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和产业化发展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由于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发展在我国的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因此,怎样实现并加快农机工程的科技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就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农机工作中的作用、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化基础下我国农机工程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机械化。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新生产设备的不断面世,我国的农机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利用新机具、新技术,充分发挥农机优势,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大规模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技术条件限制,农机工程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找到解决办法创新农机工程科技,进一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障碍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保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机械装备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物质载体和基本条件,又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农机装备要满足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的要求,实现低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套化,关键要靠农机科技创新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要使农机科技创新快速、持续发展,探寻制约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障碍因子,研究与探讨加快农机科技创新的对策措施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已经从改造仿制,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阶段。但是,仍然存在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质量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对此,专家表示,只有通过融合协同创新,加快补齐技术"短板",才能驱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推动我国从农机生产大国向农机强国转型。创新是推动我国农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2014年以来,我国农机行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后,  相似文献   

5.
经济水平的发展带动农业科技的创新,我国是农业大国,推进农业向前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对于农机设备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农机新设备推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农机新设备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是支柱产业,是国家与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创新,国家加大农业经济投入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机的创新发展。为助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农机科技创新,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因此,以农机科技创新为中心,对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9月28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开幕之际,农机科技创新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高峰论坛也在北京举行。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总结交流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成功与不足,探讨加快农机科技创新与农机化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我国当前的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的现状,若想实现并加快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民的综合素质,同时提升农机装备的水平及其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郭飞 《现代农机》2019,(2):29-31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要求“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农机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强化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有效促进了全省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推动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创新驱动,多措并举,十一五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取得实效创新是农机化发展的原动力。为加强农机化科技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的当前情况来看,农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离不开农机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有效控制成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坚持创新农机科技,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如何提高农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研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农机科技实际运用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这一新特点,文章结合仙游县农机推广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基层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从推进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模式、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和农机产品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宣传力度等方面入手,推动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重点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协同发展,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潜力。本文从创新生态的视角,概述各创新主体的作用及其特征,分析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内外部的制约因素,构建农业机械化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提出创建农业机械化工程良好创新生态的建议,探索多方位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强化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农机是机械化农业生产及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性设备,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发展对于农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针对如何进行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建设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几点意见及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农机节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农机节油不仅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更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机节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市场中,农机的使用和生产技术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对农机节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有效推广农机节油技术,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农机耗能高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推行农机节油的意义以及农机节油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农机化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相辅相成,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顶梁立柱。综观当前我国的农机体系来看,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实现农机化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无疑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一定程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农机推广以及宣传农业机械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基层农机推广的现状、基层农机创新推广的手段进行探讨,以此为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提供帮助,使得农机推广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提高农机推广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知品  丁大伟 《南方农机》2023,(7):92-94+121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但很多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应用范围小、农业生产效率低,这与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不到位、农机管理工作存在不足有很大的关联。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本研究分析了加强农机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总结了农机管理与农机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的农机管理体系、整体规划注重科学性、确保应用机型与农机技术相匹配、提高管理部门管理意识、完善合作组织建设的推广方法以及培养高质量农机推广人才、加大资金支持、建设示范基地的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级,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正在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将由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整体效益,农业生产方式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精神,加速农机科技创新,推动农机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广和产业化进程,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科技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其中3D打印技术就凭借其不可忽视的优势成为当前重点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之一。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业机械设备的持续发展是提升农业经济的重要条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农机制造中,能够极大地推动农业机械设备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健发展。本文分析当前3D打印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在未来农机制造中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为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大范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