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盐胁迫下外源SA对菊花体内离子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外源SA对菊花植株的耐盐响应机理。【方法】采用SA叶面喷施法,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SA对菊花根、叶片和叶绿体中Na+、K+、Ca2+、Mg2+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NaCl处理的菊花根系、叶片和叶绿体中N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而K+、Ca2+、Mg2+的含量均显著减少。在盐胁迫第10天时,SA+NaCl处理的菊花根系K+、Ca2+、Mg2+含量与Na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37.70%、16.44%和20.54%,而Na+含量则减少27.13%。SA+NaCl处理的菊花叶片K+、Ca2+、Mg2+含量与Na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56.52%、53.23%和87.53%,而Na+含量则减少53.41%,叶片Pn也增加40.74%。SA+NaCl处理的菊花叶片叶绿体中K+、Ca2+、Mg2+含量与NaCl处理相比,分别增加67.97%、79.40%和89.32%,而Na+含量则减少76.06%。与NaCl处理相比,SA+NaCl处理时,根系、叶片和叶绿体中的SK, Na、SCa, Na和SMg,Na均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Na+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K+、Ca2+、Mg2+显著正相关。【结论】盐胁迫下外源SA可以通过调节菊花体内对K+、Ca2+、Mg2+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缓解盐胁迫对菊花植株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梨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以玉露香梨为材料,研究了在生长阶段喷施低质量浓度(0.1、1.0、10.0 mg/L)ALA对玉露香梨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同时分析在果实转色期喷施高质量浓度(50、100、150、200 mg/L)ALA对果实花青苷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喷施低质量浓度(0.1、1.0、10.0 mg/L)ALA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玉露香梨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低质量浓度(0.1、1.0、10.0 mg/L)ALA处理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而可滴定酸含量却显著低于喷施清水对照,其中,对果实品质促进效果最佳的ALA质量浓度为1.0 mg/L.转色期喷施高质量浓度(100、150、200 mg/L) ALA均能显著提高玉露香梨果实花青苷含量,其中,100 mg/L ALA诱导花青苷积累的效果最明显.因此,生长季节喷施1 mg/L ALA可以显著提高梨叶片光合性能,提升果实内在品质;转色期喷施100 mg/L ALA能有效促进果实着色,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ALA对酸枣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筛选缓解NaCl胁迫的最佳ALA处理浓度。【方法】以酸枣幼苗为试材,测定幼苗叶片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ALA(50、75、100和150 mg/L)后第3 d和第6 d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150 mmol/L NaCl胁迫下酸枣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喷施外源ALA可以显著提高NaCl胁迫下酸枣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Ci和MDA含量。其中,以ALA处理后第3 d的T3处理的效果最佳,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Pn、Gs、Tr、SOD、POD和CAT分别增加了67.50%、72.74%、85.71%、135%、87.06%、20.79%、69.59%、和61.25%;Ci和MDA分别降低了22.53%和24.71%。【结论】NaCl胁迫对酸枣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抑制其光合作用,破坏了抗氧化酶系统;喷施外源ALA能够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缓解NaCl胁迫对酸枣幼苗的伤害,提高酸枣的耐盐性;Chl a、Chl、SOD和CAT可以作为评价喷施不同浓度ALA对NaCl胁迫缓解效果的主要指标;不同浓度的外源ALA均能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酸枣幼苗的伤害,并以100 mg/L ALA处理在第3 d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处理对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其施用方法,以完善活血丹规范化种植技术,保障药材品质。[方法]以野生活血丹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SA处理前后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变化,从而探讨SA处理与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变化是否具有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外源SA施用浓度(0、7、14、21和28 mg·L-1)、不同处理时间(4、7、10、13、16和19 d)及施用次数(0、1、2、3和4次)下,活血丹生长及其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变化。总黄酮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齐墩果酸与熊果酸采用超声法提取,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外源SA喷施处理后,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随SA质量浓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外源SA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三者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当外源SA浓度相同时,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加,并多在处理13 d达峰值。相同浓度下喷施1~4次SA溶液,均可使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增加。[结论]外源水杨酸处理可显著提高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最优的处理条件为:质量浓度为14 mg·L-1的水杨酸溶液每4 d喷施1次,共喷施4次,最后一次喷施在采收前12~14 d。  相似文献   

5.
