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不同盐分浓度的NaCl中性盐对羊草进行胁迫,探讨在土壤脱湿过程中,NaCl胁迫对羊草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溶液NaCl浓度小于125mmol/L(土壤总盐小于o.34%)时,盐分胁迫对羊草株高、根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相对生长率(RGR)无显著影响,且根系的钾钠吸收选择性和运输选择性随盐度处理水平的增加而增强。但当NaCl浓度超过225mmol/L(土壤总盐大于0.53%)后,其株高、根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相对生长率(RGR)随盐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系的钾钠吸收选择性和运输选择性也随盐度处理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减弱。NaCl胁迫条件下,羊草对K、Ca的比吸收率(SAR)降低,茎叶K、Ca含量随盐度的增加显著减少(P<0.05),Na、Cl含量则均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植株K/Na降低。羊草茎叶的盐分离子(Na^ 、Cl^-)含量与相对生长率(RGR)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浓度NaCl对碱地风毛菊苗期进行胁迫,测定碱地风毛菊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探讨NaCl胁迫对碱地风毛菊中Na+、K+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胁迫,碱地风毛菊叶片Na+、K+含量高于根系;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碱地风毛菊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显著增加,当NaCl浓度低于300 mmol/L时,碱...  相似文献   

3.
不同盐胁迫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艳敏 《草业科学》2012,29(7):1088-1093
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Na2SO4 ,NaCl和Na2CO3 的混合液以及NaC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液分别处理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研究不同盐分胁迫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盐处理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高浓度盐处理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且对幼苗生长和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加强。高羊茅种子对不同类型盐的耐受性各异,不同盐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为Na2SO4<混合盐(NaCl+Na2CO3+Na2SO4)相似文献   

4.
砂培条件下,对啤酒大麦幼苗在等量NaCl 梯度(每周以17.1 mmol/L NaCl递增)渐进胁迫下生长和生理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递增,啤酒大麦地上生物量、株高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高于对照组,低盐分、短时间盐胁迫能刺激根系生长。盐分胁迫至高浓度(≥85.5 mmol/L NaCl)时,随着胁迫时间的持续,大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地上含水量明显下降;短时间内适应低浓度盐胁迫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啤酒大麦的净光合速率(Pn),而高浓度盐分能显著抑制大麦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作用(Tr);高浓度、长时间盐分渐进胁迫下,影响大麦光合特性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大麦地上部Na+和Cl-含量随介质中NaCl浓度的递增和胁迫时间的延续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根系中Na+含量呈下降趋势,Cl-含量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处理组大麦地上部K+/Na+明显低于对照,且随着盐浓度的递增而减小,说明在盐分胁迫过程中,地上部分优先积累 Na+。选择性吸收和运输K+是啤酒大麦适应渐进盐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土壤基质填充废胶粒,研究草坪植物高羊茅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填充胶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当NaCl浓度超过0.4%时,与对照相比胶粒处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有所增加。草坪基质中填充胶粒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NaCl浓度高于0.4%时,胶粒处理POD均高于对照;在所设的NaCl浓度范围内,胶粒的加入明显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尤其在0.2%NaCl浓度下SOD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61.66%。另外,胶粒能显著缓解NaCl胁迫导致的高羊茅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不大。在草坪基质中填充废胶粒,可以减轻盐胁迫对高羊茅的伤害,提高高羊茅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6.
铅胁迫下转DREB1A高羊茅对铅的吸收与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转DREB1A高羊茅对铅的吸收与耐受性。分别用浓度为100 mg/L、200 mg/L、500 mg/L、1000 mg/L、1500 mg/L、2000 mg/L的铅溶液对生长1个月的高羊茅进行胁迫处理,3周后测算了高羊茅植株的铅含量、枯黄率、根系耐性指数、迁移率、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等指标。结果显示,相同的铅胁迫条件下,转基因高羊茅的生长状况较好,对铅的富集与转运能力也较强。但无论是在生长状况方面还是在铅含量及分布方面,两种高羊茅对铅胁迫的反应趋势基本相同。表明DREB1A基因未改变高羊茅对铅的转移运输机制,但提高了高羊茅对铅的富集能力及耐性,转DREB1A高羊茅可成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7.
