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结构特点及其安装调试1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是一种采用梯形框架式工作部件对土壤进行深松的耕作机械。1.结构特点1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主要由梁架、框架式工作部件、限深轮、支撑杆、调节拉杆等组成(见图1)。梁架用以安装深松工作部件等。深松工作部件为梯形框架式松土装置,它由水平刀,左侧刀、右侧刀分别与左连接板、右连接  相似文献   

2.
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播前碎土镇压轮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劳动力;但播种时由于深松存在大量的土块和作物残茬,易出现播深不一致、出苗不齐等问题。为此,针对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播种时出现的产生大土块、种床不平、影响播深一致性、出苗率和产量等问题,介绍几种安装在深松铲后、开沟器之前的碎土镇压轮。依据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工作时开沟铲开沟后的土壤情况(深松深度、宽度、地表情况等),确定了碎土镇压轮的主要参数;依据碎土镇压轮对地表的压强情况及碎土方式,运用Pro/E绘制出碎土镇压轮的三维图型。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疆普遍使用栅条犁进行耕翻作业,耕作深度一般在27~35cm,其装配的限深轮各种各样,大多结构复杂,故障频发。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翻转犁上的新型限深轮,详细阐述了该限深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经过田间试验考核,该限深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1SNL系列等浅翻深松机结构特点及其安装调试 1SNL系列浅翻深松机是一种浅层由铧式犁翻耕,下部由单柱凿式带翼松土铲深松的浅翻深松机. 1.结构特点 1SNL系列浅翻深松机主要由梁架、松土铲柄、松土翼铲、松土铲、小犁体等组成.梁架可以安装松土铲柄等深松部件,进行土壤深松作业,也可以安装铧式犁犁柱等部件,进行土壤翻耕作业.松土铲柄由下自上安装有松土铲、松土翼铲和小犁体.小犁体高度方向可以上下调整,松土铲可更换,松土翼铲和小犁体可拆除.松土铲横向间隔35cm,小犁体单体作业幅宽30cm.限深轮在机架一侧,深松深度通过调节限深轮相对机架高度实现.使用中可以卸去小犁体,成为单柱凿式带翼深松铲式深松机.  相似文献   

5.
张木林 《湖南农机》2013,40(1):73-74
文章着重研究探讨旋耕施肥播种机的结构设计,提出了限深调节器、开沟器、连接板和滚筒式镇压轮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案,阐述了旋耕机与播种机的连接结构和播种后的地表整理机理  相似文献   

6.
1LQFSS-435型浅翻深松双向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厂研制一次作业可以完成耕地和深松作业的1LQFSS-435型浅翻深松双向犁,经试验使用效果良好。1结构特点1LQFSS-435浅翻深松双向犁主要由悬挂架、犁架、犁柱、左、右犁体、翻转油缸、限深轮、松土齿总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松作业时用户无法有效监控耕地深度的问题,以悬挂式深松机耕深为检测对象,研究了一种基于三点悬挂装置下拉杆与水平方向夹角和车身侧倾角的耕深监控装置。对深松机组悬挂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深松机水平及侧倾作业时耕深计算模型,以下拉杆与水平方向夹角和车身侧倾角的变化间接确定耕深;设计了耕深监控装置,装置内置MPU6050模块可实时得到角度变化并反馈耕深值。为验证装置的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耕深最大误差不超过1.1 cm,表明该悬挂式深松机耕深监控装置精度高、稳定性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花生联合收获过程中,在地面连续变化时常规的限深轮、限深靴等仿形机构不能对地面变化做出迅速响应,造成在收获过程中出现了因挖掘深度不均匀而导致的漏挖等情况。为此,通过将挖掘铲与限深轮固接,并在弹簧的预紧力作用下,遇到地形突然变化时整个悬浮式限深机构首先做出响应,并在弹簧拉力作用下,调整挖掘铲的入土角度,从而调节挖掘铲入土能力,在短时间内调节挖掘深度;同时,依靠弹簧的拉伸与收缩,挖掘铲绕铰接点转动,并对悬臂梁与挖掘装置进行相对位移变动,保证了挖掘深度的一致性,使得挖掘收获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9.
深松耕法是一种新的土壤耕作方法,其有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耐涝的作用。针对东北地区常年作业土壤耕层较浅、土壤板结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行间深松机,并运用Solid Works软件对其深松铲进行三维建模。同时,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深松铲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包括静力分析、模态分析、等效应力和全位移分析。结果表明:深松铲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铲柄与机架连接的位置,而且最大应力为38.72MPa;模态分析表明:振动频率间隔较大且不会发生共振。研究成果为深松铲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一年两熟地区小麦播前地表覆盖秸秆量大,以及深松机容易堵塞、消耗动力大等问题,在北方旱地区域,根据保护性耕作工艺,设计了一种与雷沃920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分层深松整地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分层深松整地机田间通过能力强,深松铲未出现堵塞,且碎土效果明显,地表平整,达到了深松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农耕土地深松深度监测数据与实际深松深度的一致性问题,设计了一套深度探测定位限制装置,通过对深松铲相对于机架的位置信息和机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信息的可靠监测,有效保证深松深度,达到深松耕作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农机深松监测装置各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机具布局合理,结构参数设计得当,能满足规模化监测田间深松深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农机具地轮动力不足、分布位置及结构形式不合理等问题,设计开发了行走带双轴地轮机构。该机构主要由深度控制及轴间差速机构组成。将地轮机构分两组布置于拖拉机行走带上,单组采用双轴简支、轴间差速的设计方案,双侧同步液压缸控制耕深。研究结果表明:该地轮具有结构紧凑、播种深度调整方便、仿形性好和驱动力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液压双向翻转深松浅翻犁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土壤少耕机械化技术中一种深松浅翻机具,该机在翻转主梁上,均匀配置着垂直安装的、上下对应的、且犁壁作业面朝向相同的深松浅翻器;在翻转主梁后部,上下对应的各安装一个限深支承轮;该机可一次完成深松、浅翻等项作业,适合我国北方旱作地区的麦茬、麻茬、豆茬等原茬地和草场改良深松浅翻作业。其核心技术是:双翼凿形深松铲与浅翻部件、液压翻转与深松浅翻相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一、犁的调整 1.耕深的调整 从理论上讲,犁的耕深通过改变牵引线可以改变犁的入土角从而达到改变耕深的目的。但在实际作业时常常由于地表不平或土质不匀,达不到调节耕深的目的,故多采用限深轮来控制耕深。将限深轮的位置提高或降低改变轮子下缘到犁底支承面的垂直距离,即可改变耕深。必要时,可调节上拉杆的长度,改变入土角,亦可使深度改变。如拖拉机具有“液力调节系统”,其耕深是由液压系统自动控制。土壤阻力大时,耕深自动变浅,反之亦反。操纵该液压系统亦可控制耕深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5.
<正>1.第一犁体的配置 一般轮式耕地机组工作时,拖拉机的右轮走在犁沟内。为使第一犁与上一犁行程衔接,保证不漏耕或重耕,一般第一犁体犁铧的未端至后轮内侧的距离为1—2厘米,并将拖拉机的轮距调整至与工作幅宽相配合。 2.耕深调节 采用高度调节的悬挂犁提高限深轮的高度,则耕深加深;而下降限深轮的高度则减少耕深。作业时,要使液压系统处于浮动状态。这样,限深轮可根据地形控制犁体升降,工作部件对地表的仿形性好,容易保持耕深一致。  相似文献   

