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2006~2007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2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且与品种实际表现相符,对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还对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亚麻品种综合评价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灰色关联度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品种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分析法,对2000年玉米区域试验品种进行了12个性状指标综合分析,计算灰色关联度对杂交种进行评价,并把关联度值与产量性状及变异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均为显著相关,因此,认为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价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对玉米品种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农作物新品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200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数据,利用决策分析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各性状的客观权重,然后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玉米品种HM-2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其次是哈宝7号,最小的是XQ-9;玉米品种HM-13产量最高,其次为联玉19,产量最低的是KY116。【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只考虑产量这一单一性状来选育新品种,应尽量选择对产量和环境的互作有影响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可有效减少某些人为的设定因素,使新品种的选育、评价和鉴定更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在玉米的育种实践工作中,其可作为辅助工具,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低风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对玉米品种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为农作物新品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200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数据,利用决策分析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各性状的客观权重,然后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玉米品种HM-2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其次是哈宝7号,最小的是XQ-9;玉米品种HM-13产量最高,其次为联玉19,产量最低的是KY116。【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只考虑产量这一单一性状来选育新品种,应尽量选择对产量和环境的互作有影响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可有效减少某些人为的设定因素,使新品种的选育、评价和鉴定更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在玉米的育种实践工作中,其可作为辅助工具,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低风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在小麦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2001—2002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安阳试点实例,运用作物灰色育种原理与方法,介绍了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在小麦品种评价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认为这种方法可综合考虑多个性状,对品种的评价更客观、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6.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试验的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各青贮玉米品种的区试生物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运用灰色关联度及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作物品种(系)的评价是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品种(系)选育过程中,目前对品种(系)的评价一般是对它们的产量、抗性等单一性状进行分析和评定,以决定取舍.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由于缺乏综合性的分析与比较,可能造成优良材料的丢失和普通材料的误选.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对品种(系)的主要目标性状进行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价,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品种(系)的优劣.邓聚龙在研究了灰色系统理论后提出了关联度分析的方法.之后,这种方法应用于多种作物的品种(系)的综合评估中.本文利用花生品系鉴定试验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品系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花生新品系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2年参加贵州省高山组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的新品种影响产量因素的各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常规区域试验评价品种优劣(主要考察产量)排序与按灰色关联度排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分析这两种方法得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的优劣性更准确、更可靠、更全面、更科学.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求更加适合西瓜新品种评价的方法,将菊城龙旋风、花蜜586等4个供试西瓜品种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结果表明,4个西瓜品种间灰色关联度存在明显差异,按照加权关联度大小得出各品种综合评估的关联度排名,其中,菊城龙旋风综合性状最优,花蜜586次之,福祺早抗6号位于第3位,但这三者均优于对照豫星,这与西瓜早熟区域试验结果相一致,也为菊城龙旋风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充分证明,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合理的量化指标直观体现了作物品种的优劣,是一种综合评价西瓜新品种简单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灰色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了12个育种材料,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苗期抗冷性,早期丰产素质,小区产量,商品性及抗病性五在类综合性状的加权关联度达优异评价标准的4份,达良好评价标准的4份,这8份材料可以直接进入区域或扩大试验,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品种综合评价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育种多目标性状优化方案,利用7个主推水稻品种的22个农艺性状值和NSGA-II遗传算法、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适宜的育种目标性状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育种各优化参数值为:食味品质分值90.9~94.5分,较供试品种均值增加8.5~13.0分;产量9 916.3~10 959.8kg/hm2,较供试品种均值增加799.0~1 842.5kg/hm2。本研究提出的育种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可统筹设计不容易兼顾的育种多目标性状,以便获得更加合理的育种方案。综上,遗传算法和熵权评价法结合是一种可用于不同生态区水稻新品种育种多目标科学量化并高效设计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具有抗草性能的化感特性广泛存在于众多的作物品种中 ,作物的化感作用与作物品种显著相关 ,作物品种间化感潜力的差异是不同品种产生和释放化感作用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差异造成的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作物众多品种资源中评价筛选少数具有化感特性材料是作物抗草新品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建立快速有效的作物品种及单植株化感潜力的评价方法 ,尤其是利用现代色谱技术 ,以作物产生的特征化感分子为标记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作物品种和单植株的化感潜力。进一步利用传统杂交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将作物化感特性导入相应的商业品种中 ,培育具有抗草和高产优质及相关优良农艺特征作物新品种。最近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化感商业品种的选育已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3.
