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砂梨系统的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用30μm厚的PE打孔袋包装,分别于(0±0.5)℃(CK)和(-1.5±0.5)℃(冰温)两个低温下贮藏120 d,研究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率、褐变率、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翠冠梨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褐变程度较轻,可能与贮藏环境中较低的CO2浓度(〈0.2%)有关;但果实的腐烂问题较为严重,以侵染性病害黑斑病和褐腐病造成的腐烂为主;冰温贮藏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PPO活性和MDA含量,延缓果实衰老,降低腐烂率和褐变率,保持果实较高的TSS、TA含量和硬度与脆度,贮藏期可以达到120d,而对照果实的贮藏期仅为90d。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杨梅果实在减压条件下的贮藏效果,以“安海变”杨梅为试材,对其进行减压(0.05 MPa)处理,并于2~4℃下贮藏,定期观察杨梅果实采后品质的变化,同时对果实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可滴定酸、pH、失重率、好果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减压处理能有效抑制杨梅果实冷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延缓其TSS、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采后杨梅贮藏效果,使其在贮藏第16天时好果率仍保持在90%以上。这说明减压贮藏能较好地保持杨梅果实采后品质,延长其贮藏期、供应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贮藏温度对成熟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为提高百香果采后贮藏品质提供参考。以‘台农一号’百香果为材料,分别把成熟果实放于4℃、8℃冰箱和室温下贮藏,每2天测定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贮藏(4℃和8℃)均能显著延缓百香果果皮转色和皱缩,可以保持较高感观品质和延长货架期,低温贮藏TSS、TA和TSS/TA和感官品质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室温贮藏,4~6天TSS显著高于低温贮藏(P<0.05),14天时显著低于低温贮藏(P<0.05),10天后TA显著低于低温贮藏(P<0.05),6天后TSS/TA显著高于低温贮藏(P<0.05),2~6天感官品质显著高于低温贮藏(P<0.05),10天后显著低于低温贮藏(P<0.05)。失重率都是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升高而升高。总之,6天前室温贮藏果实品质优于低温贮藏,而低温贮藏可以保持较高的感观品质和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4.
动态冰温对红阳猕猴桃冷害与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分别贮藏于(0±0.5)℃(CK)和动态冰温(-1.9~-0.5℃)下120 d,研究果实生理与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动态冰温可显著延缓猕猴桃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降低腐烂率、呼吸强度和丙二醛(MDA)含量;动态冰温贮藏果实的冷害起始于75 d,对照果实的冷害起始于90 d,动态冰温会提前和加重猕猴桃果实的冷害,其典型症状为皮下组织木质化;随着冷害的发生,动态冰温贮藏猕猴桃的腐烂率反而高于对照,VC含量低于对照,硬度和TSS含量达不到正常后熟程度,但无法确定冷害对可滴定酸(TA)含量、呼吸强度和MDA含量的影响。因而,红阳猕猴桃贮藏期≤60 d时,动态冰温可以达到最佳的贮藏效果,冷害的发生限制了其在长期贮藏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浓度为1.0μL·L-1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凯特杏果实16 h后,将其分别于(20±0.5)℃和(8±0.5)℃条件下贮藏15 d,研究1-MCP处理对杏果实采后生理、品质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贮藏温度下,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凯特杏果实的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量,有效延迟果实软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果面色泽亮度,抑制果实转黄,提高好果率,8℃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经1-MCP处理后,(20±0.5)℃下凯特杏果实具有商品性的时间可达7~10 d,(8±0.5)℃下凯特杏果实具有商品性的时间可达15 d。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莲雾鲜果适宜的贮藏温度,以“农科二号”莲雾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5、7、9、11、28 ℃)对贮藏过程中果实主要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7、9、11 ℃贮藏的莲雾果实,其贮藏期长于5 ℃和28 ℃下的果实,能更有效地减少贮藏期间果实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花色苷的降解损失,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使莲雾果实感官品质保持良好。综合来看,7 ℃的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用于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果实最佳采收期和最适贮藏温度。研究了3次采收期结合(-1.5±0.5),(0±0.5),(3±0.5)℃3个精准贮藏温度对维纳斯黄金苹果冷藏后20℃货架期果实品质和防褐变保鲜的效应。结果表明,采收期Ⅰ(相对早采)结合-1.5℃(相对低温)贮藏能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低、口感和风味较差,货架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果皮、果心和果肉褐变;采收期Ⅲ(相对晚采)结合3℃(相对高温)贮藏至1月20日,果实SSC高、口感和风味好,但贮藏至3月20日+20℃平衡24 h和货架放置7 d,果肉发绵并严重褐变。结果还表明,与-1.5,3.0℃相比,0℃维持了贮藏后期果实较高的硬度、SSC、可滴定酸(TA)和抗坏血酸含量,并更好地保持了果实叶绿素荧光活力,延缓了果实衰老。对于同一贮藏温度来说,采收期Ⅱ果实的TA和抗坏血酸含量高于采收期Ⅰ、Ⅲ。采收期Ⅱ、Ⅲ结合0,3℃能保持中短期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较好的商品性和内在品质。对于中长期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来说,采收期Ⅱ结合0℃精准温度贮藏,既能有效抑制果实褐变、减缓果实软化衰老,又能维持货架期果实较好的风...  相似文献   

8.
