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6,(2):39-43
本研究利用已知基因型的番茄材料,筛选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Ty-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CAR1、抗枯萎病I-2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CAR2和抗根结线虫病Mi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CAR3,并应用这3个分子标记建立能同时鉴定Ty-3、I-2和Mi基因的多重PCR体系。经多次验证,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一致,其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对3个抗病基因的鉴定。利用该体系对300份番茄材料进行种质资源筛选,结果表明分子检测结果与接种鉴定结果几乎吻合。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简易、高效、快速,为番茄抗病材料的筛选、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番茄品种Mi基因对根结线虫抗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方法对国内市场上的26个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品种进行Mi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特璐丝、红丽、TRS-401、仙客1号和仙客5号5个品种含有纯合体Mi基因,其余品种均不含Mi基因.进一步用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对这26个品种进行接种试验,计算根结率和根结指数.结果发现,南方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不含Mi基因的21个番茄品种的根结率为100%,根结指数为100;而含Mi基因的5个番茄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根结率为1%~5%,根结指数为0~4,而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根结率为26.7%~45.6%,根结指数为56~64.表明含Mi基因的番茄高抗南方根结线虫,但对象耳豆根结线虫感病或比较感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Me3毒性变异群体的分子标记,用快速有效的分子方法来鉴定毒性变异的发生。【方法】以南方根结线虫的无毒群体以及抗性基因Me3毒性群体为材料,用根据南方根结线虫基因组设计的100对引物和19对来自文献的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在3个种群中扩增的差异条带,设计SCAR引物,并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结果】得到了7对能在3个群体稳定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多态性引物,把其中的2个位点开发为SCAR标记,能够区分开3个线虫群体。多重PCR反应体系在无毒群体和Me3毒性群体中分别扩增出1条999 bp和1条629 bp的条带,在混合群体扩增出999和629 bp的2条带。【结论】成功开发了对Me3表现毒性的南方根结线虫变异群体的分子标记,可用多重PCR体系一次性鉴定Me3毒性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候选基因BraA.FLM.a的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开发与利用。[方法]PCR扩增2个亲本的BraA.FLM.a基因外显子2到内含子2区域的特异序列,开发CAPS标记BraA.FLM.a-NlaⅢ,用CAPS标记对F2分离群体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基因型与开花时间表现型的关系。[结果]通过调查亲本早开花油用型品种‘Yellow sarson’材料YS-143和晚开花芜菁品种‘Vegetable turnip’材料VT-044的开花时间和F2群体的开花时间,发现两亲本的开花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PCR扩增克隆了两亲本的BraA.FLM.a基因的特异序列,并在突变位点T-A处开发出CAPS标记BraA.FLM.a-NlaⅢ。在136份F_2分离群体上进行此CAPS标记的验证后,发现T基因型开花时间晚于A基因型的开花时间,并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BraA.FLM.a基因的CAPS标记BraA.FLM.a-NlaⅢ与开花时间表型显著相关,该标记可以用作开花时间的分子选择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5.
用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稳定抗性的辣椒材料09C649与感病材料09C108杂交并构建F2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09C649中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将其暂命名为Me8。用236对SSR标记、1对SCAR标记、1对SSCP标记、8对EST-SSR标记及2对COSII标记对Me8进行基因定位。该基因被定位在辣椒第9号染色体上,与其距离最近的4个标记SSCPB322、COS710、SCAR315和COS970,分别与该基因相距0、0.1、1.3和3.3cM。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N、Me1、Me3及Me7也都位于这一染色体区域,因此这4个分子标记可运用于对目前已发现的所有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的辅助选择中。用标记SCAR315对37份辣椒材料进行辅助选择,结果表明标记鉴定结果与抗性鉴定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创建可以同时检测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2基因和抗晚疫病Ph-3基因分子标记的多重PCR体系,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筛选到目标基因型。采用多重PCR结合CAPS技术,同时加入2对引物T0302和TG328,进行扩增及酶切反应,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获得不同基因型相应的带型,从而建立多重PCR及产物酶切体系,优化此体系后再进行验证与应用。该多重PCR体系可靠高效,显示共有9种带型对应Ty-2和Ph-3基因相应的基因型,与采用单引物普通PCR技术分别鉴定的基因型结果一致,可以用于番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番茄抗根结线虫杂种,以含有温度敏感型抗根结线虫Mi-1基因的高代优良自交系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5678161"为母本,与含有非温度敏感型抗根结线虫Mi-3基因的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LA2823"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10个胚挽救苗株系;应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胚挽救苗进行亲子鉴定,证实杂种的真实性;利用Mi-1和Mi-3基因的特异引物对杂种植株进行分子检测,从杂种中检测出拥有Mi-1基因标记的后代10株,同时拥有Mi-1和Mi-3基因标记的后代1株.  相似文献   

8.
