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环刀法和烘干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容重、持水量和孔隙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并且集中在0~20cm土层中;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在0~40cm土层变化规律性较差,但总体表现出一直升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烘干法和环刀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小黑杨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防风固沙林对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中;随着林龄的递增,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0~40cm土层表现出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容重表现则相反;40cm土层以下物理性质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混交林为对照,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楠木(Phoebe bourme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3种林型的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各林分类型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各林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而土壤容重则增加;(2)楠木人工林和混交林较柳杉和水杉的土壤立地改善效果更好。研究表明,人工林经过长期演替后,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速生人工林的土壤环境效应,文章对比分析了海南昌江县次生林、桉树人工林和相思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在0~60 cm次生林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桉树林,相思林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毛管/饱和含水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次生林>桉树林>相思林;(2)桉树林、相思林与次生林0~60 cm土壤贮水能力相差较大;(3)3种林分间同一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非毛管孔隙度比值、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贮水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底层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3层均不显著,各层土壤毛管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4)3种林分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次生林以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5)次生林的土壤容重、孔隙特征、持水性以及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桉树林和相思林的所有观测土壤物理变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土壤物理性质与杉木人工林林龄之间的关系,以我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省将乐县为研究区域,对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幼龄林到近熟林,土壤物理结构及持水性能逐渐变差(土壤容重由0.99g/cm3增加至1.22g/cm3,毛管孔隙度由46.07%降至41.59%,田间持水量由41.81%降至32.63%),在近熟林时达到最低,而后又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土壤容重降为1.14g/cm3,毛管孔隙度恢复至43.88%,田间持水量恢复至34.98%),当森林成熟后,其物理性质得以恢复至近幼龄林水平;分析认为,抚育间伐措施可能是导致从幼龄林到近熟林土壤物理性质下降的原因,而从近熟林到成熟林,林分结构改善,特别是阔叶树种的增多,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辽西北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西北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能够降低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其中对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改良效果不同,总体而言0~20 cm土层的改良效果好于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7.
探索土壤物理性质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森林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儿山海拔梯度上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矮林等典型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0~60 cm层土壤容重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局部有所波动。除常绿阔叶人工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外,其他森林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则表现各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0~10 cm层变化最为剧烈。土壤含水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垂直变化规律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RDA结果显示,海拔和植被类型是影响猫儿山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共解释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的46.1%。海拔通过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进而影响林下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6,(5):53-58
选取广西杉木连栽一代林(G1)和二代林(G2)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贮水量等11个物理性质作为参评对象,利用MCE-Gray软件计算出广西杉木幼林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物理状况的关联度及大小排名。分析结果表明:1)G1,G2的土壤容重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趋于减少;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G1,G2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逐渐增加;3)杉木林在0~40 cm土层中,G2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优于G1林地,G2的土壤保水能力较G1强,但G2的涵养水源能力比G1弱;4)土壤容重对土壤水分物理状况的影响最为重要,连栽杉木人工幼林林地的水分物理状况水平排列顺序为G2(0~20cm)G2(20~40cm)G1(0~20cm)G1(20~40cm)。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选择福建省漳州市尾巨桉林地作为土样采集地,研究了不同林龄尾巨桉生长对林地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生长明显地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2 a、3 a、4 a、7 a、9 a生的桉树林土壤和对照(混交林)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容重也达到了显著差异。而毛管孔隙度0~20 cm土层处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0~40 cm土层处达到了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岷江上游理县云杉人工林、灌木林、经济林和农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2)灌木林与经济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灌木林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经济林;(3)农耕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说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合理的植被类型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岷江上游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西地区沙地上不同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的生长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的树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在樟子松人工林成为成熟林之前,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的容重降低,平均持水量、孔隙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平均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也有所增加;成为成熟林后,樟子松人工林内土壤的容重增幅小于成熟林之前,平均持水量有所降低,孔隙度稍有增加,各养分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樟子松人工林内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以近成熟林(树龄35年左右)时为最高,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入渗性能及贮水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大的趋势,土壤孔隙状况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较小、孔隙度较大。各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变化幅度在186.78~193.81 mm之间,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4种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3~0.63 mm/min,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规律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稳渗速度大,稳渗系数大,孔隙度大,渗透性能比较好,从而持水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春季对我国南方落叶阔叶林采取不同强度地表人为火烧,以探讨火烧对不同深度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火烧后短时间内使土壤容重增加,同一土层火烧强度越大容重越大,土层越深容重越大;火烧后土壤毛管孔隙度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火烧降低了土壤持水性能,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火烧强度越大持水性越低。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容重、通气性和持水性能等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垂直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轻度火烧可影响0~10 cm土壤层,中度火烧可影响0~20 cm土壤层,而重度火烧能够影响0~30 cm土壤层,3种不同强度火烧对30~40 cm土壤层影响均不显著,相同土壤层在影响程度上重度火烧中度火烧轻度火烧。火烧对土壤的短时扰动程度直接影响后期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植被重建。  相似文献   

