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91-1994年连续4年观测资料的平均值,对44个柚品种果实Vc与酸含量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了直线方程、双曲线、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S型曲线和二次多项式曲线等8种常见方程式配合,确定了二次多项式Y=32.12-135.18X 50.43X~2(相关指数R=0.868)为其最适合的回归方程.另外,各年份间这种回归曲线图表现相对一致,更进一步证实柚品种基因型中果实VC与总酸含量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极显著而稳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在各年间虽有差异 ,但均遵循各自的规律变化 ,与生长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果实全糖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加 ,到完熟后期剧增 ,与生长期呈极显著的指数曲线正相关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Y =1.4 4 46e0 .0 2 57x,r=0 .9833 (n =7)。果实酸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反抛物线 ,相关系数r =0 .9958 (n =7)。维生素C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果核完全硬化时达最高 ,完熟后期缓慢减少 ,拟合曲线为 3次多项式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Y =0 .0 0 76X3- 1.84 8X2 138.4 3X - 2 4 90 .8,r=0 .980 7 (n =7)。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我国鲜食葡萄叶片自然含硒量的情况,初步明确葡萄叶片硒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探究硒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我国葡萄主产区的7个鲜食主栽品种为试材,测定叶片硒含量和果实品质相关指标,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结合消费者调研得出的权重值对7个葡萄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再结合SPSS软件对品质指标与叶片硒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葡萄品种叶片硒含量在0.030~0.186 mg/kg范围内,硒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红地球,最低的品种是无核白鸡心。在果实品质指标分析中,单粒重最大和最小的品种分别是红地球和玫瑰香,分别为10.206 g和3.26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是无核红宝石(20.209%)和白牛奶(14.833%);糖酸比最大的品种是夏黑,且与其他6个品种的糖酸比差异均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葡萄叶片的硒含量与果实品质有显著相关关系。夏黑和无核白鸡心的叶片硒含量与单粒重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巨峰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与叶片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和0.930;玫瑰香的叶片硒含量与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0.05水平上相关系数达0.998;无核红宝石的果实糖酸比与叶片硒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3。综上,7个葡萄品种叶片富硒能力差异不大,且叶片含硒量整体不高,根据不同组织富硒能力特点初步推测我国鲜食葡萄果实硒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且整体含量处于略低水平,且叶片硒含量与果实品质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初步得出在硒含量安全范围内,果实品质随叶片硒含量的升高而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保存在广西柑桔研究所柚品种资源圃的39个柚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连续2年测定结果,提出了柚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可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级及其分级标准.这—标准的确定为柚果实风味的评价和不同地区的柚果实风味的比较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对柚果实糖酸含量的测定和对果实口尝品评的结果,对糖酸含量与果实风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风味优良的品种,其糖酸比值在7—25的范围,偏高者风味偏甜,偏低者风味偏酸,而糖酸比值小于5的风味不佳.优质的品种,其果实的含酸量多为中等(0.4%一0.99%),含酸量极高者风味最差.含糖量变化不大,而含酸量变化大,因此,风味的优劣受含酸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含量的差异及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金太阳’‘凯特’‘华县大接杏’‘沙金红’‘金香’‘早金艳’等6个杏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的含量及清除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1.供试各品种杏果实中类黄酮、总酚、三萜酸含量均在果实发育早期(花后30 d)最低,其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和三萜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华县大接杏’在花后54 d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达到最高,‘沙金红’在花后68 d三萜酸含量达到最高。3.供试杏果实的类黄酮、总酚及三萜酸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存在相关性,其中杏果实中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2,P0.01);杏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和清除·O2-的能力呈显著相关(r=0.376,P0.05)。类黄酮、总酚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DPP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8、0.608,P0.01);三萜酸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结论】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总酚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DPPH·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三萜酸含量与杏果实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类黄酮、总酚和三萜酸是杏果实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华县大接杏’具有较高的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清除DPPH·的能力,‘沙金红’具有较高的三萜酸含量和清除·OH的能力,均是功能性杏果及杏加工制品选择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6.
