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几种主要杉木人工林土壤P素形态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无机P是赤红壤,红壤,黄红壤P素的主要形态,其中O-P含量最高,Ca-P和Fe-P次之,Al-P含量最低,Al-P,Fe-P,O-P和Ca-P在赤红壤中分别占无机P的2.74%,4.70%,84.74%和7.81%;在红壤中分别占2.46%,11.90%,77.24%和7.80%;在黄红壤中分别占2.74%,10.63%,78.0  相似文献   

2.
幼龄材范围的确定及树木生长速率对幼龄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元 《林业科学》1997,33(5):418-426
本文以杉木、日本落叶松的人上林和天然林木材为对象,选择y=a+blnx回归模式。利用其管胞特征因子随年轮数的变化,研究划分幼龄材年轮界限的最适因子,并就生长速率对幼龄材生长量的影响进入了探讨。结果表明:杉木和日本落叶松的人工林及天然林木的管胞特征值在径向水平上的变化均遵循y=a+blnx模式,尤其管胞长度与年轮数回归的相关系数R均达0.98以上;管胞长度与管胞宽度及纤丝用相比,遗传率最大,随年轮数变化的模式最稳定,是划分幼龄材界限的最佳因子,由此得出杉木人工林幼龄材界限年轮为20-22(距髓心距离为12.9-13.2cm)、天然林为16-18(4.1-4.5cm),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19-23(8.7-10.5cm)、天然林为23-24(2.9-3.1cm);幼龄材生长量与树木生长速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多代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1、2、3代)、不同发育阶段(5、10、15、20年)、不同立地(14、16、18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了杉木生长的明显衰退,2、3代杉木戏分别比1代杉木下降7.29% ̄11.61%和15.63% ̄21.47%,树高分别下降7.89% ̄11.76%和17.76% ̄22.35%,蓄积量分别下降21.02% ̄24.61%和38.70% ̄44.18%,而且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杉木戏、树高生长速生期开始时间推迟,速生期缩短,林木分化日趋明显,中级木比例减少,大、小级木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4.
紫荆种子休眠解除及促进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紫荆种子用浓H2SO4酸蚀30min后,再于13-17℃条件下混湿沙层积20-30d即可2解除休眠,最佳发芽条件为20℃夜/30℃昼黑暗变温培养,其发芽率82%,成苗率80%,发芽指数9.41,活力指数73.78%,根茎长7.92cm/株。若用250mg/L赤霉素水溶液浸泡种子24h,可代替湿沙层积,即发芽率90%,成苗率83%,发芽指数9.09,活力指数71.00,根茎长8.81c  相似文献   

5.
松针叶绿素-胡萝卜素软膏挥发物质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针叶绿素-胡萝卜素软膏中挥发物质含量与树种有关。分析鉴定表明:马尾松叶绿素-胡萝卜素软膏中挥发物质含量为2%~4%,从该挥发物质分离出的30个色谱峰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a-蒎烯(21.24%)、β-蒎烯(9.63%)和长叶烯(21.83%)。鉴定出的组分占总挥发物质的94.12%;赤松叶绿素-胡萝卜素软膏中挥发物质的含量为3%~5%。从该挥发物质分离出的30个色谱峰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a-揽香烯(21.90%)、a-香柠檬烯(14.16%)和长叶烯(9.70%),已鉴定组分占总挥发物质的95.89%;樟子松叶绿素。胡萝卜素软膏中挥发物质的含量为4%~6%,从该挥发物质分离出的30个色谱峰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木罗烯(16.23%)、a-草烯(9.24%)和乙酸龙脑酯(8.20%)等,鉴定出的组分占总挥发物质的94.00%  相似文献   

6.
15年来,浙江省临安县共推广杉木良种造林1.84万hm2,占同期杉木造林的52.9%,15年生种子园混系子代遗传增益18.11%,累计增加产值2756.7万元,预计到轮伐期满的第20年可增产值9810.6万元.  相似文献   