利用廊坊市农林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选育的抗根结线虫砧木‘科砧2号(F1)’在邢台、廊坊南方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塑料大棚中进行秋延后番茄嫁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番茄抗病砧木‘科砧2号(F1)’具有显著抗病能力,能显著提高秋延后番茄产量.经过连续几年的嫁接栽培试验,总结出其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抗根结线虫砧木‘科砧2号(F1)’在玉田县南方根结线虫发生严重的日光温室中进行秋延后番茄嫁接栽培试验,其中接穗品种于7月上旬播种,砧木种子提前2~5 d播种,苗龄在35~40 d时开始嫁接,常用方法有劈接法。嫁接苗8月中下旬定植,10月开始采收,亩产6 650 kg,增产1 170 kg,增收5 000元。番茄嫁接栽培技术具有高抗南方根结线虫、增产达20%左右、减少农药投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运用抗根结线虫基因Mi簇中Mi-1.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对28种烟草进行抗根结线虫基因同源序列的初步分析。在28个烟草中,扩增出101条DNA片段,大小0.1~4 kb,主要集中在0.5~1.5 kb之间,多态性片段78条,占77.2%。将烟草的抗性鉴定结果,与Mi-1.2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对比分析,发现抗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3号小种的烟草,被扩增的Mi-1.2同源序列片段,比感病烟草的多。表明Mi-1.2同源序列多态性,与烟草抗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3号小种的特性相关。这一结果和理论上品种与抗病基因相关的DNA条带越多,该品种的抗病性越强符合。  相似文献   

11.
番茄Mi-1基因的SNP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NP分型是SNP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分子遗传作图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技术。试验利用在番茄Mi-1基因中开发出的一个A/T型SNP位点,应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功的对438个F2群体进行了SNP分型。结果表明,这一F2群体中有72个纯合T/T基因型,175个杂合A/T基因型,70个纯合A/A基因型,以及121个不明原因缺失的F2单株,已得基因型经卡方测验符合1:2:1分离比例;同时,试验通过在下游引物3′末端第二、三位点引入错配碱基,以及优化PCR反应体系为Mg2+1.875 mmol.L-1,dNTP 100μmol.L-1,提高了反应的准确性,为番茄抗根结线虫辅助育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先前研究所获得的8个与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检测目标,分析其优势基因型在大口黑鲈选育群体中的分布数量,探索生长相关分子标记应用于大口黑鲈基因聚合育种的潜在可行性.【方法】采用STR基因分型技术对大口黑鲈‘优鲈1号’F2、F3、F5和F6选育群体的生长标记基因型进行检测,8个生长标记中含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别位于IGF-I、POU1F1、PSSⅢ和MSTN基因上)和4个微卫星位点(分别是JZL60、JZL67、MisaTpw76和MisaTpw117).【结果和结论】试验鱼所含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0~6个,F2、F3、F5和F6选育群体中优势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平均数量依次为2.12、2.70、2.90和3.08,呈现逐代递增趋势;优势基因型的分子标记数量与大口黑鲈生长速度呈同步递增趋势,说明人工选育在一定程度上聚合了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香粳品种,以优质香型粳稻品种‘武香粳14号’为母本,高产粳稻品系‘武2699’为父本进行配组获得F_1种子,再以高产、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为母本与‘武香粳14号’ב武2699’的F_1复交,进行聚合育种。分别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TS11-31和香味基因fgr共分离的分子标记InDel-E2对分离世代进行标记检测,聚合Stv-b~i和fgr基因。结合田间选育、抗性鉴定及香味测定,育成高产、优质、抗条纹叶枯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沪香粳106’。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两种实用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已开发的SCAR标记与实时PCR两种分子检测方法鉴定松材线虫的可靠性,本文选用线虫未知种样品7个以及已知种样品3个为实验材料,采用上述两种分子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对7个线虫未知种样品进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1)运用SCAR标记检测,第2、3、4、7号4个未知种样品与8号松材线虫样品出现了一条清晰、明亮的860b...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接种2龄幼虫法,对6份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种质材料进行了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番茄材料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高抗材料4份,抗病材料1份,感病材料1份;采用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方法对番茄抗性材料进行Mi-1基因检测,发现TY52、T27和Bss368 3份材料不含Mi-1基因,无限生长(红色)和T24含有Mi-1基因。  相似文献   

