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三、四阶段)》规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停止制造和销售第二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所有制造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其排气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该标准第三阶段要求。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本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与国二标准相比,国三标准主要降低氮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国家日益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的政策要求,并维护公众身体健康,通过分析我国非道路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比较各阶段排气污染物的限值,并进行一系列试验,探究各功率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能够实现非道路国Ⅲ标准的主要技术路线。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通过机体优化设计、采用电控EGR、增压中冷、高压共轨等技术路线,即可达到非道路国Ⅲ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是《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2014)第四阶段的具体技术要求。与第三阶段相比,该标准增加了适用范围,同时技术要求中增加了达标检查、远程监控和车载诊断等要求。为更好理解标准,该文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从技术可行性和成本可行性两方面对标准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绝大多数工作通过农业机械来完成,农业机械也逐渐成为最主要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之一,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同时也由于多方原因造成了能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通过结合现阶段农业机械能耗过高主要原因的分析,说明了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环保部2016年第5号文件《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自2016年12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农民购买的各种柴油机动力的农业机械都是国Ⅲ标准,国Ⅲ柴油机比传统增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以来,国内许多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生产厂家正在为申报国Ⅲ排放型式核准工作而在紧张忙碌着,但有一些企业对此项工作还处在观望状态。虽然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三、四阶段)》实施已有一年时间,行业内的部分柴油机生产企业以及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对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排放型式核准申报新要求还是了解较少,理解不透,对标准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其中,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90%以上的碳烟颗粒由柴油机机动车产生。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我国目前柴油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监管,是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的依据支撑,是缓解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的应用及研究是有效控制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的有力措施。通过RFID、OBD、区块链应用技术等技术,对平台运行以及检验过程进行升级改造,从平台端、检验端完善升级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  相似文献   

8.
以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为典型代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和排放量巨大,消耗大量柴油等化石能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战略、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宏观背景下,结合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管控实际需求,运用“北斗+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应用”的关键技术路线,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应用研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人防”到“技防”如何转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弢 《农业机械》2023,(1):24-25
<正>农机“国Ⅳ”时代已经到来!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说对,当然是因为,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0年12发布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2014)修改单,及其配套技术规范《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1014—2020)规定,  相似文献   

10.
政策·数字     
生态环境部:农机“国四”标准将于2022年底实施,生态环境部日前正式批准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发布稿)》。本标准规定了第四阶段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及其装有的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该标准指出,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千瓦以下(含560千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本标准要求。560千瓦以上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第四阶段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初,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确认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国二升国三延期至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转眼半年过去,如今离第三阶段实施大限仅余5个月,阵痛在即,农机企业是否能够从容应对?当前,农机企业主要面临两大问题。首先是去库存问题。有业内人士称,库存将成为压跨一些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某种程度上讲,  相似文献   

12.
8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8年第34号公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正式发布。公告指出,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防治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大气环境,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指导环境管理与科学治污,促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进步,《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现予发布。本刊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压共轨技术的不断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的性能得到较大地改进。我国根据柴油机排放污染物含量、氮氧化物等制订了相关标准,目前非道路高压共轨产品进入到第三阶段,该阶段将非道路柴油机喷油器作了特殊设计,能实现多次喷射,同时降低油耗,减少排放。叙述了高压共轨技术的组成及原理,对柴油机中比较典型的三种传感器故障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部分关于共轨燃油系统的日常维护意见,为非道路移动机械驾驶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0月1日,《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发布,2015年初,中国一拖就着手立项研发符合非道路国四阶段法规要求的新产品;2017年开始野外“三高”验证,历时两年时间;2019年开始多种机型的田间验证,迄今已7个年头。期间投入研发费用过亿元,累积验证时间超过60000h,  相似文献   

15.
正8月19日,生态环境部以2018年第34号公告发布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提出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的总目标,"新生产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2020年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所谓技术政策,是与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并列的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发布《技术政策》的目的是,引导行业选择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正>农机鉴〔2015〕95号各有关单位:为配合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的实施,针对农用柴油机产品因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从中国第二阶段升级到中国第三阶段后可能产生的变化,经研究,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对部分农机产品的部级推广鉴定信息变更提出如下要求,请遵照执行。一、变更要求(一)农用柴油机。对于通过中国第三阶段排气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7.
<正>又一次,农机行业获得了喘息机会!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室发布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值及测量方法》的征求意见稿,修改了5处,其中有一条是升级国四实施时间延长至2020年12月1日。随后,这条消息在农机圈子里广泛转发,很多人长出了一口气,甚至有人击掌相庆。但警报真的解除了吗?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农业机械进入国四时代,新一轮农机升级洗牌大幕已然掀开。2022年12月1日,《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标准》正式实施,额定净功率37kW(50马力)及以上柴油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应在机械出厂前,将卫星导航精准定位系统和车载终端系统与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联网,  相似文献   

19.
<正>8月28日,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协会会长陈志和副秘书长宁学贵就目前农业机械排放标准切换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GB 20891-2014国家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柴油机排污标准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几乎所有自走式机械都涉及排放问题,其中涉及的农机主要有农用柴油机以及采用柴油机为动力的主机(包括拖拉机和一些收割机械)。国家此项标准  相似文献   

20.
动态     
正农机切换国四排放时间敲定2020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批准发布《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发布稿)》。该技术要求指出: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 kW以下(含560 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