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华鼢鼠是黄土高原地区危害幼林的主要害兽。本文介绍了中华鼢鼠在河曲县的危害原因、状况,提出了利用营林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防治的办法,对于今后防治中华鼢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华鼢鼠是为害林草资源安全的严重鼠害。介绍了怀仁市中华鼢鼠活动规律及发生特点、主要防治手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旨在为科学开展中华鼢鼠防治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经1992-2001年对祁连山北坡林区中华鼢鼠在不同立地条件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规律,掌握了其发生、危害情况,为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的决策防治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智能捕鼠器和人工地箭捕杀中华鼢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中华鼢鼠危害严重。笔者从传统研究方法入手,借助现代科技创新手段,掌握了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危害规律和特点,研究了智能捕鼠器和人工地箭的防治原理、操作时间和操作方法,并对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华鼢鼠是农、林、牧业的主要害鼠之一,常年在地下生活,取食植物根茎、幼树根系,造成造林地苗木严重缺损,危害极大。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荒山造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防治中华鼢鼠等森林鼠害越来越重要,国家林业局已将森林害鼠防治列入重点治理工程。为此,作者在防治中华鼢鼠过程中研制和总结了两种有效的人工防治器械,并在防治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华鼢鼠在我国华北黄土丘陵地带分布很广,在大同市主要危害油松、云杉、侧柏、杏等树种幼龄林.它挖洞取食、啃咬树根、毁坏幼林,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同时对农作物、草场危害极大,大量纵横交错的鼠洞常使农田雨季被毁.为有效控制中华鼢鼠的繁衍,大同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林业局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行政管理,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保护林木免受其危害,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孝达 《沙棘》2006,19(4):37-39
34.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中华鼢鼠又名瞎狯,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北部和秦岭山区。其食陛很广,各种林木、种子、蔬菜、苜蓿等,在林木种类中以沙棘、苹果、山楂、油松等较为喜食。在陕西和甘肃的大部分沙棘林内,都有中华鼢鼠的危害发生,有的根部被咬断使植株枯死,有的整株树苗被拉入鼠洞内啃食,从当年新植树苗到10年以内的沙棘林;受鼢鼠危害很严重。是人工造林和天然林更新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8.
以探讨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为出发点,分别从药物防治、人工防治、器械防治、引入适合数量天敌等4种防治方法,对防治中华鼢鼠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总结了研究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面分析中华鼢鼠的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总结了控制鼠害的主要途径是运用生态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于有效遏制中华鼢鼠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林农损失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中华鼢鼠的鼠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中华鼢鼠防治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捕获率可达80%以上,采取人工地箭捕打、毒饵防治等方法,同时结合营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宜川县林区鼢鼠主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的分析,指出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林区鼢鼠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华鼢鼠是祁连山区的重要害鼠之一。2001年~2008年期间,甘肃省天祝县森防人员对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通过防治试验证明采用溴敌隆、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是较理想的药剂。自2003年以来,天祝县乌鞘岭等7个国有林场和14个乡镇普遍采用溴敌隆、鼢鼠灵辅以人工弓箭射杀的方法进行防治,2003年~2008年进行了全面推广。现将推广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在河南灵宝地区主要危害苹果、梨、樱桃等多种林果树木.2008-2010年3年时间,对灵宝川口林场燕子山林区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的危害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为3~4只/hm2,略高于中华鼢鼠的种群密度经济阈...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焦健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3):50-51,57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15.
王林 《内蒙古林业》1990,(12):22-22
落叶松、油松、樟子松已成为乌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中华鼢鼠对林木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鼠害最严重的林地内,林木受害率几乎等于死亡率。为了有效地控制中华鼢鼠的危害,经过多年的实践,到目前在乌盟“三松”林区使用地箭捕杀中华鼢鼠是最好的一种防治方法。比法从春季土壤解冻至秋季土壤冻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命中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如果每100亩林子用1付箭子移动地捕杀就可控制害鼠危害.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苗辅地中华鼢鼠对园林绿化树种的危害,分析结果表明:对50多种绿化树种的危害各不相同,其中11种树种的危害程度依次为:日本樱花>紫藤>广玉兰>紫荆>蜡梅>榆叶梅>贴梗海棠>梅花>雪松>国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固原山区生态环境与鼢鼠活动规律调查基础上,分析了鼢鼠与生态环境各因子的关系,人为因素通过改变林地环境对鼢鼠活动和危害程度的影响,提出了鼢鼠生态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推进,中华鼢鼠成为危害未成林造林地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在山西省岢岚县分布广、危害重。根据调查,全县幼树被害后死亡率高达15%~32%。在中华鼢鼠分布密度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区鼢鼠防治研究现状及今后防治意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主要介绍我国林区鼢鼠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林区鼢鼠的主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目前国内防治鼢鼠的常用方法和措施,并提出对林区鼢鼠进行生态预防和综合开发利用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华鼢鼠的洞系结构及其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和县玉泉林场,1989年以来,在开展大面积防治中华鼢鼠的同时,进行了中华鼢鼠活动规律、洞系结构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一、中华鼢鼠的危害情况西和县玉泉林场,位于秦岭山系小陇山余脉西南部,属长江流域西汉水水系上游。海拔1760—2100米,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8℃,无霜期160—180天。场辖草关营林区,坡度在25°—42°之间,土壤为褐色土和棕壤,成土母质以石灰岩分化物为主,土层厚度30—100公分。植被以紫芒、苔草、铁杆蒿等草本植物为主,间有少量胡枝子、沙棘等灌木,盖度80%。从1965年以来,草关营林区营造人工林3万余亩,由于中华鼢鼠的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