脱乙烯法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生理和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开展该项研究,旨在消除杨梅自身产生的乙烯(即内源乙烯)的致熟作用,减缓杨梅腐烂变质进程,延长保鲜期,为杨梅保鲜提供新方法;【方法】将长32cm、宽16cm、厚1cm的海绵(作为载体),置于KMnO4饱和溶液中浸泡,晾干后置于装有杨梅的塑料筐上面,密封;【结果】在0℃贮藏条件下,处理果实可保鲜13d,对照果实可保鲜11d;20℃贮藏条件下,处理和对照果实能保鲜4d。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脱乙烯法处理,对0℃下贮藏后期的果实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和MDA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果实的腐烂率降低;而对20℃下贮藏的果实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和MDA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在0℃贮藏条件下,对杨梅果实进行脱乙烯处理,果实可以保鲜13d。此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以获得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冰温气调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冰温条件下不同气体成分对红富士苹果果实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八成熟红富士苹果的冰点为-1.5℃,其冰点温度与果实的成熟度呈负相关;适宜的冰温气调贮藏条件可明显地抑制红富士苹果呼吸及乙烯释放速率.减缓果实组织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和杲肉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TSS)的下降速率,贮藏8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红富士苹果较长期冰温贮藏的适宜气体指标为:O2 1%~3%,CO2〈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贮藏温度对云南主栽蓝莓果实采后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玉溪澄江主栽的晚熟品种“夏普蓝”为试验材料,在5℃和0℃2种温度下贮藏,以常温条件为对照,每隔2 d分别测定蓝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丙二醛、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5℃冷藏条件下的蓝莓果实硬度保持较好,TSS损耗较低,总酚的含量、类黄酮的含量及花青素的含量均比对照和0℃贮藏条件下要高,同时,5℃冷藏条件下,蓝莓果实还能保持较高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利于保持其果实品质。因此,5℃冷藏是较为适宜云南主栽蓝莓果实“夏普蓝”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贮藏温度对玉露香梨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露香梨为试材,分别研究了三种贮藏温度(-1.5℃、0℃和7~-2℃)对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近冰温贮藏比O℃贮藏能更好地降低果实腐烂率,减少果心褐变的发生,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时间,延缓硬度、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减缓果肉相对电导率升高.减少丙二醛生成和果心中酚类物质含量.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1.5o(=和O℃冷藏与土窑洞贮藏(7~-2℃)相比.除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采后生理与品质指标均显著优于后者。说明适宜的低温可以提高玉露香梨贮藏品质,延缓衰老。九成熟的玉露香梨在7-.2℃土窑洞条件下贮期为120d左右,O℃及近冰温-1.5℃下贮期可达240d左右.但近冰温贮藏的果实品质明显优于0℃冷藏。  相似文献   

12.