苹果成熟期间果皮花青素含量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年生陆奥、王林和富士苹果为试材,经套袋处理使三者果实着红色,对果皮花青素含量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回归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及处理,花青素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pH值以及固酸比之间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抛物线相关关系;而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只有陆奥达极显著相关。着色果皮的红色与果实硬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的分级标准与风味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对渤海湾地区129个苹果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可满足酸含量连续2年测定结果,提出了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可以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级及其分级标准。这一分级标准的确定,为苹果果实风味的评价和不同地区果实风味的比较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对苹果果实糖、酸含量的测定和对果实口尝品评的结果,对糖、酸含量与果实风味的关系做了探讨。风味优良的品种,其糖酸比多在20-60的范围,偏高者风味趋甜,偏低者风味偏酸。而糖酸比值小于10的风味均不佳。优质的品种,其果实含酸量多为中等(0.40—0.69%),合酸量极高者风味最差。果实含可溶性糖的变化幅度不大,而含可滴定酸的变幅较大。因此,风味的优劣受含酸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杏果实成熟期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仁用杏和8个鲜食杏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果实成熟期果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可滴定酸,果肉和果皮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根据鲜食杏品种果肉的颜色,将其分为白色果肉组、黄色果肉组和橙黄色果肉组,比较了不同颜色果肉组间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差异,并对果肉颜色与各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仁用杏品种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低于鲜食杏,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鲜食杏;二者间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花色苷仅分布于红色杏品种的果皮组织。除花色苷外,不同杏品种间,仁用杏品种果肉和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鲜食杏品种;同一杏品种中,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果肉。鲜食杏不同颜色果肉组间果肉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果肉颜色与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相关(r=0.872),与果肉叶绿素、类黄酮和糖酸含量则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粉蓝’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蓝莓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糖酸比在波动中显著增加;果实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从盛花后60d开始显著增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发育后期略有上升;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r=0.89**)。  相似文献   

10.
以大石早生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颜色的果袋对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果实外观色泽、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果实中糖酸含量、PAL(苯丙氨酸氨解酶)和UFGT(类黄酮葡糖苷转移酶)酶活性与花色素苷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果袋的透光率与果皮外观色泽有密切关系,透光率越高,a*越大,果皮颜色越红。白色果袋与对照、红袋与黄袋果实外观无显著差异,白袋与红袋,黑袋(完全不透光)与黄袋,红袋与黄袋处理之间的果实外观色泽存在显著差异。果实成熟时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与纸袋的透光率呈正比,波长580nm以上橙、红光的透光率与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相关系数r>0.99。在不同颜色果袋影响果实成熟时果皮的糖酸积累方面:不同颜色果袋对果肉中糖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果皮的糖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亦无显著相关性,但成熟时果皮中酸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815*)。不同颜色果袋影响PAL、UFGT酶活性,果实成熟时不同果袋PAL酶活性与花色素苷含量相关性显著(r=0.9613*),UFGT酶活性与花色素苷含量相关性显著(r=0.936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原产地杏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91份杏品种(华东地区11份、华北地区25份、西北地区18份、西南地区12份、东北地区13份、中南地区3份,欧洲3份,美洲3份,大洋洲2份,朝鲜1份)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4%和总有机酸的66%: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华东地区品种果实蔗糖平均含量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美洲品种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含量均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中南地区品种果实苹果酸和总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原产区。另外,果实蔗糖含量与总糖、山梨糖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山梨糖醇和总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山梨糖醇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在双层架、A形架、篱壁架、棚架、V形架、Y形架和T形架等栽培模式下‘黄金百香果’的果实品质,探究不同栽培架式对‘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适宜‘黄金百香果’的栽培架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金百香果’在7种栽培架式间的部分果实外观指标(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果皮厚度、L值、a值、b值)和部分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呈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种栽培架式间的‘黄金百香果’的L值与a值、糖酸比与固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篱壁架、A形架、棚架种植下的‘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综合表现优于Y形架、V形架、双层架和T形架,其中篱壁架种植的果实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SPAD-502PLUS叶绿素仪与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桃树不同区位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建立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二次方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及乘幂函数的拟合方程,并根据决定系数(R~2)确定最佳拟合曲线,以探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树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PAD值与叶绿素a含量的最优函数模型为y=0.537-0.002X+0.001X~2(R~2=0.643);SPAD值与叶绿素b含量最优函数模型为y=5.893-0.309X+0.004X~2(R~2=0.635);SPAD值与叶绿素总量的最优函数模型为y=0.179X-5.248(R~2=0.598)。通过对不同区位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统计检验发现,总叶绿素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回归方程来预测桃树叶片叶绿素的绝对含量。  相似文献   

14.