郭振升  曹宗波  纪耀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72-6072,6075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大豆品种的综合性状,对大豆品种进行分类。[方法]根据大豆育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生产需求确定各性状指标的权重,用星座图对28个大豆品种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按星座图聚类分析法把供试的大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各异的5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大豆品种的血缘无必然联系。前两类群大豆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在育种上配置杂交组合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结论]星座图聚类分析法可作为一种大豆品种综合性状划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地评价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区试观察记载的大数据性状资料的利用率,探索利用区试性状演变规律促进提高育种性状选择准确率的可能性,为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提供支撑,本研究对2000—2015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历年参试品种汇总的16个表观数量性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产量性状、抗逆广适性状、品质性状3个指标性状分类,以区试分组为依据,对旱肥、旱薄两类参试品种性状差异及表现趋势进行比较,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参试品系的一般性状(育种辅助选择的亚性状或间接性状)和目标性状(品种审定直接考察要求达标的性状)相互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比对典型性状因子及其对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和评价的作用,为提高优良性状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冬油菜品种在新疆地区综合性状的比较,筛选适合新疆种植的冬油菜品种.[方法]应用灰色评判分析法,对10个冬油菜品种的10项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将众多性状视为灰色系统,综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以综合性状的优劣对品种做出评价.[结果]陇油9号、陇油7号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847,为一级品种;陇油6号、天油4号、陇油8号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介于0.703 ~0.785,为二级品种;其余5个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677,为三级品种.[结论]陇油9号、陇油7号为新疆冬油菜生产应用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6.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廷杰  李伟  闫素红  王西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40-13642,13647
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小麦新品种(系),以为其选育和品种审定提供参考。利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含对照)的14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顺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产量)是基本一致的。关联度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中育12、洛麦22等均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教5号和豫农416分别参加了第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关联系数排名靠后的品种(系)已遭淘汰。  相似文献   

17.
垩白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培育垩白度较小和垩白粒率较低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垩白属于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而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近10年来,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定位了近百个与垩白相关的QTL。对控制垩白性状的QTL特别是能稳定表达QTL的定位研究、垩白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垩白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并结合表型鉴定技术培育优质稻品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DTOPSIS法综合评价黄淮小麦新品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TOPSIS法对参加2007~2008年度河南省冬小麦新品种区试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并能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13个参试品种中,周9811、许科316、周麦18的C值最高,也就是说3个品种在河南地区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综合性状优良,并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同时讨论了DTOPSIS法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世界和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优良品种是支撑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马铃薯经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和非生物胁迫,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重视,迫切需要选育出更抗病、更耐逆、更高产、更优质和专用的马铃薯新品种。培育一个优良马铃薯品种,种质资源是基础,重要性状的遗传学是理论指导,先进的育种技术是保障,完善的推广和栽培模式是支撑。世界范围内,保存了大约65 0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通过对种质资源抗病、抗逆和品质方面的系统评价,并应用多种资源利用技术,将三大类约17个野生种的种质导入到普通栽培种中,应用于育种和遗传学研究。利用纯合双单倍体材料作为测序对象,马铃薯基因组序列已经被揭示,预测出了39 031个蛋白编码基因,目前更多的种质资源正在被重测序以揭示更多的等位变异。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是无性繁殖四倍体作物,具有四体遗传特性,尽管如此,许多植株发育和形态、块茎品质和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状的遗传特性基本明确,并定位和克隆了大量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目前,马铃薯育种技术主要涵盖传统育种技术、倍性育种技术、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和新兴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中国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品种选育取得了重大进展。荷兰马铃薯遗传育种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合作育种模式推动了商业化育种。不断完善马铃薯综合育种技术,创新育种模式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培育突破性、专用型品种将是未来马铃薯遗传育种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就作物区试品种性状的综合评估,提出了多目标关联分析法.该方法不仅客观实际的反映了作物品种的应用价值,而且较好的解决了以往对区试综合评估这一有较大难度的问题,为育种、科研、推广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和手段,也为生物系统的优势因素分析、单因素试验综合评述等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