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组胸肌的系水力、剪切力、粗脂肪均高于笼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胸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肌肉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为笼养组高于放养组,而必需氨基酸所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呈味氨基酸所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表现出放养组高于笼养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伏牛白山羊的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对10只伏牛白山羊进行屠宰性能、肉质常规指标测定和肌肉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伏牛白山羊母羊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内脏脂肪重、胴体净肉率、肉骨比均高q-&羊,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的屠宰率、净肉率高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伏牛白山羊公羊肉质中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均高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伏牛白山羊公羊肌肉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舍量均高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蛋雏鸡增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雄性海兰蛋鸡雏80只,随机分为4组(试验I~Ⅲ组,对照组),每组20只。试验I~Ⅲ组分别饲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健脾消食及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复方饲料添加剂,测定并比较各组蛋雏鸡在试验期间的增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I组蛋雏鸡的试验期增重及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19〉0.05);试验Ⅱ组蛋雏鸡的血液总蛋白、血清钙、血清无机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增重及血清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蛋雏鸡的试验期增重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健脾消食类的中草药复方饲料添加剂能够显著促进蛋雏鸡生长,有效改善蛋雏鸡血液生化指标,有利于雏鸡健康、快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尽可能相同的生长状态下山羊和奶牛乳中乳蛋白、乳脂肪和乳中微量元素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山羊和奶牛乳中乳蛋白分数差异显著,山羊乳中αs1-酪蛋白含量(28.8%)显著低于奶牛乳中αs1-酪蛋白含量(P〈0.05)。虽然山羊乳和奶牛乳中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氨基酸谱图存在一定的差异。两品种乳中乳脂组成显著不同,尤其是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C4-C14),山羊乳中含量显著高于奶牛乳中含量(P〈0.05);山羊乳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10.0%)、n-3多不饱和脂肪酸(51.0%)和共轭亚油酸含量(33.8%)也显著高于奶牛乳中相应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5.
性别和营养水平对福建河田鸡风味前体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河田鸡胸肌肉中风味前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腹脂率、氨基酸(Asp、Thr、Ser、Pro、Cys除外)以及肌内脂肪(IMF)及其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肌苷酸(I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公鸡的总氨基酸(TAA)、肌苷酸、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略高于母鸡,母鸡的肌内脂肪及其PUFA含量明显高于公鸡。能量水平对肌苷酸、肌内脂肪及其SFA、MUFA、PUFA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鸡采食高能日粮时,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会显著升高(P〈0.05),而IMP、IMF、PUFA含量会显著下降(P<0.05),TAA没有显著变化。蛋白水平对肌内脂肪及其MUFA、PUFA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采食高蛋白日粮时,肌内脂肪及SFA、MUFA显著降低,而其PUFA会显著增加(P〈0.05)。风味品尝结果表明,公鸡的香味、鲜味都显著高于母鸡,而嫩度低于母鸡;随着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增加,鲜味和嫩度都显著下降(P〈0.05)。从肉品的总可接受性来看,性别对总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营养水平时的总可接受性大于高营养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
利用采自纯系蛋用黄羽鹌鹑健康群体的血样,对黄羽鹌鹑的血液细胞学和主要血液生理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羽鹌鹑的血液细胞形态与鸡和其它禽类相似。黄羽鹤鹑的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均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雄性均显著高于雌性(P〈0.05),凝血细胞数量雌性显著高于雄性(P〈0.01)。凝血细胞长度比红细胞短,其宽度与红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3周龄和7周龄比较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数量和分类以及各类白细胞的大小在性别和周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从营养和管理方式均不同的两组东北虎群中各选5只体型适中的成年雄性东北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笼养组以纯肉为日粮,散养组以混合饲料为日粮。麻醉后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液中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散养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血清尿素、肌酐、淀粉酶、谷丙转氦酶、谷草转氦酶等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全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营养和管理方式对东北虎某些血液指标产生影响,混合日粮和散养方式更有利于维持东北虎的正常免疫机能和健康。  相似文献   

