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快速筛选磷高效基因型小麦品种。[方法]以黄淮麦区1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正常磷和低磷2个磷处理,通过大田池栽试验,对小麦成株期19个与产量及磷效率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以济麦22为对照,筛选磷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优异的磷高效基因型。[结果]与正常磷处理相比,低磷条件下,小麦的8个产量性状(单株穗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地上单株总重)和3个磷积累量性状(单株籽粒、单株秸秆和单株地上总磷积累量)均显著下降,而3个磷利用效率性状(籽粒、秸秆和地上总磷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说明低磷胁迫会使小麦成株期的产量和磷积累量大大降低,但明显提高磷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可育小穗数和单株粒重与秸秆和地上单株含磷量和3个磷积累量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与2个磷利用效率性状呈显著负相关(P≤0.01),可以作为磷效率的初步快评指标。正常磷处理下筛选出17个磷高效基因型,其中旱选H28、2010品4891和周麦28的单株粒重比济麦22分别高出36.07%、31.96%和37.44%,地上总磷利用效率比济麦22分别高出49.34%、49.42%和33.05%;低磷处理下筛选出10份磷高效基因型,其中河农826的单株粒重和地上总磷利用效率分别比济麦22高出37.69%和20.42%;另外,旱选H23、旱选H28和徐麦856在正常磷和低磷处理下均被鉴定为磷高效基因型,可能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结论]该研究为培育磷高效品种提供了原始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快速筛选磷高效基因型小麦品种.[方法]以黄淮麦区1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正常磷和低磷2个磷处理,通过大田池栽试验,对小麦成株期19个与产量及磷效率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以济麦22为对照,筛选磷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优异的磷高效基因型.[结果]与正常磷处理相比,低磷条件下,小麦的8个产量性状(单株穗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地上单株总重)和3个磷积累量性状(单株籽粒、单株秸秆和单株地上总磷积累量)均显著下降,而3个磷利用效率性状(籽粒、秸秆和地上总磷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说明低磷胁迫会使小麦成株期的产量和磷积累量大大降低,但明显提高磷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可育小穗数和单株粒重与秸秆和地上单株含磷量和3个磷积累量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与2个磷利用效率性状呈显著负相关(P≤0.01),可以作为磷效率的初步快评指标.正常磷处理下筛选出17个磷高效基因型,其中旱选H28、2010品4891和周麦28的单株粒重比济麦22分别高出36.07%、31.96%和37.44%,地上总磷利用效率比济麦22分别高出49.34%、49.42%和33.05%;低磷处理下筛选出10份磷高效基因型,其中河农826的单株粒重和地上总磷利用效率分别比济麦22高出37.69%和20.42%;另外,旱选H23、旱选H28和徐麦856在正常磷和低磷处理下均被鉴定为磷高效基因型,可能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f结论]该研究为培育磷高效品种提供了原始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黄淮麦区1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正常氮和低氮2个营养水平,通过大田池栽试验,对小麦成株期19个产量及氮效率相关性状进行鉴定,并以济麦22为对照,筛选氮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优异的氮高效基因型,为培育经济环保型小麦品种及氮元素吸收、运转及代谢基础理论研究提供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低氮会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但会提高成株期氮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发现株穗数(SN)、千粒重(TGW)、株高(PH)、穗长(SL)、可育小穗数(FSS)、穗粒数(GN)、单株秸秆重(St WP)和地上部分单株总重(AWP)8个产量性状与氮浓度性状和氮含量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利用效率性状呈显著负相关(P≤0.01),可以作为氮效率的初步快速评价指标;在正常氮条件下筛选出氮高效基因型2份,它们是临麦6和T2987,两者的单株籽粒重(GWP)比对照分别高出12.35%和9.82%,地上部分单株氮利用效率(ANUE)分别高出10.70%和11.03%;低氮条件下筛选出氮高效基因型9份,其中旱地区试2组H27、旱地区试2组H29、河农826和徐9169的GWP比济麦22分别高出18.54%、38.67%、37.76%和18.08%,ANUE比济麦22分别高出31.93%、19.32%、18.67%和33.58%。筛选出的氮高效基因型可能在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筛选养分高效小麦品种是品种推广应用的基础,也可以为养分高效育种提供种质。