16.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系‘T0727’与高感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系‘T9179’配制杂交组合,接种鉴定其F1代及F2代分离群体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用64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对‘T0727’、‘T9179’两个亲本及其F1代和F2代抗病和感病基因池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4 023条可分辨的条带,其中3条为稳定的差异。用‘T0727’和 ‘T9179’杂交产生的F2代分离群体对3个特异条带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发现特异条带E-ACC/M-CAG与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紧密连锁,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9.5 cM。将E-ACC/M-CAG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暂定名为Afty-196,可以用于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根结线虫是马铃薯的重要有害生物,抗性品种利用是控制根结线虫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途径。2018年4—7月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9个马铃薯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抗性。结果显示,马铃薯播种后35、60、90 d,所有品种根系对南方根结线虫均表现为感病,虫瘿形成均趋加重,根系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0.5(21.1~46.7)、63.9(50.0~74.4)和82.0(70.0~90.0),抗性分属‘低感-中感-高感’的品种数量分别依次为‘6-3-0’、‘0-3-6’和‘0-0-9’。播种后60 d和90 d,每个品种一定比例的块茎对根结线虫表现为感病,虫瘿形成呈大幅度加重趋势,块茎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5.6(14.0~47.3)和60.1(42.7~84.0),抗性分属‘低感-中感-高感’的品种数量分别依次为‘6-3-0’和‘0-6-3’。不同品种在根系和块茎发病程度的相关性上存在差异,但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加剧,两者的正相关关系趋于增强。总体来看‘荷兰15’受害较轻,‘冀张薯8号’和‘H7’受侵染重。结果表明,9个马铃薯品种均易感南方根结线虫,在一定区域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根结线虫病存在严重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水稻品种‘连粳7号’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获得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田间自然接种和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连粳7号’及其与感病品种‘培矮64’衍生来的F2:3群体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连粳7号’发病率最高为12.25%,最低为5.5%。‘连粳7号’的亲本中,仅‘中粳川-2’的抗性与‘连粳7号’相近。另外,‘连粳7号’对灰飞虱不具有抗性,所以‘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是品种本身对病毒的抗性所致。连粳7号/培矮64F2:3群体中,各个家系表型呈现连续分布,并具有超亲分离特点,说明抗性由多基因控制。最终,通过BSA法获得与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标记RM287。综上,‘连粳7号’对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强抗性,抗性来自亲本‘中粳川-2’,标记RM287将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抗黑条矮缩病水稻新品种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为了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法进行番茄育种时能快速鉴定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ty-5和抗根结线虫病基因Mi-1,利用番茄材料1227(含有ty-5基因)、VFNT(含有Mi-1基因)和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通过分析扩增片段多态性差异,重新设计分子标记,建立了ty-5和Mi-1基因的多重PCR反应体系。通过对这2个基因的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和抗病性鉴定,证实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接种鉴定结果吻合率为95.0%,可以将该PCR体系用于对这2个基因的同时鉴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发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利用该标记对甘蓝抗枯萎病基因跟踪、鉴定,为甘蓝抗枯萎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枯萎病的甘蓝自交系8024与感病自交系6A为亲本构建F2代分离群体和相应F3代家系,通过F3代家系抗病性分离表现确认F2代单株的基因型,选择10株纯合基因型显性抗病单株和10株纯合基因型隐性感病单株,利用BSA法构建甘蓝抗感基因池,筛选出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克隆测序后根据序列差异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验证该标记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并利用两个不同的抗感分离F2群体共100株对SCAR标记的通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个以相斥相连锁的SCAR标记S46M48199,该标记在感病亲本中扩增出199 bp的单一条带,而在抗病亲本中无扩增条带,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分析表明,其遗传距离为2.78 cM,在F66和C1两个F2群体中的通用性验证结果,与抗性鉴定结果的吻合率分别为81%和83%。【结论】开发的SCAR标记可用于甘蓝抗枯萎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