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样品制备,ELISA类型及免疫反应时间三方面着手建立了异戊烯基腺苷(iPA)组细胞分裂素的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NaIO4氧化合成免疫原iPA-N9-BSA(BSA:牛血清白蛋白)。由此获得的免抗血清效价达1:34500。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抗血清只识别iPA组细胞分裂素。因此本研究中采用直接型(即固相抗体型)ELISA,并将最佳免疫反应平衡时间缩短至30min(4℃)。所建立的iPA组ELISA检测极限为4.7fmoliPA/孔,线性检测范围0.01~50pmoliPA/孔,板内、板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7%和5.3%。样品的稀释曲线与标准曲线平行,回收率为87.1%,表明本研究中采用的80%甲醇提取、Sep-pakC18柱初纯化的快速制样程序适合于该ELISA。对大豆植株不同部位iPAs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根瘤与根尖内iPAs含量显著高于幼叶与顶芽内的iPAs含量。  相似文献   

2.
麦套夏播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8  
1997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种中棉所30(R93-6)在麦套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峰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6(早熟品种),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转基因棉综合防治田的棉蚜(Aphisgosypi)分别增加33.1%和减少25.1%、红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分别增加138.9%和减少18.5%、棉蓟马(Thripstabaci)分别增加346.0%和315.3%、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分别增加63.8%和29.0%、棉盲蝽(Lyguslucorum)分别增加57.1%和减少18.9%、棉叶蝉(Empoascabigutula)分别增11.5%和14.2%、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分别增加11.8%和45.5%、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a)分别减少3.6%和3.6%、草蛉(Ch  相似文献   

3.
抗虫棉Bt杀虫晶体蛋白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抗虫棉Bt杀虫晶体蛋白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ofBacilusthurin┐gensisInsectControlProteinasExpressedinTransgenicC...  相似文献   

4.
6X小黑麦品种Venus和2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选育出NR9849等8个系群94个系,其中大部份抗条锈病或(和)白粉病。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APAGE)分析了NR9849等系群的64个株及其亲本Venus、小偃6号和川育12号的醇溶蛋白,结果表明,50.00%的株系具有1RS/1BL所特有的G1d1B3位点,20.31%的株系在Gli-2位点发生了普通小麦与6X小黑麦遗传物质重组;64个株系中出现了1种亲本类型,3种重组类型和3种突变重组类型,突变率15.6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指出,大多数株系Glu-1位点与普通小麦亲本相同,即由Glu-A1编码的亚基1,Glu-B1编码的亚基7+8、14+15,Glu-D1编码的亚基5+10、2+12。文中还讨论了6X小黑麦向普通小  相似文献   

5.
芝麻人工构建雄性不育基因的转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基因枪将人工构建的植物雄性不育基因TA29-Barnase及其标记基因bar导入芝麻豫芝4号的离体子叶,在MS+5mg·L-16-BA+1mg·L-1IAA+1mg·L-1ABA+5mg·L-1AgNO3的培养基上交培养12天,转入光、暗光替培养,诱导出不定芽。经添加2mg·L-1除草剂(BASTA)的上述培养基筛选,获得了11个BASTA抗性株系,对其中3个株系进行Southern杂交鉴定分析,证实其中2个为转基因株系,转化率为1.46%  相似文献   