16.
翻转犁限深轮自动翻转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翻转犁液压式翻转机构的不同形式,设计了一种限深轮自动翻转机构。阐述了该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应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限深轮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在三维回转部件动态测定仪上试验,证明该机构设计合理、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1.耕深调整。限深轮下缘至犁尖的垂直高度即为耕深。通过调整限深轮的高度来实现耕深调节。 2.前后水平调整。为保证耕深的一致,须保持犁架前后方向与地面平行。通过调节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来实现犁架前后方向与地面平行。 3.左右水平调整。为保证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地深松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深松机在秸秆覆盖量大时.深松铲易发生堵塞.深松机通过性能差,深松作业后镇压效果不理想,影响后续播种作业等问题,设计了深松铲防堵装置和镇压装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加两装置能有效地解决深松机易堵和深松后地表不平整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一、耕深调拨:限深轮下缘至钟刃的垂直高度就是耕深。用改变限深轮的上下高度来调整耕深,轮子抬高,耕深加大,反之耕深减小。二、前后水平调技:耕地时,犁架的前后应与地面平行,以保证前后犁体耕深一致。改变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调整前后水平。三、左右水平调整:犁架的左右也应与地面平行,保证左右犁体耕深一致。应先将左提升杆调整到一定长度。如泰山一25及泰山一12拖拉机可调到380~390毫米,然后通过伸长或缩短悬挂机构的右提升杆进行调整。四、纵向正位调整:调整犁对拖拉机的左右相对位置,使犁架纵梁与拖拉机前进方向平行。河…  相似文献   

20.
深松铲不同翼铲安装高度时土壤扰动行为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翼铲的安装高度是带翼深松铲的关键结构参数之一,其对深松土壤扰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综合运用EDEM和室内土槽试验,研究了翼铲安装高度(55、75、95、115、135 mm)对深松土壤扰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翼铲安装高度增加,耕后犁底层土壤扰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在翼铲安装高度为75 mm时最大,水平耕作阻力逐渐减小,深松铲铲尖和犁底层圆弧段所受水平耕作阻力为深松铲水平耕作阻力的主要来源(90%以上),其随翼铲安装高度增大逐渐减小;翼铲安装高度直接影响耕作时不同深度土壤在不同方向的位移,当翼铲安装高度为75 mm时,深松铲纵向中心位置的各层土壤在耕作方向的最大位移相对较小,其犁底层土壤在竖直方向最大位移相对较大,表层和耕作层土壤在竖直方向最大位移相对较小;翼铲安装高度对土壤扰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且离散元仿真能够准确模拟深松土壤的扰动过程,5个翼铲安装高度下土壤膨松度、土壤扰动系数、土壤碎土系数、土壤纵向堆积角的试验值和仿真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1.69%、11.54%、14.20%、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