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省3个杨梅主栽品种东魁、荸荠、晚稻果实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含量及组分差异较大,晚稻果实蔗糖含量最高,而荸荠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最高;3个杨梅品种果实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琥珀酸和柠檬酸;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荸荠显著高于东魁、晚稻,可滴定酸含量东魁果实最高,其次为荸荠、晚稻;糖酸比:晚稻>荸荠>东魁,且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10年生嘎拉/八棱海棠为试材,在不同生育期土壤施用不同量的富硒有机肥,探讨果实硒含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花期,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3、0.006、0.009 mg/kg;果实膨大期,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3、0.012、0.020 mg/kg;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均分别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6、0.014、0.021 mg/kg。土壤施硒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果实糖酸比提高,改善了果实风味。果实膨大期土壤施用300 g/hm^2富硒有机肥,‘嘎拉’果实硒含量达到0.020 mg/kg,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3.1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30%,糖酸比达62.48,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5.53%,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9.71%,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喀什地区3个鲜食枣(Zizyphus jujuba Mill.)品种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冬枣”“伏脆蜜”“京沧1号”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间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积累差异,以期为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中糖以蔗糖为主,且属蔗糖积累型果实,糖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整体上升趋势;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且属苹果酸型,酸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间各自存在一定相关性;蔗糖和苹果酸是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全红期糖酸组分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20个不同西瓜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西瓜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和蔗糖,共占总糖含量的80.06%,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种质间变化幅度较大,变幅分别为3.02~41.58 mg·g~(-1)和0~46.03 mg·g~(-1);果实中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占总酸含量的83.88%,与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变幅为1.66~5.38 mg·g~(-1);不同种质西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黏籽西瓜中柠檬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了133%,而蔗糖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研究结果为了解西瓜种质间的果实品质差异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今后开展不同品种资源的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6个柑桔品种TSS含量与糖、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果实的TSS与果实的含糖量极显著相关,与果实的含酸量相关性不显著,与果实含糖量和含酸量的总和极显著相关,与果实的糖酸比、固酸比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来源桃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桃24个中国地方品种、19个中国育成品种、2个新疆桃栽培品种及5个中国野生种、33个欧美品种和16个日本品种共99份种质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 分别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3%和总酸的60%; 大多数种质中果实内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近, 但1个中国野生种和部分地方品种果实内的果糖含量较低, 果糖/葡萄糖低于0120; 中国育成品种果实的蔗糖平均含量最高, 而中国野生种果实蔗糖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种质; 中国育成品种、日本品种和欧美品种果糖平均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地方品种和野生种; 中国野生种的总酸含量最高, 其次为欧美品种, 中国地方品种、中国育成品种和日本品种相对较低; 欧美品种果实平均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高于中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及日本品种。另外, 果实内蔗糖与山梨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苹果酸与柠檬酸之间以及奎宁酸与莽草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产地井冈蜜柚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分析,为井冈蜜柚的良种筛选、种植推广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97个不同果园井冈蜜柚果实为试材,对其单果重、纵径、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柚皮苷、柠檬苦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评价井冈蜜柚果实品质的核心指标,根据综合得分对97个不同井冈蜜柚果园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以及不同品种间井冈蜜柚果实品质指标存在差异,两者对其品质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同一品种间,不同产地的可滴定酸、糖酸比、柚皮苷、柠檬苦素含量和诺米林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品种间,金沙柚与桃溪柚之间果实品质差异较大,金沙柚与金兰柚之间差异较小。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248%,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果园是金沙柚万安-06、金兰柚吉安-09、金沙柚青原-04,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桃溪柚外观品质较好,金兰柚在风味上更具特色,金沙柚综合品质更优,吉安和青原两地不同品种果实品质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