8.
选用氨基酸、胆固醇、钙、磷作为检测指标,对冻干法加工的东北梅花鹿血粉、猪血粉、牛血粉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三者的内在质量差异,探讨评定东北梅花鹿血粉的质量依据。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血粉中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动物血粉(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牛血粉(P〈0.05)、猪血粉(P〈0.05),因此,冻干法加工的鹿血粉是较理想的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的保健食品和药品。  相似文献   

9.
高赖氨酸水稻;肉鸡;应用效果摘要:为研究不同比例高赖氨酸水稻替代玉米对肉用仔鸡生产、屠宰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50只1日龄AA肉鸡,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分为前期(0~21d)和后期(22~42d)两个阶段饲养。对照组采用玉米一豆粕型日粮;试验组分别为高赖氨酸水稻替代40%、100%玉米组.分别在21日龄、42日龄测定各组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高赖氨酸水稻替代40%玉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赖氨酸水稻替代100%玉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高赖氨酸水稻替代40%玉米组和替代100%玉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前期试验组胸肌率有显著提高(P〈0.05),全净膛率、腿肌率、腹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后期腿肌率有显著提高(P〈0.05),全净膛率、腿肌率、腹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前期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液指标除碱性磷酸酶含量和总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后期对照组和试验组各个血液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赖氨酸水稻部分或完全代替玉米饲养肉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系优质鸡胸肌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大恒3个优质鸡品系与2个杂交组合的7013龄和91日龄鸡各100只,对胸肌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胸肌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在不同品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日龄间,胸肌肌苷酸未达显著水平(P〉O.05);鲜味氨基酸中除S05未达显著水平外(P〉0.05),其余鲜味氨基酸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性别间,胸肌肌苷酸S01、S0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余胸肌肌苷酸含量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鲜味氨基酸未达显著水平(P〉O.05)。  相似文献   

11.
牦牛、犏牛及黄牛肉脂肪酸和风味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青海省果洛州同一放牧群体的1.5岁牦牛(♂)和犏牛(♂)各3头,与青海省湟中县1.5岁的3头黄牛(♂)做比较研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牦牛、犏牛和黄牛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肉中的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其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结果表明:①牦牛、犏牛和黄牛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犏牛肉中含量最高,明显高于牦牛和黄牛肉(P〉0.05)。②牦牛肉肌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三种牛肉中肌苷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犏牛与黄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牦牛(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利木赞和西门塔尔改良当地黄牛的效果,测量了62头繁殖母牛的体尺,利用肉用指数研究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表明:利黄Fl和西黄Fl的繁殖母牛平均肉用指标分别达到3.40和3.42,比当地黄牛提高了12.21%和12.87%,改良效果显著(P〈0.05),利黄F1,和西黄Fl改良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  相似文献   

13.
三元杂交牛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研究三元杂交牛的育肥效果。[方法]选取6月龄三元杂交牛(简称夏西黄、皮西黄、海西黄、南西黄)及二元西杂牛(对照)各12头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饲养条件下进行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适合我县的肉牛杂交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组合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明显优于“二元杂交”组合(P〈0.01),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夏西黄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最好,皮西黄次之,但与夏西黄差异不显著(P〉O.05),海西黄、南西黄与夏西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三元杂交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夏西黄杂交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利木赞肉牛改良沿河本地黄牛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改良沿河本地黄牛,结果表明:利本F1牛体型趋向父本,各月龄的体尺、体重指标及屠宰率比本地黄牛分别高10%、45%和5%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头10月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F1代杂交牛,10头10月龄雷琼牛,以相同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方式进行20个月高强度育肥比较,分析和牛与雷琼牛F1代与雷琼牛的育肥增重效果、产肉性能。结果表明:F1杂交牛育肥期末增重显著高于雷琼牛(P〈0.01);F1杂交牛在整个育肥期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同时期的雷琼牛(P〈0.01),其中F,杂交牛育肥3~6月日增长速度最快,雷琼牛前3个月日增长速度最快;F1杂交牛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与雷琼牛(P〈0.01),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7.28%和6.25%。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代杂交牛经育肥后,其增重效果、屠宰性能均优于雷琼牛。  相似文献   