本试验以黄淮麦区135个品种/系为材料,设置正常氮磷钾(CK)、低氮(LN)、低磷(LP)和低钾(LK)4个处理,研究不同养分处理条件下小麦产量性状和氮磷钾养分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建立以产量及产量三要素为基础的养分效率指数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减量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养分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是不同小麦品种/系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氮磷钾养分效率指数与小麦籽粒产量和养分效率指标之间高度正相关,能够反映小麦在养分胁迫环境下的养分效率综合表现,可作为养分高效评价指标;根据养分效率指数分别筛选出氮、磷、钾高效种质27份、26份和30份,其中氮磷钾均高效的有LS4697、石新618、冀5265、山农18、烟农19和烟农21,为小麦养分高效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合旱作麦区生产的高产、高效小麦品种,将16个小麦品种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分为高产品种和低产品种两类,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8个品种进行小麦水分、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蓄水量,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量,成熟期株高、穗长、可孕小穗数,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值高产品种均高于低产品种。越冬-孕穗期土壤蓄水量、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产品种以临Y8159、石麦19号较高,低产品种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株高、可孕小穗高产品种以临Y8159较高,低产品种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穗长、不孕小穗高产品种以运旱20410、运旱805较高,低产品种穗长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不孕小穗以长麦6697、洛旱11显著较高。花后5~35d籽粒千粒重、成熟期籽粒千粒重高产品种以运旱20410最高,低产品种以洛旱11显著最高。总之,8个小麦品种中临Y8159、石麦19号水分、产量较高,是适宜该旱作麦区生长的高产、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山农29氮营养特性和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国审小麦新品种山农29的氮营养特性和产量特性,本试验以济麦22和山农29为供试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和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两个小麦品种在正常氮处理和低氮处理条件下苗期和成熟期的氮效率及相关农艺性状。结果显示,山农29和济麦22对低氮环境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本试验条件下,两品种低氮处理下苗期生物量和成熟期籽粒产量均无显著下降,但两品种产量及氮效率相关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苗期低氮处理下,山农29的根长、根干重和干重根冠比显著高于济麦22,分别比济麦22高14.14%、4.48%和13.46%。山农29苗期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速率均高于济麦22。成熟期正常氮处理下,山农29的千粒重、籽粒产量、氮收获指数和籽粒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分别比济麦22高11.07%、12.00%、3.90%和11.76%;低氮处理下,山农29的千粒重、穗数、籽粒产量、籽粒氮含量、籽粒氮累积量、氮收获指数和籽粒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分别比济麦22高7.58%、11.62%、18.67%、10.29%、31.09%、6.33%和7.89%。在正常和低氮处理下,山农29灌浆后期旗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济麦22,分别比济麦22高11.67%和38.05%,这有利于山农29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可见,与济麦22相比,山农29对低氮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收获期有更高的氮效率和产量,具备氮高效品种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氮效率评价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麦成株期氮效率评价方法,挖掘和筛选氮高效种质资源,为小麦氮效率的生理机制研究和氮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2018—2020年,以108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4个氮肥处理水平(0、180、240和360 kg·hm-2),调查不同氮水平下小麦株高、穗长、旗叶长、旗叶宽、茎粗、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单穗产量11个农艺及产量性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小麦品种进行耐氮性评价和基因型差异分类。【结果】连续2年的数据结果显示,在低氮胁迫下,株高、穗长、旗叶长、旗叶宽、茎粗、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和单穗产量8个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旗叶长对氮胁迫的敏感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9.766%、16.661%、9.361%和9.275%,累积贡献率达75.064%。以耐低氮性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小麦品种划分为强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间型、较敏感型和敏感型5类。筛选出耐低氮型小麦品种5份,温麦19、西农529、石4185、陇麦212和丰抗2,强耐低氮型小麦品种2份,中麦875和西农158。与低氮胁迫不同,高氮胁迫仅抑制茎粗、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单穗产量5个性状,株高、穗长、旗叶长、旗叶宽、可育小穗数和穗粒数6个性状值随施氮量上升而增加。