14.
对祁连山高山灌丛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山灌丛土壤容重变化在0.336~0.746g/cm~3之间,平均为0.51g/cm3。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77.56%、53.25%和24.31%。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为162.75%、127.39%和119.66%。从海拔3 400~3 700m土壤蓄水量分别为1 016.23、1 610.73、1 586.44和1 585.53t/hm2。  相似文献   

15.
海拔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竹分布南缘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选择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经营水平等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海拔梯度毛竹林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粘粒和砂粒含量增大,而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减小;海拔对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显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微结构颗粒组成为砂粒〉粉粒〉粘粒,粘粒、粉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砂粒含量趋于增大;试验区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趋于有利于毛竹林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红松人工林为对象,共设弱度、中度、强度和对照(自然稀疏)4种间伐处理,对其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处理土壤容重低于对照,0~20 cm土层降幅达1.36%~13.46%;土壤孔隙度和入渗系数高于对照,其中,0~2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83%~11.42%、0.50%~9.08%、0.76%~2.34%,土壤入渗系数是对照的2.81~4.99倍。就土壤剖面分布特征看,除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外,各处理、各指标均以0~20 cm层为最大。综上认为,对红松人工林进行适当的间伐作业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仅就本研究来说,中度和强度间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辽宁泥质海岸杨树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盘锦典型泥质海岸区域选取4种杨树纯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毛白杨防护林对土壤容重的改良效果最好,在20~40 cm土层,则是辽宁杨防护林改良效果最好;不同杨树防护林下土壤的总孔隙度以毛管孔隙度为主,非毛管孔隙度只占一小部分;0~2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大小顺序是毛白杨银中杨辽宁杨新疆杨,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是银中杨辽宁杨新疆杨毛白杨,非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是毛白杨银中杨新疆杨辽宁杨;20~4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大小顺序是辽宁杨新疆杨银中杨毛白杨,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是新疆杨辽宁杨银中杨毛白杨,四种杨树防护林间的非毛管孔隙度差异不显著;0~20 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是毛白杨银中杨辽宁杨新疆杨,毛管持水量大小顺序是毛白杨银中杨辽宁杨新疆杨,田间持水量大小顺序是毛白杨银中杨新疆杨辽宁杨;20~40 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是辽宁杨新疆杨银中杨毛白杨,毛管持水量大小顺序是辽宁杨新疆杨银中杨毛白杨,田间持水量大小顺序是新疆杨辽宁杨银中杨毛白杨。  相似文献   

18.
以4种不同桦木组成比例的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层深度与容重呈正相关,落桦混交林土壤容重最大(1.14g/cm~3),桦木混交林最小(1.00g/cm~3);土壤孔隙度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均是黑桦纯林最大,分别为45.0%、9.6%、53.6%;土壤持水量(除桦木混交林规律不明显外)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持水量均值桦木混交林最大(43.2%),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黑桦纯林最大(49.3%);土壤入渗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规律一致,均是桦木混交林最大、桦杨混交林最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泉州湾红树林群落及光滩不同潮位、距入海口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土壤的多数水分物理性质受土层、潮位、距入海口位置影响不显著,高潮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大于低潮位,近入海口土壤容重大于其他断面,中间断面的持水量高于其他断面。土壤持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红树林土壤与光滩土壤差异显著(p<0.05),光滩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红树林土壤容重(p<0.05);红树林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显著大于光滩土壤(p<0.05)。  相似文献   

20.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