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葱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调味蔬菜及经济作物,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了山东章丘大葱种植农艺及国内外大葱生产机械化研究现状,阐述了制约大葱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种植农艺及栽培模式,提出大葱机械化生产装备需求和技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移栽机械化领域存在的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开发了本半自动钵苗移栽机。该机通过凸轮驱动,拨杆分出钵苗并喂入分苗盘,结合由双曲柄四杆机构控制的鸭嘴实现打孔、栽植,栽植深度在80~105mm之间,其作业质量符合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见到侯成广时,他正在蔬菜种植基地安排春季大葱移栽。一台大型大葱移栽机慢慢行驶着,移栽机上的4名女工忙碌着把成箱的葱苗分成单棵,放进运输带中。一会儿工夫,长长的地垄上,就整齐地栽植了一大片绿油油的葱苗。"我现在有30多hm2的蔬菜种植基地,全部实施机械化生产,既能节约人力、物力投入,而且效率高,能够有效保证蔬菜质量。"侯成广介绍。侯成广今年只有31岁,黝  相似文献   

4.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葱苗栽植密度大、栽植株距不稳定、人工劳动强度大及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半自动组合式大葱移栽机,以减少作业环节、提高劳动效率。移栽机可一次收获两行,集旋耕、开沟、起垄、移栽和镇压为一体,主要由旋耕装置、传动系统、栽植变速箱、水平摆苗装置、竖直夹苗装置和直立栽苗装置等组成。栽植变速箱通过输出转辊为水平摆苗装置、竖直夹苗装置和直立栽苗装置提供动力输入;水平摆苗装置和竖直夹苗装置输送带采用柔性PVC材质制成,保证了输送过程中不对葱苗造成损伤;水平摆苗装置并设有等间距的限位凸起,保证了放入后的葱苗间距相等,克服了人工摆苗的随机性。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效果良好,性能稳定,匹配动力35 kW拖拉机,栽植深度合格率为85.3%,埋苗率为3%,伤苗率为3%,纯作业生产率为0.16hm~2/h。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甘薯的种植成本增加,国内专门用于甘薯的移栽机械不成熟,导致甘薯种植机械化率、作业效率较低,种植户对甘薯移栽机械需求迫切等问题,在研究甘薯种植农艺要求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外甘薯种植机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甘薯机械化移栽过程中面临种植环境复杂多样、甘薯裸苗移栽自动分苗困难、种植农艺工序复杂、甘薯栽插技术不成熟等主要问题。从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提高移栽机的适应性、甘薯移栽装备集成、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提出甘薯机械化移栽研究方向,并从甘薯自动分苗技术、定向定位输送技术、水平、船底栽插技术三方面提出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为以后甘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移栽技术的发展对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重要意义。阐明旱地作物机械化移栽主要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包括育苗环节、苗盘输送、夹苗取苗、补苗与栽植等环节。阐明育苗质量及幼苗力学特性对移栽质量有显著影响;夹苗取苗机构作为机械化移栽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其主要问题是伤苗率高,效率偏低;指出自动补苗和路径规划是提升机械化移栽智能化水平的关键。阐明现有四类移栽机的装备现状,并对比分析其适用性和特点,重点分析吊杯式和钳夹式移栽机的研究进展,阐明其结构特点及优化设计的途径。强调研究人员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离散元仿真、虚拟技术、机器视觉等为研究服务;机械化移栽技术的重难点有:农机农艺和农业信息技术融合,增加移栽机型的通用性,利用整排式取苗和多行式移栽技术实现高效移栽;自动移栽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移栽机器人技术和无人化移栽作业。  相似文献   