7.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略49中含量最低(108%);京尼平甙酸在灌3中含量最高(012%),略49中含量最低(005%);总黄酮在略11中含量最高(167%),略41中含量最低(018%);杜仲胶在略1中含量最高(380%),略0中含量最低(176%);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也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在年周期中,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的动态变化为:绿原酸含量以6月、11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桃叶珊瑚甙在6月、11月份含量最高,7月、8月份最低;京尼平甙酸在6月份含量最高,5月、11月份最低;总黄酮以5月份含量最高,10月份最低;杜仲胶含量以5~6月份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似乎与树体年生长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历经4a(1992-1995年)定位研究表明:试区林网内无叶期的防风效能为39%-40%,着叶期为55.8%-56.2%。气温降低0.6-0.8℃,最热月(7月)尤为明显,平均降低1.2℃,蒸发量降低24.3%-24.7%,相对湿度提高8%-15%。干热风发生天数减少58.8%,其中轻型减少33.3%,重型减少87.5%,在林网保护下,作物产量提高5.14%,玉米纯增产量468kg/hm^2,纯增  相似文献   

9.
大无患鲜花保鲜剂及其制法申请号:95if71T.6申请人:赵国晶【云南昆明I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毒的鲜花保鲜剂,它以(重量百分比):硫酸铝钾9.70%,苯甲酸钠9.ho%,葡萄糖9.90%,抗坏血酸9.80%,阿斯匹林14.15%,硫酸锌8.28%,铅酸按2.88%,硫酸镁7.84%,高锰酸钾2.po%,氯化钠5.88%,硫酸亚铁4.00%,硝酸钾5.80%,尿素5.23%,填充料4.00%组成。经粉碎及分次混合均匀而得成品,成品为98qo的水溶性粉剂,产品无毒,呈蓝白色粉末,本发明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0.
对嫁接7年生的杉木1.5代种子园无性系球果进行年龄段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杉木种子园母树球果分布较为密集Ⅲ、Ⅳ、Ⅴ和Ⅵ4个年龄段,占7个年龄段总球果数的78.8%,其中Ⅳ年龄段结实量最多,其着果比例为23.2%。(2)杉木无性系年龄段着果量变异由无性系的遗传因素和种子园的地理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平均变异系数无性系间为53.7%(38.9%~75.2%),无性系内分株间为59.2%(6.7%~  相似文献   

11.
以碳汇林基线情景低效针叶林,包括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和调查的生物量与解析木实测数据,选择不同数学模型,通过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模型参数,建立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和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采用相关系数较高、MSE值最小的幂函数模型、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4个树种的树高生长模型形式各异,日本落叶松、湿地松以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杉木以抛物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以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的生长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5%以上,且都通过了F检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32块样地土壤数据,对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中、幼龄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中龄林的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明显高于幼龄林;(2)混交林的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明显高于纯林;(3)0~8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72.25 t/hm2。有机碳主要集中在表土层0~20 cm处,此表土层有机碳密度分别是土层20~40 cm、40~80 cm的175.21%、129.52%。在土层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土壤有机碳密度呈下降趋势;(4)与适宜亚热带地区生长的造林树种——杉木相比,日本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明显高于20年生杉木人工林,说明日本落叶松林土壤的固碳能力大于杉木人工林,从侧面也反映了同样作为亚热带地区的造林树种,日本落叶松林要优于杉木人工林。  相似文献   

13.
《林业研究》2021,32(5)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ompetition between plants can have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leaf stoichiometry and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However,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understanding these effects on non-photosynthetic organs,particularly of deciduous tree species.Here we assess the impact of competition on below and aboveground biomass,stoichiometry,nutrient composition and NSC in pure and mixed forests of two Larch species,Larix kaempferi and L.olgensis under nitrogen(N) addition.Nitrogen enrichment did not result in stronger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for both species and L.olgensis benefited from the presence of L.kaempferi under different N levels.Stems kept relatively stable C/N compared to roots and branches in response to competition,while N addition imposed stronger impacts on N/P of different organs rather than competition.In contrast to stable C concentrations,starch and soluble sugar concentrations were more easily impacted by competi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nitrogen.Competition forced L.kaempferi and L.olgensis to allocate more carbon into storage by increasing their starch concentration and starch/soluble sugar of stems under competition.However,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oichiometry and NSC concentration between intra-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were found.NSC and nutrient pools of L.kaempferi stems,branches and coarse roots consistently declined due to competition regardless of N addition.Coarse and fine roots of L.kaempferi accumulated more N when in competition with L.olgensis than with a conspecific neighbor under N addition.Our results show that NSC was more sensitive to competition relative to stoichiometric traits(N and P) of non-photosynthetic organs.  相似文献   

