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用来管理奶牛生产的一项综合性技术,通过对DHI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指导牛场健康计划、改进日粮配方,加快奶牛遗传改良,提高奶牛育种水平。[方法]对广东省某奶牛场2022年1—12月14 024 条DH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牧场牛群结构、胎次、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指标,并根据数据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该牧场12 个月的平均胎次2.34 胎,日均产奶量为32.03 kg,高峰奶平均为39.6 kg,高峰奶日平均为80.17 天,305 天产奶量平均为9 641.55 kg,乳脂率平均为4.52%,乳蛋白率平均为3.16%,脂蛋比平均为1.44,体细胞数平均为33.3 万个/mL,尿素氮平均为10.9 mg/dL,泌乳天数平均为176.42 天。[结论]该牧场3 胎次以上牛只所占比例偏低,牛群结构不合理,体细胞数较高,尿素氮含量不稳定。应优化牛群结构,加强环境整治、乳房炎健康监测,同时调整日粮结构。  相似文献   

2.
DHI监测提高生鲜牛奶质量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DHI是对采集每头奶牛的奶样进行产奶量、奶成分、牛奶体细胞的记录、分析和监测,在国外已是一项成熟的奶业服务技术。1995年10月上海光明乳业建立了DHI检测中心,其下属牛场通过DHI检测加快了育种生产水平的提高,每年由DHI技术提高的牛奶产量达每头387.7kg,2002年1-6月牛奶微生物指标合格率98.25%,其中优质率93.28%,同期我区规模奶牛场分别只有77.29%和16.16%。针对我区与光明乳业在奶牛生产水平和牛奶卫生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我区奶牛管理站与区健康奶牛场等单位进行了DHI监测提高生鲜牛奶质量的推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简称DHI,其含义是奶牛群改良,是通过个体产奶牛的数据,主要是乳成分和体细胞的测定,结合牛群的基础资料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的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奶牛生产和育种中的问题,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DHI是世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在奶牛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DHI工作在杨凌区取得的效果并发现其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本文调查了陕西杨凌示范区参与DHI的牛场泌乳牛只的胎次及乳成分。结果显示2014年至2017年杨凌示范区牛场奶牛的日均产奶量在稳步提升,但高产牛较少且日均产奶量还是较低。乳蛋白和乳脂肪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处在理想水平,体细胞数也在逐年下降;但夏、秋两季体细胞数较高,奶牛高峰日推迟,高峰期持续时间短,饲养管理不够精细,牛舍卫生状况较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在太原市奶牛场的应用情况及其对产奶量的影响,本研究对2020年11月份太原市8个规模牧场的3188头DHI参测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泌乳牛的平均日单产为27.39kg、乳脂率为3.67%、乳蛋白率为3.59%、体细胞数为22.53万/mL、...  相似文献   

6.
DHI知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奶牛牛群改良)的缩写,国际上通常用以代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奶牛牛群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是对个体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建立完整的牛奶记录体系。DHI测试即每月一次统一采集每头泌乳牛的牛奶样,进行奶产量记录、乳成分分析以及体细胞计数等,它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通过DHI测试的数据,作为评估公牛遗传素质的依据。同时,通过DHI测试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牛群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作为改进饲养管理工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资料报道只是关于奶产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部分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样本量不大。本研究以宁夏地区5个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22 360头次奶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了奶产量与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及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产犊间隔没有显著变化(P0.05);体细胞数逐渐增加;乳脂率、乳糖率逐渐下降;乳蛋白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研究结果,使奶牛场从业人员更为准确地了解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为奶牛场的生产及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规模奶牛场实施"测奶养牛",精准化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群体生产性能、生鲜乳品质具有较好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年度、胎次奶牛与其产奶量及乳成分、高峰日、高峰奶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规律,为河北奶牛平衡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收集河北省2017-2021年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分别按胎次和年度进行横向、纵向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度和胎次对日单产、乳脂率、体细胞数、高峰奶、高峰日、305d奶量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年度除对乳蛋白率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和其他乳成分指标。胎次与高峰奶量呈正相关(P<0.01),与高峰日呈负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和群体305d奶量呈正相关(P<0.01),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乳蛋白率呈负相关(P<0.01);胎次对乳脂率、尿素氮有影响,但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广州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数和高峰奶量的影响,收集了广州某奶牛场360头荷斯坦泌乳母牛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数据,用R (Version 3. 3. 2)和SPSS 20. 0软件分析了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其他胎次的奶牛,头胎母牛产奶量、高峰奶量较低(P<0. 05);头胎牛的脂蛋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 05),其余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 05);随着胎次的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P<0. 05)。中度热应激下的产奶量、高峰奶量显著低于轻度热应激(P<0. 05);中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体细胞数会稍稍偏高,但与无热应激和轻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乳脂率、乳蛋白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10.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HerdImprovement,DHD实际意义是奶牛牛群改良。