复盐胁迫下二种虉草K~+、Na~+吸收与运输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模拟土壤盐碱环境条件,对虉草新品系和"川草3号"虉草幼苗进行21d复盐胁迫处理,测定茎、叶和根内K+、Na+含量,探讨复盐胁迫下2种虉草体内K+、Na+吸收与运输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2种虉草叶、根的Na+含量显著升高,K+含量变化有所不同,新品系叶和根的K+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川草3号"均呈下降趋势。在等盐度下,新品系Na+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川草3号"虉草,而K+含量和K+/Na+值、SK,Na(根系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值显著高于"川草3号"虉草,表明新品系对K+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较强。当盐胁迫浓度超过50mmol.L-1时,碱性盐胁迫使2种虉草体内K+含量下降和Na+含量升高的程度极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下白三叶幼苗离子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三叶耐盐品种1212与敏盐品种83- 159为试验材料,用ICP- MS测定NaCl胁迫下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Na+、K+、Mg2的含量,探讨盐胁迫对白三叶苗期生长Na+、K+吸收与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大,白三叶幼苗茎与叶中Na+含量升高,地上部积累大量Na+,根中Na+含量升幅较小;耐盐品种茎中Na+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Na+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K+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耐盐品种根与茎中K+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K+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Mg2+含量受盐胁迫影响较小,且不呈现规律性变化.K+/Na+比与Mg2+/Na+比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耐盐品种根与叶中的K+/Na+与Mg2+/Na+高于敏盐材料,说明耐盐材料更易于通过维持K+、Na+、Mg2+等离子的平衡来维持生长活跃部位的活力,从而提高耐盐性;随着盐浓度增加,根与茎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逐渐降低,茎与叶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增大,这种运输方式使得茎中Na+大量积累,K+含量显著降低,从而说明茎是白三叶植株重要的Na-K库,能通过输出K+和纳入Na+来缓解盐害胁迫.  相似文献   

9.
海盐胁迫下象草体细胞突变体苗期生长及Na~+、K~+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盐象草体细胞突变体MN12-2和对照象草N51为材料,研究了海盐胁迫对其苗期生长及Na+、K+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盐处理浓度升高,MN12-2和N51植株各部分干重显著降低,Na+含量升高,K+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相同海盐浓度下,叶、茎、根干重MN12-2极显著高于N51;MN12-2和N51植株各部分的Na+含量为叶根茎,K+含量为叶茎根;MN12-2叶中的Na+含量极显著低于N51,茎中的Na+含量低于N51,根系中的Na+含量极显著高于N51;MN12-2叶中的K+含量与N51无显著差异,但茎中的K+含量极显著高于N51;MN12-2叶和茎中的K+/Na+极显著高于N51,根中的K+/Na+极显著低于N51。海盐终浓度为12g/L和18g/L时,MN12-2根系向茎的钾钠运输选择性系数Sk,Na(运输)(茎/根)分别是对照N51的2.60和2.70倍,茎向叶的钾钠运输选择性系数Sk,Na(运输)(叶/茎)为对照N51的1.55和1.52倍。耐盐体细胞突变体MN12-2叶片保持较低的Na+含量和较高且稳定的K+含量,维持较高的K+/Na+,使植株叶片少受盐害;MN12-2根系能截留更多的Na+和向茎选择性运输更多的K+,以维持茎中较高的K+/Na+;两者均是MN12-2比N51耐盐性更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高羊茅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樊瑞苹  周琴  周波  江海东 《草业学报》2012,21(1):112-117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50,100,200,300 mmol/L)胁迫对高羊茅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浓度(50,100 mmol/L)盐胁迫下,高羊茅生物量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高浓度(200,300 mmol/L)盐胁迫后,生物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盐浓度越高3种酶活性下降幅度越大。盐胁迫初期,除类胡萝卜素含量略有上升外,GSH和还原型As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抗氧化物质含量逐渐降低,200,300 mmol/L盐处理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盐角草幼苗对盐离子胁迫生理响应的特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郑青松  华春  董鲜  李秀华  陈刚 《草业学报》2008,17(6):164-168