16.
鲁西黄牛与利鲁杂交牛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设计,对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鲁西黄牛及利鲁杂交牛的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 股二头肌)肉品的理化性状各食用品质特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鲁西黄年号利鲁杂交牛的各部位肉品PH值下降缓慢,肉品保水性能好、贮存损失较低和熟肉率较高,并且其肉品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和矿物质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特性。分析表明;品种因子地肉品的评硬度,嫩度、肉口中脂肪含量、必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验证优良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方法]运用三个杂交组合在民和县用引进的良种肉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皮尔蒙特牛改良当地黄牛。[结果]表明F1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于本地黄牛(P〈0.01),说明良种肉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明显;在不同杂交后代的比较中,皮×黄F1各年龄段体重均高于西×黄F1、利×黄F1,杂交组合最为理想。[结论]说明不同的杂交组合具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选取18月龄湘西黄牛、西本(西门塔尔牛×湘西黄牛)、利本(利木赞牛×湘西黄牛)、西西本(西门塔尔牛×西本)、利西本(利木赞牛×西本)共24头,于舍饲条件下补饲精料,进行70d的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益明显优于其他组合和湘西黄牛,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的日增重1.21 kg;屠宰率58.44%,净肉率47.68%;胴体质量与产量等级评定表明: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牛肉指标达到了特级标准;产量达到了国内优质高档牛肉的重量标准。肉质特性测定表明:利本杂交牛肉品大理石纹较为丰富,利西本杂交牛肉品较细嫩、柔软;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利西本和湘西黄牛臀肌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背肌(P〈0.05),其他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巴玉、长玉二元杂交猪屠宰、肉质性能差异,本试验选取2窝日龄相同、体重接近的巴克夏×玉山黑猪、长白×玉山黑猪作为材料,在相同半放养饲养方式条件下进行饲喂试验,在试验猪只平均体质量达到135kg(平均350日龄)以上级别时按NY/T825-2004方法进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体长、皮厚、皮率、失水率、a﹡(红度)、脂肪含量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度、脂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四烯酸方面,长玉组含量高于巴玉组,其中硬脂酸前者高于后者14.75%,差异明显(P〈0.05),但两者总体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20.
黄牛资源(Chinese indigenous cattle breed resources)是中国牛肉产业发展的基础母本资源,对其正确认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性.依据相关动物育种学基本原理和养牛学基本知识,说明前辈科学家对黄牛资源的经济类型界定——为“地方品种”——的科学性,并依据数量指标——牛肉用指数(BPI)和牛品种科技含量(K值)指数证明其客观真实性.这已成为业界共识.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如:将各种牛(Cat-tle)统称为“肉牛”;有人说本地黄牛品种已成为“优秀的肉牛品种”;还有人不顾国内牛数剧减的事实而极力夸大品种内数量.这些在学术上均属学术不端行为(非科学或伪科学作法).背离前人界定,撕裂已有共识,客观上表现出四方面危害:扰乱国际粮农组织(FAO)通用规则(FAO统计无有“肉牛”项)、搅乱业界内外人心(损害对“肉牛”科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抹煞本地黄牛的种质资源价值(冠以“肉牛”而虚化资源意义)、阉割新育成的肉牛品种的种质创新价值(“假似真时真亦假”).对此种种异象应予以厘清,还发展中的中国养牛科学以尊严.本文对黄牛资源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并对农业部发布的“2011~2025: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中存有的不周之处也提出了修补意见,以利对黄牛资源的正确认知和持续利用,促进牛肉产业中牛源基础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