DHI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个体产奶牛的数据(乳成分和体细胞数)测定,在软件系统帮助下,对牛群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量、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奶牛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通过DHI改进奶牛场生产管理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对沈阳军区农副基地奶牛场成年母牛群进行了DHI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通过DHI测定使奶牛群平均产奶量和乳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大幅度降低了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由原来的78.9万/mL下降到16.9万/mL。说明DHI测定可以提高牛场的科学管理水平,有利于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产奶量的高低是决定经济效益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产量越高,利润就越高。如果每头奶牛单产30kg/d,奶价3.6元/kg,每头牛平均每天收入108元。高产奶牛的饲料费用每天大约在50~60元左右,所以毛利大概是55~60元。衡量一个奶牛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是毛利。如果产奶量是25kg,收入是90元,毛利大概是35~40元,与产量30kg相差20元左右。所以,奶牛场的工作重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奶牛的单产。影响高产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很多,在搞好奶牛育种选育的基础上,根据牧场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奶牛DHI技术推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DHI技术是对规模奶牛场(小区)的奶牛的系谱、胎次、产犊日期、产奶量等基础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档案管理,每月对泌乳牛个体奶样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项目进行测定,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技术人员根据报告准确找出牛只、牛群和牛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和调整计划,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量化管理,使牛群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2009年,陕西省在部分奶牛场进行了该项工作的试点应用,初见成效。笔者认为从2010年起,陕西省奶牛DHI技术工作应当实现从应用试点转向更大范围的技术推广,使更多的奶牛场(小区)受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9年12月~2010年5月一○三团奶牛场成年泌乳牛DHI报告中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数据,以及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牛群平均胎次为2.25胎,畜群结构不合理;平均泌乳天数167.3d,从2010年1月日均奶产量下降,表明奶牛饲养管理方案不合理;脂蛋比为0.88,尿素氮含量不稳定,表明奶牛日粮结构不够合理;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应该加强对牛群乳房炎或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昆明市某牧场2018年1—12月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为基础,统计平均胎次、泌乳天数、305 天产奶量、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产奶高峰日、高峰奶量等指标,将其与DHI指标标准范围进行比较,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该牧场平均胎次为2.43,泌乳天数为166 天,305 天产奶量为9 169 kg,体细胞数为24 万个/mL,乳脂率为3.78%,乳蛋白率为3.27%,高峰奶量为40.3 kg,产奶高峰日在73.2 天。结果表明,该牧场的牛群结构相对合理,配种繁殖性能正常,但存在隐性乳房炎,高峰日过长等问题。建议应该加强育成牛、干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降低乳房炎发生率,缩短高峰日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DHI技术充分体现了"能度量,才能管理;能管理,才能改进;能改进,才能见效"。一、推广应用情况D H I是英文D a i r y H e r d Improvement三个单词词首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在国内一般称之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对规模奶牛场(小区)奶牛的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产奶量等基础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每月对泌乳牛个体奶样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项目进行测定,运用分析软件对牛场信息和乳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各种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技术人员根据报告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陕西省千阳县的3个规模奶牛场、3个小区中开展了进口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澳牛)产奶性能的调查。调查后发现,在标准化奶牛示范场,进口澳牛一胎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峰奶和305天产奶量均高于本地中国荷斯坦(本地牛)一胎奶牛,澳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峰奶、305天产奶量分别为4.09%、3.30%、25.63 kg、6 252.50 kg,分别高出本地牛0.37、0.16个百分点,15.82%和6.35%。进口澳牛和本地牛的体细胞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译为奶牛群改良,在我国又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世界上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其主要工艺为每头泌乳牛每月采集奶样一次,在测定其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收集牛群饲养管理数据,如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年龄、胎次等,再将所有这些数据加工处理,形成DHI报告,返回牛场,指导生产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方便、快捷使用DHI数据,科学指导牛场生产管理.[方法]应用SAS程序,结合CNDHI报袁,对DH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应用SAS程序可自动制作牛群产奶水平报告,其中包括全群牛产奶水平报告、头胎牛及经产牛产量报告,高峰日、高峰奶量报告,305 d预计产奶量报告,泌乳天数大于450 d牛只报告,体细胞数变化报告和连续两个月体细胞数大于50万牛只报告.[结论]应用SAS程序,可方便、快捷地使用DHI数据,提高牛场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DHI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意为奶牛群改良计划,又称奶牛记录体系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是通过测试奶牛的奶产量、乳成分(乳脂、乳蛋白等)、体细胞数等二十多项数据并收集牛群有关资料,经分析后形成反映牧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信息的检测报告[1]。我国DHI系统起步比较晚,1993年通过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介绍到中国,1995年开始全面实施,1998年在上海、杭州、西安及北京建立了牛奶监测中心实验室。随着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的不断建立、完善和推广应用,DHI逐渐被广大奶农认可接受。通过在全国推广DHI测试体系,结合后裔鉴定技术,可以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