研究盐角草幼苗对不同盐离子处理和不同水平盐度的响应和体内的盐分分布,试图探索离子吸收分配与其高盐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等渗条件(-0.88 MPa)下处理12d,不同盐处理均明显刺激盐角草幼苗生长,其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增加,其中NaCl处理的肉质化程度促进效应最大。等渗条件(-0.88 MPa)下处理24d,NaCl处理的生长促进效应更明显,其幼苗肉质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l- 处理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促进效应,而Na 处理的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盐角草幼苗的生长既需要Na ,也需要Cl- ,300~400 mmol/LNaCl为其生长的最适浓度,盐角草对高盐的适应性主要在于植株维持K 稳态的能力很强,其Na+ 、K+ 吸收和K/Na 选择性相关的耐盐机制与非盐生植物显然不同,推断盐生植物盐角草很可能具有各自独立的Na 、K 吸收载体或通道系统。其差别可能正是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耐盐性不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盐分(NaCl、混合Na盐和混合Cl盐)胁迫下3个品种(‘银豌1号’、‘S5001-1’和‘737’)的豌豆幼苗对离子吸收与运输的生理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对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的盐分离子吸收、分布、累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在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地上部和根系Na+ 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而K+、Ca2+含量则显著降低;混合Cl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和根系Na+ 含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Cl-、K+、Ca2+ 和Mg2+含量均显著高于NaCl处理和混合Na盐处理。2)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均优先吸收并富集K+,其次是Ca2+;在NaCl和混合Cl盐处理下优先吸收并富集K+,其次是Na+ 和Cl-;混合Na盐处理下则优先吸收并富集Na+ 和K+,其次是Ca2+,但不同处理下离子的分布和累积状况在不同品种的豌豆幼苗间有所不同。3)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的离子选择性吸收系数SAK,Na、SACa,Na和SAMg,Na显著升高,而在混合Cl盐处理下显著降低。同一处理下,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间的离子选择性运输系数也表现不同,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S5001-1’的STK,Na和STCa,Na较对照显著升高,而‘银豌1号’的STK,Na和STCa,Na在混合Na盐和混合Cl盐处理下较对照显著降低,3个品种的豌豆幼苗间的STK,Na在混合Cl盐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NaCl和混合Na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对Ca2+、K+和Mg2+的累积量明显下降,同时为了应对盐分胁迫,根系对Ca2+、K+和Mg2+的吸收及运输能力则显著增强;在混合Cl盐处理下,豌豆幼苗地上部对Ca2+、K+和Mg2+的吸收及累积量较其他两种盐分处理明显增加,但根系对于Ca2+、K+和Mg2+的吸收及运输能力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盐分处理,而且品种间差异显著。本结果对于阐明不同盐分类型胁迫下植物对离子吸收与运输的生理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种子萌发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通过对芨芨草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进行测定,以探讨盐胁迫对芨芨草中Na+,K+分布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芨芨草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增加,K+含量下降,K+/Na+比值下降,根系中质膜H+-ATPase活性增加;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芨芨草叶片中Na+含量显著低于根系,K+含量显著高于根系,叶片的K+/Na+比值均大于1并明显高于根系,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显著高于叶片;与NaCl相比,Na2SO4胁迫下,芨芨草根系向叶片的离子选择性运输系数(TSK,Na)较高,叶片和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组。与NaCl胁迫相比,芨芨草对Na2SO4胁迫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红豆草幼苗生长和离子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周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5、25、50、100和200mmol·L~(-1))NaCl及50mmol·L~(-1)处理不同时间(0、1、3、5、7和9d)对其生长和离子积累及分配的影响,以期解析红豆草响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0mmol·L~(-1))相比,5、25和50 mmol·L~(-1) NaCl对红豆草幼苗生长影响不大;而100和200mmol·L~(-1)明显抑制其生长。随着盐浓度增加,红豆草地上部和根Na+浓度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其中50~200mmol·L~(-1)下,地上部Na+浓度较对照增加14~39倍。特别是200mmol·L~(-1)使根Na+净吸收速率较对照增加了35倍,使整株总Na+量和地上部Na+相对分配比例分别增加了93%和45%;而显著降低了根的K+、Na+选择性运输能力。在50mmol·L~(-1) NaCl下,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地上部和根Na+浓度也呈逐渐增加趋势,但根中的Na+到7d时达到最大,然后呈下降趋势;相反,K+浓度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根中的浓度始终高于地上部。由此可见,在5~50mmol·L~(-1) NaCl下,红豆草通过维持其体内K+、Na+稳态平衡抵御盐胁迫;而在100和200 mmol·L~(-1)下,红豆草地上部积累大量Na+,但其叶片Na+区域化及K+选择性转运能力较弱,导致植株体内Na+、K+稳态紊乱,产生离子毒害,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下桑树器官和组织K~+、Na~+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国兴 《蚕业科学》2002,28(3):256-260