以1年生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 Yang)实生幼苗为试材,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研究施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溶液对0、5℃低温条件下广东润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可提高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在0℃条件下,用1、5 mmol/L SA处理广东润楠,其叶片MDA含量较CK有显著下降(P0.05),而SA浓度为10 mmol/L时,广东润楠叶片MDA含量较CK有明显增加;低浓度(1、5 mmol/L)外源SA处理可减少低温胁迫对植株的侵害,SOD活性降低;0℃条件下,外源SA处理可使广东润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通过各抗寒性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隶属函数评价,喷施10 mmol/L SA溶液对增强广东润楠幼苗抗寒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取食经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的玉米对粘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玉米相关抗虫机制,为利用植物自身抗性进行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玉米苗喷施100μmol/L的MeJA溶液,将处理24 h后的玉米苗喂食粘虫1龄幼虫,连续喂食直至化蛹,观察分析粘虫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外源MeJA处理后玉米植株茉莉酸通路上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处理后的玉米叶片相关激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取食经MeJA处理的玉米叶片后,6龄粘虫幼虫体重减轻11.67%,蛹重减轻18.20%,羽化率降低7.35%,成虫存活时间缩短0.93 d,而蛹期延长0.27 d。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外源MeJA处理24 h后,ZmLox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下同),达对照的5.57倍;ZmAos基因表达量在处理12 h后显著增加,24 h后降至对照相近水平;ZmAoc基因和ZmOpr基因表达量在处理后12和24 h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U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喷施MeJA 24 h后,玉米叶片中二氢茉莉酸(H2JA)含量显著增加,为对照的5.67倍,而茉莉酸(JA)、茉莉酸—异亮氨酸(JA-ILE)和MeJA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外源喷施MeJA能诱导玉米产生防御能力,影响取食的粘虫生长发育;ZmLox基因的显著表达和激素H2JA的产生可能是玉米抗虫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与植株抗旱性的关系。【方法】以2个抗旱性品种和2个弱抗旱性品种为材料,测定分析干旱胁迫下大麦灌浆期旗叶及旗叶鞘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光合作用生理参数变化及两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麦叶片表皮蜡质主要由烷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酯类及其他一些未知组分组成;干旱胁迫促进大麦叶片醇类、酮类、酯类等物质含量的增加,导致叶片表皮蜡质总含量显著增加,且抗旱性品种比弱抗旱性品种表皮蜡质总含量增加的更多;干旱胁迫后,各主要光合作用生理参数降低;大麦植株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烷烃类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醇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蜡质总含量、醇类含量与气孔导度显著负相关;蜡质的主要成分(烷烃和醇类物质)明显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结论】在干旱条件下,大麦植株通过大量合成酮类、醇类、酯类等物质而使表皮蜡质总量显著增加,提高大麦植株的光合特性,从而增强植株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以盆栽百合品种秋瑞(Curie)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30、40、50、6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以及稳定剂添加与否对百合植株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0~60 mg/L ALA均能促进植株生长,不同程度地提高百合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喷施40 mg/L ALA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喷施含稳定剂的60 mg/L ALA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了生物量.总之,叶面喷施外源ALA能显著提高盆栽百合的品质,以ALA质量浓度60 mg/L+稳定剂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ABA对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的化学调控作用及表皮蜡质对叶片保水性的影响,采用外源ABA喷施大麦幼苗,研究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对外源ABA的响应及其对表皮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提高大麦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含量,且在高浓度处理下蜡质含量增加较多。抗旱品种的蜡质总含量高于干旱敏感品种,但高浓度处理下,干旱敏感品种的蜡质增加幅度高于抗旱品种,说明ABA对干旱敏感品种的处理效果较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大麦幼苗表皮蜡质的成分主要为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烷类、酚类和酯类,其中醇类和酸类为其主要成分,分别占蜡质总量的20.60%和16.02%。ABA处理可使抗旱品种Z027S078T蜡质组分中的烷类、醇类、酚类以及干旱敏感品种的醇类含量降低,其它组分含量增加。抗旱品种Z027S078T在低浓度ABA处理下,醛类增加量最多,达到了44.30%,高浓度处理下酮类和酸类增加量较多,分别达到了106.89%和104.85%;干旱敏感品种垦啤6号在10和100μmol·L-1ABA处理下均酯类和酮类的增加幅度较高,说明抗旱品种中的醛类、酮类、酸类和干旱敏感品种中的酯类、酮类是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对外源ABA响应的关键。表皮蜡质总量较多的抗旱品种Z027S078T较干旱敏感品种垦啤6号有相对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较低的表皮透性,表明表皮蜡质在降低蒸腾提高植物保水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月季切花内在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月季切花生产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切花月季品种金辉叶面喷施不同浓度ALA溶液后,测量其花枝枝长、花蕾指数、叶片厚度、五小叶和七小叶数及切花等级和产量,测定其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分析不同浓度ALA对月季切花内在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夏季喷施30.0 mg/L ALA的月季切花花枝长70.15 cm,花蕾指数12.72,叶片平均厚度251.575μm,A级花枝率比对照(喷施清水)提高25.86%;喷施ALA 20 d后切花月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12.0304 mg/gFW;喷施ALA 30 d后(开始采收切花)切花月季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81.82%;但过高浓度(50.0 mg/L)的ALA对月季切花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喷施40.0 mg/L ALA的月季切花产量比对照提高6.30%;夏季喷施30.0 mg/L ALA的月季切花产量比对照提高8.68%.