8.
针对市场现存的大葱移栽机功能不完善、自动化程度低、伤苗率高、栽植株距不稳定、人工劳动强度大及葱苗移栽效率低的问题,为减少作业环节、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伤苗率,设计了一种挠盘式高效低损大葱自动移栽机,主要包括投苗装置、接放苗装置和栽苗装置等关键部件。投苗装置能够实现自动间歇整排投苗并将葱苗准确地投放到接放苗装置上,接放苗装置能实现葱苗有序铺放到水平输苗装置上,栽苗装置能够实现不同土壤环境下葱苗的高直立度移栽。样机田间移栽试验表明:栽植深度合格率96.9%,埋苗率0.3%,伤苗率0.1%,倒伏率0.8%,纯作业生产率为0.09hm~2/h。该机作业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伤苗率低,功耗低污染小,达到了高效低损的要求,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大葱移栽作业中配套动力轮距与垄距不匹配的问题,研制了基于大葱移栽机的卧式旋耕机。该旋耕机位于移栽装置的正前方,可一次完成开沟、起垄、移栽、覆土和镇压等不间断作业。旋耕机采用整体框架式结构和中间链轮传动的传动方式,使旋耕作业更加平稳,主要工作部件包括悬挂架、减速箱、旋耕刀轴、旋耕刀、输入轴、链轮及链条等。应用CAD、SolidWorks、ANSYS等软件进行图样设计、三维建模和应力分析,并对旋耕刀等关键机构进行重点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影响旋耕刀切削阻力因素、旋耕机功率消耗大小、旋耕刀最大应力和变形位置。在山东青州市华龙大葱试验基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该旋耕机配套的动力为35~80kW;可完成耕深3~18cm,满足葱苗移栽深度5~13cm的农艺要求;碎土率均值为74.92,满足旋耕刀设计与葱苗栽植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钵苗栽植技术,是我国水稻产区特别是北方稻区的主要栽培方式,推进机械化移栽技术与钵苗农艺技术的融合,大力示范推广钵苗机械移栽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任务和生产急需。吉林省长春市农机推广部门对此进行推广示范,并取得一定成效。一、示范推广水稻钵苗机械化技术的意义目前,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达到6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天津市大葱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针对大葱种植农艺要求、农机配套选型和机械化作业要求等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天津推广应用的大葱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对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其种植收益约67 125元/hm2,经济效益可观.建议今后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继续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试验,引进示范各环节农...  相似文献   

