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农业科技》2014,(3):10-12
<正>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第七届八次会议,审定通过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5个,其中小麦12个,油菜6个,玉米7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1个,其中荞麦2个,花生3个,食用菌8个,果树10个,茶树2个,茉莉1个,桑树5个。本刊将陆续刊出品种简介,欲引种的读者可与育种单位或当地种子公司联系。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二次会议,根据《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坚持科学、公正的工作准则,严格按照品种审定标准,对油料、麦类、食用菌、茶糖桑、果树、玉米专业委员会提交审定的46个新品种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和充分讨论,根据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46个品种全部通过审定,其中油菜13个、小麦2个、玉米1个、果树u5个、食用菌9个、燕麦1个、茶树2个、桑树2个、甘‘蔗1个。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公布了《关于2019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名称等信息的公示》,对审定通过的24个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公示,青岛市3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本次公示通过审定的3个小麦品种是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青农6号、青农7号和青农177。其中,青农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1998~2003年间山东省小麦高肥区试品系和审定品种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山东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特点。结果表明:37个完成两年区试的参试品系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 6%,湿面筋32 9%,吸水率57 3%,面团稳定时间4 5min;15个审定品种的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5%,湿面筋33 4%,沉降值为34 3ml,吸水率58 0%,面团稳定时间6 9min;区试品系和审定品种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 0%和3 74%,其中7个强筋小麦审定品种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2 6%,其他审定品种增产4 7%。优质小麦品种产量由过去的显著减产变为平均增产是山东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的重要突破;面粉吸水率偏低、面团稳定时间较短是今后小麦品种品质改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2003—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132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省地两级农业科学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为主要选育单位,95%的审定品种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每年审定数量有所下降,但审定品种的产量稳步上升,其中2/3的品种达到优质小麦的要求。蛋白质含量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品种有77个,占审定品种的58.3%;符合中筋小麦的有50个,占审定品种的37.9%。湿面筋含量符合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有31个,占审定品种的23.5%;90个品种符合中筋小麦标准,占审定品种的68.2%。70%以上的审定品种沉降值大于30 m L。审定品种的容重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6.
范志业  吴春西  宋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9-10640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省级审定情况。[方法]结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5年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情况,从审定品种数量、育种单位、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浅析。[结果]2001~200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1个,53个适合水地种植,3个适合旱地种植,2个适合信阳麦区,3个适合南阳地区。科研院所育成品种有48个通过审定,公司、农场、农技站有13个品种通过审定。18个科研院所育成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1个种业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9个半冬性品种和31个弱春性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中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分别为534、、4个。[结论]河南省不同小麦生态区均有审定品种,不同类型育种单位之间审定品种数量差异较大,审定品种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09,(2):25-25
农业部发布公告,决定停止推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鄂荆糯6号等22个水稻品种、晋麦21号等29个小麦品种、郑单14号等17个玉米品种、湘农油571等7个油菜品种,其中水稻品种西农优30仅在四川省停止推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5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籽粒容重为789 g/L,蛋白质含量为14.66%,湿面筋含量为31.2%,但面粉吸水率偏低,只有58.0%,国外优质小麦多在65%左右;面团稳定时间较短,少数品种较高,如济麦4号、周麦24分别达到19min、14.3 min,高于国外优质小麦(一般在9 min以上),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只有7个,占审定品种的14%,强筋品种种类偏少,其余43个都归为中筋小麦品种;河南在今后小麦育种中应提高品种的吸水率和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品种来源:襄樊市农业科学院用"8811/贵农24-7//鄂麦19"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1。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业科技》2014,(3):13-13
<正>根据《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有关规定,经第七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决定停止推广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有明显缺陷或丰产性等优势丧失的7个小麦品种和16个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6-2010年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5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各品种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但面粉吸水率偏低,只有58.0%,面团稳定时间较短,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只有7个,占审定品种的14%,强筋品种种类偏少,其余43个都归结为中筋小麦品种.河南省在今后的育种中应注重提高品种的吸水率和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三次主任委员会会议于2010年2月25日在福州市召开.会议审定通过了水稻、甘薯、马铃薯、玉米等4类主要农作物26个品种,认定通过了果树、蔬菜、花生、食用菌、中药材、蔗麻、花卉等7类非主要农作物4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郑麦9023/鄂麦12//丰优7号"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5。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5,(15)
<正>2015年4月21日,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有关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会议审定通过玉米、水稻等7种作物117个新品种,其中玉米新品种67个,水稻新品种25个,大豆新品种13个,棉花新品种2个,高粱新品种3个,马铃薯新品种5个,小麦新品种2个。建议各地选择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近十年来小麦审定品种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近十年来小麦审定品种的品质分析,得出: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47个品种平均蛋白含量为14.01%;湿面筋含量33.2%,但面粉吸水率偏低,只有58.96%,国外优质小麦多在65%左右;面团稳定时间较短,少数品种较高,如山农12、济南17分别达到15.7、15.6 min,高于国外优质小麦(一般在9min以上)。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有6个,占审定品种的12.8%;符合中筋小麦标准的有3个,占审定品种的6.4%。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3月,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主任会议审定,由陕西省铜川市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这是2009年以来陕西省通过国家审定的唯一一个旱地小麦品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通过国家审定的第5个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由铜川市种子管理站和铜川市印台区农技中心通过品种间有性杂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2015,(1):2
<正>2014年11月份,吉林省农委对9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进行了第4次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监测合格率为98.1%,水果监测合格率为97.8%,食用菌监测合格率为99.3%。2014年,省农委共组织开展了4次蔬菜、水果、食用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了9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蔬菜、水果、食用菌共3大类33个品种2070个样品,检测农药残留、荧光物质等53个参数。监测结果显示,吉林省全年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4月份,省农委对全省9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销售的新鲜蔬菜、水果和食用菌进行了第2次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监测合格率为97.2%,水果监测合格率为97.2%,食用菌监测合格率为100%。2014年上半年,省农委共组织开展了2次蔬菜、水果和食用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测全省9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销售的蔬菜、水果、食用菌共3大类31个品种994个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从石家庄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获悉,农业部近日发出第1168号公告,决定停止推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部分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品种,其中涉及石家庄市种植区域的小麦、玉米品种20个。  相似文献   

20.
国审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品质与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国审小麦品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育种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1—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旱肥组、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国审小麦品种数据,对36个小麦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9%,增产超过8%的品种有尧麦16、汶农14号、鲁原502、中麦816和农大5181等5个品种,黄淮北片、旱薄地和北部水地审定品种成穗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北部冬麦区水地各年度审定品种平均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所有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达国家中筋小麦以上品质标准,湿面筋含量达强筋标准的小麦品种占75.0%,52.8%的品种沉降值偏低;稳定时间达到强筋标准的占22.2%。品质性状综合分析表明,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仅有1个品种(舜麦1718),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的有石优20号、山农26、晋麦92号、津农6号和津农7号等5个品种,整体品质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5.0%,11.1%和5.6%,感病品种分别占75.0%,88.9%和94.4%;仅有2个品种兼抗2种病害;所有育成品种对纹枯病、赤霉病和黄矮病均表现感病,需要引进抗源,尽快培育多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