[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ALA能有效促进切花月季金辉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及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切花产量和品质,夏季以喷施30.0 mg/L、冬季以喷施40.0 mg/L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在低温胁迫下,6种外源激素对番茄转录因子SlMYB10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对长至四叶一心的番茄幼苗进行外源激素喷施和低温处理,激素处理采用水杨酸(S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进行叶面喷施,以喷施去离子水作为对照。分别在4℃低温处理后的0、1、3、6、9、12、24 h取样,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番茄转录因子SlMYB10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ABA、GA3、IAA、SA、6-BA、MeJA的诱导下,SlMYB102基因对6种激素均有响应,并呈上调表达模式。SlMYB102转录因子作为MYB家族中R2R3-MYB亚家族的一员,可能参与这些激素对于逆境胁迫的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黄瓜设施生产中由于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的连作障碍问题,以黄瓜品种哈研3号为材料,在三叶一心时期,使用225mmol·L~(-1)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模拟盐胁迫环境。喷施SA、ABA及GA,研究外源激素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能使黄瓜幼苗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增加,SOD和POD酶活性增加,而喷施外源激素SA、ABA及GA进行处理,能有效减缓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同时增加POD酶和SOD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小白菜抗逆栽培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上海青小白菜在 NaCl 胁迫下喷施外源ALA 对其植株生长及光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mol/L NaCl 胁迫下,喷施100 mg/L 外源 ALA的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比 NaCl 胁迫处理高4.00%和15.9%,初始荧光值下降11.5%,最大光化学效率、叶片潜在活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a+ b)含量分别高6.6%、36.3%、21.7%、15.0%、19.3%和14.4%。外源 ALA 可缓解 NaCl 胁迫对小白菜光合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明确外源喷施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对胡椒抗瘟病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中国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苗为实验材料,给胡椒苗单独和混合方式喷施5 mmol·L~(-1) SA、1 mmol·L~(-1) JA处理。【结果】处理第20天时,单独喷施SA和混合喷施JA/SA的试验苗幼嫩的茎叶出现了不同程度损伤。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15 d和间隔2 d喷施处理"热引1号"胡椒苗,接种病原菌后经表型鉴定。间隔2 d喷施5 mmol·L~(-1) SA、1 mmol·L~(-1) JA和JA/SA混合的3种方式抗病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与对照相比,这3种处理均使叶内源JA、SA增加,在接种病原菌后使叶片内源JA、SA、ETH含量达到了最高水平;随着接种后时间延长,胡椒叶片内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一直降低,对照下降程度较为明显;防御酶PPO、PAL活性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较优处理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1 mmol·L~(-1) JA和5 mmol·L~(-1) SA外源处理可通过调节防御酶活性等,减缓胡椒病斑面积的扩大,不同方式处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钙对化学诱抗剂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β-氨基丁酸(BABA)和龙胆酸(GA)诱导番茄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在番茄6叶期用上述化学诱抗剂处理第3叶片,并分别喷施CaCl2、蒸馏水(H2O)、LaCl3和EGTA,然后测定各处理第3叶片(诱导叶)和第5叶片(非诱导叶)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化学诱抗剂处理后,番茄诱导叶及其上位非诱导叶中酚类物质含量均升高;其中,SA、MeJA和GA处理后第2天,酚类物质含量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而BABA处理后第1天酚类物质含量即达到高峰。(2)外源Ca2+显著促进诱抗剂对番茄叶片中酚类物质积累的诱导,4种诱抗剂与Ca2+共同处理,番茄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比相应诱抗剂单独处理高10%以上;而Ca2+螯合剂EGTA和质膜钙通道抑制剂LaCl3,则不同程度抑制这些诱抗剂诱导番茄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提高。由此认为,钙对上述诱抗剂诱导番茄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合成具有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高温胁迫下SA、Ca2+单一及复配处理对皖贝母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5mmol/L SA溶液喷施处理时,皖贝母的黄叶数最少,叶片中抗氧化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以及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均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以Ca2+处理最高,SA喷施处理表现出抑制CAT活性。3种处理均能提高皖贝母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减少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且以0.5 mmol/L SA喷施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外源蔗糖对青花菜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花菜中早熟品种“绿秀”为试材,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蔗糖(0%,2%,4%,6%)对青花菜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蔗糖显著提高了青花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等含碳化合物的含量,引起了它们在叶片中迅速积累。