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1.348%、20.387%、12.452%和9.850%,累积贡献率达74.037%。依据耐高氮性综合评价D值,将供试小麦品种划分为耐高氮型、中间型、高氮较敏感型和高氮敏感型4类。鉴定出耐高氮型小麦品种9份,包括兰考矮早8、良星99、农大179、豫农9901、兰考926和郑农46等。基于籽粒产量和氮综合评价D值,将108份小麦品种划分为4种氮效率类型,双高效型(西农158和陇麦212等)、低氮高效型(西农585和石4185等)、高氮高效型(长丰1号和中种麦10号等)和双低效型(金丰7183和泛麦5号等)。【结论】供氮水平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指标有显著影响,基于小麦种质间氮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合3种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评价小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氮效率状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种质,以14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供试材料,对低磷和正常供磷处理下水稻分蘖期的生物学性状、磷的吸收利用效率、成熟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明显影响水稻的生长,分蘖期的株高、分蘖数、干物质量、磷吸收效率、单株产量分别低于正常供磷处理5.9~14.5cm,4.5~14.8,2.15~7.53 g/株,5.35~14.46 mg/株,0.5~13.4 g,而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分别高于正常供磷处理0.01~0.08,133.8~416.4 g/g,且不同基因型水稻间差异显著。说明筛选具有较高磷吸收利用效率和较高产量的水稻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进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明确不同种质材料的氮素利用特性,为小麦氮素高效育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探讨氮素利用效率与不同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建立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纯氮62.55 kg·hm~(-2))和正常氮(纯氮187.5 kg·hm~(-2))2种氮素水平,以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时期的小麦种质118份为材料进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通过对苗期地上部干重、分蘖数、叶绿素含量;花期地上部干重、植株氮素浓度、氮素积累量;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成熟期籽粒产量、茎秆重、籽粒氮素浓度、茎秆氮素浓度、籽粒与茎秆氮素积累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等22个性状的测定与计算,研究氮素利用效率与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材料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对不同种质材料进行划分。【结果】供试小麦材料在2种氮素水平下,各研究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植株成熟期茎秆重、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穗数、植株花期生物学产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茎秆氮素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和花期氮素积累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株氮素生理利用率除了与氮素收获指数显著正相关外,与茎秆重、穗数、籽粒和茎秆氮素浓度及氮素积累量均显著负相关。根据2种氮素水平下产量,供试材料被划分为双高效型、双低效型、高氮高效型和低氮高效型。双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材料对增施氮素反应更为敏感。低氮高效型材料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说明氮素胁迫条件下,旗叶持绿性有助于提高植株氮素利用效率。【结论】供试小麦材料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差异显著。不同氮效类型小麦材料对氮素响应不同,高氮高效型对氮素反应敏感,适合于高氮种植;双高效型和低氮高效材料具有耐贫瘠的能力,是氮素高效育种的优质材料。在2种氮素水平下,除了植株成熟期及花期地上部干重、植株氮素积累量等常规指标外,植株穗数也可作为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耐低氮和氮高效水稻筛选指标。[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2个处理,对106个水稻株系在成熟收获期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和结实率7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相对有效穗数、相对生物产量和相对单株产量(低氮胁迫/正常供氮)对低氮胁迫敏感大,且在株系间变异大(CV分别为21.97%,21.29%和22.13%);相关分析表明,相对株高与相对有效穗数、相对生物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对结实率与相对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有效穗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和结实率可作为耐低氮和氮高效水稻材料的筛选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氮高效和耐低氮水稻筛选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3次重复,分析新疆当前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磷、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特征。