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大量采血体重变化的测定周岩许万祥李立顺汪夏时(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凤阳233100)制作禽类高免血清最大的经济成本和难题是大量屠宰放血后禽尸的处理。我们曾介绍了鹅枕静脉窦采血制抗小鹅瘟血清的方法〔1〕。但对采血中及采血后鹅群体重变化在国内外尚少见报...  相似文献   

2.
鹅枕静脉窦采血制备抗小鹅瘟血清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70只青年鹅进行了枕静脉窦采血试验,并检测了4次重复大量采血的血清抗体效价及重复采血对试验鹅健康的影响。结果如下:一个抗体效价高峰期内,枕静脉窦4次重复采血(隔日1次或每日1次)所获平均血量(200mL)是宰杀采血量(110mL)的1.8倍,而获血清量则达2倍以上。所获血清的抗小鹅瘟病毒效价与宰杀采血的血清相当,对人工感染雏鹅的保护率达100%。4次重复采血对试鹅健康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鹅枕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加大了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疾病监测设备的投入,我市近年来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开展动物疫病普查和免疫监测工作,需要我们多次采集较大的血液量来做测试项目,如疾病监测、抗体水平监测、血液化学成份分析、血液寄生虫的检查等。虽然采血的方法很多,有尾静脉、耳静脉、颈静脉、心脏、断头、翼下静脉、前腔静脉等,但在抗体水平监测、疾病监测等方面我认为采用前腔静脉采血最好。下面我将前腔静脉采血的技术操作介绍如下:1器械的准备75%酒精,一次性注射器5m L,一次性离心管2m L,离心机,耳号钳,笔,记号笔,记录本。2动物的选择在…  相似文献   

4.
将120只青年鹅分为4组,每组30只。Ⅰ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免疫和采血,Ⅱ、Ⅲ、Ⅳ组进行3个采血期的免疫和鹅枕静脉窦采血,每个采血期采血3次,每2d1次,50mL/只。结果表明,在不同饲养条件下,Ⅱ、Ⅲ、Ⅳ组90只鹅3个采血期的平均采血量在410mL/只以上,且血清抗体效价稳定;在3个采血间期内,Ⅱ、Ⅲ、Ⅳ组鹅的体重恢复率分别为98.4%、99.85%和100.75%。由此认为,在同一群鹅内,可进行数个采血期的免疫和枕静脉窦大量采血,且不会影响血清的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兔动脉采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其体积小、繁殖快、便于饲养,是畜牧兽医学、医学等科学研究领域中所不可或缺的。多数实验中是要采其血液,来制备血清、血浆、血细胞等,故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准确性,而采血方法与技术又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数量和质量。通常给家兔采血的方法有:耳缘静脉采血、心脏采血和耳动脉采血三种。耳缘静脉采血易于操作,对兔损伤较小,但耳缘静脉采血,采血量少,血管滑动不易固定,在寒冬或家兔处于安静状态时,血液回流缓慢,每次采血需要较长时间。心脏采血速度比较快,血流量较大,但经常采血对家兔心脏损伤较大,难以迅速…  相似文献   

6.
1 前腔静脉采血的应用范围1 1 需要血液量较大的测试项目 ,如疾病监测、抗体水平监测、血液化学成份分析、血液寄生虫的检查等 ;1 2 前腔静脉注射治疗 ;1 3 耳静脉无法采血的情况 ,如耳静脉变性 ,初生仔猪采血等 ;1 4 体表无法实施静脉注射。2 前腔静脉采血技术及技巧2 1 成年猪前腔静脉的采血 :2 1 1 保定方式 :采用站立保定方式 ,用保定绳将猪的上颌骨吊起 ,以猪前肢刚刚着地不能踏实并充分暴露出两侧胸前窝为度。2 1 2 采血 :先用碘酒棉球 ,再用酒精棉球消毒进针部位 (左或右胸前窝均可 ,但一般是以右胸前窝…  相似文献   

7.
鸭翅静脉血管瘘主要用于连续多次静脉采血和多次静脉内用药等,可以避免因连续多次静脉采血或用药给鸭所带来的应激刺激,翅静脉损伤及皮下淤血,并可以使静脉采血或用药方法简化,便于大批实验动物的操作。是一种为生理生化、临床病理、诊断等多门学科提供研究手段的实验外科手术。绍鸭翅静脉血管瘘制作方法在文献上未见报  相似文献   

8.
<正> 血液是兽医临床和科研中最常用的检验样品。有时需血量少,耳静脉采血即可,但有时需血量较大,耳静脉采血往往不能如愿。笔者经过多次实践,对原有的前腔静脉采血法进行了改进,认为改进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学、穿刺血管准确度高、可以一次性较大量采血、采血速度快、对猪体安全、刺激性小等优点,并且在兽医临床治疗时还可通过该方法经前腔  相似文献   

