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榨菜收获机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涪陵榨菜以其独有的特质成为区域特色农产品中的佼佼者,而且涪陵榨菜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成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1]。但是,榨菜的收获还停留在人工阶段,急需解决榨菜的机械化收获问题。为此,基于榨菜物理特性,设计了一种集扶叶、夹持拔取、输送及切叶等功能为一体的榨菜收获机。首先,对收获机传动路线进行了设计,制定了技术要求,并对各级传动比设计计算,通过数学建模确定夹持拔取装置对地角度等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基于Pro/E对收获机主要零部件进行了三维建模设计及虚拟装配,并对其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最后,完成了榨菜收获机试验样机的制作并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收获机基本满足榨菜机械化收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甘蓝作为我国蔬菜主栽品种之一,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大。针对现有甘蓝收获机械存在的切根位置不一致、损伤率高、收获效率低的问题,在甘蓝基础物理性状采集和采收机械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双行甘蓝收获机。该机采用一次性双行收获方式,配置有专用的手扶式履带动力底盘,收获装置主要包括拔取机构、输送机构、切根机构等,一次下地可完成甘蓝的拔取、输送、切根、装箱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该收获机割台工作稳定,收获效果良好,切根合格率为95.0%、甘蓝损伤率为6.2%、甘蓝损失率为3.8%,在既定的试验样机田间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可以满足甘蓝的机械化收获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甘蓝收获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收获机在果实的运送过程中存在的壅土、耗用劳动力大等突出问题,以宝塔菜联合收获机为研究对象,对收获机的输送机构进行了研究设计。使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的运动模型,比较了输送器在不同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下果实与土壤的输送情况,确定了收获机合理的设计参数,提高了宝塔菜收获率,为收获机输送机构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田间初步试验表明:果实和土壤能够流畅输送,证明了运用离散元法分析收获机输送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4FZ-2型自走式番茄收获机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治国  齐伟  郭健 《农机化研究》2013,35(6):110-112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依据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番茄收获机,主要对该机收割机构、输送机构、振动机构和色选机构的设计进行阐述.该机集收割、输送、振动分离和色选等功能于一体,使收获后的番茄能达到制酱企业加工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机械自动化收获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新型白菜收获机的提升运输机构、切削机构、输送机构、收集机构等进行了设计,并对主要零件包括平带、输送带、切削刀具等进行了选择和设计。本设计的新型白菜收获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番茄收获机的适应性,根据农艺要求及各种地理环境,设计了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番茄收获机。主要对该机机架调节机构、采摘头、轮距及果秧分离机构的调节进行阐述,该机集番茄秧的切割、果秧分离、番茄成熟度选择和输送于一体,使收获后的番茄能达到制酱企业加工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大蒜联合收获机夹持输送机构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柔性夹持输送机构。根据机具性能要求和大蒜的生长环境特征,阐述了夹持输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大蒜在夹持输送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分析,确定了结构参数和技术参数。所设计的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倾斜角为25°,输送带为B型双联带,夹持高度距离地面162mm可调,生产效率为0.2~0.5hm^2/h。该研究对大蒜可靠输送、降低伤蒜率、减少大蒜输送损失、提高大蒜联合收获机整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设施水培生菜的采收主要以人工采收的方式完成,面临劳动强度大、工作枯燥费时等问题。为此,以水培奶油生菜为试验对象,针对水培生菜的种植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保留生菜部分主根的采收方式。根据采收装置要实现的功能要求,分别从输送定植板机构、切割根部机构、拔取搬运生菜机构和PLC控制系统等进行采收装置的关键零部件设计,并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完成装置的试制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能顺利完成输送定植板,切割根部的成功率为82%,拔取搬运生菜的成功率为85%,采收效率较人工采收提高近3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丘陵山区土壤黏重导致现有烟秆拔取装备作业效果差,烟秆拔取后无后续处理等问题,基于烟叶种植农艺要求和丘陵山区烟田特点,创新设计了一种对辊双螺旋组合式烟秆有序拔取装置。根据烟秆的相关物理参数,对拔取过程中烟秆进行受力分析,以此优化拔取装置双辊轴的设计以及安装位置,实现烟秆有序拔取。创新设计一种烟秆横向有序输送后粉碎归集装置,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利用Creo三维软件对整机进行三维建模,并制作了样机。在实验烟田进行了烟草拔杆机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拔取粉碎一体化烟草拔杆机能够满足烟秆拔取以及粉碎要求,平均烟秆拔取率为95.8%,平均拔秆效率为2亩/小时,从而验证了烟草拔秆机理论分析与设计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烟草拔秆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齿盘式棉花秸秆整株拔取收获机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对棉花秸秆收获机械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设计的齿盘式棉花秸秆整株拔取收获机,采用齿盘夹持部件和水平拔取原理,通过力学和运动分析确定工作参数,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性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榨菜作为我国特有的农作物,收获过程大量依赖人工,国外鲜有针对榨菜机械化收获装备的研究,为研制出生产中可推广应用的榨菜收获机械,缓解我国榨菜生产劳动力短缺的困境,促进该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归纳我国榨菜主要产区的种植农艺和收获要求,阐述我国榨菜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针对现有榨菜联合收获机、自走式小型榨菜收获机及手扶式榨菜收获机,对相应关键技术、使用效率、收净率、使用寿命对比分析,总结我国榨菜收获机械化存在着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改善、收净率低、工作效率不高、使用寿命低等难点,提出我国榨菜产业未来应实现农艺与农机相融合,榨菜机械化收获可分段分节实现,需要提高榨菜收获关键技术研究的创新能力等发展意见,为我国榨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菜是我国种植面积大、产量多的蔬菜之一。目前,白菜收获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我国白菜机械化收获仍处于研究阶段,实现白菜机械化收获对于实现白菜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我国白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白菜收获机特点,阐述了国内外白菜收获机械装备的现状,对拔取装置、夹持导向装置、切根装置、输送提升机构等关键部件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进行综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清选效率和改善清选质量,设计了一种联合收获机气流输送式清选机构.对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气流输送式清选机构结构简单,含杂率和破碎率分别为3.9%和0.6%.与风筛组合式清选结构收获机相比,制造成本下降约29%,性能基本相同,功率消耗大大降低;而与风选式联合收获机相比,制造成本基本相同,含杂率则降低3.5%.  相似文献   

14.