【结果】(1)新疆小麦氮(N)、磷(P2O5)、钾肥(K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33.1、128.0和75.5 kg·hm-2,玉米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54.9、148.0和67.8 kg·hm-2。(2)小麦NPK处理平均产量为7 504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 206 kg·hm-2(500—3 795 kg·hm-2)、2 016 kg·hm-2(288—4 230 kg·hm-2)和1 362 kg·hm-2(105—2 91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0%、39.7%和23.0%;玉米NPK处理平均产量为13 715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4 657 kg·hm-2(1 559—6 900 kg·hm-2)、1 942 kg·hm-2(473—4 699 kg·hm-2)和1 297 kg·hm-2(113—5 44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2.2%、21.2%和15.5%。玉米施氮肥的产量反应明显高于小麦。(3)NPK处理中,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7 kg(1.7—4.0 kg)、磷(P2O5)0.8 kg(0.4-1.3 kg)、钾(K2O)2.1 kg(1.2—3.9 kg);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氮(N)2.1 kg(1.5-2.9 kg)、磷(P2O5)0.8 kg(0.4-1.2 kg)、钾(K2O)2.1 kg(0.7—3.4 kg)。(4)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9.6、15.9和18.7 kg·kg-1,磷、钾肥显著高于氮肥;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8.7、13.4和18.1 kg·kg-1,氮、钾肥显著高于磷肥。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高于小麦,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两种作物差异不大。(5)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1.4%、21.8%和45.2%;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6.9%、20.5%和49.6%。小麦、玉米的氮、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肥。【结论】当前新疆小麦、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氮、钾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磷肥。小麦、玉米对缺氮最为敏感,其次对缺磷,缺钾的减产幅度最低。当前新疆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较合理,施钾量不足,小麦存在过量施磷。今后需加大小麦、玉米的钾肥投入,减少小麦的磷肥投入。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麦品种钾吸收,分配特性及其钾营养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钾效率系数(EI)和施外效率(KE)能很好评价小麦品种在钾缺乏条件下的钾营养效率,钾高效品种能在缺钾条件下区得较高产量;钾低效品种EI值小,但KE值大,施钾能获主产;押高效品种在钾缺乏或充足条件下均能维持功能叶(3~4叶)中较主的钾含量,功能叶中(第3~4叶)钾钾高效品种籽粒中甸积累量及其占总量的自分数较高,钾你效品种植物功能叶中的钾含量低效,茎、叶、叶间钾钾高效品种籽粒中钾积累  相似文献   

13.
拔节期补灌对豫中冬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豫中补灌区冬小麦产量形成的补灌效应,以洛旱6号和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拔节期灌水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2个冬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变慢,叶片衰老延缓。拔节期补灌可延长冬小麦灌浆时间,洛旱6号在少量补灌下有较长的灌浆时间,豫农202在常量补灌下有较长的灌浆时间。补灌处理对2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性状影响不同。洛旱6号在少量补灌下产量最高(10 450.7 kg/hm2),较对照增产14.98%,其主要是通过穗粒数的增加而实现的;豫农202在常量补灌下产量较高(10 473.2 kg/hm2),较对照增产25.18%,其主要依赖于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两品种相比,豫农202的补灌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4.
施用钾肥对强筋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强筋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加了小麦的株高、穗长、千粒重及穗粒数,极显著地提高了小麦产量,小麦增产10%~24%。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法国小麦材料在山东济南环境下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进种质具有穗长、小穗数多、分蘖成穗多等有利性状;穗粒数表现突出,但基因型间差异较大;同时也表现出红色籽粒、植株偏高的不利特点。法国小麦种质较当地推广品种抽穗期延后8~11天,灌浆后期高温逼熟,导致粒重降低,不经改造很难直接利用。经过诱变处理选出的法国小麦种质早熟突变体生育期明显缩短,有的抽穗期已经接近当地品种,同时也选育得到白粒突变体;试验中突变体有效分蘖数多于当地品种,穗长和小穗数也优于当地品种;多数突变体株高虽得到降低,但生产中直接利用仍有难度,只能作为"中间体"为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