9.
<正> 在家禽疫病防治和诊断中,除血常规外,血液生化和血清学反应,使用日益广泛,采血和用血量也比较多,虽然鸭鹅一般采血以翅静脉采血较简单,但若  相似文献   

10.
动物血液样品采集在疫病防控过程中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现在推广使用的家禽静脉采血技术存在止血困难、容易出现采血部位出血和皮下出血,造成相互啄羽,影响生产水平,笔者通过对家禽循环系统及家禽翼部解剖结构研究,有其特殊的循环系统和解剖结构,总结了一种新的臂静脉采血技术。本文主要讲述了臂静脉采血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希望对家禽的臂静脉采血技术的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兽医技术人员在家禽疫病防治、监测、诊断和免疫效果评估等时都要采集血液样本,目前使用的方法有鸡冠采血法、颈静脉采血法、心脏采血法和胸外静脉采血法等。鸡冠采血法多用于需血量较少的采血。颈静脉采血法保定较难,皮色较深不易找到血管。心脏采血对畜禽后期生长影响较大且有一定的死亡率。胸外静脉采血法由于皮下肌肉疏松,不易刺中血管,而且血流量少。笔者经过实践摸索、总结探讨出了一套翅内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动物疫病普查和免疫监测工作的普及,需要大范围、多次地采集较大量的血液进行疾病、抗体水平监测和血液寄生虫的检查,猪的前腔静脉采血能较好的满足要求。前腔静脉采血操作简单、采血迅速,工作效率高,是必需掌握的一项技能。本文就猪前腔静脉的采血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在种公牛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每年要多次采集种公牛血清进行各种疫病或疫苗免疫的监测。为了比较颈静脉采血、耳静脉采血和尾静脉采血三种采血方法,我们对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种公牛站)饲养的良种摩拉、尼里/拉菲水牛种公牛采用上述三种采血方法比较,最后认为尾静脉采血方法最适用,用此方法省时、省力,提高了采血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血液样品采集技术直接影响血样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免疫效果和疫情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综合业内常用的各种作法,结合实践体会,对翅内侧翼下静脉采血、跖骨内侧静脉采血、右侧颈静脉采血、心脏采血等采血方法及血清的制备方法,就操作要领、方法应用与选择(家禽种类及日龄、需要血量多少)、方法评价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总结,对血液样品采集过程中各关键操作环节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家兔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多数实验中是要采其血液,来制备血清、血浆、血细胞等,故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准确性。而采血方法与技术又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数量和质量。家兔采血通常有:耳缘静脉采血、心脏采血和耳动脉采血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1.静脉采血:鸡的静脉采血一般在翼根静脉(即腋静脉)和翼下静脉进针,鸭多用肱静脉(即臂静脉)采血.方法是将鸡仰卧保定,拉开其中一翅膀,可见到翅膀中部羽毛较小的凹陷,叫肱窝,此处有一条静脉经过,肱窝的近身段是翼根静脉,其延伸部分叫翼下静脉,前者较粗,后者较细.在靠近身体的静脉根部,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血管,使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增粗.用另一只手持带8-9号针头的注射器沿血管的远心方向刺入.成年鸡每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动物疫病监测种类和监测样本的增加,所采集的动物血液样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动物的采血过程中,传统方法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猪前腔静脉、禽翅静脉、牛(羊)颈静脉等静脉采血。然而,经常会因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助手保定动物的保定姿势以及动物的大小,导致不容易采出血液、采集量不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猪生殖生理,特别是内分泌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求愈来愈频繁地采集血液。猪的皮下脂肪层很厚,颈静脉穿刺采血十分困难。常规采血多采用耳静脉穿刺,前腔静脉穿刺和尾动脉(剪尾尖)取血。使用这些方法采血时需要较多的人力保定动物,并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在保定过程中,猪只反抗,挣扎,而形成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动物的某些激素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应改变,从而影响取样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此外,  相似文献   

19.
由于畜禽疫病普查和诊断工作的需要 ,常对牲畜进行血液采集 ,采取血液的关键在于牲畜保定。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一些经验 ,现对猪、牛、马的静脉血液的采集及保定方法介绍于下 ,供牲畜采血人员参考。1 猪的耳静脉采血方法猪的耳静脉采血方法很多 ,一般只要能有效采到猪的血液  相似文献   

20.
实验动物采血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中,经常要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液进行常规检查或某些生物化学分析,故必须掌握血液的正确采集、分离和保存的操作技术。采血方法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实验的目的所需血量以及动物种类。凡用血量较少的检验如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测定、血液涂片以及酶活性微量分析法等,可刺破组织取毛细血管的血。当需血量较多时可作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时,若需反复多次,应自远离心脏端开始,以免发生栓塞而影响整条静脉。例如,研究毒物对肺功能的影响、血液酸碱平衡、水盐代谢紊乱,需要比较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液pH值以及K^+、Na^+、Cl^-离子浓度,必须采取动脉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