以丽江雪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分别经0.5、1.0、1.5、2.0μL/L浓度的1-MCP处理后,放置在(3±1)℃冷藏条件下贮藏27d及货架3d(16+2)℃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延缓在低温贮藏条件下丽江雪桃的后熟和衰老进程.显著降低果肉褐变指数.较好地保持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维持果实硬度,抑制失重率的增加,提高果实品质。其中。以2汕L,L浓度的1-MCP处理对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抑制失重的效果要好于其他处理,控制果肉褐变以1μL/L浓度的1-MCP处理效果为好。各浓度的1-MCP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采后枇杷果实用0.01、0.03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包装,以无薄膜散装作为对照,在室温(25±1)℃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对枇杷鲜果的保鲜效果及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下降,保持采后枇杷果实的新鲜外观和品质,其中以0.03 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4.
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品质及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冷害的影响,本文以“白玉”枇杷为试材,探索了46℃热空气处理对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各处理(6±1)℃冷藏期间果实冷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腐烂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冷藏及货架期间,46℃热空气处理果实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抑制了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显著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指数,其中以46℃热空气处理30min后冷藏效果最好。以上结果显示,果实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与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抗冷性有关,且热空气处理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果袋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套5种类型果袋对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 Red Fuji Spur)低温(0℃)贮藏品质的影响,部分果袋进行早套袋(6月10号)和晚套袋(6月23号)两个处理。各种套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失水率在贮藏的第一个月内逐步提高达到峰值,其中套塑膜袋果实的呼吸速率比套小林袋的高47%,同时伴随着可滴定酸、可溶性糖以及硬度的持续降低;随后的一个月内呼吸受到明显抑制,各种品质指标下降缓慢,但在其后的贮藏时间里呼吸速率再次缓慢上升。套塑膜袋的果实仍具有较强的呼吸,晚套袋的果实比早套袋的呼吸略高。贮藏结束时(120d)套小林袋红富士的可滴定酸和果实硬度分别为0.2087%、9.43kg/cm2,套塑膜袋的分别为0.1812%、8.12kg/cm2。综合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呼吸、糖、酸、硬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可以看到,不同果袋以套塑膜袋的果实品质下降最大,套小林袋(KM-2)的果实品质下降最小,其次是双层内红袋、双层内黑袋,再次是双层内塑袋。  相似文献   

16.
不同MAP包装内气体变化情况及其对山楂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亮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83-288
为延长山楂果实的保鲜期,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筛选适宜山楂果实长期低温贮藏的塑料薄膜包装。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薄膜包装(MAP),对‘大金星’山楂果实进行冷藏(0±0.5)℃试验,研究了不同MAP处理中O2、CO2和乙烯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以及山楂果实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0±0.5)℃条件下,厚度为30μm的PVC薄膜包装有利于减缓山楂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加速了贮藏后期果实中MDA含量和果肉褐变率的上升;而厚度为15μm的高渗出CO2保鲜袋,对抑制果实硬度下降和减缓果实可滴定酸降解效果不显著,但对减缓MDA含量和果肉褐变率的上升有积极作用。4种不同薄膜包装(MAP)处理中,厚度为15μm的高渗出CO2保鲜袋贮藏效果最佳,适宜山楂果实长期保鲜。  相似文献   

17.
以丰田新秀青椒为试材,模拟贮运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研究其对青椒品质的影响以及1-MCP处理在此过程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贮运环境温度的变化容易导致青椒果实呼吸作用增强,失重率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营养成分消耗过快,硬度下降,造成衰败和腐烂;1-MCP处理可以显著抑制青椒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代谢增强,从而较好地保持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营养成分,减少质量损失和腐败的发生,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转红。10℃恒温结合1-MCP处理贮藏35 d的青椒商品率可达90%以上;模拟青椒贮运条件,采用1μL/L浓度的1-MCP熏蒸24 h,在10℃贮藏6d后,取出,盖上保温被在室温25℃条件下放置24h,再重新放入10℃冷库中贮藏28d时,青椒果实的商品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贮藏温度下圣女果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圣女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4、20℃)条件下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糖、VC等果实营养成分及失重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低温冷藏下的圣女果果实营养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缓慢,失重率显著降低,可很好地保持其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