对育 15 1、新一之纍 2个桑品种在盐胁迫下器官和组织的K+ 、Na+ 区域化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盐胁迫可促进桑树Na+ 的积累 ,Na+ 主要积累于茎的木质部和根的维管束 ;盐胁迫可促进主茎木质部和韧皮部、主根皮层和维管束、须根的K+ 含量 ,但可抑制嫩叶、新梢木质部和韧皮部的K+ 含量 ;盐胁迫可降低桑树各器官和组织的K+ /Na+ 比 ,叶片的降幅最大 ;与育 15 1相比 ,盐胁迫下新一之纍仍可保持较高的K+ /Na+ 比。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诱导紫花苜蓿幼苗抗盐性的效果及其可能的生理调节机制,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和‘陇中苜蓿’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施用外源EBR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及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mmol/L 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光合能力及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苜蓿幼苗体内无机离子的吸收、运输和分配等代谢过程失调。2)NaCl胁迫下,施用0.1μmol/L外源EBR后,苜蓿幼苗叶片的Chla、Chlb、Chla+b、Chlx·c含量及Chla/Chlb显著提高,Chl/Car显著降低,Pn、Tr、Gs、WUE均显著提高,光合能力增强,促进了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苜蓿幼苗不同器官(叶片、茎秆、根系)中的Na~+、Cl~-含量及Cl~-/Na~+显著下降,K~+、Ca~(2+)、Mg~(2+)含量及K~+/Na~+、Ca~(2+)/Na~+、Mg~(2+)/Na~+显著升高,体内无机离子的运输比及阳离子的运输选择性比率得到有效调控。3)说明外源EBR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苜蓿幼苗造成的光抑制,增强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促进对无机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维持体内的离子代谢平衡,提高苜蓿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盐碱化草地对菊芋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草地上种植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不同生育期的离子分布,以期了解和揭示菊芋在不同盐碱胁迫下K+,Na+变化机制。结果表明:随土壤盐度的增加,菊芋植株Na+含量显著增加,K+含量和K+/Na+值显著下降(P<0.05),不同器官K+/Na+值的变化顺序为:叶片>茎>根系。随土壤盐碱度的增加,根系K+,Na+的选择性吸收比率ASK,Na升高;中度盐碱胁迫下菊芋现蕾期茎和叶片的选择性运输比率TSK,Na升高,而在重度胁迫下则下降。同一盐碱程度胁迫下,叶片TSK,Na>茎TSK,Na,地上部K+,Ca2+,Mg2+含量和K+/Na+值大于地下部,而Na+含量小于地下部;不同生育期相比,在现蕾期菊芋中Na+含量较低,K+下降幅度小,K+/Na+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枸杞属两种植物幼苗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枸杞属2种植物(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胁迫,对其不同器官中Na+、K+、Ca2+、Mg2+、Si4+、Cl-6种离子的吸收与分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各器官中的Na+和Cl-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其含量也逐渐增加,尤以叶片中积累最多;K+、Ca2+、Mg2+、Si4+在盐处理组各器官中的相对含量比对照降低或无差异。同时,各器官中的K+/Na+、Ca2+/Na+、Mg2+/Na+及Si4+/Na+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盐处理组中,黑果枸杞各器官中K+/Na+、Ca2+/Na+、Mg2+/Na+和Si4+/Na+离子比值均显著高于同浓度胁迫下的宁夏枸杞,且高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各离子比值相对于对照下降的幅度远小于宁夏枸杞,说明黑果枸杞比宁夏枸杞有较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耐盐性不同的柑橘砧木枳和枸头橙为材料,分析NaCl胁迫后植株生长表现以及盐离子(Na+和Cl-)在叶片、茎和根中的含量。结果表明:NaCl胁迫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和干重,而枳的下降幅度高于枸头橙。NaCl胁迫导致2种砧木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枳高于枸头橙。此外,NaCl处理后2种砧木叶片、茎和根中的Na+和Cl-含量均上升。除了处理21天内枳叶片Cl-含量低于枸头橙外,其他时间枳叶片和茎中的盐离子含量均高于枸头橙。在根中,NaCl处理15天内枳中的Na+和Cl-含量高于枸头橙,其后则是枸头橙高于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