6.
Bt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应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的Bt转基因棉花(编号8840),经盆栽、田间反复鉴定对棉铃虫1龄幼虫抗虫效果平均为93.1%,叶、蕾、铃饲喂3龄幼虫抗虫效果分别为90%、85%、55%测定毒性机理。棉铃虫3龄幼虫取食抗虫棉2d后,其食量、排泄量分别比该材料未导入Bt转基因对照植株减少57.10%,57.19%;幼虫长度、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减少71.69%、81.51%。4d后食量、排泄量减少72.02%、77.33%,体长和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减少93.02%、107.79%。测定中肠、血清pH值分别为8.19和6.4,与对照8.36、6.5差异不大。中肠超微结构观察,取食抗虫棉中毒死亡的棉铃虫幼虫中肠横纹肌呈收缩状;表明中肠处于中毒痉挛状态,吸收营养物质的柱状细胞微绒毛萎缩并局部被破坏,肠壁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减少。营养物质自耗成空胞。而取食对照植株幼虫中肠超微结构则相反,肌肉舒畅。微绒毛多而正常,细胞器丰富,幼虫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7.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育期以及花铃期不同器官的杀虫蛋白含量、校正死亡率和田间受害率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Bt杀虫蛋白含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呈时空动态变化,在时间分布上,各生育期顶尖平展叶表现为:初花期>蕾期、花铃期>苗期>吐絮期;在花铃期,各器官表现为:功能叶、茎尖>小蕾、幼铃>花蕊、花瓣、苞叶、老叶。室内生测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棉株Bt杀虫蛋白含量高度一致;田间表现与Bt杀虫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除主要受Bt杀虫蛋白影响外,棉铃虫取食选择性,以及残存高龄幼虫为害和棉株各部位营养结构等也影响其抗虫性,造成后期棉铃虫主要为害花、蕾和幼铃,两材料抗虫性表现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
借助二元Ti载体系统,用农杆菌与子叶外植体共培养,进行黄瓜花叶病毒壳蛋白基因转化三个辣椒品种的工作。经过抗卡那霉素的筛选和再生培养,得到转基因株。转基因株叶的切片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表现明显的抗性,经过对后代植株的DNA和RNA分子杂交以及蛋白质ELISA检测表明转基因株后代染色体上带有CMVcp基因,后者在叶片中表达出CMVcp。经过对表达植株叶面接种CMV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抗CMV病毒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培养基成分对红树莓不定芽分化会产生直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A与IBA配合使用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效果优于KT与IBA的配合使用和BA与IAA和NAA的配合使用。在1/2MS大量元素+BA1.5mg/L+IBA0.1mg/L分化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大于80%;当BA增加到2.0mg/L时,不定芽的分化率最高(95.6%);30-50g/L的蔗糖以及NH4NO3与KNO3的适当比例有助于红树莓不定芽的  相似文献   

10.
西瓜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京欣一号、查理斯顿、巨人、井神小西瓜、黑崩筋5个品种苗龄6d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西瓜无性繁殖系和高效的培养体系,在MS+BA5mg/L+IAA0.5mg/L培养基上,芽诱导率为46.6-94%,转接到附加KT0.2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芽的伸长培养后,在MS+NAA0.5mg/L的根诱导培养基上的诱导率达96.2%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害虫、天敌和经济昆虫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使得一些对Bt蛋白不敏感的次要植食性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或呈加重趋势,但没有证据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田其它害虫的发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源Bt基因导入棉花后,引起的棉花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棉花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可能会直接影响棉花害虫种群的数量,且转Bt基因棉田更有利于其它植食性昆虫的发生和危害。害虫种群数量和Bt蛋白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天敌的数量。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家蚕和蜜蜂等经济昆虫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转Bt和抗菌肽融合基因油菜植株的获得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极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其中白斑病和黑斑病都属于真菌引起的病害.以优良品种花油6号为材料,以抗菌肽和Bt融合基因为目标基因,以草甘膦为筛选标记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油菜获得转基因植株.经PCR和Southem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油菜的基因组DNA中;经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在油菜转基因植株的转...  相似文献   

13.
Bt杀虫蛋白基因cry8Ea2的克隆、表达和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已知Bt cry8类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JJX5和JJX3,以Bt菌株B-DLL的质粒DNA为模板扩增出3.5 kb大小的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1b中,并完成了该片段的全序列测定.该基因编码区为3 495 bp,编码的蛋白质由1 16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1.8 kDa,等电点为pH 4.71,为弱酸性蛋白.该基因(GenBank:EU04759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Cry8Ea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31%,被国际Bt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8Ea2.经1PTG诱导后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能够正常表达130 kDa的蛋白.表达产物对暗黑鳃金龟.琉璃弧丽金龟和柳蓝叶甲具有活性,在浓度为8.98ug/s时对暗黑鳃金龟、琉璃弧丽金龟一龄幼虫14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6.67%和55.56%;在浓度为89.8 ug/mL时对柳蓝叶甲三龄幼虫96 h的校正死亡率为33.33%.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棉310品系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毒性表达测定表明,(1)棉株各空间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均能强力阻止棉铃虫取食,表达出较高的抗虫效果。(2)棉株不同空间组织在同一时期,毒性表达存在差异,以营养组织,中、小蕾高于大蕾和铃。(3)同一组织毒性表达随着棉株生长、发育、成熟、衰老逐渐呈动态下降。(4)前后各阶段,同一组织饲喂棉铃虫,死亡所需要天数呈动态增加,但最终生存率降低到一个较低水平。存活老熟幼虫重量、蛹重及蛹羽化率比对照棉铃虫下降30%~50%,羽化的蛾子进行自交或异交均能产下受精率、孵化率很高的卵。取食Bt转基因棉的雌蛾产卵量比对照减少50%~70%。  相似文献   