处理3d后,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施加4%浓度蔗糖提高的幅度最大;而淀粉含量在处理6~7d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叶面喷施蔗糖降低了叶片全氮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处理6~7d时,叶片中全氮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碳、氮代谢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植株叶片C/N比在处理3d后,极显著高于对照,6d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棉花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外源物质α-萘乙酸+脱落酸、α-萘乙酸+硝普钠、脱落酸+硝普钠、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后,在4℃低温下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0、24、48 h和恢复常温24 h测定棉花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在低温胁迫前均不同程度降低棉花幼苗丙二醛含量,经低温胁迫后,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恢复常温24 h棉花幼苗鲜重较喷施蒸馏水对照显著提高了9.09%;在低温处理48 h时,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与喷施蒸馏水对照相比显著降低5.60%;恢复常温24 h时,喷施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和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分别降低了6.84%和8.17%,其中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绿素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增加了6.16%。综上所述,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外源物质组合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减轻大田生产中低温冷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盆栽和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两种氮素水平与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对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外源激素调控苗期小麦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济麦22(JM22)为试验材料,盆栽种植条件下,设置低浓度氮(0.63 mmol·L~(-1))、高浓度氮(3.75 mmol·L~(-1))和叶面喷施清水、30 mg·L~(-1)的6-苄基腺嘌呤(6-BA)及300 mg·L~(-1)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6个喷施组合处理,即高氮下喷清水的对照(HN)、高氮下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HN+6-BA)、高氮下喷施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HN+Lov)、低氮下喷清水的对照(LN)、低氮下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LN+6-BA)、低氮下喷施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LN+Lov)。处理后每隔3 d,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GS和NR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施氮量(120 kg·hm~(-2),N1)、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2)、叶面喷施清水、30 mg·L~(-1)的6-BA和300 mg·L~(-1)的Lovastatin 6个喷施组合处理,即N1、N1+6-BA、N1+Lov、N2、N2+6-BA、N2+Lov。于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结果】盆栽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地上部植株干重;喷施抑制剂Lovastatin则显著降低小麦幼苗地上部植株干重。与对照HN和LN相比,处理后12d,HN+6-BA和LN+6-BA两处理的植株干重分别提高21.39%、43.92%。与对照HN相比,HN+6-BA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处理后12 d,HN+6-BA处理的Gs、Tr、PN、Ci分别提高68.32%、58.66%、30.72%、51.61%。高氮水平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分别比低氮水平高103.39%、94.44%。与对照HN相比,HN+6-BA处理显著提高了9—12 d Chl a含量和3—12 d的叶片Chl b含量。高低氮水平下,喷施Lovastatin均显著降低了Chl a和Chl b含量。高低氮水平下,喷施6-BA显著体高了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而外喷Lovastatin则显著降低了叶片NR及GS活性。快速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表明外源6-BA处理改变了OJIP曲线。与对照HN相比,HN+6-BA显著提高了Ψo和PIabs,降低了Wk和Vj值。与对照LN处理相比,LN+6-BA处理的Wk和Vj分别降低22.09%和36.05%。外源6-BA对小麦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显著。与对照HN相比,HN+6-BA显著提高了3—12 d叶片Zt含量和6—12 d叶片IAA含量。喷施6-BA显著降低了叶片ABA含量,而Lovastati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叶片ABA含量。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N1和N2相比,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N1+6-BA和N2+6-BA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0.48%和16.61%。【结论】外源6-BA与氮素配合施用,通过提高内源Zt含量,降低内源ABA含量,一方面提高了Chl a及CHl b含量和NR及GS活性,进而改善了叶片氮素同化能力和光能捕获、传递转化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PSII反应中心电子传递链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能力,进而改善了改善光系统性能,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叶片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苗期地上部植株干重,最终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10 mmol/L MeJA处理外,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艾纳香嫩叶后,L–龙脑含量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成熟叶,L–龙脑在72 h达到最大值(3.0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除0.01 mmol/L MeJA处理外,用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嫩叶,总黄酮的含量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老叶,总黄酮含量在72 h达19.246 mg/g;用0.01 mmol/L SA处理成熟叶、老叶,L–龙脑的含量在72 h时分别为2.418、2.034 mg/g,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用0.1 mmol/L SA处理嫩叶、成熟叶、老叶,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分别为6.287,8.172、11.827 mg/g。综合本研究结果,1 mmol/L的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的合成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在处理后72 h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0.01 mmol/L S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具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含量在72 h较高,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