14.
以8年生杂种落叶松21个处理为对象,对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家系内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其中,树高变异较大的前4个家系为日3×石51、兴5×兴9、兴9×日76-2、日5×长77-3,胸径变异较大的前4个家系为日3×石51、兴5×兴9、兴7×日77-2、兴9×日76-2。对比5年与8年生杂种落叶松生长性状变化的结果显示:兴6×和6、日11×兴2、日12×兴9这3个家系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年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较大。对杂种落叶松3次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8年生树高、胸径与5年、6年生长性状均为正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水平。对8年生杂种落叶松树高、胸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生长性状杂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最终选择兴6×和6、兴7×日77-2、日11×兴2这3个家系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与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652、0.619,遗传增益分别为45.08%、39.97%。  相似文献   

15.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松顶芽膨大和展叶时间最晚,封顶时间也明显迟于其他种.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各种间杂种,在物候上多数表现出中间偏母本的特性,而在抗病能力方面较父本有所改善,在抗寒性方面却明显优于母本.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其次是长白和朝鲜落叶松,而日×长、日×兴杂种生长量超过母本,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表明在东北地区落叶松杂种利用潜力巨大.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14份遗传材料分为4个物候型.除侧枝芽开始展叶、完全展叶和抽新梢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相当好的预测能力,即顶芽萌动、展叶越早,封顶越迟,生长期越长,对树木的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16.
笔者研究杉木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对研究鄂西地区植被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杉木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鄂西地区样地每木调查的资料,建立了不同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不同杉木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组成关系;通过对样品含水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出不同林分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树干=0.010 0(D2 H)1.036 6;W树皮=0.013 5(D2 H)0.787 1;W树枝=1.223 0(D2 H)0.257 3;W树叶=0.851 1(D2 H)0.258 7;W地下=0.031 1(D2 H)0.736 7;W地上=0.070 7(D2 H)0.854 3;W总=0.094 2(D2 H)0.838 3。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干(52%)>地下(15%)>枝(14%)>叶(10%)>皮(9.6%),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比较少。  相似文献   

17.
马占相思等5个树种叶中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测定了阔叶树马占相思、木荷和红锥及针叶树杉木和加勒比松叶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5个树种中马占相思叶的N、P、K含量最高 ,杉木叶的Ca、Mg含量最高 ,而加勒比松叶的 5种养分含量最低。马占相思、红锥和加勒比松叶的养分含量为N >K >Ca >P >Mg ,而木荷和杉木叶的养分含量为N >K >Ca >Mg >P。各树种养分利用效率为P或Mg >Ca >K >N。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邵武市桂林乡乐昌含笑人工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年生乐昌含笑与杉木1∶1混交林的乐昌含笑和杉木胸径、树高年均生长量、单株材积及总蓄积量均大于各自纯林。不同坡位9年生乐昌含笑人工纯林的胸径、树高及蓄积生长量均以下坡林分为最高,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8年生乐昌含笑和杉木人工纯林的平均木生物量分别为31.55 kg和33.74kg;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1.73 t.hm-2和45.55 t.hm-2;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94.28%和96.85%,灌木层和草本层所占比例较少;乐昌含笑和杉木平均木生物量各器官的比例分别表现为:干>根>枝>叶>皮、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19.
杉木采穗圃的营建及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研究杉木采穗圃母株不同定植株行距、母株距根茎处不同截干促萌高度及圃地施用不同种类的基肥对母株产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母株定植株行距20 cm×20 cm+母株距根茎部位15 cm处截干+施用1 05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作基肥(A3B3C2)组合产穗量最高,母株嫩枝单株年平均产穗量18.8穗,母株硬枝单株年平均产穗量15.9穗。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10年生杉木纯林,通过间伐人工诱导营建杉木苦竹混交林的林分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苦竹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层次明显,呈复层林分。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木树干生物量分别是高密度杉木纯林(2500株.hm-2)、低密度杉木纯林(1125株.hm-2)的122.7%、107.9%,净生产量分别是高密度杉木纯林、低密度杉木纯林的122.6%、104.0%;叶对树干的净同化率为5.75 kg.kg-1.a-1,比低密度杉木纯林提高5.7%。混交林中苦竹立竹数6000株.hm-2,现存生物量9.43 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为1.2 t.hm-2.a-1;8 a间伐竹材和竹笋年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608 t.hm-2和7.587 t.hm-2,取得了一定收益,达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目的,是较好的经营模式。人工诱导构建杉木苦竹混交林具有较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