15.
Bt棉棉子中Bt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Envirologix试剂盒测定99B、33B棉子仁中Bt蛋白的含量,分别为4376.4ng·g1和4321.7ng·g1;测定系列稀释的棉子仁提取液,Envirologix试剂盒测得的OD450和Agdia试剂盒测得的OD630间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接近0.99;而Agdia试剂盒测得的系列稀释液的OD630与其Bt蛋白含量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据此,利用Agdia试剂盒测得99B、33B棉子、棉子仁、棉子壳在12个月的贮存过程中Bt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棉子、棉子仁中Bt蛋白含量降低一半,棉子壳中Bt蛋白含量降低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转抗虫基因(Bt和CpTI)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ha cv.'Nanlin895')为转基因受体材料,以嫩芽或腋芽为外植体材料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和CpTI基因.结果显示较合适的组培再生与遗传转化系统为叶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mg/L+TDZ 0.002mg/L,芽伸长培养基为MS+6-BA 0.2mg/L+TDZ 0.00lmg/L+Km 10mg/L+Carb 50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预培养3d,菌液浓度OD600 1.0~1.3左右,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叶盘转化频率可达28.7%.对Kmr植株经PCR分析,筛选获得了18株整合有Bt基因和1株整合有CpTI基因的转基因植株.部分转基因植株的初步饲虫实验表明,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可明显抑制杨小舟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花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种不同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对照为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光合作用及有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与其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棉花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且不同抗虫棉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仅有转Bt基因棉Z30与其对照Z16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所有供试转基因棉花叶片中的RuBP 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而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上升,但叶绿素a、b和总含量以及叶绿素a/b无显著变化。推测转基因抗虫棉花叶片RuBP 羧化酶和乙醇酸氧化酶参与调控的光合及呼吸代谢过程可能发生了改变。随着转入基因的多样化,其可能引发转基因作物产生的非预期效应更加不确定与复杂。  相似文献   

18.
以泗抗1号和泗杂3号为研究材料,于盛花结铃期,应用赤霉酸(GA3)、缩节胺(DPC)涂抹幼铃,探讨其对棉铃Bt毒蛋白表达及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DPC能显著提高花后10d和30d(DPA)棉铃Bt毒蛋白含量,GA3降低10DPA铃壳和子棉中Bt毒白含量,但提高30DPA棉铃Bt毒蛋白含量。DPC提高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活性并增加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及全氮含量,GA3处理则降低了10DPA铃壳、棉子中上述酶活性和物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棉铃中Bt毒蛋白含量与NR、GPT和GO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1=0.8776**,r2=0.7172**,r3=0.7028**)。可见,转Bt基因抗虫棉开花后应用DPC或GA3可提高充实期棉铃,能促进棉铃氮代谢水平,从而促进Bt毒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温湿度处理对Bt棉杀虫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泗杂3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设置4 种温度和湿度组合(高温高湿度、高温低湿度、低温高湿度、低温低湿度),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温湿度胁迫及胁迫解除后Bt棉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湿度胁迫显著抑制Bt棉杀虫蛋白的表达。同一生育期,高温高湿度下Bt蛋白含量降幅最小,胁迫解除后恢复能力最强;低温低湿度下Bt蛋白含量降幅最大,恢复能力最弱。不同时期温湿度胁迫下Bt蛋白含量降低幅度表现为盛铃期>盛花期>盛蕾期,胁迫解除后Bt蛋白的恢复水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温湿度胁迫及胁迫解除后Bt蛋白表达量的恢复与胁迫类型、棉花生育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