气单胞菌属;通过药敏试验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鳖“白板病”致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凤 《水产学报》1997,21(3):309-315
对福建省福清、莆田和厦门等地区养殖鳖的“白板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等研究,得知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时还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