12.
甘薯种植多以裸苗移栽为主,对机械化移栽要求较高。针对国内甘薯移栽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作业时需要人工喂苗导致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栽插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甘薯裸苗栽植农艺要求,基于预处理苗带喂苗装置和挠性圆盘栽植装置设计了一种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结合甘薯裸苗移栽机喂苗装置、挠性圆盘栽植装置和浇水装置自动作业控制需要,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控制系统,能够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开沟、自动有序喂苗、定株距栽插、镇压覆土、自动浇水、修垄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机具在目标株距25cm以及作业速度0.25、0.35、0.45m/s的情况下,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深度合格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姿态合格率受作业速度影响较大,栽植深度受作业速度变化影响较小,在作业速度为0.25m/s时,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0.16%,栽植深度合格率平均值为95.56%,作业性能优于0.35m/s和0.45m/s,栽植姿态合格率平均值为90%。本研究为甘薯裸苗机械化、自动化移栽机械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章丘市是山东省大葱种植之乡,大葱的种植面积达1万hm^2,年产大葱6亿kg以上。为了提高大葱生产机械化水平,章丘市农机局经过技术攻关,研发出了一种大葱挖掘机。该机的问世填补了山东省大葱收获机械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丘陵山区辣椒生产中手工栽植劳动强度高、机械化移栽"无机可用"的现实问题,结合贵州辣椒种植的农艺要求,以某型号的吊杯鸭嘴式移栽机为试验机,在绥阳县开展了田间辣椒移栽作业试验,完成了株距、栽深、撕膜情况及田间垄面平整情况等方面测试。结果表明:移栽后株距合格率100%,变异系数为12.2%,栽深合格率为80%,变异系数为14.6%,株距和栽深不稳定;纵向撕膜口平均尺寸为139.2mm,是移栽苗平均苗冠99.67mm的1.4倍,相对苗冠较大;垄面纵向高度差异性较大。根据测试样机田间试验结果与山地作业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升降底盘、栽深自动控制系统及鸭嘴栽植器关键部件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对丘陵山区辣椒机与移栽农艺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潞城市的熬脑大葱因原产于熬脑村而得名,以身量粗长、齐整水嫩、色白质鲜、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11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多年来,由于大葱移栽和收割机械化生产技术滞后,大葱生产主要采用人工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成为制约大葱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的"瓶颈"问题。近年来,熬脑村有着30多年种葱经验的种植大户孙兴旺多次外出,学习考察机械化种植大葱的经验和技术。今年,他自筹资金30余万元,购置大葱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五杆机构的丹参膜上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丹参人工移栽作业效率和质量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现有膜上移栽机不适合丹参裸苗移栽等问题,为保证丹参裸苗机械化移栽立苗率,结合"丹参大垄双行覆膜高效生产技术"提出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五杆式丹参移栽机构,在建立五杆机构的工况约束条件和自由运动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机构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建立人机交互可视化辅助界面;借助辅助界面研究栽植器端点的区域轨迹分布特性和机构参数对栽植器端点运动轨迹的影响规律,根据机构运动轨迹要求,通过数值循环比较得到满足丹参膜上移栽要求的五杆机构各构件参数;运用LA-S系列植物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丹参植株形态的特征参数并根据特征参数设计鸭嘴栽植器各参数。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五杆机构的丹参膜上移栽机构在满足丹参移栽农艺要求的同时能保证丹参裸苗移栽的大升程轨迹、立苗率要求和作业质量,丹参移栽机构的立苗合格率为97.3%、立苗优良率为94.0%、漏栽率为2.5%、株距变异系数为6.5%、栽植深度合格率为94.6%。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油菜种植机械化的现状油菜的传统种植方式多以人工移栽、人工撒播为主 ,其中人工移栽产量高 ,但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这与当前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势要求已极不相适应。我国油菜栽植机械化基本现状是 :除油菜栽植前的耕作机械化水平较高外 ,总体水平较世界水平低 ,栽植方式还是主要以人工为主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 ,油菜种植机械化 ,起步晚 ,进展不大。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 ,首先 ,农机与农艺的配合不好。我国地域宽广 ,农情复杂 ,农村人多地少 ,经济基础薄弱 ,加上油菜种植的环节多 ,作业工时长 ,劳动强度大。其…  相似文献   

18.
正天津市耕地面积500多万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全市努力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造优质菜篮子工程。优势特色农产品主要包括:六瓣红大蒜、五叶齐大葱、天鹰椒、青萝卜、茶淀玫瑰香葡萄和冬枣等。一、天津市特色农产品机械化发展情况1.五叶齐大葱生产机械化现状目前天津市大葱整体机械化水平不高,尤其是移栽和收获机械化两个环节。移栽目前有比较先进、适用的移栽机,作业效果较好,由于价格较贵,应用面积还较少。在大葱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阐述了我国甘薯生产特点、机械化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用户需求、品种特性、种植方式、收获工艺等角度探索与机械化关系,分析确定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所需思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为本领域研发、制造、种植、使用等提供明晰的方向引导.技术路线主要内容为:分步推进,先平原后丘陵,先大户后散户;农机农艺融合,以利于机械作业为目标,选育品种,改进和规范栽培技术;提升规范现有垄作技术,研发大型和微小型起垄机具;先栽后浇、分段作业、裸苗移栽优先、重视钵苗移栽;切蔓粉碎还田优先、逐步发展整蔓收集饲用;推进提升分段收获、重视开发丘陵机械、加快研发两段式收获、逐步发展联合收获.  相似文献   

20.
膜上栽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有机水稻种植,钵苗移栽可以提高产量。为了将两种农艺相结合,提出一种膜上开孔并实现水稻钵苗栽植的移栽机构,能有效避免因破膜与水稻栽植不同步而造成的秧苗损伤。分析了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建立了运动学分析模型,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设计软件,并得到一组满足膜上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完成虚拟样机仿真。设计物理样机,进行高速摄影运动试验。样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试验台架上完成了取苗试验与膜上栽植试验,取苗成功率为92.8%,膜上栽植的合格率为90%,满足膜上移栽的作业要求,验证了水稻钵苗膜上移栽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