自走式木薯收获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我国木薯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收获费时费力、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自走式木薯收获机。收获机由履带底盘带动,主要由挖掘装置、夹持输送装置、土薯分离装置和传动系统等组成,能一次性完成木薯挖掘、夹持输送、薯茎分离及去土收集等工序;夹持输送机构能有效降低挖掘阻力,降低了机器动力要求;收获过程耗用人工少,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该设计可为木薯收获机械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机柔性夹持输送机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叶菜收获铺放难、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实际问题,研制一种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机具。根据机具性能要求和作物的生长环境特征,阐述有序收获机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并确定关键部件结构及尺寸参数,建立作物输送时的力学模型,获得夹持输送机构对茎秆的夹持力。所设计的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倾斜角为20°~30°,输送带宽度为65mm,长度为2 456mm,工作幅宽为1 000mm,割茬高度10~200mm可调,生产效率为0.2~0.5hm2/h。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机结构合理、轻简新颖,能满足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研究对蔬菜有序输送、减少蔬菜输送损失、降低伤苗率、提高收获机整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西北干旱地区马铃薯覆膜种植模式,设计出一种混合装袋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该收获机适合于土质疏松、无板结的旱地(覆膜)种植马铃薯的收获。本研究主要针对该收获机刮板输送部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和有限元分析,刮板输送装置输送薯块的最大设计量为28 000kg?h,并通过田间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刮板输送装置倾斜角度为36°时,刮板输送装置输送薯块较平稳,不易伤薯且土薯分离效果较好。该输送刮板部件在保证一定输送能力的同时缩短了整机长度,极大的提高了该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棉秆收获机械拔断率、漏拔率高,作业时需对行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夹持辊式棉秆拔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棉秆拔取机构、棉秆输送机构组成,通过对棉秆拔取机构作业过程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各零部件的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为了验证棉秆拔取装置工作的可靠性与作业性能,以机具前进速度、上拔秆辊转速、机具前进速度与拨秆轮线速度比值(简称速比)作为试验因素,棉秆拔断率、漏拔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响应面试验,建立了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棉秆拔取装置作业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棉秆拔断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上拔秆辊转速、机具前进速度、速比;影响棉秆漏拔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速比、机具前进速度、上拔秆辊转速。优化后的工作参数为:机具前进速度0.60 m/s、上拔秆辊转速46 r/min、速比0.50,以此参数组合进行田间试验,得到棉秆拔断率为3.68%,漏拔率为5.19%,与理论优化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研究结果可为棉秆拔取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4UZL-1型甘薯联合收获机刮板链提升机构设计与台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4UZL-1型甘薯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损失率大、伤薯率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4UZL-1型甘薯联合收获机整机结构的基础上具体阐述其工作原理,进行该机弧栅交接刮板链输送机构的设计及参数确定,并依托该机和甘薯种植模式搭建弧栅交接刮板链输送试验台。以薯块提升输送过程中损失率和伤薯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开展以挖掘输送机构角度、刮板链输送角度、挖掘输送机构速度、刮板链输送速度、刮板角度和弧栅安装距为试验因素的单因素台架试验,并分析各因素对各性能指标影响显著性和影响规律及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挖掘输送机构角度、刮板链输送角度、挖掘输送机构速度和刮板链输送速度对各性能指标影响显著,刮板角度和弧栅安装距对各性能指标影响不显著。当挖掘输送机构角度为24°、刮板链输送角度为60°、挖掘输送机构速度为1.15 m/s、刮板链输送速度为0.69 m/s时,弧栅交接刮板链输送机构效果较好,损失率和伤薯率分别为0.75%和0.13%。研究结果可为甘薯联合收获机的结构完善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木薯收获机夹持输送机构设计与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挖拔式木薯收获机夹持输送机构出现夹持掉带掉薯、夹持对中困难及木薯茎秆难以进入夹持输送机构等问题,研究设计了夹持输送机构。该机构采用拉簧安装在移动杆凹槽内,移动杆与机架间为移动副连接的方式夹紧木薯茎秆,并将其与摇杆与机架间为转动副连接的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移动副连接使拉簧的拉力全部提供为夹持力,无拉力损失,夹持力最大;同时,自动调节带间距,夹持牢固。根据土薯生物环境特性,设计了夹持轮、带轮、夹持带、张紧装置和导向装置等主要结构,并对各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主要结构参数。根据木薯块根拔起时的速度分解图,建立了块根拔起时的力学模型,且通过分析推导得到了夹持输送机构对块根的拔起力和对茎秆的夹持力计算公式。该研究对于快速拔出、输送薯块、减少薯块损失、降低伤薯率、提高挖拔式木薯收获机整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萝卜收获机的设计及关键部件仿真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外萝卜收获机工作特点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东北地区萝卜栽培模式,通过对关键部件理论分析,得出关键部件设计的合理依据;并应用ADAMS软件对振动松土装置进行仿真优化,优化了结构参数.从而研究设计出单行、后悬挂拔取式萝卜收获机,为适合我国农艺特点的萝卜收获机具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